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受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337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受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受话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话器。



背景技术:

受话器是一种在无声音泄露条件下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微小型电声器件,以实现音频重放,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耳机、助听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领域。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简化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中的受话器的结构,以及简化其装配方法是目前很多生产厂商一致追求的目标。

受话器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动圈式、电磁式(动铁式)、压电式、碳粒式等,其中动铁式受话器由于具有频响曲线稳定,灵敏度高等特点被广泛使用。动铁式受话器的工作原理为电磁能转换,即将声音以交流电信号模式传送给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场作用于平衡衔铁,位于平衡衔铁两侧的磁铁在磁场作用下带动平衡衔铁振动,平衡衔铁一端通过导针与振膜连接,振膜在平衡衔铁的振动下随之做相应频率的振动,从而鼓动周围空气做相应运动,将声音重现。

目前的动铁式受话器,装配时,一般先将线圈套设于平衡衔铁上,再将平衡衔铁固定在壳体内,之后将振膜的两端分别手动固定在壳体的内壁面上,并保证振膜与平衡衔铁的振动部位对齐,再通过导针或传动杆将振 膜和平衡衔铁振动的一端相连接,由于需要将振膜手动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导致装配过程较为复杂,装配效率低,耗时长,并且在后期维修或性能检测时,需要进行整体拆装,操作非常不方便;而且,振膜与平衡衔铁的振动部位之间通过导针或传动杆连接的方式,导致结构复杂,进一步增加了装配过程的复杂程度。

综上,如何简化动铁式受话器的结构是本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动铁式受话器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装配的受话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受话器,包括:

壳体,具有内腔;

振膜机构,设置在所述内腔中,并将所述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第一磁发生件,为所述第一腔体提供第一可变磁场;

第二磁发生件,为所述第二腔体提供第二可变磁场,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所述第一可变磁场和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所述第二可变磁场均为竖直方向,且方向相反;

所述振膜机构包括发音膜和振动发生装置,所述发音膜固定安装在所述振动发生装置上,所述振动发生装置能够被所述第一可变磁场和所述第二可变磁场驱动后振动,进而带动所述发音膜振动发声。

优选地,所述振膜机构包括:

固定框,固定安装在所述内腔内部,将所述内腔分为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中部具有中空通孔;

振动发生装置,位于所述中空通孔内部,一端与所述固定框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

发音膜,固定在所述固定框上,覆盖所述中空通孔,与所述振动发生装置相对,且与所述振动发生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发生件包括:

第一骨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部;

第一电磁线圈,绕置在所述第一骨架周向外壁上;

和/或,所述第二磁发生件包括:

第二骨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部;

第二电磁线圈,绕制在所述第二骨架周向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框的外边缘被固定在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之间。

优选地,所述固定框的外边缘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朝向所述振膜机构的第一极板,和/或所述第二腔体内设有朝向所述振膜机构的第二极板。

优选地,所述振动发生装置为弹性振动板,所述弹性振动板采用磁性材料制成;

或者,所述振动发生装置包括弹性振动板,和固定在所述弹性振动板上的磁钢,所述磁钢采用磁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极板具有朝向所述振膜机构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极板具有朝向所述振膜机构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上下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均与所述磁钢位置相对。

优选地,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一骨架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骨架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和/或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二骨架一体成型,第二骨架采用磁性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部具有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具有所述第二腔体,所述振膜机构被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包括壳体、振膜机构、第一磁发生件以及第二磁发生件,振膜机构设置于内腔中,并将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磁发生件和第二磁发生件分别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提供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为竖直方向,且方向相反,其中,振膜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一起的发音膜和振动发生装置,振动发生装置在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的驱动作用下,带动发音膜振动发声。

与传统受话器将发音膜安装在壳体上,通过导针或传动杆将发音膜与平衡衔铁连接在一起的结构不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发音膜不再与壳体连接,而是安装在振动发生装置上,与振动发生装置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振膜机构;将振膜机构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在内腔中,一方面,简化了受话器的内部结构,并且简化了装配过程,提高了装配效率,另一方面,振动发生装置在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的驱动下振动时,能够直接带动发音膜振动发声,发声效率更高,灵敏度更高。另外,第一磁发生件和第二磁发生件独立于振膜机构,分别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进一步提高了受话器的模块化程度,简化了整个受话器的装配过程。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振膜机构包括安装在内腔中的固定框,安装在固定框的中空通孔内部,一端与固定框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的振动发生装置以及固定于固定框上、覆盖中空通孔并与振动发生装置连接的发音膜。在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的作用下,振动发生装置悬空的 一端可以在中空通孔中上下往复振动,带动发音膜一起振动,进而驱动腔体内的空气,发出声音。这种结构的振膜机构结构简单,并且,在装配过程中或后期维修、性能检测时,只需要将固定框固定在壳体内腔中或将固定框从壳体内腔中拆除,即可实现整个振膜机构的安装或拆卸,操作非常方便,能够大幅度提升操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第一磁发生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腔体内部的第一骨架以及绕置于第一骨架周向外壁的第一电磁线圈,第二磁发生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二腔体内部的第二骨架以及绕置于第二骨架周向外壁的第二电磁线圈。这种结构设置,不仅能够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提供方向竖直、大小可变的磁场,而且将受话器的结构进一步模块化,能够提高装配效率。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振膜机构上的固定框外边缘固定在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之间,或者固定框的外边缘固定在壳体上。如此,在第一磁发生件和第二磁发生件配合组装时或者壳体组装时即可同时完成固定框的固定安装,从而实现整个振膜机构的固定安装,装配方法简便,装配效率高。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第一腔体内设有第一极板,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二极板,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均朝向振膜机构设置。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通电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会分别产生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在第一腔体内设置第一极板,有助于改变第一腔体内的第一可变磁场的方向,将第一可变磁场集中在第一腔体内部,同理,在第二腔体内设置第二极板,将第二可变磁场集中在第二腔体内部,从而使得第一可变磁场、第二可变磁场与振膜机构中静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最大化,最大程度提高受话器的灵敏度。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振动发生装置包括弹性振动板以及与之相连的磁钢,磁钢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因此磁钢能够产生静磁场,在第一 腔体和第二腔体内可变磁场的作用下,磁钢会交替受到向上或向下的磁场力作用,实现上下往复振动,进而带动与之相连的弹性振动板上下往复振动,进而带动发音膜振动发声;或者,直接使用磁性材料制作弹性振动板,即省去了磁钢,类似于将磁钢和弹性振动板合二为一,如此,更加简化了振膜机构的结构,装配振膜机构时,只需将磁性的弹性振动板与发音膜固定连接即可,简化了装配过程。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第一极板具有朝向振膜机构的第一凸起部,第二极板具有朝向振膜机构的第二凸起部,且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上下相对设置。第一凸起部将第一腔体内的第一可变磁场集中在第一凸起部位置,第二凸起部将第二腔体内的第二可变磁场集中在第二凸起部位置,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的设置,使得可变磁场的分布更为集中,磁场力更强,进而使得可变磁场对静磁场的磁场作用力更大,这进一步提高了受话器的发声大小及灵敏度。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均与磁钢位置相对,这样使得,可变磁场与静磁场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更直接,磁场作用力更强,进一步提高振膜机构的振动幅度,进一步提高受话器的发声效果以及灵敏度。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第一极板与第一骨架一体成型设置,第一骨架采用磁性材料制成,第二极板与第二骨架一体成型设置,第二骨架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如此,第一极板和第一骨架为一个整体结构,在组装第一磁发生件时,只需要将第一电磁线圈套设于第一极板和第一骨架预先构成的整体上即可,同理,组装第二磁发生件时,只需要将第二电磁线圈套设于第二极板和第二骨架构成的整体上即可,这样便省去了将第一极板和/或第二极板单独设置在第一腔体和/或第二腔体内的装配过程,进一步地简化了受话器的装配工艺。另外,由于第一骨架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因此具有导磁性,第一电磁线圈产生的第一可变磁场能够经具有导磁性的第 一骨架传导至第一极板;同理可知,由于第二骨架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因此具有导磁性,第二电磁线圈产生的第二可变磁场能够经具有导磁性的第二骨架传导至第二极板。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分别具有上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振膜机构固定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该结构的受话器,由三个模块组成:即第一壳体及其安装在第一壳体第一腔体内的第一磁发生件,作为第一模块;第二壳体及其安装在第二壳体第二腔体内的第二磁发生件,作为第二模块;振膜机构作为第三模块;三个模块单独装配,最后将这三个模块组装在一起即可完成受话器的装配过程,如此,大大简化了受话器的内部结构,提高了受话器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的一种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的另一种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受话器振膜机构中固定框和弹性振动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01-第一壳体;102-第二壳体;103-出音孔;

2-振膜机构;201-发音膜;202-振动发生装置;2021-弹性振动板;2022-磁钢;203-固定框;2031-中空通孔;

3-第一腔体;

4-第二腔体;

5-第一磁发生件;501-第一骨架;502-第一电磁线圈;

6-第二磁发生件;601-第二骨架;602-第二电磁线圈;

7-第一极板;701-第一凸起部;

8-第二极板;801-第二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受话器,如图1所示,包括:

壳体1,具有内腔,壳体1上设置有出音孔103;

振膜机构2,设置在内腔中,并将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

第一磁发生件5,为第一腔体3提供第一可变磁场;

第二磁发生件6,为第二腔体4提供第二可变磁场,位于第一腔体3内的第一可变磁场和位于第二腔体4内的第二可变磁场均为竖直方向,且方向相反;

振膜机构2包括发音膜201和振动发生装置202,发音膜201固定安装在振动发生装置202上,振动发生装置202能够产生一竖直方向分布的固定磁场,固定磁场与第一可变磁场、第二可变磁场之间具有磁场作用,在磁场作用的驱动下,振动发生装置202发生振动,进而带动发音膜201振动发声。

本实施例提供的受话器,发音膜201独立于壳体1,固定安装于振动发生装置202上,发音膜201与振动发生装置202共同构成振膜机构2,振膜机构2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在内腔中,一方面,简化了受话器的内部结构, 并且提高了装配效率,简化了装配过程,另一方面,振动发生装置202在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的驱动下振动时,能够直接带动发音膜201振动发声,发声效率更高,灵敏度更高。另外,第一磁发生件5和第二磁发生件6独立于振膜机构2,分别设置在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中,进一步提高了受话器的模块化程度,简化了整个受话器的装配过程。

本实施例中受话器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参照图1,假设振动发生装置202提供的固定磁场的N极在上,S极在下,那么第一腔体3中第一磁发生件5提供的第一可变磁场的N极在上,S极在下,第二腔体4内第二磁发生件6提供的第二可变磁场的N极在下,S极在上,即第一可变磁场的N极与固定磁场的S极相对,第二可变磁场的N极与固定磁场的N极相对,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定律,固定磁场受到第一腔体3内第一可变磁场的吸引力,同时受到第二腔体4内第二可变磁场的排斥力,此时,振动发生装置20带动发音膜201向第一腔体3一侧振动;同理可知,当改变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的磁场方向,振动发生装置202带动发音膜201向第二腔体4一侧振动。如此循环,实现振膜机构2的上下往复振动发声。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第一壳体101内部具有第一腔体3,第二壳体102内部具有第二腔体4,振膜机构2被固定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之间。即该结构的受话器由三个模块组成,即第一壳体101、以及安装在第一壳体101的第一腔体3内的第一磁发生件5,作为第一模块;第二壳体102、以及安装在第二壳体102的第二腔体4内的第二磁发生件6,作为第二模块;振膜机构2作为第三模块,三个模块单独装配,最后将这三个模块组装在一起完成受话器的装配,如此,大大简化了受话器的内部结构,提高了受话器的装配效率。

如图1和3所示,振膜机构2包括:

固定框203,固定安装在内腔内部,将内腔分为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 4,中部具有中空通孔2031;

振动发生装置202,位于中空通孔2031内部,一端与固定框203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

发音膜201,固定在固定框203上,覆盖中空通孔2031,与振动发生装置202相对并连接,其中,发音膜201通过胶粘贴在固定框203以及振动发生装置202上。

在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的作用下,振动发生装置202悬空的一端可以在中空通孔2031中上下往复振动,由于发音膜201固定在固定框203上覆盖中空通孔2031且与振动发生装置202连接,因此,振动发生装置202能够带动发音膜201一起振动,进而驱动腔体内的空气,发出声音。这种结构的振膜机构2结构简单,并且,在装配过程中或后期维修、性能检测时,只需要将固定框203固定在壳体1内腔中或将固定框203从壳体1内腔中拆除,即可实现整个振膜机构2的安装或拆卸,操作非常方便,能够大幅度提升操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振动发生装置202包括弹性振动板2021,和固定在弹性振动板2021上的磁钢2022,磁钢2022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弹性振动板2021的一端与固定框203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其中,磁钢2022可以胶粘贴在弹性振动板2021的一侧,也可以在弹性振动板2021中部开设通孔,磁钢2022通过胶粘贴在通孔中,

由于磁钢2022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因此磁钢2022能够产生静磁场,在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内可变磁场的作用下,磁钢2022会交替受到向上或向下的磁场力作用,实现上下往复振动,进而带动与之相连的弹性振动板2021上下往复振动,进而带动发音膜201振动发声。

作为振动发生装置的变化设计方案,振动发生装置202为弹性振动板2021,弹性振动板2021采用磁性材料制成,例如高导硬磁合金。如此便省去了磁钢2022,将磁钢2022和弹性振动板2021合二为一,更加简化了振 膜机构2的结构,装配振膜机构2时,只需将磁性的弹性振动板2021与发音膜201固定连接即可,简化了装配过程。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磁发生件5包括第一骨架501和第一电磁线圈502,第一骨架501固定设置在第一腔体3内部,第一电磁线圈502绕置在第一骨架501周向外壁上;第二磁发生件6包括第二骨架601和第二电磁线圈602,第二骨架601固定设置在第二腔体4内部,第二电磁线圈602,绕置在第二骨架601周向外壁上。

此结构的受话器,将第一电磁线圈502绕置于第一骨架501周向外壁,以形成第一磁发生件5,将第二电磁线圈602绕置于第二骨架601周向外壁,以形成第二磁发生件6,再将组装好的第一磁发生件5和第二磁发生件6安装到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内,如此,实现了模块化装配过程,提高受话器的装配效率。

实际操作时,第一电磁线圈502和第二电磁线圈602的绕向相反,当给第一电磁线圈502和第二电磁线圈602通入正向电时,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第一电磁线圈502和第二电磁线圈602会产生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由于第一电磁线圈502和第二电磁线圈602的绕向相反,因此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的磁场方向相反;当给第一电磁线圈502和第二电磁线圈602通入反向电,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的磁场方向均改变180度。

本实施例中,振膜机构2中固定框203的外边缘采用点焊方式或胶粘贴方式固定在第一骨架501和第二骨架601之间;作为变形设计方案,也可以在第一骨架501和第二骨架601上预设卡接部,使得固定框203的外边缘能够配合预设的卡接部进行卡合固定。

作为振膜机构2的变化设计方案,振膜机构2中固定框203的外边缘固定在壳体1上。同样地,如上述所说,可以采用点焊方式或胶粘贴方式固定,也可以在壳体1上设置卡接部,使得固定框203的外边缘配合卡接 部进行卡合固定。

如此,在第一磁发生件5和第二磁发生件6配合组装时或者壳体1组装时即可同时完成固定框203的固定安装,从而实现整个振膜机构2的固定安装,装配方法较为方便,装配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作为一种优选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第一腔体3内还设有朝向振膜机构2的第一极板7,第二腔体4内还设有朝向振膜机构2的第二极板8,第一极板7和第二极板8与壳体1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且其上开设有出音孔103。第一极板7和第二极板8均为导磁材料制成,例如导磁率较高的软铁、A3钢、软磁合金等。

受话器实际工作时,给第一电磁线圈502和第二电磁线圈602通电后,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内会分别产生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在第一腔体3内设置第一极板7,有助于改变第一腔体3内的第一可变磁场的方向,将第一可变磁场集中在第一腔体3内部,同理,在第二腔体4内设置第二极板8,将第二可变磁场集中在第二腔体4内部,从而使得第一可变磁场、第二可变磁场与振膜机构2中静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最大化,提高了受话器的灵敏度。

作为变化设计方案,仅在第一腔体3内设置第一极板7或者仅在第二腔体4内设置第二极板8,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作为变化设计方案,第一极板7/第二极板8与壳体1之间不设置空隙,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作为一种优选设计方案,第一极板7具有朝向振膜机构2的第一凸起部701,第二极板8具有朝向振膜机构2的第二凸起部801,第一凸起部701与第二凸起部801上下相对设置。第一极板7上的第一凸起部701将第一腔体3内的第一可变磁场集中在第一凸起部701位置,第二极板8上的第二凸起部801将第二腔体4内的第二可变磁场集中在第二凸起部801位置,因此,第一凸起部701和第二凸起部801的设置,使得可变磁场的分布更 为集中,磁场力更强,进而使得可变磁场对静磁场的磁场作用力更大,振膜机构2的振动幅度更大,进一步提高了受话器的发声大小以及灵敏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701和第二凸起部801均与磁钢2022位置相对。这样使得,可变磁场与静磁场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短,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更直接,磁场作用力更强,进一步提高振膜机构2的振动幅度,进一步提高受话器的发声效果以及灵敏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701与磁钢2022相对的两个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凸起部801与磁钢2022相对的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如此使得磁钢2022受力更均匀,保证受话器发声效果。

第一极板7与第一骨架501一体成型,第一骨架501采用磁性材料制成,第二极板8与第二骨架601一体成型,第二骨架601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如此,第一极板7和第一骨架501为一个整体结构,在组装第一磁发生件5时,只需要将第一电磁线圈502套设于第一极板7和第一骨架501预先构成的整体上即可,同理,组装第二磁发生件6时,只需要将第二电磁线圈602套设于第二极板8和第二骨架601构成的整体上即可,这样便省去了将第一极板7和/或第二极板8单独设置在第一腔体3和/或第二腔体4内的装配过程,进一步地简化了受话器的装配工艺。另外,由于第一骨架501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因此具有导磁性,第一电磁线圈502产生的第一可变磁场能够经具有导磁性的第一骨架501传导至第一极板7;同理可知,由于第二骨架601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因此具有导磁性,第二电磁线圈602产生的第二可变磁场能够经具有导磁性的第二骨架601传导至第二极板8。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述受话器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第一磁发生件5安装在第一壳体101内部;

S2、将第二磁发生件6安装在第二壳体102内部;

S3、将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扣合密封连接,同时将振膜机构2固定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之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受话器的装配方法,首先将第一磁发生件5安装在第一壳体101内部,形成第一模块,将第二磁发生件6安装在第二壳体102内部,形成第二模块,然后将组装好的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组装,同时将作为第三模块的振膜机构2装配在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之间,即完成整个受话器的装配过程,由于三个模块分开单独装配,因此节省了大量的组装时间,提高了装配效率。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受话器的装配方法中,振膜机构2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装配,不同于传统受话器装配时将发音膜201安装在壳体1上,再通过导针或传动杆将发音膜201与平衡衔铁连接的装配方法,一方面简化了装配方法,提高了装配效率;另一方面,使得振动发生装置202在第一可变磁场和第二可变磁场的磁场力驱动作用下振动的时候,能够直接带动发音膜201振动发声,不需要通过导针或传动杆等传动设备,提高了发声效率,提高了该受话器的灵敏度;并且,传统的通过传动设备连接发音膜201和振动发生装置202,随着受话器中传动设备的使用时间延长,其稳定性会变差,有可能会从发音膜201或振动发生装置202上脱离,影响受话器的正常使用,而本实用新型中将发音膜201固定连接在振动发生装置202上,形成振膜机构2,振膜机构2作为一个整体安装,省去了传动设备,增强了振膜机构2以及受话器的使用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振膜机构2包括固定框203、振动发生装置202以及发音膜201。

在步骤S3之前,还包括步骤S2.1:将振动发生装置202放置在固定框203的中空通孔2031内部,将振动发生装置202的一端与固定框203的一端连接,另一端悬空的步骤,以及将发音膜201与固定框203连接,覆盖中空通孔2031,并与振动发生装置202相对,以形成振膜机构2。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S2、S2.1可同步进行,不需要依次进行。由此,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

装配该振膜机构2时,发音膜201与振动发生装置202均独立于外壳,与固定框203连接,即发音膜201、振动发生装置202以及固定框203是一个整体结构,整体组装到壳体1上,而不需要如传统方法中首先将发音膜201与外壳固定,再通过传动设备将发音膜201与振动发生装置202连接,装配非常简单,并且后期维修、性能检测时,只需要将固定框203从壳体1内腔中拆除即可完成振膜机构2的拆卸,操作效率高。

本实施例中,振动发生装置202与固定框203一体成型;作为变形设计方案,振动发生装置202和固定框203分开制作,再将振动发生装置202与固定框203固定连接。发音膜201通过胶粘贴方式固定于固定框203以及振动发生装置202,并覆盖固定框203的中空通孔2031。

本实施例中,振动发生装置202包括弹性振动板2021以及固定在弹性振动板2021上的磁钢2022,磁钢2022可以通过胶粘贴方式固定在弹性振动板2021上远离发音膜201的一侧,也可以在弹性振动板2021上开设通孔,将磁钢2022通过胶粘贴方式固定在通孔内部。

作为可替换实施方式,振动发生装置202为采用磁性材料制成的弹性振动板2021,例如高导硬磁合金。

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发生件5包括第一骨架501和第一电磁线圈502,第二磁发生件6包括第二骨架601和第二电磁线圈602。

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将第一电磁线圈502绕置在第一骨架501外侧壁上,以形成第一磁发生件5;在步骤S2之前,还包括步骤:将第二电磁线圈602绕置在第二骨架601外侧壁上,以形成第二磁发生件6。

作为一种优选设计方案,受话器还包括第一极板7和第二极板8。在形成第一磁发生件5和第二磁发生件6之前,还包括步骤:将第一极板7固定在第一骨架501的远离振膜机构2一端;将第二极板8固定在第二骨架 601的远离振膜机构2的一端。其中,第一极板7和第二极板8均为导磁材料制成,例如导磁率较高的软铁、A3钢、软磁合金等。

本实施例中,步骤S3具体为:将振膜机构2中的固定框203的外边缘通过点焊或胶粘贴方式固定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扣合处或者第一骨架501和第二骨架601的扣合处。

作为可替换实施方式,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的卡接处预先设置卡接部,固定框203的外边缘配合卡接部卡合固定在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之间,或者在第一骨架501和第二骨架601上预设卡接部,固定框203的外边缘配合卡接部卡合固定在第一骨架501和第二骨架601之间。均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