扣夹及其适用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7311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扣夹及其适用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扣夹,尤指一种可辅助电子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嵌入式轨道(DIN rail)的扣夹及其适用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嵌入式轨道(DIN rail)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系统设备或各型机箱内,为了使各式电子装置,例如可编程控制器(PLC)等,能够可拆卸地固定于嵌入式轨道上,该些电子装置多设有扣夹,以便利用扣夹的辅助而固定于嵌入式轨道上。

一般而言,传统电子装置包括固定扣夹及可动扣夹,其中固定扣夹安装于电子装置的本体,可动扣夹安装于电子装置的本体且相对于固定扣夹的位置,其中可动扣夹可因应外力的作用而移动且可于该外力释放后复位。当电子装置欲安装于嵌入式轨道上时,先将本体的固定扣夹与嵌入式轨道的一侧边卡合,并压制电子装置的本体使其置放于嵌入式轨道上,此时可动扣夹因受到压制的外力向外推移,且于与嵌入式轨道的另一侧边卡合后而复位,藉此可使电子装置固定于嵌入式轨道上。

然而,由于传统电子装置具有固定扣夹及可动扣夹等两种不同的扣件,因此当电子装置欲安装于嵌入式轨道上时,必须先将电子装置的本体倾斜一角度,使固定扣夹与嵌入式轨道的一侧边卡合后,再对电子装置的本体压制而使可动扣夹与与嵌入式轨道的另一侧边卡合,故电子装置在应用上会受到限制,例如电子装置并无法直上直下的脱离或卡合于嵌入式轨道上。

另一种适用于安装至嵌入式轨道的电子装置包括两可动扣夹,其中该两可动扣夹结构分离地设置于电子装置的本体且位于相对的位置。当电子装置欲安装于嵌入式轨道上时,分别施力将两可动扣夹向两相对外侧推移,并压制电子装置的本体使其置放于嵌入式轨道上。之后,再分别施力将两可动扣夹复位并与嵌入式轨道的两相对侧边卡合,藉此使电子装置固定于嵌入式轨道上。然而,此种电子装置的可动扣夹于进行电子装置与嵌入式轨道间的拆卸作业时需分 别将两可动扣夹向两相对外侧推移,因此拆卸较为费时且不便。

此外,又一种适用于安装至嵌入式轨道的电子装置包括两可动扣夹及一拉杆,其中该两可动扣夹结构分离地设置于电子装置的本体且位于相对的位置,而该拉杆可控制该两可动扣夹向两相对外侧推移或复位。虽然此种电子装置可便于进行电子装置与嵌入式轨道间的安装与拆卸作业,然而可动扣夹及拉杆为两种不同的结构体,需以不同模具制作,且可动扣夹、拉杆及本体间的组装较为复杂,因此结构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夹及其适用的电子装置,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且便于进行电子装置与嵌入式轨道间的安装与拆卸作业。

为达前述目的,本案的一较佳实施例为一种电子装置,用于安装至嵌入式轨道,其中嵌入式轨道具有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电子装置包含:本体;以及二扣夹,可移动地设置于本体上且彼此相对应设置,其中每一扣夹包含:基座,具有沟槽;以及延伸部,连接于基座且自基座向外延伸,且包括双斜面凸部及弹性延伸臂,其中弹性延伸臂邻设于双斜面凸部,弹性延伸臂向外延伸且具有卡扣部;其中,二扣夹的各弹性延伸臂的各卡扣部与彼此的双斜面凸部相抵顶且移动于双斜面凸部,使二扣夹的基座的沟槽与嵌入式轨道的第一凸缘及第二凸缘卡合或脱离。

为达上述目的,本案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为一种电子装置,用于安装至嵌入式轨道,其中嵌入式轨道具有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电子装置包含:本体,具有夹持件以及辅助双斜面凸部,其中夹持件具有沟槽;以及扣夹,可移动地设置于本体上,且包含:基座,具有沟槽;以及延伸部,连接于基座且自基座向外延伸,且包括双斜面凸部及弹性延伸臂,其中弹性延伸臂邻设于双斜面凸部,弹性延伸臂向外延伸且具有卡扣部;其中,本体的扣夹件的沟槽与嵌入式轨道的第二凸缘卡合,以及扣夹的弹性延伸臂的卡扣部抵顶且移动于辅助双斜面凸部,使扣夹的基座的沟槽与嵌入式轨道的第一凸缘卡合或脱离。

为达前述目的,本案的又一较佳实施例为一种扣夹,其设置于电子装置上以辅助电子装置安装至嵌入式轨道,其中嵌入式轨道具有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扣夹包含:基座,具有沟槽,构槽架构于与嵌入式轨道的第一凸缘或第二 凸缘相卡合;以及延伸部,连接于基座且自基座向外延伸,且包括双斜面凸部及弹性延伸臂,其中弹性延伸臂邻设于双斜面凸部,弹性延伸臂向外延伸且具有卡扣部,双斜面凸部具有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与嵌入式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及图3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扣夹于不同視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1的电子装置与两扣夹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A至图5C分別显示本案的电子装置利用两扣夹的辅助安装至嵌入式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案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案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扣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扣夹的结构爆炸图。

其中,附图标记:

1:电子装置

10:本体

5:扣持机构

3:扣夹

3a:第一扣夹

3b:第二扣夹

2:嵌入式轨道

21:第一凸缘

22:第二凸缘

30:限位部

30a:第一端

30b:第二端

31:基座

310:穿槽

32:延伸部

320:平台

321:侧面

35:卡合肋

351:抵顶面

352:抵顶端

36:双斜面凸部

361:第一斜面

362:第二斜面

37:弹性延伸臂

371:卡扣部

372:卡扣端

373:上升段

33:底面

34、471:沟槽

341:延伸侧缘

38:锁固部

381:锁附孔

39:容收部

40:扣夹容置通道

41:开口

42:导槽

43:侧面

44:抵顶壁

45:限位板

46:轨道容置通道

D1:距离

D2:宽度

47:夹持件

48:辅助双斜面凸部

481:第三斜面

482:第四斜面

363、483:最高位置

61:卡扣槽

62:卡合凸部

63:接地元件

71:镂空结构

72:扣接臂

721:扣接孔

73:接触端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案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案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案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式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于限制本案。

图1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与嵌入式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案的电子装置1可为但不限于可编程控制器(PLC),且包括本体10及一扣持机构5,其中扣持机构5包括至少二扣夹3。于本实施例中,扣持机构5的至少二扣夹3包括第一扣夹3a及第二扣夹3b,且第一扣夹3a与第二扣夹3b具有相同结构。第一扣夹3a与第二扣夹3b可移动地设置于本体10上且位于相对的位置,藉由第一扣夹3a与第二扣夹3b的辅助,使电子装置1可夹持于嵌入式轨道2的第一凸缘21及第二凸缘22上,进而将电子装置1固定于嵌入式轨道2上。

图2及图3为本案较佳实施例的扣夹于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第1、2及3图所示,每一扣夹3包含基座31及延伸部32,其中延伸部32自基座31的底面33的一侧向外延伸。基座31具有一沟槽34,其位于基座31与延伸部32的连接处。当设置于本体1上的扣夹3夹持于嵌入式轨道2上时,可藉由扣夹3的沟槽34与嵌入式轨道2的第一凸缘21或第二凸缘22卡合。

延伸部32具有平台320、双斜面凸部36及弹性延伸臂37,其中平台320的一侧与基座31连接,双斜面凸部36及弹性延伸臂37相邻地设置于平台320且与基座31位于平台320的不同侧。弹性延伸臂37由延伸部32相对于基座31的一侧向外延伸,并于其末端弯折形成一卡扣部371。弹性延伸臂37更具有一上升段373, 位于弹性延伸臂37与平台320的连接处与卡扣部371之间。

于一些实施例中,双斜面凸部36位于延伸部32的平台320内,且双斜面凸部36相对低于平台320的上表面。双斜面凸部36具有第一斜面361及第二斜面362,其中第一斜面361从双斜面凸部36的最高位置363向外延伸至延伸部32的侧面321,第二斜面362从双斜面凸部36的最高位置363向相反于第一斜面361的方向延伸。弹性延伸臂37的一端部连接于平台320的上表面,且弹性延伸臂37的卡扣部371相对低于平台320的上表面。于本实施例中,卡扣部371具有一卡扣端372,藉此当两扣夹3设置于电子装置1的本体10时,一扣夹3的卡扣部371的卡扣端372可抵顶且移动于另一扣夹3的双斜面凸部36。此外,延伸部32的平台320更具有一容收部39,其中容收部39位于双斜面凸部36、弹性延伸臂37及基座31的沟槽34之间,且架构于容收另一扣夹3的弹性延伸臂37的卡扣部371。另外,基座31于邻近沟槽34的位置具有一延伸侧缘341,该延伸侧缘341具有倾斜面,且该倾斜面从基座31朝向延伸部32的方向向下倾斜延伸。

请再参阅第1、2及3图,于一些实施例中,基座31更具有两相对的卡合肋35、一锁固部38及一限位部30,其中卡合肋35设置于基座31的两相对侧面且向外延伸。基座31更具有一抵顶面351,该抵顶面351邻设于卡合肋35的一端,卡合肋35的另一端为一抵顶端352。锁固部38设置于基座31的端部,且与延伸部32位于不同侧。锁固部38具有一锁附孔381,其中锁附孔381为中空而穿透至基座31的底面33。基座31更具有一穿槽310,限位部30为一弹性臂,且位于穿槽310中。限位部30的第一端30a连接于穿槽310的一侧壁面,限位部30的第二端30b为一自由端,该第二端30b相对突出于基座31的底面33。

图4A为图1的电子装置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B为图1的电子装置与两扣夹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3、4A及4B所示,本体10的底面具有扣夹容置通道40、开口41、导槽42、抵顶壁44、限位板45及轨道容置通道46,其中开口41及限位板45相邻地设置于本体10的侧面43,且位于扣夹容置通道40的一端部。导槽42及抵顶壁44位于本体10的扣夹容置通道40的两相对侧边。扣夹容置通道40架构于容设两扣夹3。开口41架构于供扣夹3穿入扣夹容置通道40。导槽42架构于容置扣夹3的基座31的卡合肋35,藉此使扣夹3可于本体1的扣夹容置通道40中移动。限位板45对应于扣夹3的基座31的限位部30,用以抵顶限位部30,以限制扣夹3脱离本体10。轨道容置通道46相对于嵌入式轨道2, 且与扣夹容置通道40相互垂直并交错,用以容置部分的嵌入式轨道2。

图5A、图5B及图5C分别显示本案的电子装置利用两扣夹的辅助安装至嵌入式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3、4A、4B及5A所示,二扣夹3可移动地设置于本体10的扣夹容置通道40,扣夹3的底面33面向本体10的扣夹容置通道40,且扣夹3的卡合肋35容置于本体10的导槽42。当设置于本体10的扣夹容置通道40的两扣夹3处于第一状态时,换言之,当两扣夹3处于未使用的状态时,两扣夹3的延伸部32相互接触,且两扣夹3的弹性延伸臂37错位设置且各自的卡扣部371抵顶于彼此的双斜面凸部36的第二斜面362,详言之,第一扣夹3a的弹性延伸臂37的卡扣部371上的卡扣端372与第二扣夹3b的双斜面凸部36的第二斜面362相抵顶且容置于第二扣夹3b的容收部39,第二扣夹3b的弹性延伸臂37与第一扣夹3a的双斜面凸部36的第二斜面362相抵顶且容置于第一扣夹3a的容收部39。此时,扣夹3的基座31的抵顶面351抵顶于本体10的开口41的外缘。

请再参阅图1、2、3、4A、4B及5C,当设置于本体10的扣夹容置通道40的两扣夹3处于第二状态时,换言之,电子装置1与嵌入式轨道2利用两扣夹3的辅助进行安装组接时(即两扣夹3处于安装使用状态时),使用者将电子装置1的两扣夹3直接朝向嵌入式轨道2的第一凸缘21及第二凸缘22上进行扣压,其中嵌入式轨道2的第一凸缘21及第二凸缘22此时会分別接触且抵顶两扣夹3的基座31的延伸侧缘341,并藉由延伸侧缘341的斜面将压制力形成一分力,以使两扣夹3向两相对外侧偏移。此时,两扣夹3的延伸部32相分离且带动各自的弹性延伸臂37往相反方向移动,并使各自的弹性延伸臂37的卡扣部371上的卡扣端372沿着彼此的双斜面凸部36的第二斜面362往最高位置363方向爬升。当嵌入式轨道2的第一凸缘21及第二凸缘22续压直至两扣夹3的延伸侧缘341间的距离D1等于第一凸缘21及第二凸缘22的宽度D2时,此时弹性延伸臂37的卡扣部371的卡扣端372沿着第二斜面362爬升但不越过双斜面凸部36的最高位置363。之后,当嵌入式轨道2的第一凸缘21及第二凸缘22越过两扣夹3的延伸侧缘341并进入两扣夹3的沟槽34时,由于压制力被释放,且因弹性延伸臂37的卡扣部371的卡扣端372于沿着第二斜面362爬升的过程使弹性延伸臂37的上升段373产生变形,进而产生一下压的反作用力,促使两扣夹3向内移动,藉以带动两夹扣3复位。藉此,嵌入式轨道2的第一凸缘21及第二凸缘22可分別卡合于两扣夹3的基座31的沟槽34,使嵌入式轨道2部分容置于本体10的轨道容置通道46,且 藉由两扣夹3的夹持作用,以使电子装置1可紧固地固定于嵌入式轨道2。

请再参阅图1、2、3、4A、4B及5B,当设置于本体10的扣夹容置通道40的两扣夹3处于第三状态时,换言之,当欲将安装于嵌入式轨道2的电子装置1拆卸时(即两扣夹3处于拆卸使用状态时),使用者仅需对其中一扣夹3向外拉伸,此时两扣夹3各自的弹性延伸臂37的卡扣部371上的卡扣端372沿着彼此的双斜面凸部36的第二斜面362爬升,直到弹性延伸臂37的卡扣部371上的卡扣端372爬越过彼此的双斜面凸部36的最高位置363,并进入双斜面凸部36的第一斜面361。此时,于弹性延伸臂37的卡扣部371的卡扣端372沿着第二斜面362爬升并越过最高位置363且进入第一斜面361的过程中,弹性延伸臂37的上升段373会产生变形,进而产生一下压的反作用力,驱使两扣夹3向外移动且分离,藉此使用者可轻易地将两扣夹3分离。此时,嵌入式轨道2的第一凸缘21及第二凸缘22可分別脱离于两扣夹3的基座31的沟槽34与延伸侧缘341,且嵌入式轨道2不受两扣夹3夹持,因此电子装置1可脱离于嵌入式轨道2。

于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并不局限于安装在嵌入式轨道2上运作,亦可依据需求选择悬挂固定于机柜或墙壁的壁面上运作。当欲将电子装置1悬挂固定于机柜或墙壁的壁面上时,仅需将电子装置1的其中一扣夹3向外拉出,使扣夹3的锁固部38突出于电子装置1的本体10的侧面43,并利用一锁固元件(例如螺丝)穿设于锁固部38的锁附孔381而锁附固定于壁面的对应锁附孔,藉此即可将电子装置1固设于壁面上。当电子装置1固定于机柜或墙壁的壁面时,由于扣夹3的卡合肋35与本体10的导槽42相互卡合,且扣夹3的限位部30与本体10的限位板45相互抵顶,因此扣夹3不会脱离电子装置1的本体10且可辅助电子装置1悬挂固定于机柜或墙壁的壁面。

图6为本案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6并参酌图1、2及3,于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及扣夹3的结构、功能及作动原理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似,其中相同的组件标号代表相同组件及结构,于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实施例不同者在于电子装置1包括单一扣夹3,且本体10更包括夹持件47及辅助双斜面凸部48。夹持件47设置于本体10的底面且邻近于轨道容置通道46,并对位于扣夹容置通道40。夹持件47具有一沟槽471,对位于扣夹容置通道40。辅助双斜面凸部48位于扣夹容置通道40上,并相对于扣夹3的延伸部32的弹性延伸臂37而设置。辅助双斜面凸部48具有第三斜面481及第 四斜面482,其中第三斜面481从辅助双斜面凸部48的最高位置483背向夹持件47而延伸,第四斜面482从辅助双斜面凸部48的最高位置483面向夹持件47而延伸,并与第三斜面481相对应。

请再参阅图6,并参酌图1、2及3,扣夹3可移动地设置于本体10的扣夹容置通道40,扣夹3的底面33面向本体10的扣夹容置通道40,且扣夹3的卡合肋35容置于本体10的导槽42。当设置于本体10的扣夹容置通道40的扣夹3处于第一状态时,换言之,当扣夹3处于未使用的状态时,扣夹3的弹性延伸臂37的卡扣部371抵顶于辅助双斜面凸部48的第四斜面482。

当设置于本体10的扣夹容置通道40的扣夹3处于第二状态时,换言之,电子装置1与嵌入式轨道2利用扣夹3的辅助进行安装组接时(即扣夹3处于安装使用状态时),使用者先将夹持件47的沟槽471卡合于嵌入式轨道2的第二凸缘22,接着將电子装置1的扣夹3直接朝向嵌入式轨道2的第一凸缘21进行扣压,此时嵌入式轨道2的第一凸缘21会接触且抵顶扣夹3的基座31的延伸侧缘341,并藉由延伸侧缘341的斜面将压制力形成一分力,以使扣夹3向外侧偏移。此时,扣夹3的弹性延伸臂37的卡扣部371沿着辅助双斜面凸部48的第四斜面482往最高位置483方向爬升。当嵌入式轨道2的第一凸缘21续压时,此时弹性延伸臂37的卡扣部371的卡扣端372沿着第四斜面482爬升但不越过双斜面凸部36的最高位置483。之后,当嵌入式轨道2的第一凸缘21越过扣夹3的延伸侧缘341并进入扣夹3的沟槽34时,由于压制力被释放,且因弹性延伸臂37的卡扣部371于沿着第四斜面482爬升的过程使弹性延伸臂37的上升段373产生变形,进而产生一下压的反作用力,促使扣夹3向内移动,藉以带动夹扣3复位。藉此,嵌入式轨道2的第一凸缘21及第二凸缘22可分別卡合于扣夹3的基座31的沟槽34及夹持件47的沟槽471,使嵌入式轨道2部分容置于本体10的轨道容置通道46,且藉由扣夹3及夹持件47的夹持作用,以使电子装置1可紧固地固定于嵌入式轨道2。

当设置于本体10的扣夹容置通道40的扣夹3处于第三状态时,换言之,当欲将安装于嵌入式轨道2的电子装置1拆卸时(即扣夹3处于拆卸使用状态时),使用者仅需将扣夹3向外拉伸,此时扣夹3的弹性延伸臂37的卡扣部371沿着辅助双斜面凸部48的第四斜面482爬升,直到弹性延伸臂37的卡扣部371爬越过辅助双斜面凸部48的最高位置483,并进入辅助双斜面凸部48的第三斜面481。此时,于弹性延伸臂37的卡扣部371沿着第四斜面482爬升并越过最高位置483且 进入第三斜面481的过程中,弹性延伸臂37的上升段373会产生变形,进而产生一下压的反作用力,驱使扣夹3向外移动。此时,嵌入式轨道2的第一凸缘21及第二凸缘22可分別脱离于扣夹3的基座31的沟槽34以及夹持件47的沟槽471,且嵌入式轨道2不受扣夹3夹持,因此电子装置1可脱离于嵌入式轨道2。

图7为本案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扣夹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8为图7的扣夹的结构爆炸图。如图7及8所示,本实施例的扣夹3的结构、功能与作动原理与图2及3所示实施例相似,且相同元件标号代表相同元件结构与功能,于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扣夹3与图2及3所示实施例不同的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扣夹3更包括两相对的卡扣槽61及一接地元件63,其中两相对的卡扣槽61分別设置于基座31且位于卡合肋35及穿槽310之间。卡扣槽61邻近于卡合肋35,且卡扣槽61的壁面具有一卡合凸部62。接地元件63设置于基座31的底面33,且包括一镂空结构71、两相对的扣接臂72及一接触端73,其中镂空结构71相对于扣夹3的穿槽310设置,以使限位部30可穿过接地元件63。两扣接臂72分別位于镂空结构71的两相对侧边,并具有扣接孔721相对于卡扣槽61的卡合凸部62设置,藉此接地元件63的两扣接臂72的扣接孔721可与对应的卡扣槽61的卡合凸部62相互扣接。接触端73向外延伸且部分容置于扣夹的容收部39。

当具有接地元件63的扣夹3与本体10及嵌入式轨道2组接时,可使本体10内的电路板(未图示)与接地元件63电连接,而部分容置于容收部39的接触端73则可与嵌入式轨道2的第一凸缘21或第二凸缘22接触,因此可使本体10的电路板藉由接地元件63与嵌入式轨道2接触与电连接的方式而导通至接地端。

综上所述,本案提供一种扣夹及其适用的电子装置,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且便于进行电子装置与嵌入式轨道间的安装与拆卸作业。

本发明得由熟习此技术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