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挠热电结构与其形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85273发布日期:2018-06-12 23:2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可挠热电结构与其形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挠热电结构与其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常见的低温型(<400℃)热电材料如Bi2Te3系列,其本质易脆裂,且材料表面与空气接触后易氧化。常见的印刷热电图案是将热电粉体、固化型树脂、溶剂、与其它添加物混合形成印刷热电油墨后,印制于软性基板上。印刷热电图案通过树脂的固化与黏结特性与基板结合,且热电粉体周围包覆着绝缘的高分子树脂,所以此类型的印刷热电图案虽然具有可挠性,但其具有导电性与热电特性不佳的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新的方法制作热电图案,使其同时兼具可挠性、导电性、与热电特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挠热电结构,包括:多孔热电图案;以及高分子膜覆盖多孔热电图案的上表面,其中高分子膜填充多孔热电图案的孔洞,且高分子膜的下表面与多孔热电图案的下表面共平面。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可挠热电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形成热电油墨的图案于基材上;热处理热电油墨,以形成多孔热电图案于基材上;以及将胶态的高分子涂布于多孔热电图案与基材上,并固化胶态的高分子以形成高分子膜,其中多孔热电图案与高分子组成可挠热电结构;以及分离基材与可挠热电结构,其中高分子膜覆盖多孔热电图案的上表面,高分子膜填充多孔热电图案的孔洞,且高分子膜的下表面与多孔热电图案的下表面共平面。

附图说明

图1至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挠热电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 基材;

13 热电油墨图案;

13’ 多孔热电图案;

15 高分子膜;

100 可挠热电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可挠热电结构的形成方法。首先,混合热电材料、黏结剂、与溶剂以形成热电油墨。在一实施例中,热电材料包含Bi2Te3系列、PbTe系列、GeTe系列、Zn4Sb3系列、CoSb3系列、或其他系列。以P型的Bi2Te3系列热电材料为例,构成元素为至少含有一种Bi或Sb元素,及至少含有一种Te或Se的元素。以N型的Bi2Te3系列热电材料为例,可另含至少一种元素如I、Cl、Hg、Br、Ag、Cu、或上述的组合。在一实施例中,黏结剂可为乙基纤维素。在一实施例中,溶剂为松油醇、乙醇、或上述的组合。

如图1所示,接着将上述热电油墨涂布于基材上,以形成热电油墨图案13于基材11上。在一实施例中,涂布法可为网印法、喷涂法、或其他可行的涂布方法。在一实施例中,基材11可为玻璃、石英、不锈钢、或其他耐热且实质上刚性的基材。在一实施例中,基材11较佳为玻璃等透明基材,以利观察热电油墨图案13,与后续形成的多孔热电图案13'、及高分子膜的下表面。在一实施例中,以网印法形成热电油墨图案13的方法中,刮刀可让热电油墨中的热电粉体呈水平堆叠。

接着热处理热电油墨图案13,以形成多孔热电图案13’于基材11上,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热处理步骤可让热电油墨中水平堆叠的热电材料连结成连续相,并形成多孔结构。此外,热处理可调整多孔热电材料13’中的热电材料与后述胶态高分子之间的湿润角,使胶态高分子更容易进入多孔热电材料之间的孔洞。在一实施例中,多孔热电图案13’的厚度介于5~100μm之间。若多孔热电图案13’的厚度过薄,则PI渗透至热电层底部,覆盖过多表面,导致后续在P、N串联的接触电阻较大。若多孔热电图案13’的厚度过厚,则热电层虽经过热处理形成烧结颈化(Necking)现象,但是片状热电材料本质仍易脆,过厚的热电层若无足够的PI保护,在与刚性基板离型过程中,可承受的弯曲角度较小。

在一实施例中,热处理依序包含干燥、脱脂、与还原氛围下的还原烧结。在一实施例中,干燥步骤于一般大气下进行,其温度介于80℃至120℃之间,且历时8至12分钟。若干燥步骤的温度过低及/或历时过短,则仍有部分溶剂未去除,导致膜层在脱脂过程中,因膜层中溶剂快速气化、易产生龟裂。若干燥步骤的温度过高及/或历时过长,则温度过高也容易导致膜层中溶剂因快速气化、易产生龟裂。在一实施例中,脱脂步骤于一般大气下进行,其温度介于160℃至240℃之间,且历时24至36分钟之间。若脱脂步骤的温度过低及/或历时过短,则脱脂温度过低、时间过短会导致膜层中黏结剂未去除干净,形成残碳,其于还原烧结中不易去除,影响热电粉体烧结效果,以及最终热电层的电性。若脱脂步骤的温度过高及/或历时过长,则由于脱脂阶段是于大气中进行,若脱脂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则会使得热电粉体表面氧化行为较为严重。在一实施例中,还原烧结于还原氛围如氢气、氮气、或上述的组合下进行,其温度介于320℃至480℃之间,且历时24至36分钟之间。若还原烧结步骤的温度过低及/或历时过短,则还原烧结温度过低、时间过短,烧结效果不足、表面去氧化不完全,导致膜层电性较差。若还原烧结步骤的温度过高及/或历时过长,则还原烧结温度过高时,合金成分比例易改变;烧结时间过长,膜层会逐渐收缩变形或龟裂。

接着将胶态高分子涂布于多孔热电图案13’与基材11上,并固化胶态的高分子以形成高分子膜15,如图3所示。高分子膜15覆盖多孔热电图案13’的上表面,高分子膜15填充多孔热电图案13’的孔洞,且高分子膜15的下表面与多孔热电图案13’的下表面共平面(比如当可挠式热电结构未挠曲时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高分子膜15未盖覆多孔热电图案13’的下表面。

高分子膜15的组成为聚亚酰胺(聚酰亚胺)或聚偏二氟乙烯。在一实施例,胶态高分子膜除了上述组成外还可包含溶剂与添加剂(视情况)以调整其性质。在一实施例中,溶剂可为NMP。举例来说,胶态高分子的固含量可介于10wt%~30wt%之间,且胶态高分子与多孔热电图案的热电材料之间的湿润角介于15°至45°之间。若胶态高分子的固含量过高及/或胶态高分子与热电材料之间的湿润角过高,则胶态高分子不易填入多孔热电图案中的孔洞。若胶态高分子的固含量过低及/或胶态高分子与热电材料之间的湿润角过低,则胶态高分子难以覆盖多孔热电图案13’的上表面,甚至难以成膜。

在一实施例中,固化胶态高分子的方法为热处理,其温度介于170℃至250℃之间,且历时30分钟至2小时之间。若热处理的温度过高及/或历时过长,则超过PI材料可承受的温度,产生变质或脆化,导致无法高分子膜层脆裂或无法离型。若热处理的温度过低及/或历时过短,则高分子膜15固化不全。经上述步骤后,多孔热电图案13’与高分子膜15组成可挠热电结构100。

如图4所示,接着分离基材11与可挠热电结构100。如图5所示,分离后的可挠热电结构100即成品。在一实施例中,可挠热电结构100的厚度介于10微米至150微米之间。若可挠热电结构100的厚度过厚,则PI厚度过厚,虽不影响热电特性,缺点是材料成本增加,元件体积增加。若可挠热电结构100的厚度过薄,则整个可挠热电结构缺乏PI应有的韧性,使用时热电层容易受损,且热电层过薄,热电转换效果也较差。

在一实施例中,经上述步骤形成的可挠热电结构100其热电材料为p型的Bi2Te3系列时,其导电率介于400S/cm至500S/cm之间、Seebeck系数介于200mV/K至210mV/K之间、热传导系数介于0.3W/mK至0.6W/mK之间、热电优值(ZT)介于0.6~0.8之间、且此结构形成的基板具可弯曲的曲率半径大于0.5公分。在一实施例中,经上述步骤形成的可挠热电结构100其热电材料为n型的Bi2Te3系列时,其导电率介于250S/cm~350S/cm之间、Seebeck系数介于150mV/K至160mV/K之间、热传导系数介于0.3W/mK至0.6W/mK之间、热电优值(ZT)介于0.4~0.7之间、且此结构形成的基板具可弯曲的曲率半径大于0.5公分。上述可挠热电结构可用于发电模块,比如撷取钢铁、石化、水泥、金属等产业,或汽车、焚化炉、温泉、太阳能等的废热,或利用装置与环境之间的温差进行发电。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数实施例配合所附图示,作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实施例1

取40g的p型Bi0.5Sb1.5Te3热电粉体(制造方法是将以上元素依比例置入石英管中抽真空封管,再以区域熔融法合成为化合物,取出后经粉碎与球磨成为印刷制作工艺的粉体),2.5g的乙基纤维素(Aqualon EC-N100)作为黏结剂、以及7.5g的松油醇作为溶剂,混合后形成热电油墨。以网版印刷热电油墨于玻璃基板上,以形成热电油墨图案。上述热电油墨图案中的热电粉体呈水平堆叠。接着热处理上述热电油墨图案,以形成多孔热电图案。上述热处理依序包含干燥(100℃/10分钟)、脱脂(200℃/30分钟)、氢气下的还原烧结(400℃/30分钟)。经上述热处理后。水平堆叠的热电粉体将相互连结成连续相。

接着将胶态聚亚酰胺(原料参考US 2011/0155235 A1),固含量为19%,且与热电粉体之间的湿润角为40°±2°(以液滴法(Sessile Drop Method)测量),涂布于热处理后的多孔热电图案与玻璃基板上,使胶态聚亚酰胺覆盖多孔热电图案并填入多孔热电图案中的孔洞。接着热处理(210℃,且历时1小时)胶态聚亚酰胺使其固化,并形成聚亚酰胺膜。如此一来,聚亚酰胺膜的下表面将与多孔热电图案的下表面共平面,而聚亚酰胺膜与多孔热电图案组成可挠热电结构。接着分离上述可挠热电结构与玻璃基板。可挠热电结构的导电性为450S/cm(四点探针电阻测量方法)、Seebeck系数为208uV/K、热传导系数为0.45W/mK(以3-omega法进行测量)、热电优值(ZT)为0.70、且此结构形成的基板具可弯曲的曲率半径大于0.5公分。上述Seebeck系数测量方法为将一组间距为5mm的2支探针接触印刷材料试片,其中1支探针可加热,使两接触点温差(DT)为5℃,并测量两点间的电位差(DV)。将DV/DT相除可得Seebeck系数。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类似,差别在将p型Bi0.5Sb1.5Te3热电粉体改为n型Bi2Te2.7Se0.3+0.12wt.%BiI3热电粉体(制造方法是将以上元素依比例置入石英管中抽真空封管,再以区域熔融法使上述组成合成化合物,取出后经粉碎与球磨成为印刷制作工艺的粉体),且热处理热电油墨图案的氢气下的还原烧结(400℃/30分钟)改为氢气下的还原烧结(400℃/15分钟)与氮气下的还原烧结(400℃/15分钟)。此实施例的可挠热电结构中,聚亚酰胺填入多孔热电图案的孔洞中,且聚亚酰胺膜的下表面将与多孔热电图案的下表面共平面。可挠热电结构的导电性为300S/cm(四点探针电阻测量方法)、Seebeck系数为-156uV/K、热传导系数为0.40W/mK(热传导系数以3-omega法进行测量)、热电优值(ZT)为0.40、且此结构形成的基板具可弯曲的曲率半径大于0.5公分。上述Seebeck系数测量方法为将一组间距为5mm的2支探针接触印刷材料试片,其中1支探针可加热,使两接触点温差(DT)为5℃,并测量两点间的电位差(DV)。将DV/DT相除可得Seebeck系数。

比较例

将实施例1的胶态聚亚酰胺直接成膜于玻璃基板上后,加热固化形成聚亚酰胺膜。网版印刷实施例1的热电油墨于聚亚酰胺膜上,以形成热电油墨图案。接着热处理上述热电油墨图案,以形成多孔热电图案。上述热处理依序包含干燥(100℃/10分钟)、脱脂(200℃/30分钟)、氢气下的还原烧结(400℃/30分钟)。上述聚亚酰胺膜上的多孔热电图案经弯折即碎裂,不具有可挠性。

虽然本发明结合以上数个实施例揭露了,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技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任意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