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266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持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滑盖式的手持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资讯科技的发达,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容易从电子装置取得所需的资讯。另一方面,凭借工艺技术水准的提高,各类型手持电子装置莫不朝向轻薄短小的趋势发展,也因为具有便于随身携带的特性与优势,使得大众普遍接受并将其运用在日常生活上。为使手持电子装置方便携带并符合不同的喜好与需求,其外型在设计上,除了传统的直立式手机之外,另有掀盖式、旋盖式及滑盖式等形式。就滑盖式的手持电子装置而言,其上下机体相叠并可相对滑动,以呈现展开与收合等不同的操作状态。传统的滑盖式的手持电子装置会在上下两机体之间配置连动机构,使上下两机体在收合状态与展开状态间转换。然而,由于连动机构内含弹性件或连杆等元件,因此不利于手持电子装置的轻量化与薄型化。此外,过于复杂的连动机构容易损坏而影响手持电子装置的使用寿命,且会增加手持电子装置的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电子装置,通过简单的滑动机构来使上下机体相对滑动,并稳定地呈现展开与收合等不同的操作状态。为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内容,在此提出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一滑块以及一定位件。第一机体具有一承载面。第二机体堆叠于第一机体的承载面上。第二机体的一底面面向第一机体的承载面,且底面设有一滑槽。滑块固定于第一机体的承载面上,且滑块滑设于滑槽内。定位件设置于滑块上并且承靠滑槽内壁,且滑槽内壁具有多个定位凹孔。定位凹孔分别位于定位件的移动路径的多个位置上,以在所述多个位置上与定位件相互干涉。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前述滑槽的开口内缩,以将滑块限位于滑槽内。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机体具有一滑架。滑架包括一框体以及一限位顶壁。 限位顶壁平行于底面设置,而框体连接第二机体的底面与限位顶壁,以在限位顶壁与底面之间定义出滑槽。限位顶壁具有一条状开口,且条状开口的宽度小于滑槽的宽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滑块包括一头部以及一颈部。头部滑设于滑槽内,而颈部连接头部与第一机体并且滑设于条状开口内。条状开口的宽度小于头部的宽度,以将头部限位于滑槽内。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定位凹孔位于第二机体的底面上。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滑块具有一容置孔,而定位件活动地设置于容置孔。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定位件包括一顶销以及一弹性件。顶销滑设于容置孔,而弹性件位于容置孔内,并且承靠于顶销与容置孔的底部之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顶销例如是呈球状。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弹性件例如是一压缩弹簧(compressed spring)。基于上述,本发明通过滑槽与滑块使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紧密配合,并可相对滑动,以在收合状态与展开状态间转换。本发明的由滑槽与滑块构成的滑动机构相较于其他传统设计来说较为简单,可降低制作成本,且有利于手持电子装置整体外型的薄化。此外,定位件承靠滑槽内壁,可以使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松动或摇晃,以提高手持电子装置的操作稳定度。另外,通过定位件与滑槽内的定位凹孔的配合,可使手持电子装置在各种特定的操作状态,如收合状态或展开状态下,呈现稳定的定位效果。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IA与图IB为本发明的一种手持电子装置的操作示意图;图2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手持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的放大图;图4为图2的手持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手持电子装置110:第一机体IlOa:承载面112 滑块112a:头部11 :颈部112c:容置孔120 第二机体120a 底面122 滑槽122a 定位凹孔130 滑架132 框体134:限位顶壁134a:条状开口140 定位件142 顶销144 弹性件180 显示荧幕190:键盘D:方向F:侧向力
Wl:条状开口的宽度W2 滑槽的宽度W3 头部的宽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列实施例详述了本发明的手持电子装置可能的实施态样。然而,本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参照下列实施例之后,理应能依当下的技术水平在合理的范围内来组合、微调或省略该些可供调整的参数,以符合实际需求。例如,滑槽与滑块的型态、数量以及位置, 或是定位件与定位凹孔的数量、型态以及位置等,都在合理的范围内被改变,以下实施例并未逐一赘述。图IA与图IB为本发明的一种手持电子装置的操作示意图。此手持电子装置100 可以是滑盖式手机、个人移动数字助理、笔记型电脑或其他类似的电子装置。如图IA所示,本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装置100处于收合状态,此时第二机体120与第一机体Iio相叠合,且第二机体120位于第一机体110的上方。接着,如图IB所示,使用者可对第二机体120施加一侧向力F,使第二机体120沿着方向D相对于第一机体110平移,且第二机体120会由第一机体110的上方滑出第一机体110的一侧。此时,第二机体 120会暴露出第一机体110上的局部区域,而使手持电子装置100成为展开状态。一般而言,第一机体110具有键盘190或是其他可能的元件,用以供使用者输入资讯,而第二机体120具有显示荧幕180,用以显示图像或文字资讯。然而,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此。随着电子装置100的功能日益多样化,显示荧幕180例如可为触控荧幕,以提供使用者采用触控方式输入资讯,如此使用者在使用电子装置100时,便可能在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之间进行来回操作。在其他未绘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也可同时设置显示面板,以实现双荧幕的同步显示或是触控操作的功能。为了结合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会在两机体之间设置连接支架,例如可相互滑移的两个板件。该两板件分别连接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使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可相对滑动。为清楚表达本发明提出的滑动机构的设计,下列实施例的附图省略了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的部分结构,而仅绘出第一板件以及第二板件来代表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图2为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手持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手持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的放大图。图4绘示图2的手持电子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1-图4,第一机体110具有一承载面110a,而第二机体120堆叠于第一机体Iio的承载面IlOa上。第二机体120的一底面120a面向第一机体110的承载面 IlOa0本实施例的滑动机构包括固定于第一机体110的承载面IlOa上的两个滑块112以及位于第二机体120的底面120a的两个滑槽122。两个滑槽122相互平行,而两个滑块112 分别滑设于所对应的滑槽122内。通过滑块112与滑槽122的配合,可使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移动。例如,使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完全相叠而成为如图IA所示的收合状态或是相互远离而成为如图IB所示的展开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滑槽122的开口内缩,以将滑块112限位于滑槽122内。更具体而言,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是在第二机体120的底面120a上设置滑架130来形成所述的滑槽122。滑架130包括一框体132以及一限位顶壁134。限位顶壁134平行于第二机体120的底面120a设置。框体132连接第二机体120的底面120a与限位顶壁134,以在限位顶壁134与底面120a之间定义出滑槽122。此外,限位顶壁134具有一条状开口 134a, 且条状开口 13 的宽度Wl小于滑槽122的宽度W2,以形成前述的开口内缩的滑槽122。与前述的滑架130搭配,本实施例的滑块112包括一头部11 以及一颈部112b。 头部11 滑设于滑槽122内,而颈部112b连接头部11 与第一机体110并且滑设于条状开口 13 内。在此,条状开口 13 的宽度Wl小于头部11 的宽度W3,以将头部11 限位于滑槽122内。由此,当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相对移动时,滑块112可以被保持在相应的滑槽122内,而不至于松脱。另一方面,如图2-图4所示,为了提高手持电子装置100的操作稳定度,避免第一机体Iio与第二机体120在相对移动时发生松动或摇晃,因此可在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的两个相对的移动面之间设置了定位件140,使定位件140在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的滑动行程中承靠所述两个相对的移动面。例如,将定位件140设置于滑块112上并且承靠滑槽122内壁。更具体而言,滑块 112具有容置孔112c,而定位件140活动地设置于容置孔112c,并承靠于第二机体120的底面120a,以在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相对移动的过程中对第二机体120的底面120a 施加定向的推力。本实施例的定位件140包括顶销142以及弹性件144。顶销142滑设于滑块112 的容置孔112c。弹性件144例如是压缩弹簧,其位于容置孔112c内,并且承靠于顶销142 与容置孔112c的底部之间,以对顶销142施加对外的弹性恢复力。如此,在第一机体110 与第二机体120由图IA的收合状态转换为图IB所示的展开状态的过程中,或是反向操作的过程中,顶销142会保持与第二机体120的底面120a的接触,以维持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的滑动行程的稳定。另外,为了使手持电子装置100稳定地呈现各种特定的操作状态,本实施例更在滑槽122的内壁形成对应于定位件140的多个定位凹孔122a,例如,将定位凹孔12 形成于第二机体120的底面120a上。定位凹孔12 分别位于定位件140的移动路径的多个特定的位置上,以在该些特定位置上与定位件140相互干涉。换言之,当第二机体120与第一机体110呈现特定的状态时,定位件140会位于该些特定位置的其中一个上,而与定位凹孔12 相互干涉,以锁定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 120的相对位置。此特定位置可以被设定为手持电子装置100处于收合状态、展开状态或是其他特定操作模态时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40的顶销142例如是球状,而定位凹孔12 可为对应于此球体的弧形凹孔。球状的顶销142可在滑块112移动到滑槽122内的该些特定位置时,卡掣于所对应的定位凹孔12 内。通过前述的定位件140与定位凹孔12 的配合,可以让使用者在操作手持电子装置100时有较佳的手感。举例而言,当第一机体Iio与第二机体120呈现收合状态时,相互干涉的定位件140与定位凹孔12 可以提供定位的效果,以锁定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 120的相对位置。当使用者要将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展开时,只需施加可以克服定位件140与定位凹孔12 之间的干涉效果的侧向力F(如图IB所示),便可以解开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之间的干涉,而使第一机体110沿着方向D相对于第二机体120平移。之后,当手持电子装置100完全展开而成为展开状态时,滑块112上的定位件140会再与位于移动路径另一端的另一个定位凹孔12 达成干涉,而将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 120锁定在相对展开的状态。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前述定位件140在滑块112上的位置,以及相应的定位凹孔 12 在滑槽122内的位置。此外,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可提供类似的定位效果的物件或材料来取代本实施例由顶销142以及弹性件144构成的定位件140,本文不再逐一赘述。综上所述,本发明在两机体之间设置滑动机构,使两机体可相对滑动,并且在两机体的移动路径上设置定位结构,其可提高手持电子装置的操作稳定度,并可使手持电子装置在各种特定的操作状态下,如收合状态或展开状态等,呈现稳定的定位效果。本发明提出的滑动机构可被视为手动滑动绞链,虽然省略了弹性件或连杆等元件,但仍可维持手持电子装置的正常操作,有利于手持电子装置的轻量化与薄型化。此外,此简化的滑动机构设计具有较佳的可靠度,可延长手持电子装置的使用寿命,并有助于降低手持电子装置的制作成本。另外,两机体之间设置的定位结构有助于提高操作稳定度与操作手感。虽然结合以上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附上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包括 第一机体,具有承载面;第二机体,堆叠于该第一机体的该承载面上,该第二机体的一底面面向该第一机体的该承载面,且该底面设有一滑槽;滑块,固定于该第一机体的该承载面上,该滑块滑设于该滑槽内;以及定位件,设置于该滑块上并且承靠该滑槽内壁,且该滑槽内壁具有多个定位凹孔,该些定位凹孔分别位于该定位件的移动路径的多个位置上,以在该些位置上与该定位件相互干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该滑槽的开口内缩,以将该滑块限位于该滑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二机体具有一滑架,该滑架包括一框体以及一限位顶壁,该限位顶壁平行于该底面设置,该框体连接该第二机体的该底面与该限位顶壁,以在该限位顶壁与该底面之间定义出该滑槽,该限位顶壁具有一条状开口,且该条状开口的宽度小于该滑槽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该滑块包括一头部以及一颈部,该头部滑设于该滑槽内,而该颈部连接该头部与该第一机体并且滑设于该条状开口内,该条状开口的宽度小于该头部的宽度,以将该头部限位于该滑槽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该些定位凹孔位于该第二机体的该底面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该滑块具有一容置孔,该定位件活动地设置于该容置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该定位件包括 顶销,滑设于该容置孔;以及弹性件,位于该容置孔内,并且承靠于该顶销与该容置孔的底部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该顶销为球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电子装置,其中该弹性件包括一压缩弹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手持电子装置,其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一滑块以及一定位件。第一机体具有一承载面。第二机体堆叠于第一机体的承载面上。第二机体的一底面面向第一机体的承载面,且底面设有一滑槽。滑块固定于第一机体的承载面上,且滑块滑设于滑槽内。定位件设置于滑块上并且承靠滑槽内壁,且滑槽内壁具有多个定位凹孔。定位凹孔分别位于定位件的移动路径的多个位置上,以在所述多个位置上与定位件相互干涉。
文档编号H05K5/03GK102448270SQ20101050692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3日
发明者刘信志, 刘怡廷, 庄益诚, 胡智凯 申请人: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