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固线装置的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9783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固线装置的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固线装置的耳机。



背景技术:

耳麦(或带麦克风的耳机)在现代电子系统(手机,平板电脑等等)中是不可少的外围音频设备。耳机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用处,使用起来简洁时尚。但是迄今为止,耳麦(耳机)的音频线的收纳成为一个头疼的问题。现有技术有传统的耳麦(耳机)一般是增加固线结构或加宽音频线来达到防缠绕的目的,不仅增加了成本且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固线装置的耳机,该耳机在使用时可以轻松的方便拆开避免缠绕,不仅节省成本,无损外观,且使用操作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固线装置的耳机,包括音频插头,所述音频插头连接有主音频线,所述主音频线的端部分出左耳塞线和右耳塞线,所述左耳塞线和右耳塞线的端部分别连接有左耳塞和右耳塞;所述左、右耳塞线的交叉处设置有收线结构,所述收线结构由第一分块和第二分块组成,所述左耳塞线上设置有第一分块,所述右耳塞线上设置有第二分块,所述第一分块和第二分块可拆卸地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块的下端和第二分块的下端相连,相连处位于左耳塞线和右耳塞线相交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块上具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分块上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构成束线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块的上端具有第一凸起,第二分块的上端具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三凹槽可拆卸地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块的上端具有插针,第二分块的上端具有插孔,所述插针和所述插孔可拆卸地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块和第二分块具有磁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块和第二分块上内置有一弹簧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块的上具有第一凸起,第二分块的上具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三凹槽可拆卸地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块的上具有插针,第二分块的上具有插孔,所述插针和所述插孔可拆卸地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块和第二分块具有磁性。

进一步的,从第一分块到左耳塞线和右耳塞线相交处的左耳塞线以及第二分块到左耳塞线和右耳塞线相交处的右耳塞线构成束线孔。

进一步的,所述音频插头为四线圆头、USB接头或苹果闪电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基于传统立体声耳机的左右音频线的结合部,组成可拆开/闭合的孔/环结构将音频线固定于其中,达到固线的目的,从而将耳机收纳存放,而在使用时可以轻松的方便拆开避免缠绕,不仅节省成本,无损外观,且使用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分块和第二分块闭合形成束线孔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分块和第二分块分开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对耳机线实现收纳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一分块和第二分块闭合形成束线孔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一分块和第二分块分开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对耳机线实现收纳的示意图;

图中,音频插头1、主音频线2、左耳塞线3、右耳塞线4、左耳塞5、右耳塞6、控制板7、第一分块8、第二分块9、第一凹槽10、第二凹槽11、束线孔12、第一凸起13、第三凹槽14、插针15、插孔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实用新型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以下列举几个实施例,以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应当明确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限制于以下实施例,其他通过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的改进亦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一种带固线装置的耳机,包括音频插头1,所述音频插头1连接有主音频线2,所述主音频线2的端部分出左耳塞线3和右耳塞线4,所述左耳塞线3和右耳塞线4的端部分别连接有左耳塞5和右耳塞6,所述左耳塞线3或右耳塞线4上连接有控制板7;所述左、右耳塞线(3、4)的交叉处设置有收线结构,所述收线结构由第一分块8和第二分块9组成,所述左耳塞线3上设置有第一分块8,所述右耳塞线4上设置有第二分块9,所述第一分块8和第二分块9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一分块8的下端和第二分块9的下端相连,相连处位于左耳塞线3和右耳塞线4相交处;所述第一分块8上具有第一凹槽10,所述第二分块9上具有第二凹槽11,所述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构成束线孔12。所述第一分块8和第二分块9可拆卸地相连,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所述第一分块8的上端具有第一凸起13,第二分块9的上端具有第三凹槽14,所述第一凸起13和所述第三凹槽14可拆卸地相连,本实施例中采用这样的连接方式。

2)所述第一分块8的上端具有插针15,第二分块9的上端具有插孔16,所述插针15和所述插孔16可拆卸地相连。

3)所述第一分块8和第二分块9具有磁性,通过异性磁极相吸的原理实现可拆卸地相连。

4)所述第一分块8和第二分块9上内置有一弹簧片,当弹簧片初始状态下,第一分块8和第二分块9闭合,其上的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构成束线孔12,当需要收纳耳机线时,撑开弹簧片,使得第一分块8和第二分块9的上端分开,将耳机线放置于其上后,松开弹簧片,弹簧片在弹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从而使得第一分块8和第二分块9闭合,完成耳机线的收纳,如图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7还包括线控芯片、麦克风、音量增加键+、音量减小键-以及接听键c,以对所述耳机进行控制,所述线控芯片、麦克风、音量增加键+、音量减小键-和接听键c的电路结构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在此不作赘述。

图1为第一分块8上具有第一凹槽10,第二分块9上具有第二凹槽11,当闭合时所述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构成束线孔12,所述第一分块8的下端和第二分块9的下端相连,相连处位于左耳塞线3和右耳塞线4相交处;两分块的部分可以是硬形材料制成,两分线块的张开/闭合可以由其相对侧面的凸凹结构等实现,也可以内置弹簧片利用杠杆原理实现张开闭合,类似于传统的夹子原理,如图2所示;图3将耳机的音频线置于束线孔12中后再将分块的两端闭合,从而达到收纳耳机的目的。

实施例二:

如图3-6所示,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的地方在于第一分块8的下端和第二分块9的下端不相连,所述第一分块8的上端具有第一凸起13,第二分块9的上端具有第三凹槽14,所述第一凸起13和所述第三凹槽14可拆卸地相连,或所述第一分块8的上具有插针15,第二分块9的上具有插孔16,所述插针15和所述插孔16可拆卸地相连,或所述第一分块8和第二分块9具有磁性;从第一分块8到左耳塞线3和右耳塞线4相交处的左耳塞线3以及第二分块9到左耳塞线3和右耳塞线4相交处的右耳塞线4构成束线孔12。

图4为第一分块8的下端和第二分块9的下端与左耳塞线和右耳塞线相交处有一定距离(比如1-2厘米,根据音频线连接段的弹性程度),类似的两个分块上具有凸凹(或插针/插孔或正负磁极等)结构,可松开/扣紧,并与两段相互交叉的音频线段组成闭合环形,如图5所示。将耳机的部分音频线置于闭环内后,再将两带有凸凹结构的分块相扣,从而达到收纳耳机的目的,如图6所示。

如果两分块采用软性材料制成,比如硅胶或乳胶等材料制得,即无需在第一分块8上开第一凹槽10,第二分块9上开第二凹槽11,通过该材料可变形的属性即可撑开成孔,只需要分块的相对侧面具有凸凹相扣结构来实现张开/闭合。

在图3和图6中,尽管图中的是将两耳塞及插头处的三音频线段捆绑收纳,也可以将更多的音频线段捆绑,或将耳塞的延伸段与与音频线一起捆绑。上述两个实施例中所述音频插头1为四线圆头、USB接头或苹果闪电接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