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C加热芯体和加热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4376发布日期:2020-09-08 15:2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PTC加热芯体和加热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tc加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ptc加热芯体和加热器总成。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已经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与传统的燃油车不同,新能源汽车没有发动机,导致车内采暖成为一个问题,ptc作为一种正温度系数半导体材料,在通电状态能自身发热,具有加热效率高、功率大、无明火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中。

目前ptc加热器包括多个加热管,且每个加热管上有正电极和负电极,正、负电极通过插接接头与高压线路连接,因连接的插接接头比较多,在实际使用时,经常会出现连接松动,无法实现高效加热的问题,且因连接位置位于加热器的内部,维修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ptc加热芯体和加热器总成,以解决现有的ptc加热器的加热管的正、负电极通过插接接头与高压线路连接,因连接的插接接头比较多,在实际使用时,经常会出现连接松动,无法实现高效加热,且连接位置位于加热器的内部,维修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tc加热芯体,包括加热管、散热片、第一汇流板和第二汇流板;

所述加热管和所述散热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热管间隔设置,所述加热管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散热片之间,所述散热片用于将所述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向外界传递;

所述加热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极接头和第二电极接头,多个所述第一电极接头通过所述第一汇流板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接头通过所述第二汇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汇流板和所述第二汇流板分别用于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以使所述加热管加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接头和所述第二电极接头为l型电极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ptc加热芯体包括第一t型端子和第二t型端子,所述第一t型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汇流板的一端,所述第一t型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汇流板连接,所述第一t型端子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

所述第二t型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汇流板的一端,所述第二t型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汇流板连接,所述第二t型端子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ptc加热芯体包括热熔断器,所述热熔断器包括熔体和安装座;

所述熔体插装在所述安装座中,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ptc加热芯体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器总成,包括壳体和所述的ptc加热芯体;

所述ptc加热芯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和所述ptc加热芯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中注入硅胶。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总成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ptc加热芯体的温度数据;

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ptc加热芯体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数据,并根据所述温度数据,控制所述ptc加热芯体的输出功率。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和控制盒,所述控制盒与所述壳体连接;

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控制盒内,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盒包括盒体和盖体,所述盒体和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盒体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盒体和所述盖体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上设置有第一接插件和第二接插件,所述第一接插件与所述ptc加热芯体连接,所述第二接插件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tc加热芯体,包括加热管、散热片、第一汇流板和第二汇流板;所述加热管和所述散热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热管间隔设置,所述加热管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散热片之间,用于将所述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向外界传递;所述加热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极接头和第二电极接头,多个所述第一电极接头通过所述第一汇流板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二电极接头通过所述第二汇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汇流板和所述第二汇流板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用于所述加热管加热。多个加热管的第一电极接头通过第一汇流板固定连接,第二电极接头通过第二汇流板固定连接,将多个加热管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一汇流板和第二汇流板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能够对加热管进行加热,因第一汇流板和第二汇流板分别与多个加热管固定连接,因此,防止两者之间连接松动,减小了维修的不便,能够实现加热管的高效加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器总成,包括壳体和所述的ptc加热芯体;所述ptc加热芯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和所述ptc加热芯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中注入硅胶。利用壳体和ptc加热芯体之间设置的硅胶,能够实现加热芯体的固定的同时,可以提高整个加热器总成的防水等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tc加热芯体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tc加热芯体的加热管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tc加热芯体的热熔断器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tc加热芯体的热熔断器的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总成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总成的拆解图。

图标:100-ptc加热芯体;110-加热管;111-第一电极接头;112-第二电极接头;120-散热片;130-第一汇流板;140-第二汇流板;150-热熔断器;151-熔体;152-安装座;160-第一t型端子;170-第二t型端子;210-第一壳体;220-第二壳体;310-盒体;320-盖体;410-第一接插件;420-第二接插件;500-温度传感器;600-控制器;700-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tc加热芯体100,包括加热管110、散热片120、第一汇流板130和第二汇流板140。

加热管110和散热片1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加热管110间隔设置,加热管110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散热片120之间,加热管110用于将加热管110产生的热量向外界传递;散热片120的形状为之字形,以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加热管1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极接头111和第二电极接头112,多个第一电极接头111通过第一汇流板130固定连接,多个第二电极接头112通过第二汇流板140固定连接,第一汇流板130和第二汇流板140分别与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向加热管110供电,并利用加热管110加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tc加热芯体100,多个加热管110的第一电极接头111通过第一汇流板130固定连接,第二电极接头112通过第二汇流板140固定连接,将多个加热管110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一汇流板130和第二汇流板140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能够对加热管110进行加热,因第一汇流板130和第二汇流板140分别与多个加热管110固定连接,因此,防止两者之间连接松动,减小了维修的不便,能够实现加热管110的高效加热。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接头111和第二电极接头112为l型电极接头。

具体地,ptc加热芯体100由多个散热片120和多个加热管110组成,加热管110头部引出正、负两个电极,每个正电极上焊接有单独的l型电极接头,然后将所述正电极的l型电极接头与第一汇流板130焊接连接在一起;每个负电极上焊接有单独的l型电极接头,然后将所述负电极的l型电极接头与第二汇流板140焊接连接在一起,从而将多个加热管110连接成一个整体。

进一步地,ptc加热芯体100包括第一t型端子160和第二t型端子170,第一t型端子160设置在第一汇流板130的一端,第一t型端子160的一端与第一汇流板130连接,第一t型端子160的另一端通过导线700与电源的正极连接。

第二t型端子170设置在第二汇流板140的一端,第二t型端子170的一端与第二汇流板140连接,第二t型端子170的另一端通过导线700与电源的负极连接。

具体地,第一t型端子160的一端与第一汇流板130的一端连接,第一t型端子160的另一端压接有导线700,并通过该导线700与电源和正极连接;所述第二t型端子170的一端与第二汇流板140的一端连接,另一端压接有导线700,并通过导线700与电源的负极连接,用于多个加热管110的加热使用。该t型端子的优点为:结构简单,可靠,占用空间小,容易灌胶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t型端子160与第一汇流板130通过焊接连接;第二t型端子170与所述第二汇流板140也通过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ptc加热芯体100包括热熔断器150,热熔断器150包括熔体151和安装座152。

熔体151插装在安装座152中,安装座152设置在ptc加热芯体100的侧面。

具体地,安装座152设置在ptc加热芯体100的侧面,熔体151安装在安装座152中,熔体151通过导线700串入高压线路中,通过灌胶实现安装座152和熔体151之间的密封。

本实施例中,熔体151串入高压线路中,并安装在安装座152内部,灌胶密封后,将热熔断器150紧贴在ptc加热芯体100的侧面,当控制器600损坏或故障时,出现ptc加热芯体100长时间干烧的恶劣情况,熔体151能自我断开高压电,起保护功能,有利于相关设备的安全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座152可以为陶瓷安装座152。

如图6图、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器总成,包括壳体和所述的ptc加热芯体100。

ptc加热芯体100设置在壳体内部;壳体和ptc加热芯体100之间具有间隙,间隙中注入硅胶。

具体地,加热器总成包括壳体和ptc加热芯体100,ptc加热芯体100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壳体与ptc加热芯体100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在间隙处注入硅胶,利用壳体和ptc加热芯体100之间设置的硅胶,能够实现加热芯体的固定的同时,可以提高整个加热器总成的防水等级。

本实施例中,壳体包括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ptc加热芯体100设置在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之间,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加热器总成包括温度传感器500和控制装置,温度传感器500用于检测ptc加热芯体100的温度数据。

温度传感器500和ptc加热芯体100均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能够接收温度传感器500检测的温度数据,并根据该温度数据,控制ptc加热芯体100的输出功率。

具体地,温度传感器500设置在ptc加热芯体100的侧面,用于检测ptc加热芯体100的实际温度,并将该温度数据传递给控制装置,用于调节ptc加热芯体100的输出功率,从而控制加热温度,以使加热温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600和控制盒,控制盒与壳体连接。

控制器600设置在控制盒内,温度传感器500与控制器600连接。

进一步地,控制盒包括盒体310和盖体320,盒体310和盖体320可拆卸连接。

盒体310与壳体连接,控制器600设置在盒体310和盖体320之间。

具体地,盒体310安装在壳体的上端,控制器600位于盒体310和盖体320之间,盒体310与盖体320可以采用螺钉连接或者卡扣连接,通过连接的盒体310和盖体320,以使处于两者之间的控制器600固定住。

进一步地,盒体310上设置有第一接插件410和第二接插件420,第一接插件410与ptc加热芯体100连接,第二接插件420与控制器600连接。

具体地,第一接插件410为高压接插件,通过导线700与ptc加热芯体100连接,给ptc加热芯体100供电,用于加热管110的加热;第二接插件420为低压接插件,通过导线700与控制器600连接,用于向控制器600供电。

低压接插件和高压接插件分别采用法兰形式通过螺钉固定在盒体310上。

目前ptc多为不带控制类型,无法实现加热功率的无极调节。同时大部分带控制型ptc加热器多为控制器600和ptc加热芯体100分离式,成本较高、占用空间较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器总成采用集成式设计,即ptc加热芯体100与控制装置集成为一体,可减少安装空间和产品重量,同时还能降低成本,同时,整个产品可达到ip67标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包括所述加热器总成。

具体地,新能源汽车包括鼓风机和所述的加热器总成,加热器总成的ptc加热芯片利用通电发热,通过鼓风机将所述ptc加热芯体100产生的热量带走,能够实现整车加热、除霜、除雾等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ptc加热芯体100,包括加热管110、散热片120、第一汇流板130和第二汇流板140;加热管110和散热片1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加热管110间隔设置,加热管110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散热片120之间,用于将加热管110产生的热量向外界传递;加热管1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极接头111和第二电极接头112,多个第一电极接头111通过第一汇流板130固定连接,多个第二电极接头112通过第二汇流板140固定连接,第一汇流板130和第二汇流板140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用于加热管110加热。多个加热管110的第一电极接头111通过第一汇流板130固定连接,第二电极接头112通过第二汇流板140固定连接,将多个加热管110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一汇流板130和第二汇流板140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能够对加热管110进行加热,因第一汇流板130和第二汇流板140分别与多个加热管110固定连接,因此,防止两者之间连接松动,减小了维修的不便,能够实现加热管110的高效加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器总成,包括壳体和ptc加热芯体100;ptc加热芯体100设置在壳体内部;壳体和ptc加热芯体100之间具有间隙,间隙中注入硅胶。利用壳体和ptc加热芯体100之间设置的硅胶,能够实现加热芯体的固定的同时,可以提高整个加热器总成的防水等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包括上述的加热器总成,故该新能源汽车也具备所述加热器总成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