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间隙微调补偿机构的蜗轮蜗杆结构及电动极轴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72424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间隙微调补偿机构的蜗轮蜗杆结构及电动极轴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星接收机的电动极轴座,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间隙微 调补偿机构的蜗轮蜗杆结构及其应用的电动才及轴座。
背景技术
电动极轴座主要应用于卫星接收机上,其主要作用是更加方便准确和 广泛地收集地球同步轨道不同经度卫星的卫星信号。电动极轴座驱动碟形 天线在运转搜寻卫星时,主要利用电机减速带动蜗杆/蜗轮啮合来实现输出。 由于电动极轴座由卫星接收机直接供电,其提供的功率有限,并且存在卫 星定位要求高等因素,使得机械传动的最后 一级蜗杆/蜗轮必须要是无侧隙 啮合,才能有利于控制间隙的大小,而且同时需要确保最后一级蜗杆/蜗轮 啮合的稳定度,才能有利于控制功耗大小,因此,最后一级蜗杆/蜗轮的输 出是电动极轴座的设计重点。
在实际工作时,因为各个零件的加工误差和装配啮合磨损,造成了电 动极轴座间隙的产生和放大,使得寻星定位不准确,无法正常接受卫星信
号;而且这样容易造成电动极轴座的运转不畅,导致摩擦损耗的增加、负 载能力下降。
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电动极轴座在生产組装时,为了有效地控 制间隙,通常的做法是将蜗杆与蜗轮——配作,通过抽换蜗轮,直到两 者之间的啮合间隙达到合理范围为止。此种组装作业方法相当烦瑣,浪费 时间,而且,会造成生产材料的浪费,使得成本增加。
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一定问题,有必要进行改进和技术的更新。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电动极轴座的间隙、确保蜗轮/蜗杆的啮合间隙能达 到合理范围,并能有效地缩短装配时间、降低材料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 了 一种具有间隙微调补偿机构的蜗轮蜗杆结构及电动极轴座。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具有间隙微调补偿机构的蜗轮蜗杆结构,其用 于驱动天线运转的电动极轴座上,所述蜗轮蜗杆结构包括蜗轮、蜗杆、蜗
杆支座结构和用于固定在电动极轴座上的底板;所述蜗轮和蜗杆适配连接, 所述蜗杆通过所述蜗杆支座结构固定在底板上;所述蜗轮蜗杆结构还包括 用于蓄能补偿蜗轮蜗杆之间间隙误差的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一侧与蜗 杆支座结构相接触,并产生面向所述蜗轮方向的抵推力;用于固定弹性元 件的紧固结构,所述弹性元件通过该紧固结构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应用上述蜗轮蜗杆结构的电动极轴座,包括极轴座底壳、蜗轮、蜗杆 和蜗杆支座结构,所述蜗轮和蜗杆适配连接,所述蜗杆通过蜗杆支座结构 固定在极轴座底壳上;所述电动极轴座还包括用于蓄能补偿蜗轮蜗杆之 间间隙误差的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一侧与蜗杆支座结构相接触,并产 生面向所述蜗轮方向的抵推力;用于固定弹性元件的调整紧固结构,所述 弹性元件通过该调整紧固结构固定在极轴座底壳上。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蜗杆支座一侧添加弹性元件来蓄能释放自动补偿输 出间隙,使蜗杆/蜗轮之间的啮合侧隙藉由简单的微调操作来消除和自动补 偿,.并且组装作业简易、快捷,节省材料、降低了成本。


图l是传统的电动极轴座结构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图2是传统的电动极轴座的蜗杆/蜗轮部分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极轴座结构的立体爆炸示意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间隙微调补偿机构的蜗轮蜗杆结构立体分解
示意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间隙微调补偿机构的蜗轮蜗杆结构立体示意
图8和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间隙微调补偿机构的蜗轮蜗杆结构的 补偿动作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3至图9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具有间隙微调补偿机构的蜗轮蜗杆结构,其 主要用于驱动天线运转的电动极轴座上。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蜗轮蜗 杆结构包括蜗轮IO、蜗杆ll、蜗杆支座结构和用于固定在电动极轴座上的 底板16;蜗轮10和蜗杆11适配连接,蜗杆11通过所述蜗杆支座结构固定 在底板上;所述蜗轮蜗杆结构还包括用于蓄能补偿蜗轮蜗杆之间间隙误 差的弹性元件6和用于固定弹性元件的紧固结构,该弹性元件6的一侧与 蜗杆支座结构相接触,并产生面向蜗轮IO方向的抵推力;弹性元件6通过 该紧固结构固定在底板16上。
和左蜗杆支座件13构成,弹性元件6与所述蜗杆支座结构中的左蜗杆支座 件13相接触;每个蜗杆支座件都分别设有轴承孔,每个蜗杆支座件的轴承 孔通过预先压入的轴承12 (如图3所示)与蜗杆11的一端连接,两个蜗杆 支座件分别固定在底板16上。
如图5所示,所述弹性元件6是由一个薄片弯曲成B形结构而成的, 该弹性元件6的曲面一侧与蜗杆支座结构相接触,即与左蜗杆支座件.13相
接触,以构成对左蜗杆支座13的推抵,使蜗杆蜗轮无侧隙啮合,并利用弹
性蓄能释放自动补偿间隙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弹性元件6的结构只 有两个面具有形变施能的作用,即具有两个弯曲面的一侧和具有一个弯曲 面的一侧,优选采用具有一个弯曲面的一侧与蜗杆支座结构相接触,从而 起到最佳蓄能补偿的效果。对于弹性元件的使用并不用局限于采用图5中 给出的结构,该弹性元件还可以采用弹性片结构件、弹簧等蓄能元件,对 应的其紧固件也可以作常规调整,只要能对蜗杆支座结构施加面向蜗轮方 向的抵推力、达到蓄能补偿蜗轮蜗杆之间的间隙误差即可。
如图5所示,所述调整紧固结构由螺钉7和螺帽5构成,底板16设有 调整孔;弹性元件6设有通孔,该通孔垂直于所述弹性元件形变方向,该 形变方向也就是垂直于弹性元件6弯曲面的方向;螺钉7的一端从底板16 的调整孔穿弹性元件6的通孔与螺帽5适配锁固,利用i走紧螺4丁 7使螺帽5 压迫弹性元件6让产生形变蓄能。
如图8和图9所示,通过旋紧螺钉7使螺帽5压迫弹性元件6让弹性 元件6产生垂直于螺钉7方向的形变,使弹性元件6的一侧与左蜗杆支座 件13相抵靠而产生对该蜗杆支座的抵推力,从而起到自动调节蜗轮蜗杆啮 合侧隙、自动补偿间隙误差、保持间隙稳定性的作用。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蜗轮蜗杆结构的 电动极轴座,包括套管15、极轴座底壳14、极轴座上盖l、蜗轮IO、蜗杆 組11、蜗杆支座结构、用于蓄能补偿蜗轮蜗杆之间间隙误差的弹性元件6 和用于固定弹性元件6的紧固结构;蜗轮IO和蜗杆11适配连接,蜗杆ll 通过蜗杆支座结构固定在极轴座底壳14上;从图3中看出,蜗杆11包含 固定在蜗杆ll上的齿轮;弹性元件6的一侧与蜗杆支座结构相接触,并产 生面向所述蜗轮方向的4氐推力,弹性元件6通过该紧固结构固定在极轴座 底壳14上。
图3中,蜗杆支座结构是由左蜗杆支座13和右蜗杆支座4构成的,左
蜗杆支座13和右蜗杆支座4分别都设有轴承孔和垂直于轴承孔的安装定位 孔,左蜗杆支座13和右蜗杆支座4的轴7了义孔分别通过预先压入的轴承12 与蜗杆11的一端连接,弹性元件6与左蜗杆支座13相接触。
图3中的弹性元件6和上迷的根据图5所解释的结构相同,图3中述 紧固结构也和上述根据图5所解释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此不重复说明了 。
上述4 l轴座底壳14上设有用于固定蜗杆支座件的销轴,蜗杆支座件通 过安装定位孔与该销轴实现压装配,可以参看图3和图5来理解其连接关 系,图5中的底板16可以等同于图3中的极轴座底壳14。如图3所示,极 轴座底壳14可以设置两个销轴9,左蜗杆支座13和右蜗杆支座4的安装定 位孔对应到极轴座底壳14的两个销轴9进行压装配。如图5所示,销轴9 可以设置内螺紋,然后通过螺钉2将左蜗杆支座4和右蜗杆支座13与极轴 座底壳14固定。同时,在左蜗杆支座13和右蜗杆支座4与销轴9装配时 还可以添加垫片3,用以确保固定牢靠。
如图3所示,与弹性元件6相接触的左蜗杆支座13上的安装定位孔呈 腰果形;与弹性元件6不接触的右蜗杆支座4上的安装定位孔呈圆形,并 且,该安装定位孔与极轴座底壳14的销轴9作滑配。如图7所示(图中箭 头表示运动方向),采用上述安装定位孔结构时,弹性元件6被压迫而导致 整个蜗杆11以极轴座底壳14上与左蜗杆支座4配合的销轴9为轴心形成 圆周推抵运动,同时使蜗杆11和蜗轮10之间的中心距变小,从而使啮合 侧隙达到理想状态,并且能更有效地利用弹性蓄能释放自动补偿间隙的变 化;这样的结构设计还可以有效地使各个零件在受力和运动状态时自动调 节各自的接触状态,使受力均匀,减少了蜗杆11与轴承12之间的磨损, 避免因调整过度而引起的卡死现象,使得调整间隙工步简易、快捷,也使 运转更顺畅,寿命更长。
采用如图3所示的方案后,只需对B形结构的弹性元件6进行;松紧调 节,即可调节啮合侧隙的大小。因为蜗杆蜗轮齿与齿之间是需要一定间隙
的,否则将无法进行传动,失去带载能力;所以所谓"无侧隙啮合,,讲的只是 正常啮合传动下的临界侧隙状态。由此可见,这个微调动作是非常重要的, 实现在尽可能大的带载能力前提下调整到最小的输出间隙状态。
B形结构的弹性元件6对右蜗杆支座13的作用力推抵,是由于B形结 构的弹性件形变产生的作用力,所以B形结构的弹性元件6与左蜗杆支座 13之间的接触是非刚性的,则可以利用弹性件蓄能释放来自动补偿因蜗杆/ 蜗轮尺寸不稳定而造成的间隙变化,使得电动极轴座运转平稳。并且,在 电动极轴座运转使用 一段时间以后,当蜗杆/蜗轮因相互磨损而产生的间隙, 也因为弹性件的蓄能释放而自动补偿,保持较稳定的间隙状态,不必更换 零部件,节省材料,降^^成本。
如此看来,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就完全屏弃了传统结构中蜗杆与蜗轮 一-^"比对组装的麻烦,有利于减少组装时间,提高了结构稳定性以及其寿 命、具有进步性和实用性。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
的举例说明较为具体,并不能因 此而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 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间隙微调补偿机构的蜗轮蜗杆结构,其用于驱动天线运转的电动极轴座上,所述蜗轮蜗杆结构包括蜗轮、蜗杆、蜗杆支座结构和用于固定在电动极轴座上的底板;所述蜗轮和蜗杆适配连接,所述蜗杆通过所述蜗杆支座结构固定在底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蜗杆结构还包括用于蓄能补偿蜗轮蜗杆之间间隙误差的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一侧与蜗杆支座结构相接触,并产生面向所述蜗轮方向的抵推力;用于固定弹性元件的紧固结构,所述弹性元件通过该紧固结构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间隙微调补偿机构的蜗轮蜗杆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是由一个薄片弯曲成B形结构而成的,该弹性 元件的曲面 一侧与蜗杆支座结构相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间隙微调补偿机构的蜗轮蜗杆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紧固结构由螺钉和螺帽构成,所述底板设有调整孔; 所述弹性元件设有通孔,该通孔垂直于所述弹性元件形变方向;所述螺钉 的一端从所述底板的调整孔穿所述弹性元件的通孔与所述螺帽适配锁固, 利用旋紧所述螺4pf吏所述螺帽压迫所述弹性元件让产生形变蓄能。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间隙;敞调补偿机构的蜗轮蜗杆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支座结构由用于固定蜗杆两端的两个蜗杆支座件构 成,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蜗杆支座结构中的一个蜗杆支座件相接触;每个 蜗杆支座件都分别设有轴承孔,每个蜗杆支座件的轴承孔通过预先压入的 轴承与所述蜗杆的一端连接,两个蜗杆支座件分别固定在底板上。
5、 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轮蜗杆结构的电动极轴座,所述电动 极轴座包括极轴座底壳、蜗4仑、蜗杆和蜗杆支座结构,所述蜗轮和蜗杆适配连接,所述蜗杆通过蜗杆支座结构固定在极轴座底壳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4及轴座还包4舌用于蓄能补偿蜗轮蜗杆之间间隙误差的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一侧 与蜗杆支座结构相接触,并产生面向所述蜗轮方向的抵推力;用于固定弹性元件的紧固结构,所述弹性元件通过该紧固结构固定在 极轴座底壳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极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是 由一个薄片弯曲成B形结构而成的,该弹性元件的曲面一侧与蜗杆支座结 构相接触。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极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结构由 螺钉和螺帽构成,所述极轴座底壳的底部设有调整孔;所述弹性元件设有 通孔,该通孔垂直于所述弹性元件形变方向;所述螺钉的一端从所述极轴 座底壳的底部调整孔穿所述弹性元件的通孔与所述螺帽适配锁固,利用旋 紧所述螺钉使所述螺帽压迫所述弹性元件让产生形变蓄能。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极轴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支座结 构由用于固定蜗杆两端的两个蜗杆支座件构成,所述弹性元件与所述蜗杆 支座结构中的一个蜗杆支座件相接触;每个蜗杆支座件都分别设有轴承孔 和垂直于轴承孔的安装定位孔,每个蜗杆支座件的轴承孔通过预先压入的 轴承与所述蜗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极轴座底壳上设有用于固定蜗杆支座件 的销轴,所述蜗杆支座件通过安装定位孔与所述销轴实现压装配。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极轴座,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弹性元件 相接触的蜗杆支座件上的安装定位孔呈腰果形。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动极轴座,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弹 性元件不接触的蜗杆支座件上的安装定位孔呈圆形,并且该安装定位孔与 所述极轴座底壳的销轴作滑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间隙微调补偿机构的蜗轮蜗杆结构及电动极轴座,所述蜗轮蜗杆结构用于驱动天线运转的电动极轴座上,它还包括用于蓄能补偿蜗轮蜗杆之间间隙误差的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一侧与蜗杆支座结构相接触,并产生面向所述蜗轮方向的抵推力;用于固定弹性元件的紧固结构,所述弹性元件通过该紧固结构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在蜗杆支座一侧添加弹性元件来蓄能释放自动补偿输出间隙,使蜗杆/蜗轮之间的啮合侧隙藉由简单的微调操作来消除和自动补偿,并且组装作业简易、快捷,节省材料、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H04B7/185GK201063630SQ20072012123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9日
发明者峰 张 申请人: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