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8606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装置,其具备第一装置和开闭自如地覆盖第一装置上部的第
二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复合装置,已知有具备打印机和开闭自如地覆盖打印机上部的扫描器的产品(参照专利文献I)。打印机通过在具有上表面开口部的装置壳体中收置打印机引擎(printer engine)而构成,并且,扫描器通过在上壳体中收置扫描器引擎而构成。对于打印机,扫描器通过铰链部而开闭自如地覆盖装置壳体的上表面开口部,且在将扫描器敞开的状态下从上表面开口部进行墨盒的更换等。另一方面,装置壳体通过在形成上表面开口部的上板设置的一对缸体来直接支撑闭合状态的扫描器。各缸体具有在上板的槽部收置的推杆(针杆)和将推杆在突出方向上施力的弹簧,用一对推杆的前端来支撑扫描器的前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2 - 1446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现有的复合装置中,以铰链部为中心的扫描器的力矩载荷经一对缸体(推杆)而由装置壳体的上板承受(支撑)。因此,上板弯曲,上板有可能与打印机引擎(内部装置)干涉。与之相对,虽然也可考虑在上板和内部装置之间具有仅允许弯曲的足够空间(间隔),但是,这也出现了装置整体大型化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可提供不使装置整体大型化而良好地支撑第二装置的复合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发明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记录装置,其具有对介质执行记录的记录部;图像读取装置,其通过铰链部开闭自如地设置在所述记录装置的上部,且具有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部;第一抵接部,其设置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且在该图像读取装置闭合的状态下与所述记录装置的壳体抵接;第二抵接部,其设置于所述记录装置的壳体,且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闭合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和第三抵接部,其设置于保持所述记录部的装置框,且在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下部与所述记录装置的壳体抵接。根据该构成,可由记录装置的框来承受图像读取装置的载荷,且可防止记录装置的壳体弯曲。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具备在所述记录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离开地配置的两个板片,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两个板片对应地设置一对,所述第一抵接部及所述第三抵接部与所述一对第二抵接部对应地各设置一对。根据该构成,一个板片的弯曲不会传递到另一个板片,因此可抑制记录装置的壳体较大地弯曲。此外,优选的是,具备:信息输入部,其指示所述记录的执行;和成对的支撑部,其设置于所述装置框,且跨过所述信息输入部,而将所述信息输入部相对于所述装置框支撑,所述第三抵接部设置于从所述支撑部延伸设置的部位。根据该构成,通过使用具有高度的支撑部的构成,而可适当地承受图像读取装置的载荷。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壳体的第二抵接部的周围具有将抵接的所述第一抵接部包围的形状。根据该构成,可防止图像读取装置相对于记录装置在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松动)。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有用于读取图像的传感器和装载所述传感器并移动的图像读取装置用滑架,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接部配置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用滑架的移动区域之下。根据该构成,在图像读取装置中直接支撑最需要刚性的部分,可有效防止图像读取构件的多余变形。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用滑架搭载电机,且具备收置该电机的收置部,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接部配置于所述收置部下。根据该构成,在图像读取装置中,直接支撑最具有重量、最需要刚性的部分,可有效地防止图像读取构件的多余变形。本发明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记录装置,其具有对介质执行记录的记录部;图像读取装置,其通过铰链部开闭自如地设置在所述记录装置的上部,且具有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部;装置框,其保持所述记录装置的所述记录部;第四抵接部,其设置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且在该图像读取装置闭合的状态下与所述装置框抵接;开口部,其设置于所述记录装置的壳体,且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闭合的状态下由所述第四抵接部插穿;和第五抵接部,其设置于所述装置框,且与所述第四抵接部抵接。根据该构成,可由记录装置的框来承受图像读取装置的载荷,且可防止记录装置的壳体弯曲。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具备在所述记录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离开地配置的两个板片,所述开口部与所述两个板片对应地设置一对,所述第四抵接部及所述第五抵接部与所述一对开口部对应地各设置一对。根据该构成,一个板片的弯曲不会传递到另一个板片,因此可抑制记录装置的壳体较大地弯曲。此外,优选的是,具备:信息输入部,其指示所述记录的执行;和成对的支撑部,其设置于所述装置框,且跨过所述信息输入部,而将所述信息输入部相对于所述装置框支撑,所述第五抵接部设置于从所述支撑部延伸设置的部位。根据该构成,通过利用具有高度的支撑部的构成,可适当地承受图像读取装置的载荷。此外,优选的是,所述第四抵接部和所述第五抵接部形成为互补形状。根据该构成,可防止图像读取装置相对于记录装置在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松动)。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有用于读取图像的传感器和装载所述传感器并移动的图像读取装置用滑架,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闭合状态下,所述第四抵接部配置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用滑架的移动区域之下。根据该构成,在图像读取装置中直接支撑最需要刚性的部分,可有效防止图像读取构件的多余变形。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用滑架搭载电机,且具备收置该电机的收置部,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闭合状态下,所述第四抵接部配置于所述收置部下。根据该构成,在图像读取装置中,直接支撑最具有重量、最需要刚性的部分,可有效地防止图像读取构件的多余变形。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使扫描器单元为敞开状态时的复合机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复合机的侧剖视图。图4是表示扫描器单元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扫描器单元的上盖的仰视图。图6是表示打印机单元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打印机单元的内部结构的侧剖视图。图8是表示打印机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表示铰链部周围的侧剖视图。图10是表示扫描器单元的闭合状态下的着座突部周围的侧剖视图。图11是表示使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扫描器单元为敞开状态时的复合机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装置框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扫描器单元的闭合状态的着座突部周围的侧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复合机2打印机单元3扫描器单元4铰链部24着座突部32传感器滑架41图像传感器64装置框65装置壳体135增强支撑部155着座承受部164上板片172着座开口部181下铰链部182上铰链部183合页销211着座部212环状突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适用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的复合机(复合装置)I。图1是表示复合机I的外观立体图。如图1所示,复合机I 一体具备:作为装置主体的打印机单元(图像记录装置:第一装置)2 ;和配置于打印机单元2上部的作为上单元的扫描器单元(图像读取装置:第二装置)3。再有,下面将图1中的前后方向设为X轴方向并将左右方向设为Y轴方向来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使扫描器单元3为敞开状态的复合机I的立体图。如图1及图2所示,扫描器单元3经后端部的铰链部4而由打印机单元2转动自如地支撑,并将打印机单元2上部开闭自如地覆盖。即、通过将扫描器单元3在转动方向上拉起,而使打印机单元2的上表面开口部10露出,并经该上表面开口部10而使打印机单元2的内部露出(敞开状态:参照图2)。另一方面,将扫描器单元3在转动方向上拉下而装载于打印机单元2上,从而由扫描器单元3来将上表面开口部10闭合(闭合状态:参照图1)。这样,成为通过敞开扫描器单元3而可进行墨盒的更换和卡纸的消除等的构成。图3是表示复合机I的侧剖视图。如图2及图3所示,扫描器单元3具备:作为框架体的上框11 ;收置于上框11中的图像读取部12 (参照图4);和由上框11的上部转动自如地支撑的上盖13。此外,虽然在后面详述,但是,在上框11的后端部,设有上述铰链部4的位于扫描器单元3侧的部件。图4是表示扫描器单元3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如图3及图4所示,上框11具备收置图像读取部12的箱型的下盒16和将下盒16的顶面覆盖的上盒17。在上盒17,宽阔地配置有玻璃制的原稿放置板(原稿台)21,并将使读取面为下的读取介质放置于该原稿放置板上。另一方面,下盒16形成为上表面敞开的浅箱状。在下盒16的前部底面,凹设有成为后述的传感器滑架32的移动空间的允许凹部23,在后部底面,凹设有收置一端与后述的传感器单元31连接的电缆(省略图示)的收置凹部25。此外,在允许凹部23的下表面,突设有使扫描器单元3着座于打印机单元2的左右一对着座突部24 (详情后述)。如图4所示,图像读取部12具备:线路传感器方式的传感器单元31 ;搭载传感器单元31的传感器滑架32 ;在¥轴方向上延伸且滑动自如地支撑传感器滑架32的导引轴33 ;和使传感器滑架32沿导引轴33移动的自走式传感器移动机构34。传感器单元31具有在X轴方向上延伸的作为CXD (电荷藕合元件)线路传感器的图像传感器(传感器部)41,通过电机驱动的传感器移动机构34而沿导引轴33在Y轴方向上往返移动。这样,读取原稿放置板21上的读取部件(原稿)的图 像。再有,一对着座突部24在移动的传感器滑架32的重心轨迹正下在Y轴方向上离开地配置。图5是从下方仰视上盖13的仰视图。如图5所示,在上盖13,配置有:与原稿放置板21对应地配置的白色的原稿按压板56 ;和相对于原稿按压板56在Y轴方向(扫描方向)上相邻地配置,且成为传感器单元31的校正基准的校正基准器57。在扫描器单元3的电源ON时,使传感器单元31移动来拍摄校正基准器57,从而进行传感器单元31的白色基准矫正及位置基准校正。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打印机单元2具备:将单张的记录介质(印刷用纸和/或单票纸)沿输送路径R输送的输送部61 ;配置于输送路径R的上方且以喷墨方式对记录介质进行印刷处理的印刷部62 ;配置于前表面的面板形式的操作部63 ;搭载输送部61、印刷部62及操作部63的装置框64 ;和将这些部件覆盖的装置壳体65。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后表面下部,配置有USB接口及电源接口。即、复合机I构成为可经USB接口来与计算机等连接。图6是表示打印机单元2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打印机单元2的内部结构的侧剖视图。如图2、图6及图7所示,印刷部62具备:由装置框64支撑且在Y轴方向上以整个宽度地延伸的板金制的导引框71 ;由导引框71往返移动自如地支撑的滑架单元72;和使滑架单元72沿导引框71往返移动的滑架移动机构73 (参照图2)。而且,在该滑架单元72,搭载有喷墨头83。导引框71形成为剖面C形,在其上下卡合滑架单元72的卡合滑动部81a。这样,滑架单元72挂接于导引框71而以悬臂形态在延伸方向(Y轴方向)上往返移动自如地即滑动自如地被支撑。滑架移动机构73具备:沿导引框71延伸的同步带76 ;跨过同步带76的主动滑轮(省略图示)及从动滑轮78 ;将同步带76和滑架单元72 (滑架81)连接的连接固定部(省略图示);和驱动主动滑轮的滑架电机(省略图示)。在滑架电机正反旋转时,经同步带而使滑架单元72在Y轴方向(左右方向)上往返移动。伴随该往返移动,滑架单元72的喷墨头83进行喷出驱动,从而进行所谓的主扫描。如图6及图7所示,滑架单元72具备:经卡合滑动部81a而由导引框71往返移动自如地支撑的箱状的滑架81 ;在滑架81的下表面一体组装的喷墨头83 ;和装拆自如地收置于滑架81的四个墨盒84。喷墨头83具有喷出四色墨滴的四联喷嘴列(省略图示),将储存四色墨水的四个墨盒84安装于滑架81,从而从上侧直接连接喷墨头83。喷墨头83的四个喷嘴列互相平行且在X轴方向上延伸,并相对于输送的记录介质留有预定的纸间隙地朝下配置。如图7所示,输送部61具备:将记录介质以右对齐放置的可动式用纸托盘91 ;从用纸托盘91将记录介质一张张分离并送出的分离辊92 ;位于分离辊92的下游侧且沿输送路径R向印刷部62送入记录介质的供纸辊93 ;位于供纸辊93的下游侧且与喷墨头83面对的介质限制部件(相当于平台)95 ;位于介质限制部件95下游侧的锯齿状的导引辊97 ;和位于导引辊97下游侧且从排出口 100 (参照图2)送出记录介质的排纸辊96。供纸辊93由下侧的供纸驱动辊93a和上侧的供纸从动辊93b所形成的夹持辊构成,同样地,排纸辊96由下侧的排纸驱动辊96a和上侧的排纸驱动辊96b所形成的夹持辊构成。此外,导引辊97及排纸从动辊96b由与装置框64独立的辊框113支撑,而构成辊组件99。而且,供纸辊93作为控制记录介质的输送(副扫描)的主控制器发挥功能,排纸辊96作为向位于介质限制部件95上侧的记录介质施加张力(tension)的张紧棍发挥功能。用分离辊92从用纸托盘91送入的记录介质由供纸辊93在介质限制部件95上向排纸辊96在X轴方向上间歇输送(副扫描)。与该间歇输送同步地,滑架单元72在X轴方向上往返移动并有选择地喷出墨水(主扫描),进行期望的印刷。另一方面,越过介质限制部件95而到达导引辊97的记录介质的前端由导引辊97矫正上弯状态,以向排纸辊96送入。这样,印刷结束的记录介质由排纸辊96从排出口 100向前方送出。这里,参照图2及图8至图10来详细说明装置框64、上框11及装置壳体65。图8是表示打印机单元2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如图8所示,装置框64是支撑打印机单元2各部的框,由一体成型的树脂构成。具体地,装置框64具备:基座框部64a ;在基座框部64a立设,且在两侧支撑输送部61的各构成部件及导引框71的左右一对侧框部64b ;在基座框部64a的前部,支撑扫描器单兀3的前部且支撑操作部63的左右一对前框部64c ;和在基座框部64a的后部,经铰链部4而开闭自如地支撑打印机单元2的左右一对后框部64d。各前框部64c具有:承受扫描器单元3前部的一对增强支撑部135 ;和翘动自如地支撑操作部63的一对操作支撑部136。各增强支撑部135向上方延伸到装置壳体65的上表面附近,在其上表面具有着座承受部155,该着座承受部155直接承受上述扫描器单元3的着座突部24。各着座承受部155凹设形成为倒圆锥台形状以成为与着座突部24互补的形状,各着座突部24着座以与各着座承受部155嵌合。此外,一对增强支撑部135的一对着座承受部155其中一个形成为俯视圆形,另一个形成为在左右延伸的俯视椭圆形(角丸長方形)(参照图6)。这样,允许着座突部24彼此的位置精度的误差。后框部64d具有:构成铰链部4 一部分的一对下铰链部181 (第一安装部);和将一对下铰链部181及后述的扫描器单元3侧的一对上铰链部182分别连接的一对合页销183。如图2所示,装置壳体65具备:构成打印机单元2的左右外装饰的左右一对侧壳体161 ;和在上述导引框71的位置将一对侧壳体161连接的连接壳体162。各侧壳体161由将前表面、左右面及后表面覆盖的俯视为横“U”形的侧面板片163和将上表面覆盖的上板片(板片)164 —体形成。S卩、成为将一对侧壳体161从左右安装于装置框64的构成。两个上板片164形成为俯视“ 口 ”形,且在复合机I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上相互离开地配置。即、由一对上板片164及连接壳体162所包围的区域来形成装置壳体65的上表面开口部10。此外,在连接壳体162的后侧,形成有后部开口部9。后部开口部9的构成包括:与用纸托盘91 一同将记录介质向装置内部供给的用纸开口部;和与用纸开口部的左右两侧相连且用于配置铰链部4的一对合页开口部。再有,保护方案中所说的上板由两个上板片164构成。在各上板片164形成有:与上框11的允许凹部23对应且以与允许凹部23互补的形状凹设的着座凹部171 ;和在着座凹部171中与一对着座突部24对应地形成的一对着座开口部172。此外,开有隔着各着座开口部172而形成于上述增强支撑部135的着座承受部155。而且,各着座开口部172形成为与各着座承受部155对应的俯视形状,S卩、使其中一个形成为俯视圆形,使另一个形成为俯视椭圆形。图9是表示铰链部4周围的侧剖视图。图10是表示扫描器单元3的闭合状态下的着座突部24周围的侧剖视图。如图9及图10所示,在上框11,配置有:一体形成于上盒17的左右一对上铰链部(第二安装部)182 (参照图9);和如上述那样在下盒16的允许凹部23的下表面突设的左右一对着座突部24(参照图10)。一对上铰链部182与上述一对下铰链部181及一对合页销183 —同构成了转动自如地连接打印机单元2和扫描器单元3的铰链部4。一对着座突部24在移动的传感器滑架32的重心轨迹的正下在Y轴方向上并排配置,各着座突部24形成为倒圆锥台形状,且与下盒16 —体形成。即、在闭合扫描器单元3的状态下,各着座突部24经上板片164的着座开口部172而与前框部64c (增强支撑部135)的着座承受部155嵌合。如图10所示,在扫描器单元3的闭合状态下,在将扫描器单元3装载于打印机单元2上时,一对着座突部24插穿一对着座开口部172而着座于一对增强支撑部135的各着座承受部155。即、一对着座突部24由一对增强支撑部135直接支撑。这样,增强支撑部135承受扫描器单元3的着座突部24,并直接支撑该着座突部24,因此可由增强支撑部135来直接支撑以铰链部4为支点的扫描器单元3的力矩载荷(扫描器单元3的重量)。因此,可良好地支撑扫描器单元3。此外,由于着座突部24插穿形成于上板片164的着座开口部172,因此扫描器单元3的力矩载荷不会作用于上板片164,且在上板片164不会发生弯曲。
其次,参照图11至图13来对复合机I的第二实施方式仅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机I不同的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该实施方式的着座突部24与下盒16 —体形成,且形成为倒圆锥台形状。另一方面,如图11及图13所示,各上板片164具有着座部211,以代替着座开口部172。此外,各着座部211具有包围着座的着座突部24的环状突部212。该情况下,如图12及图13所示,各增强支撑部135配置于各着座部211的下侧,且在其上表面形成有从下侧支撑各上板片164地进行接触的抵接部213。S卩、各增强支撑部135配置成(形成为)阻止各上板片164的弯曲。这样,作为扫描器单元3的力矩载荷的支撑结构,增强支撑部135阻止上板片164的弯曲地支撑上板片164,因此可有效防止上板片164的弯曲。这样,可用打印机单元2的上板片164的部分来良好地支撑扫描器单元3。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着座突部24形成为从下盒16的允许凹部23的最下部伸出(突出),且采用在该突出部分着座的构成,但是,也可采用将允许凹部23的最下部的部分作为着座突部24,即、省略突出部分而在允许凹部23最下部的下表面直接着座的构成。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从将着座突部24允许凹部的最下部伸出地设置,从而可用削掉着座突部24的方法来进行高度的调整,并能简单地进行高度的微调整。此外,对于着座部211,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从上板片64伸出(突出)的环状突部212,但是,也可以是没有设置此类伸出的环状突部212的构成。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抵接部213从增强支撑部135伸出(突出),但是,该抵接部213也不是必须的,也可以是省略抵接部213并用增强支撑部135本身(其上表面)直接支撑的构成。但是,在没有设置抵接部213的情况下,与上板片164的接触面变大,因此相应地需要部件精度,与之相对,如果设置抵接部213,则与上述着座突部24同样,可用削掉抵接部213的方法来进行高度的调整,因此可容易地进行高度的微调整。根据以上各实施方式的构成,通过使用上述那样的力矩载荷的支撑结构,而可不在上板片164产生弯曲地良好支撑扫描器单元3。因此,不需要考虑上板片164的弯曲所导致的与内部装置的干涉,且可抑制装置整体的大型化。此外,通过用装置框64的一部分构成增强支撑部135,从而用一体成型的树脂来构成装置框64,而可减少部件数量,并且可适当地卸掉(减少)增强支撑部135承受的力。再有,通过与装置框64 —体形成铰链部4的轴侧(下铰链部181及合页销183),而可适当地卸掉(减少)铰链部4承受的力。此外,通过在传感器滑架32的重心轨迹正下配置着座突部24,而在打印机单元2中直接支撑最需要刚性的部分,可有效防止打印机单元2的多余变形。再有,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没有明记,但是,传感器滑架32的重心是包括搭载的各部件的传感器滑架32的重
量的重心。当然,如果在搭载的部件和传感器滑架32中有在传感器滑架32的重量中占大部分的部件(例如,传感器电机),则也可采用在该部件的重心轨迹正下配置着座突部24的构成。此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通过将着座突部24形成为倒圆锥台形状,并将着座承受部155相对于着座突部24形成为互补形状,而在传感器单元3的闭合动作中边使着座突部24在着座承受部155滑动边嵌合,因此,对于打印机单元2,将传感器单元3在定位状态下闭合,且可有效防止闭合状态的扫描器单元3的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松动)。再有,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与两个上板片164对应地,设置一对着座开口部172、增强支撑部135及着座突部24,从而通过一对着座突部24及其插穿的一对着座开口部172的协动而经传感器单元3来在两上板片164的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上限制位置,因此可抑制因热变形和/或外力等而使两上板片164的相互位置变宽或变窄的不良情况。此外,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通过具有环状突部212,而由环状突部212来限制着座突部24的上板片164上的位置,因此可防止扫描器单元3的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松动)。再有,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在宽度方向(铰链部4的轴向)上排列,且配置一对着座突部24的构成,但是,也可采用仅配置一个着座突部的构成,或者,还可采用具有三个以上着座突部的构成。该情况下,配置与着座突部数量相对应数量的增强支撑部135、着座开口部172和着座部211。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用装置框64的一部分来构成增强支撑部135,但是,也可采用使用与装置框64分体的增强支撑部135的构成。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适用于具备打印机单元2和扫描器单元3的复合机1,但是,只要是具备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的复合装置,则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将本发明适用于具备复印件和传真机的复合装置。再有,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将着座突部24与下盒16 —体形成的构成,但是,也可用弹性体(例如弹性橡胶体)来构成着座突部24。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记录装置,其具有对介质执行记录的记录部; 图像读取装置,其通过铰链部开闭自如地设置在所述记录装置的上部,且具有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部; 第一抵接部,其设置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且在该图像读取装置闭合的状态下与所述记录装置的壳体抵接; 第二抵接部,其设置于所述记录装置的壳体,且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闭合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和 第三抵接部,其设置于保持所述记录部的装置框,且在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下部与所述记录装置的壳体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在所述记录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离开地配置的两个板片, 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两个板片对应地设置一对, 所述第一抵接部及所述第三抵接部与所述一对第二抵接部对应地各设置一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信息输入部,其指示所述记录的执行;和 成对的支撑部,其设置于所述装置框,且跨过所述信息输入部,而将所述信息输入部相对于所述装置框支撑, 所述第三抵接部设置于从所述支撑部延伸设置的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第二抵接部的周围具有将抵接的所述第一抵接部包围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有用于读取图像的传感器和装载所述传感器并移动的图像读取装置用滑架, 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接部配置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用滑架的移动区域之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用滑架搭载电机,且具备收置该电机的收置部,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闭合状态下,所述第一抵接部配置于所述收置部下。
7.一种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记录装置,其具有对介质执行记录的记录部; 图像读取装置,其通过铰链部开闭自如地设置在所述记录装置的上部,且具有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部; 装置框,其保持所述记录装置的所述记录部; 第四抵接部,其设置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且在该图像读取装置闭合的状态下与所述装置框抵接; 开口部,其设置于所述记录装置的壳体,且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闭合的状态下由所述第四抵接部插穿;和第五抵接部,其设置于所述装置框,且与所述第四抵接部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在所述记录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离开地配置的两个板片, 所述开口部与所述两个板片对应地设置一对, 所述第四抵接部及所述第五抵接部与所述一对开口部对应地各设置一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信息输入部,其指示所述记录的执行;和 成对的支撑部,其设置于所述装置框,且跨过所述信息输入部,而将所述信息输入部相对于所述装置框支撑, 所述第五抵接部设置于从所述支撑部延伸设置的部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抵接部和所述第五抵接部形成为互补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有用于读取图像的传感器和装载所述传感器并移动的图像读取装置用滑架, 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闭合状态下,所述第四抵接部配置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用滑架的移动区域之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用滑架搭载电机,且具备收置该电机的收置部,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闭合状态下,所述第四抵接部配置于所述收置部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可提供不使装置整体大型化而良好地支撑第二装置的复合装置。该复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记录装置,其具有对介质执行记录的记录部;图像读取装置,其具有通过铰链部开闭自如地设置在所述记录装置的上部的、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部;第一抵接部,其设置于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且在该图像读取装置闭合的状态下与所述记录装置的壳体抵接;第二抵接部,其设置于所述记录装置的壳体,且在所述图像读取装置闭合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和第三抵接部,其设置于保持所述记录部的装置框,且在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下部与所述记录装置的壳体抵接。
文档编号H04N1/00GK103210635SQ20118005487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5日
发明者大岛建志, 原幸司, 宫本祐二, 堀川正幸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