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动圈喇叭音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62726阅读:6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动圈喇叭音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动圈喇叭音腔。



背景技术:

喇叭本身的声音传播能力有限并且呈无序的状态,在一些特殊的使用环境中,必须将喇叭放入音腔内进行整理和优化,才能保证喇叭能有效良好的发挥功效;现有的喇叭音腔在组装时定位繁琐且容易松动,喇叭性能和功效不能很好的发挥,使用效果欠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得喇叭音腔在组装时定位快速简单,并能防止松动,能将喇叭的性能和功效较好的发挥出来,提高了使用效果的微型动圈喇叭音腔。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型动圈喇叭音腔,包括底盖和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的上平面边缘向上成型有第一挡圈,所述第一挡圈的圆周侧面上开设有螺纹孔和通孔,所述螺纹孔与通孔之间所成的夹角为180度;所述底盖的上平面中心向上成型有第二挡圈;所述底盖的上平面上还开设有12个等角度分布的贯穿孔,所述12个贯穿孔位于第一挡圈与第二挡圈之间;所述底盖的上方固定有顶盖,所述顶盖上成型有顶圈,所述顶圈的下平面上向下成型有插入圈,所述插入圈的圆周侧面上成型有矩形槽和凸点;所述矩形槽和与凸点之间所成的夹角为180度,所述凸点的尺寸和位置与通孔的尺寸和位置相配合,所述插入圈嵌入到第一挡圈的内侧,所述凸点卡入到通孔中。

优选地,所述插入圈的上平面上成型有圆弧盖,所述圆弧盖的上方表面上开设有六个等角度分布的主音孔和六个等角度分布的腰形辅音孔,所述六个主音孔和六个腰形辅音孔相互间隔分布,所述每个腰形辅音孔与相邻的两个主音孔之间的所成的角度均相等。

优选地,所述圆弧盖的上方表面中心还开设有中心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喇叭本身的声音传播能力有限并且呈无序的状态,在一些特殊的使用环境中,必须将喇叭放入音腔内进行整理和优化,才能保证喇叭能有效良好的发挥功效;现有的喇叭音腔在组装时定位繁琐且容易松动,喇叭性能和功效不能很好的发挥,使用效果欠佳。本实用新型凸点和通孔的设计,能使得喇叭音腔在组装时定位快速简单,螺纹孔和矩形槽的设计能防止底盖和顶盖发生相对转动,从而防止松动,贯穿孔、中心孔、主音孔和腰形辅音孔能将喇叭的性能和功效较好的发挥出来,提高了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盖的后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微型动圈喇叭音腔,包括底盖1和顶盖2;底盖1的上平面边缘向上成型有第一挡圈11,第一挡圈11的圆周侧面上开设有螺纹孔14和通孔15,螺纹孔14与通孔15之间所成的夹角为180度;底盖1的上平面中心向上成型有第二挡圈13;底盖1的上平面上还开设有12个等角度分布的贯穿孔12,12个贯穿孔12位于第一挡圈11与第二挡圈13之间;底盖1的上方固定有顶盖2,顶盖2上成型有顶圈27,顶圈27的下平面上向下成型有插入圈21,插入圈21的圆周侧面上成型有矩形槽22和凸点27;矩形槽22和与凸点27之间所成的夹角为180度,凸点27的尺寸和位置与通孔15的尺寸和位置相配合并能相互卡接,将顶盖2上的插入圈21嵌入到第一挡圈11的内侧,然后慢慢旋转顶盖2,直到凸点27卡入到通孔15中,则停止旋转从而完成定位,然后使用配套的螺钉从外向内拧穿螺纹孔14并插入到顶盖2上的矩形槽22中,从而防止顶盖2继续旋转;插入圈21的上平面上成型有圆弧盖23,圆弧盖23的上方表面上开设有六个等角度分布的主音孔24和六个等角度分布的腰形辅音孔25,六个主音孔24和六个腰形辅音孔25相互间隔分布,每个腰形辅音孔25与相邻的两个主音孔24之间的所成的角度均相等;圆弧盖23的上方表面中心还开设有中心孔26。使用时,将喇叭底部嵌入在第二挡圈13中并使得喇叭的振动膜朝上,然后扣合固定好顶盖2;喇叭发出声音时,12个贯穿孔12作为进气孔使底盖1的气流进给保持直线并有序通畅,中心孔26和六个主音孔24将音波整流传播出来,六个腰形辅音孔25能将无序的音波经收集挤压后传播出来。

喇叭本身的声音传播能力有限并且呈无序的状态,在一些特殊的使用环境中,必须将喇叭放入音腔内进行整理和优化,才能保证喇叭能有效良好的发挥功效;现有的喇叭音腔在组装时定位繁琐且容易松动,喇叭性能和功效不能很好的发挥,使用效果欠佳。本实用新型凸点27和通孔15的设计,能使得喇叭音腔在组装时定位快速简单,螺纹孔14和矩形槽22的设计能防止底盖1和顶盖2发生相对转动,从而防止松动,贯穿孔12、中心孔26、主音孔24和腰形辅音孔25能将喇叭的性能和功效较好的发挥出来,提高了使用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