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CU壳体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1518阅读:1648来源:国知局
一种ECU壳体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密封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的是一种ECU壳体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ECU(电控单元)是汽车电控系统的核心部件,通常包括ECU外部的壳体、盖体与内部的电路板、电磁线圈等部分。为了保证ECU电路板的正常使用,对ECU壳体的密封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前ECU壳体密封通常采用在壳体与盖体间涂覆三防胶的方式,由于壳体形状复杂,很容易造成密封面涂胶不均匀的现象,导致了ECU密封性不佳,影响了ECU正常使用。而且由于胶水凝固后盖体与壳体无法分离,对日后ECU维护与故障分析都造成了一定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ECU壳体,解决了由于ECU壳体密封性差对电路板造成损坏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密封圈和盖体,与所述盖体接触的壳体端面设置有环形的密封槽,盖体端面设置有与密封槽相配合环形的凸台,凸台嵌入安装到密封槽中,在凸台和密封槽内底面之间设置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的横截面为倒V形。

所述的密封圈包括顶部以及分别位于顶部下部两侧的左密封部和右密封部,左密封部和右密封部之间形成底槽,所述的密封圈一体预成型。

所述凸台的宽度小于密封槽的宽度。

所述密封圈顶部上表面宽度小于凸台的宽度。

所述密封圈左密封部与右密封部关于顶部左右对称,在密封圈未挤压状态下密封圈宽度小于密封槽的宽度。

所述密封圈受凸台向下挤压后,左密封部与右密封部向密封槽槽宽两侧变形压实侧面的间隙空间,底槽向密封槽槽底变形压实底部的间隙空间,使得盖体和壳体之间完全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ECU壳体密封结构,结构简单,安装与拆卸方便,改善了ECU壳体和盖体之间的密封性,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ECU密封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在自由状态下的截面视图。

图中:壳体1、密封圈2、盖体3、密封槽4、凸台5、顶部21、左密封部22、右密封部23、底槽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结构包括壳体1、密封圈2和盖体3,与所述盖体3接触的壳体1端面设置有环形的密封槽4,盖体3端面设置有与密封槽4相配合环形的凸台5,凸台5嵌入安装到密封槽4中,在凸台5和密封槽4内底面之间设置密封圈2,所述的密封圈2的横截面为倒V形。

如图2所示,密封圈2包括顶部21以及分别位于顶部21下部两侧的左密封部22和右密封部23,左密封部22和右密封部23之间形成底槽24。密封圈2一体预成型,保证了密封圈2的强度和韧性。

具体实施中,凸台5的宽度小于密封槽4的宽度,并且顶部21上表面宽度小于凸台5的宽度,确保了使用过程中凸台5与密封圈2充分接触,保证了盖体3对密封圈2挤压的牢固。

具体实施中,左密封部22与右密封部23关于顶部21左右对称,在密封圈2未挤压状态下左密封部22与右密封部23之间的密封圈2宽度小于密封槽4的宽度,保证了密封圈2与密封槽4留有足够的间隙,以方便密封圈2在密封槽4中的安装和拆卸。

如图1所示,在安装使用中,首先将密封圈2放置在密封槽4中,再将盖体3盖上,使得凸台5挤压密封圈2的顶部21。在密封圈2放置在密封槽4与凸台5之间后,密封圈2处于压缩状态,受凸台5向下挤压后,由于底槽24结构,使得左密封部22与右密封部23分别被挤压到密封槽4的两侧面上,左密封部22与右密封部23向密封槽4槽宽两侧变形压实侧面的间隙空间,并且底槽24向密封槽4槽底变形压实底部的间隙空间,使得盖体3和壳体1之间完全密封,从而保证了密封圈2在密封槽4与凸台5的共同作用下起到密封效果。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