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87090发布日期:2020-10-28 12:5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柔性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子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给用户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电子设备的线路一般布置在电路板上,柔性电路板(英文:flexibleprintedcircuit,简称:fpc)是以可以形变的材料制成的,例如: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等,因此,柔性电路板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等特点。但是,因为柔性电路板具有较强的弹性,在组装过程中,其形状不易固定,组装起来十分不便,组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绝缘膜、第二绝缘膜、布线层和固体变形件;

布线层位于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之间;

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由电绝缘材料制成;

固体变形件由低弹性易变形的固体材料制成,用于在外力下发生形变且不能自主恢复形状。

因为固体变形件能够发生形变,这保证了柔性电路板弯折性好的特点,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柔性电路板的形状,同时,固体变形件无法自主恢复形状,也就是说固体变形件发生形变后可以保持变化后的形状,能够固定柔性电路板的形状,在柔性电路板组装过程中,不会因为形状易变,给组装带来困难,提高了组装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体变形件位于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之间;

固体变形件和布线层内的导线不接触。

固体变形件可以在两个绝缘膜之间,与布线层在同一层,此时,固体变形件不与导线接触,避免固体变形件影响电路的信号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体变形件包括位于导线层的两个固体变形条,两个固体变形条分别位于布线层的两侧。

两个固体变形条在布线层的两侧不影响布线层布线,又能固定柔性电路板的形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体变形件包括位于导线层的至少一个固体变形条,至少一个固体变形条在布线层的导线之间。

布线层内部嵌入至少一个固体变形条,使得柔性电路板的形状变化更加丰富,适应不同场景,而且固体变形条在导线之间,不影响布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体变形件位于第一绝缘膜的外表面和/或第二绝缘膜的外表面。

固体变形件位于第一绝缘膜的外表面和/或第二绝缘膜的外表面,更大程度上减少对于布线层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体变形件覆盖第一绝缘膜的全部或部分边缘。

固体变形件可以覆盖第一绝缘膜的全部或部分边缘,也可以覆盖第二绝缘膜的全部或部分边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体变形件包括分别位于第一绝缘膜外表面两侧的两个固体变形条。

在第一绝缘膜外表面两侧分别设置固体变形条,既能固定柔性电路板的形状,也能够采用更少的材料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体变形件由可以发生形变的固体金属材料制成。

因为固体金属材料容易加工,比较耐用,而且很多固体金属材料都可以发生形变且不会自主恢复形状,材料来源较为广泛,满足了本公开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体变形件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片,每个固定片均由固体材料制成,可以在外力下发生形变且不能自主恢复形状;

至少一个固定片中每个固定片分别位于柔性电路板需要固定形状的位置。

在柔性电路板需要固定形状的位置设置固定片,固体变形件的材料不需要使用很多,不会使柔性电路板重量增加太多,保证了其重量轻,厚度薄的优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体变形件通过蚀刻技术贴合于第一绝缘膜或第二绝缘膜上。

通过蚀刻技术可以很便捷的获取希望加工成的形状,而且蚀刻技术较为成熟,实现起来比较容易。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截面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柔性电路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柔性电路板是以可以形变的材料制成的,例如: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等,它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等特点。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如图1所示,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截面图;例如,某个电子设备内部凹凸不平,如果使用刚性电路板,因为不能弯折,则会占用大量空间,如图1中a部分所示,电子设备的厚度会大大增加;如果使用柔性电路板,则可以减小电子设备的厚度。

但是,因为柔性电路板具有较强的弹性,在组装过程中,其形状不易固定,组装起来十分不便,组装效率较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绝缘膜、第二绝缘膜、布线层和固体变形件;布线层位于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之间,并贴合在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上;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由电绝缘材料制成;固体变形件贴合于第一绝缘膜或第二绝缘膜上,固体变形件由固体材料制成,可以在外力下发生形变且不能自主恢复形状。因为固体变形件能够发生形变,这保证了柔性电路板弯折性好的特点,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柔性电路板的形状,同时,固体变形件无法自主恢复形状,也就是说固体变形件发生形变后可以保持变化后的形状,能够固定柔性电路板的形状,在柔性电路板组装过程中,不会因为形状易变,给组装带来困难,提高了组装效率。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柔性电路板20包括:第一绝缘膜201、第二绝缘膜202、布线层203和固体变形件204。

其中,布线层203位于第一绝缘膜201和第二绝缘膜202之间;

第一绝缘膜201和第二绝缘膜202由电绝缘材料制成;

固体变形件204由固体材料制成,可以在外力下发生形变且不能自主恢复形状。

图2中,以固体变形件204在第二绝缘膜202上方为例,并不代表固体变形件204只能位于第二绝缘膜202上方,固体变形件204只要贴合在第一绝缘膜201或第二绝缘膜202上即可。本公开实施例中,从第一绝缘膜201到第二绝缘膜202的方向是从上到下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固体变形件204可以贴合于第一绝缘膜201或第二绝缘膜202上,布线层203也可以贴合于第一绝缘膜201和第二绝缘膜202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体变形件204由可以发生形变的固体金属材料制成。

因为固体金属材料容易加工,比较耐用,而且很多固体金属材料都可以发生形变且不会自主恢复形状,材料来源较为广泛,满足了本公开提供的柔性电路板20的需求。例如,固体变形件可以由铝、铜或者合金等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体变形件204通过蚀刻技术贴合于第一绝缘膜201或第二绝缘膜202上。通过蚀刻技术可以很便捷的获取希望加工成的形状,而且蚀刻技术较为成熟,实现起来比较容易。当然,此处只是举例说明,并不代表本公开局限于此。

因为固体变形件204能够发生形变,这保证了柔性电路板20弯折性好的特点,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柔性电路板20的形状,同时,固体变形件204无法自主恢复形状,也就是说固体变形件204发生形变后可以保持变化后的形状,能够固定柔性电路板20的形状,在柔性电路板20组装过程中,不会因为形状易变,给组装带来困难,提高了组装效率。既保证了柔性电路板弯折性好,能够通过形变制作成各种形状,又保证了其形变后的形状可以固定,提高了组装效率。

固体变形件204可以位于第一绝缘膜201和第二绝缘膜202之间,与布线层203在同一层,也可以位于第一绝缘膜201和第二绝缘膜202之外。以下举出两种具体的实施例分别说明固体变形件204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柔性电路板20的截面图。固体变形件204位于第一绝缘膜201和第二绝缘膜202之间;固体变形件204和布线层203内的导线不接触。固体变形件204可以贴合在第一绝缘膜201和第二绝缘膜202上。

固体变形件204可以在两个绝缘膜之间,与布线层203在同一层,此时,固体变形件204不与导线接触,避免固体变形件204影响电路的信号传输。

此处,列举两个示例说明固体变形件204在两个绝缘膜之间的位置。

例如,如图3所示,固体变形件204包括位于导线层的两个固体变形条2041,两个固体变形条2041分别位于布线层的两侧。

两个固体变形条2041在布线层的两侧不影响布线层布线,又能固定柔性电路板20的形状。

又如,如图4所示,固体变形件204包括位于导线层的至少一个固体变形条2041,至少一个固体变形条2041在布线层的导线之间。

布线层内部嵌入至少一个固体变形条2041,使得柔性电路板的形状变化更加丰富,适应不同场景,而且固体变形条在导线之间,不影响布线。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柔性电路板20的截面图。固体变形件204位于第一绝缘膜201的外表面和/或第二绝缘膜的外表面202。

固体变形件204也可以位于第一绝缘膜201和第二绝缘膜202的外表面,不会影响布线层203的电路。需要说明的是,固体变形件204可以贴合在第一绝缘膜201上,也可以贴合在第二绝缘膜202上,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固体变形件位于第一绝缘膜201的外表面和/或第二绝缘膜202的外表面,更大程度上减少对于布线层的影响。

此处,列举两个示例说明固体变形件204在两个绝缘膜外表面的位置。

例如,固体变形件204覆盖第一绝缘膜201的全部或部分边缘。

固体变形件204可以覆盖第一绝缘膜201的全部或部分边缘,也可以覆盖第二绝缘膜202的全部或部分边缘。

又如,如图5所示,固体变形件204包括分别位于第一绝缘膜201外表面两侧的两个固体变形条2041。

在第一绝缘膜201外表面两侧分别设置固体变形条2041,既能固定柔性电路板20的形状,也能够采用更少的材料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当然,此处只是示例性说明,固体变形件204的位置可以有多种情况,可以在第一绝缘膜201和第二绝缘膜202之间,可以设置在布线层203,可以在两个绝缘膜外表面都设置有固体变形件204,也可以在某一个绝缘膜外表面设置有固体变形件204,其组成方式可以根据上述示例任意组合,此处不一一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柔性电路板20的结构图。固体变形件204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片2042,每个固定片2042均由固体材料制成,可以在外力下发生形变且不能自主恢复形状;至少一个固定片2042中每个固定片2042分别位于柔性电路板20需要固定形状的位置。

图6中,在柔性电路板20弯曲形变需要固定形状的位置,才设置固定片2042,每一个需要固定形状的位置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固定片2042。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片2042的形状根据柔性电路板20的形变处的形状决定,不一定是规则的形状。当然,在柔性电路板20没有发生形变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固定片2042,使得柔性电路板更易于固定,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在柔性电路板20需要固定形状的位置设置固定片2042,固体变形件204的材料不需要使用很多,不会使柔性电路板20重量增加太多,保证了其重量轻,厚度薄的优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