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喇叭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67670阅读:40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子发声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喇叭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喇叭能够将电磁信号转换成声音,可以应用到许多方面,例如:耳机、广播、视听设备甚至是窃听器,按照发声原理主要可以分为动圈式和电容式两类,现在主要的微型电子喇叭采用的是动圈式。动圈式喇叭发声原理是利用永磁体与通入电流信号的线圈间相互运动同时带动振膜震动发声的。现有技术中组装喇叭由下到上依为永磁体、线圈、振膜和出声孔,这种喇叭在组装过程要将喇叭外壳翻转多次,在组装超微型喇叭时,翻转外壳是比较麻烦的,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喇叭,此种喇叭能够在不翻转喇叭外壳的条件下进行不同工序的组装,方便操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1.一种新型喇叭组装方法,所述喇叭包括一端开口的筒形外壳以及从所述外壳底部到所述开口依次设置的永磁体、带有线圈的振膜、缓冲垫、电路板和喇叭盖,所述外壳底部还设有若干个出声孔,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筒形结构的所述外壳开口向上固定;

2)将所述永磁体固定在所述外壳底部的中心位置;

3)将所述振膜带有所述线圈的一侧面向下方的所述永磁体固定在所述外壳周向的内壁上;

4)在所述振膜上方一侧设置缓冲垫,将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缓冲垫上;

5)将所述喇叭盖盖住所述外壳的开口。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底部的中心位置设有浅槽,所述永磁体形状匹配的固定在所述浅槽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声孔分布在所述外壳底部所述浅槽周边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内壁周向设有向内的凸出部,所述振膜周面抵靠在所述凸出部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振膜为中心拱形结构,其中心的拱形向所述外壳的开口凸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垫的高度大于所述振膜中心拱形高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垫是由不锈钢或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永磁体、所述线圈和所述振膜三者中心线同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壳或所述喇叭盖上设有线孔,所述线圈的引线和所述电路板的引线通过所述线孔引出。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喇叭,将永磁体安装在喇叭出声板一侧,将振膜和电路板安装在喇叭盖一侧,使得组装过程只要自下而上将不同的部件依次安装在外壳中,避免喇叭组装过程中多次翻转外壳的操作;在外壳底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浅槽,便于永磁体的定位和固定,在外壳上设置的凸出部能够容易的固定振膜,方便组装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喇叭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永磁体、3.浅槽、4.线圈、5.振膜、6.凸出部、7.缓冲垫、8.电路板、9.喇叭盖、10.出声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喇叭组装方法步骤如下:

1)将筒形结构的外壳1开口向上固定;

2)将永磁体2形状匹配的固定在外壳底部的中心位置的浅槽3内;

3)将振膜5带有线圈4的一侧面向下方的永磁体2固定在外壳1周向的内壁上;

4)在振膜4上方一侧设置缓冲垫7,将电路板8将设置于所述缓冲垫7上;

5)将喇叭盖9盖住外壳1的开口。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喇叭,包括外壳1、永磁体2、线圈4、振膜5、缓冲垫7、电路板8、喇叭盖9,筒形的外壳1开口朝上,其底部设有若干个贯穿的出声孔10,永磁体2固定粘结在外壳1底部的中心位置的浅槽3内,振膜5为中心拱形结构,永磁体2位于振膜5的正下方,线圈4固定在振膜5拱形的凹面一侧,外壳1的内壁周向设有向内的凸出部6,振膜5周面水平的抵靠在凸出部8上,并处于永磁体2正上方,振膜5上方设有电路板8,并固定在外壳1侧壁上,振膜5和电路板8之间设有缓冲垫7,以平衡振膜5产生的震动对电路板8的影响,缓冲垫7为不锈钢或橡胶材料制成,外壳1最上方设有喇叭盖9封住外壳1上开口。缓冲垫7与振膜5的接触固定位置位于振膜5的边缘位置,这样振膜5在工作时的震动不会受到缓冲垫7的影响。

在外壳1底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浅槽3,便于永磁体2的定位和固定,在外壳1上设置的凸出部6能够容易的定位和固定振膜5,浅槽3和凸出部6的设置使组装过程中对永磁体2和振膜5定位固定比较容易,同时粘结固定只需将胶水涂在浅槽3或凸出部6上。在外壳底部,若干个出声孔9均布在浅槽3外周使外壳底部充当了出声板的同时又能够固定永磁体2,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利用率很高。永磁体2与浅槽3形状匹配使永磁体2能够稳固的嵌在浅槽3内,便于定位和固定。振膜5的周面抵靠在凸出部6上,即是将振膜5边缘用于固定,不会影响振膜5中间部分的正常发声工作。

线圈4的引线和电路板8的引线分别通过外壳1和喇叭盖9上的线孔引出(其中引线和线孔未图示),由于喇叭尺寸较小,其外壳1厚度只有0.15-0.20mm,连接处和固定处采用粘结或卡扣的方式固定连接各部件,将本发明的喇叭组装过程极大的简化,方便组装,特别是振膜5的周向固定在凸出部6上,安装时只需将振膜5搭放在凸出部6上即可,操作较为方便。

永磁体2、线圈4和振膜5三者中心线同轴,使喇叭的发声更加标准。缓冲垫7的高度大于振膜5中心拱形的高度,保证了电路板8不会与振膜5产生接触而影响振膜5的正常震动,缓冲垫7位于振膜5边缘,使得缓冲垫7不会影响振膜4的正常震动。

本发明创造性的将永磁体2紧贴在带有出声孔10的外壳1的底部,改变了传统喇叭将振膜5固定设置在出声孔10一侧的方式,使的喇叭在组装过程中不必翻转外壳1,只要从下到上一步一步安装部件就可以,即将外壳1的开口朝上放置后,从下到上依次安装永磁体2、带有线圈4的振膜5、缓冲垫7、电路板8和喇叭盖9,极大的方便了组装过程,特别是超微尺寸的喇叭,翻转外壳1不易操作,安装空间狭小,肉眼不易观察,采用上述结构安排,所有工序都能够保证外壳1不必翻转,并能够提供工作效率。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喇叭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筒形结构的外壳开口向上固定;2)将永磁体固定在外壳底部的中心位置;3)将振膜带有线圈的一侧面向下方的永磁体固定在外壳周向的内壁上;4)在振膜上方一侧设置缓冲垫,将电路板设置于缓冲垫上;5)将喇叭盖盖住外壳的开口。本发明将永磁体安装在喇叭出声板一侧,将振膜和电路板安装在喇叭盖一侧,使得组装过程只要自下而上将不同的部件依次安装在外壳中,避免喇叭组装过程中多次翻转外壳的操作;在外壳底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浅槽,便于永磁体的定位和固定,在外壳上设置的凸出部能够容易的固定振膜,方便组装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李作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蓝瑞欧特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18
技术公布日:2018.02.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