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及其卡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888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及其卡锁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及其卡锁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同时卡锁、解锁功能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及其卡锁机构。
背景技术
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已广泛使用于大众日常生活中,其中电池是使用者常自主机上拆卸的电子元件。一般而言,笔记型电脑壳体上通常设置有快速卡锁结构,以便于使用者拆、装电池。然而,对于其他非需常拆、装的电子元件,例如存储器,笔记型电脑壳体上则通常仅设置有以螺丝固定的门盖,以供维修人员开启以维修或替换存储器。但在实际替换存储器作业中,通常也先将电池取下,以避免于后续作业中可能因短路或静电放电造成电子元件的损毁,再将螺丝松脱、取下门盖,存储器即可替换。显见目前门盖固定结构不利于门盖开启,此外,就整个存储器维修、替换作业而言,壳体开启(包含卸下电池、门盖)也显得繁琐。

发明内容
鉴于先前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卡锁机构,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该卡锁机构能同时卡锁或解锁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使用者可快速开启壳体,解决先前技术中壳体繁琐的开启操作的问题。本发明的卡锁机构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一装置壳体、一电子元件壳体及一门盖,该装置壳体具有一开口,该电子元件壳体以一可拆卸的方式与该装置壳体衔接,该门盖以一可打开的方式与该装置壳体衔接以遮盖该开口。该卡锁机构包含一第一^^锁结构、一第二卡锁结构、一操作部、一第三卡锁结构及一第四卡锁结构。该第一卡锁结构设置于该电子元件壳体上,该第二卡锁结构设置于该门盖上,该操作部设置于该装置壳体上,该第三卡锁结构与该操作部连接并能与该第一卡锁结构衔接,该第四卡锁结构与该操作部连接并能与该第二卡锁结构衔接。其中当该门盖衔接至该装置壳体并遮盖该开口且该电子元件壳体能与该装置壳体衔接时,该操作部能被操作以使该第三卡锁结构及该第四卡锁结构分别与该第一卡锁结构及该第二卡锁结构同时衔接以卡锁该门盖及该电子元件壳体,或自该第一卡锁结构及该第二卡锁结构同时脱离以解锁该门盖及该电子元件壳体。因此,使用者可通过操作该操作部以使快速解锁并卸下或开启该电子元件壳体及该门盖,以进行对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元件维修或替换作业。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其包含本发明的卡锁机构,因此该壳体结构也具有同时卡锁或解锁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的功能,使用者可快速开启壳体,解决先前技术中壳体繁琐的开启操作的问题。本发明的壳体结构包含一装置壳体、一电子元件壳体、一门盖、一第一卡锁结构、一第二卡锁结构、一操作部、一第三卡锁结构及一第四卡锁结构。该装置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及连通该容置空间的一开口。该电子元件壳体以一可拆卸的方式与该装置壳体衔接。该门盖以一可打开的方式与该装置壳体衔接以遮盖该开口。该第一卡锁结构设置于该电子元件壳体上。该第二卡锁结构设置于该门盖上。该操作部设置于该装置壳体上。该第三卡锁结构与该操作部连接并能与该第一卡锁结构衔接。该第四卡锁结构与该操作部连接并能与该第二卡锁结构衔接。其中,当该门盖衔接至该装置壳体并遮盖该开口且该电子元件壳体能与该装置壳体衔接时,该操作部能被操作以使该第三卡锁结构及该第四卡锁结构分别与该第一^^锁结构及该第二卡锁结构同时衔接以卡锁该门盖及该电子元件壳体,或自该第一卡锁结构及该第二卡锁结构同时脱离以解锁该门盖及该电子元件壳体。同样地,使用者可通过操作该操作部以使快速解锁并卸下或开启该电子元件壳体(例如电池模块的壳体)及该门盖,以进行对该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元件维修或替换作业。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图I为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的仰视图2为壳体结构中电子元件壳体及门盖拆下后的示意图3为图I中壳体结构沿线X-X的局部剖面图4为图I中壳体结构沿线Y-Y的局部剖面图5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壳体结构的仰视图6为图5中壳体结构沿线Z-Z的局部剖面图7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壳体结构的仰视图8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壳体结构的仰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3、5、7 壳体结构 2 内部电子元件
12、32、52、72 装置壳体 14、74 电子元件壳体
16、36、56、76 门盖
18、19、38、58、78卡锁机构
122 容置空间124 开口
126 肋板142 电池
162 卡榫
182,382,782第一卡锁结构
184、384、584、784第二卡锁结构
186,386,786操作部
188,388,788第三卡锁结构
190、390、590、790第四卡锁结构
192,792复位弹簧 362 表面
584a、584b、584c卡槽 590a、590b、590c 卡闩
1242 卡槽1882 斜面
1902 斜面Dl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D3 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其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I的仰视图。在本实施例中,该可携式电子装置是一笔记型电脑,该壳体结构I即为该笔记型电脑的主机壳体,但本发明均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壳体结构I包含一装置壳体
12、一电子兀件壳体14、一门盖16及锁机构18,其中卡锁机构18被装置壳体12遮蔽的部分以虚线绘示于图中。请并参阅图2,图2为壳体结构I中电子元件壳体14及门盖16拆下后的示意图。装置壳体12具有一容置空间122及连通容置空间122的一开口 124。电子元件壳体14以一可拆卸的方式与装置壳体12衔接。在本实施例中,电子元件壳体14是该笔记型电脑的电池模块,其内设置一电池142(以粗虚线绘示);在实作上,例如其他具有与装置壳体12衔接壳体的抽取式装置亦可,但本发明均不以此为限。门盖16以一可打开的方式与装置壳体12衔接以遮盖开口 124。当门盖16打开后,通过开口 124可以看到内部电子元件2,例如存储器2设置于容置空间122内。在实际应用上,内部电子元件2也可为其他电子元件,例如锂电池、通讯模块、天线连接缆线,甚至CPU等,本发明均不以此为限。卡锁机构18包含一第一^^锁结构182、一第二卡锁结构184、一操作部186、一第三卡锁结构188、一第四卡锁结构190及一复位弹簧192。第一卡锁结构182置于电子元件壳体14上,第二卡锁结构184设置于门盖16上,操作部186设置于装置壳体12上以能相对装置壳体12滑动,第三卡锁结构188与操作部186连接并能与第一卡锁结构182衔接,第四卡锁结构190与操作部186连接并能与第二卡锁结构184衔接。复位弹簧192紧抵于操作部186及装置壳体12的一肋板126之间,以驱使操作部186回复锁上的位置。请并参阅图3及图4,图3为壳体结构I沿图I中线X_X的局部剖面图,其中为简化附图,电子元件壳体14内部结构(包含电池142)均不予详细绘示;图4为壳体结构I沿图I中线Y-Y的局部剖面图,其中为简化附图,仅绘示出门盖16、卡锁机构18及装置壳体12的配置关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锁结构182是一第一卡槽,第二卡锁结构184是一第
二卡槽,第三卡锁结构188是一第--^闩,第四卡锁结构190是一第二卡闩,该第--^闩能
插入该第—槽中,该第二卡闩能插入该第二卡槽中。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槽以一第一方向Dl延伸,电子元件壳体14平行于一第二方向D2与装置壳体12衔接或脱离,第二方向D2垂直于第一方向Dl。因此,该第 ^円插入该第一卡槽后,可有效防止电子元件壳体14自装置壳体12脱离。补充说明的是,该第一卡闩前端有一斜面1882,当电子元件壳体14沿第二方向D2与装置壳体12衔接时,电子元件壳体14可顶推斜面1882以使该第一卡闩后缩;待电子元件壳体14移动至锁上位置时,该第一卡闩再通过复位弹簧192的弹力插入该第一卡槽中,完成电子元件壳体14与装置壳体12的衔接。但本发明不以该第一卡闩前端有一斜面1882为限。此外,该第二卡槽以一第三方向D3延伸,门盖16平行于一第四方向D4与装置壳体12衔接或脱离,第四方向D4垂直于第三方向D3。因此,该第二卡闩插入该第二卡槽后,可有效防止门盖16自装置壳体12脱离。补充说明的是,在实际门盖16与装置壳体12的衔接中,门盖16先以其三个卡榫162卡入装置壳体12于开口 124边缘的三个卡槽1242,再旋转门盖16至完全盖住开口 124。因此,实际上,该第二卡槽以圆弧路径接近该第二卡闩,而当该第二卡槽十分接近该第二卡闩时,该第二卡槽的移动方向仍可视为垂直于第三方向D3的方向,故为方便说明,在本实施例中,仍以第四方向D4作为门盖16与装置壳体12衔接的方向。另外,该第二卡闩前端也有一斜面1902,当门盖16沿第四方向D4与装置壳体12衔接时,第二卡锁结构184可顶推斜面1902以使该第二卡闩后缩;待门盖16完全盖住开口124后,该第二卡闩再通过复位弹簧192的弹力插入该第二卡槽中,完成门盖16与装置壳体12的衔接。但本发明不以该第二卡闩前端有一斜面1902为限。补充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方向D3与第一方向Dl相同,因此,操作部186可设计成平行于第一方向Dl移动,简化机构设计。又,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方向D4垂直于第二方向D2,此因一般笔记型电脑设计习惯,电池模块插入方向多为侧边,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另外,该第二卡闩与装置壳体12间存有间隙,在实作上,可使该第二卡闩贴近装置壳体12,可增强该第二卡闩对该第二卡槽的衔接强度。再补充说明的是,在实作上,电池模块的卡锁机构多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卡锁机构18,壳体结构I并包含另 ^锁机构19,用以卡锁电子元件壳体14。在实作上,若门盖16涵盖区域亦及于卡锁机构19附近,卡锁机构19也可同时卡锁门盖16,与卡锁机构18 —般。如前述说明,基于本发明的卡锁机构特性,当门盖16衔接至装置壳体12并遮盖开口 124且电子元件壳体14与装置壳体12衔接时,操作部186能被操作以使第三卡锁结构188及第四卡锁结构190分别与第一卡锁结构182及第二卡锁结构184同时衔接以卡锁门盖16及电子元件壳体14 ;当门盖16及电子元件壳体14已被卡锁机构18卡锁时,操作部186也能被操作以使第三卡锁结构188及第四卡锁结构190自第—锁结构182及第二卡锁结构184同时脱离以解锁门盖16及电子元件壳体14。解锁后,使用者即可取下电子元件壳体14及门盖16,并对设置于容置空间122内的内部电子元件2进行维修或替换。换言之,使用者可仅操作操作部186即同时解锁两个组件与装置壳体12的衔接,有效简省时间,解决先前技术中壳体繁琐的开启操作的问题。在前述实施例中,该第二卡槽为一孔,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5及图6,图5为根据一实施例的壳体结构3的仰视图,图6为壳体结构沿图5中线Z-Z的局部剖面图,也为简化附图,仅绘示出门盖36、卡锁机构38及装置壳体32的配置关系。本实施例的壳体结构3与前述壳体结构I结构大致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门盖36具有一表面362,当门盖36与装置壳体32衔接时,表面362露出,卡锁机构38的第二卡锁结构384为形成于表面362上的卡槽,在实作上,即于表面362上形成一阶梯结构。第四卡锁结构390露出于装置壳体32而能滑动于装置壳体32上,同样地,第四卡锁结构390滑入第二卡锁结构384时,也具有防止门盖36自装置壳体32脱离的功能。因此,使用者也能操作操作部386以使第四卡锁结构390与第二卡锁结构384衔接或脱离。补充说明的是,在实作上,卡锁机构38的第一卡锁结构382及第三卡锁结构388也得采与第二卡锁结构384及第四卡锁结构390的衔接设计,不待赘述。请参阅图7,其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壳体结构5的仰视图。壳体结构5与壳体结构I结构大致相同,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卡锁机构58中,第四卡锁结构590具有三个卡闩590a、590b、590c,第二卡锁结构584则对应具有三个卡槽584a、584b、584c,因此第二卡锁结构584与第四卡锁结构590间具有三个衔接结构,更能增加门盖56与装置壳体52间的衔接强
在前述实施例中,卡锁机构均采直线作动以达到卡锁、解锁的机制,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8,其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壳体结构7的仰视图。壳体结构7与前述壳体结构I结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卡锁机构78采旋转作动。进一步而言,卡锁机构78的第三卡锁结构788及第四卡锁结构790分别为一 L形卡闩,连接至圆形的操作部786,操作部786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装置壳体72上,第一卡锁结构782及第二卡锁结构784仍设计成卡槽,分别设置于电子元件壳体74及门盖76,以供卡闩插入衔接。由此,使用者可逆时针旋转操作部786以使第三卡锁结构788及第四卡锁结构790分别与第一卡锁结构782及第二卡锁结构784衔接以卡锁门盖76及电子元件壳体74,也可顺时针旋转操作部786以使第三卡锁结构788及第四卡锁结构790分别自第一卡锁结构782及第二卡锁结构784同时脱离以解锁门盖76及电子元件壳体74。补充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卡锁机构78尚配置一复位弹簧792 (以粗虚线绘示于图8中),以拉伸变形产生复位弹力,其不同于卡锁机构18中复位弹簧192以压缩变形产生复位弹力;但在实作上,复位弹簧仅需能提供弹力即可,本发明不限于利用拉伸或压缩产生弹力。如前述说明,本发明的卡锁机构能一次对两个与装置壳体衔接的壳体(如抽取式电池模块壳体及底座门盖)进行卡锁或解锁,因此使用者可快速地拆卸电池模块壳体及门盖,以安全地对该装置壳体内的元件进行维修、替换,解决现有技术中,内部电子元件维修需面临繁琐的壳体开启操作的问题。此外,因本发明的卡锁机构能一次对两个与装置壳体衔接的壳体进行卡锁或解锁,故也有助于整个壳体结构的卡锁机构设置的数量。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卡锁机构,用于一可携式电子装置,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包含装置壳体、电子元件壳体及门盖,该装置壳体具有开口,该电子元件壳体以一可拆卸的方式与该装置壳体衔接,该门盖以一可打开的方式与该装置壳体衔接以遮盖该开口,该卡锁机构包含第一卡锁结构,设置于该电子元件壳体上;第二卡锁结构,设置于该门盖上;操作部,设置于该装置壳体上;第三卡锁结构,与该操作部连接并能与该第一卡锁结构衔接;以及第四卡锁结构,与该操作部连接并能与该第二卡锁结构衔接;其中,当该门盖衔接至该装置壳体并遮盖该开口且该电子元件壳体与该装置壳体衔接时,该操作部能被操作以使该第三卡锁结构及该第四卡锁结构分别与该第一^^锁结构及该第二卡锁结构同时衔接以卡锁该门盖及该电子元件壳体,或自该第一^^锁结构及该第二卡锁结构同时脱离以解锁该门盖及该电子元件壳体。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卡锁机构,其中该第一卡锁结构是一第一卡槽,该第二卡锁结构是一第二卡槽,该第三卡锁结构是一第一卡闩,该第四卡锁结构是一第二卡闩,该第一卡闩能插入该第—槽中,该第二卡闩能插入该第二卡槽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锁机构,其中该第槽以一第一方向延伸,该电子兀件壳体平行于一第二方向与该装置壳体衔接或脱离,该第二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锁机构,其中该第二卡槽以一第三方向延伸,该门盖平行于一第四方向与该装置壳体衔接或脱离,该第四方向垂直于该第三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锁机构,其中该第三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同。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卡锁机构,其中该第四方向垂直于该第二方向。
7.如权利要求2、4或5所述的卡锁机构,其中该门盖具有一表面,当该门盖与该装置壳体衔接时,该表面露出,该第二卡槽形成于该表面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锁机构,其中该操作部能被操作以平行于该第一方向移动于该装置壳体上,以使该第三卡锁结构及该第四卡锁结构与该第一^^锁结构及该第二卡锁结构衔接或脱离。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锁机构,其中该操作部能被操作以相对该装置壳体旋转,以使该第三卡锁结构及该第四卡锁结构与该第一卡锁结构及该第二卡锁结构衔接或脱离。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锁机构,其中该第一卡槽及该第二卡槽分别为一孔。
11.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包含装置壳体,具有容置空间及连通该容置空间的开口 ;电子元件壳体,以一可拆卸的方式与该装置壳体衔接;门盖,以一可打开的方式与该装置壳体衔接以遮盖该开口 ;第一卡锁结构,设置于该电子元件壳体上;第二卡锁结构,设置于该门盖上;操作部,设置于该装置壳体上;第三卡锁结构,与该操作部连接并能与该第一卡锁结构衔接;以及第四卡锁结构,与该操作部连接并能与该第二卡锁结构衔接;其中,当该门盖衔接至该装置壳体并遮盖该开口且该电子元件壳体与该装置壳体衔接时,该操作部能被操作以使该第三卡锁结构及该第四卡锁结构分别与该第一^^锁结构及该第二卡锁结构同时衔接以卡锁该门盖及该电子元件壳体,或自该第一^^锁结构及该第二卡锁结构同时脱离以解锁该门盖及该电子元件壳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中该第一卡锁结构是一第一卡槽,该第二卡锁结构是一第二卡槽,该第三卡锁结构是一第一卡闩,该第四卡锁结构是一第二卡闩,该第一卡闩能插入该第—槽中,该第二卡闩能插入该第二卡槽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中该第槽以一第一方向延伸,该电子兀件壳体平行于一第二方向与该装置壳体衔接或脱离,该第二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壳体结构,其中该第二卡槽以一第三方向延伸,该门盖平行于一第四方向与该装置壳体衔接或脱离,该第四方向垂直于该第三方向。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壳体结构,其中该第三方向与该第一方向相同。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壳体结构,其中该第四方向垂直于该第二方向。
17.如权利要求12、14或15所述的壳体结构,其中该门盖具有表面,当该门盖与该装置壳体衔接时,该表面露出,该第二卡槽形成于该表面上。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体结构,其中该操作部能被操作以平行于该第一方向移动于该装置壳体上,以使该第三卡锁结构及该第四卡锁结构与该第一^^锁结构及该第二卡锁结构衔接或脱离。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中该操作部能被操作以相对该装置壳体旋转,以使该第三卡锁结构及该第四卡锁结构与该第一卡锁结构及该第二卡锁结构衔接或脱离。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中该第一卡槽及该第二卡槽分别为一孔。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中该电子元件壳体容置一电池。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壳体结构及其卡锁机构。该壳体结构包含一装置壳体、一电子元件壳体及一门盖。该电子元件壳体以一可拆卸的方式与该装置壳体衔接,该门盖以一可打开的方式与该装置壳体衔接以遮盖该装置壳体的一开口。该卡锁机构主要设置于该装置壳体上并能被操作以将该电子元件壳体及该门盖同时卡锁或解锁。由此,使用者可快速地拆卸该电子元件壳体并打开该门盖以对该装置壳体内的元件进行维修、替换,避免现有维修作业中繁琐的壳体开启作业。
文档编号H05K5/00GK102917556SQ20111024290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张宏齐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