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0458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梯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高楼层的住户或厂房大多设有电梯,用以便利载送人或货物,以目前常见的钢索牵引式电梯为例,该电梯于建筑物的电梯升降路内设有用以承载人或货物用的车厢,并于电梯升降路的上方设有机房,该机房以若干根纵、横向支撑梁承载一具牵引滑轮的马达主机、减速机、偏向轮及控制箱等设备,其中,该马达主机的驱动轴装设有牵引滑轮,并于牵引滑轮上圈绕有钢索,该钢索的一端固设于车厢的顶面,另一端则连结有配重块,进而该马达主机可驱动牵引滑轮转动,使钢索于牵引滑轮上滑动,以带动车厢于电梯升降路内作升降位移;但是,该配重块挂置于车箱外部,配重块的周侧并无任何限位结构设计,而易发生晃动的情形,造成钢索耗损及影响车厢平衡,又该电梯必须配置有机房,用以安置马达主机、控制器等设备,但机房不仅耗费建置成本,更相当占用楼层空间,而不利于楼层空间配置,而马达主机、减速机、偏向轮、钢索及控制箱等结构设计也相当复杂,以致装配作业繁琐耗时且不易维修保养,再者,该车厢的车厢门具有二横移作动的门板,由于各门板的宽度为车厢出入口的一半宽度,当开启车厢门时,各门板横移至电梯升降路内,使得电梯升降路必须预留较大的空间用以容置门板,造成电梯升降路相当占用楼层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空间的电梯升降装置。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梯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构,设有驱动源,用以带动车厢作升降位移,并于车厢的侧方设有至少一直立式导管;配重机构,配置于升降机构的导管上方,并设有至少一圈绕有钢索的变位轮,且使钢索的一端连结固设于车厢的顶面,另一端则连结若干个配重块,各配重块置入于升降机构的导管内;引导机构,于升降机构的导管外侧方设有导轨,并于车箱外侧相对应导轨的位置设有导滑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机构的驱动源于导管的侧方固设有齿条,另于车厢的顶面装设有马达,所述马达用以驱动至少一齿轮,该齿轮则啮合于导管上的齿条。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机构以支撑架架设直立式导管,该导管的内部呈中空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机构的马达以驱动轴链接减速机,并于减速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机构的齿条具有斜齿,而齿轮则具有可与齿条相啮合的斜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机构的驱动源为卷扬机,用以牵引配重机构的钢索作动。[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导机构的导轨呈T型,并于车厢的侧方以连结架架设有导滑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厢设有至少一车厢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厢门具有若干个相互枢接的门板,而为一折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计简易,并可防止配重块任意晃动,以及使车箱平稳升降位移,而大幅提升使用效能。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使用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使用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使用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前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使用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梯升降装置的第一实施例,该升降装置配置于建筑物的电梯升降路内,用以使车厢10于电梯升降路内作升降位移,该车厢10可具有单车厢门或双车厢门,本实施例的车厢10于前面设有折门设计的车厢门11,该车厢门11具有若干个相互枢接的门板,用以提供人员或物品出入车厢10,该升降装置包含有升降机构20、配重机构30及引导机构40,其中,该升降机构20于车厢10的后方以支撑架21架设一直立式导管22,该导管22的内部呈中空状,升降机构20另设有驱动源,用以带动车厢10升降位移,该驱动源于导管22的前面固设有长条状的齿条23,本实施例的齿条23具有斜齿,另于车厢10的上方设有马达24,该马达24的驱动轴链接一减速机25,并于减速机25的输出轴251上设有齿轮26,该齿轮26具有可与齿条23相互啮合的斜齿,而可沿齿条23作直线位移,用以带动车厢10于电梯升降路内作升降位移,该配重机构30于导管22的上方装设支架31,用以架设至少一变位轮32,该变位轮32可圈绕钢索33,该钢索33的一端连结固设于车厢10的顶面,另一端则连结若干个配重块34,各配重块34置入于导管22的内部,并受导管22的壁面限位而防止任意晃动,该引导机构40于导管22的外部两侧分别固设有一呈T型的导轨41,并于车厢10的两侧分别以连结架42架设有导滑器43,各导滑器43则可滑置于导轨41上,以辅助车厢10平稳升降位移。[0026]请参阅图1、图3和图4所示,由于升降机构20的驱动源直接于车厢10的顶面设置马达24、减速机25,并以齿轮26及齿条23的相互啮合而带动车厢10作升降位移,不仅机构设计简易,更可减少占用楼层空间;于使用电梯时,可开启车厢门11,由于车厢门11采用折门设计,于开启时,该车厢门11的各门板可相互迭置,而有效减少占用电梯升降路的空间,并提供人员或物品出入车厢10,于关闭车厢门11后,该升降机构20的马达24经由减速机25的输出轴251而驱动齿轮26转动,使齿轮26沿导管22上的齿条23向上作直线位移,进而带动车厢10上升位移,由于配重机构30的钢索33 —端固设于车厢10上,当车厢10向上位移时,可使钢索33另一端的配重块34于导管22内向下位移,并使配重块34受导管22限位,而可避免配重块34任意晃动,以增加钢索33等相关组件的使用寿命及确保车厢10作动平衡,又该车厢10于向上位移时,以两侧的导滑器43分别沿导管22上的二导轨41位移,也可辅助提升车厢10升降位移的平稳性;反之,请参阅第图1和图5所示,马达24经由减速机25的输出轴251而驱动齿轮26反向转动,使齿轮26沿齿条23向下作直线位移,以带动车厢10下降位移,并使车厢10拉动钢索33的一端向下位移时,使钢索33另一端的配重块34于导管22内向上位移,而车厢10两侧的导滑器43则分别沿二导轨41向下位移,达到使车厢10作升降位移的实用效益。请参阅图6和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该车厢IOA于前、后面各设有一车厢门11A,该车厢门IlA具有若干个相互枢接的门板,以提供人员或物品出入车厢10A,该升降机构20A于车厢IOA的两侧分别以支撑架21A架设一直立式导管22A,二导管22A的内部呈中空状,另设有一驱动源,该驱动源于导管22A的侧方固设有长条状的齿条23A,本实施例的齿条23A具有斜齿,另于车厢IOA的上方设有马达24A,该马达24A的驱动轴链接减速机25A,并于减速机25A的输出轴251A两端分别设有齿轮26A,二齿轮26A具有可与齿条23A相啮合的斜齿,而可分别沿相对应的齿条23A作直线位移,用以带动车厢IOA于电梯升降路内作升降位移,该配重机构30A于二导管22A的上方横向固设有一支架31A,并于支架31A上架设二变位轮32A,二变位轮32A各别圈绕一钢索33A,各钢索33A的一端连结固设于车厢IOA的顶面,另一端则连结若干个配重块34A,各配重块34A则置入于导管22A内部,并受导管22k的壁面限位而防止任意晃动,该引导机构40A于二导管22k的前、后面分别固设有呈T型的导轨41A,于车厢IOA的两侧分别以连结架42A架设有导滑器43A,各导滑器43A分别滑置于相对应的导轨41A上,而可辅助车厢IOA平稳升降位移;请参阅图6和图8所示,于使用电梯时,该升降机构20A的马达24A经由减速机25A的输出轴25IA同时驱动两侧的齿轮26A转动,使二齿轮26A分别沿导管22A上的齿条23A向上作直线位移,以带动车厢IOA上升位移,车厢IOA于向上位移时,并使钢索33A另一端的配重块34A于导管22A内向下位移,并利用配重块34A限位于导管22A内,而可避免配重块34A任意晃动,又车厢IOA于移动时,以两侧的各导滑器43A分别沿各导管22A上的二导轨41A位移,而可提升车厢IOA移动的平稳性;反之,请参阅图6和图9所示,该马达24A经由减速机25A的输出轴25IA驱动两端的齿轮26A反向转动,使各齿轮26A分别沿齿条23A向下作直线位移,以带动车厢IOA下降位移,并于车厢IOA拉动二钢索33A的一端向下位移时,使各钢索33A另一端的配重块34A于导管22A内向上位移,而车厢IOA两侧的各导滑器43A则分别沿二导轨41A向下位移,达到使车厢IOA作升降位移的实用效益。请参阅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该升降机构20的驱动源为卷扬机27,该配重机构30的钢索33圈绕于变位轮32及卷扬机27,并使一端连结固设于车厢10的顶面,另一端则连结若干个置入于导管22内的配重块34,进而可利用卷扬机27牵引钢索33作动,使钢索33的两端分别带动车厢10及配重块34反向作动,该车厢10即可于电梯升降路内作升降位移,而配重块34则可于导管22作升降位移,并受导管22限位,以避免任意晃动,而增加钢索33等相关组件的使用寿命及确保车厢10作动平衡,又该车厢10于升降位移时,可利用两侧的导滑器43沿导轨41滑动,而平稳升降位移,达到大幅提升使用效能的实用效益。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梯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降机构,设有驱动源,用以带动车厢作升降位移,并于车厢的侧方设有至少一直立式导管; 配重机构,配置于升降机构的导管上方,并设有至少一圈绕有钢索的变位轮,且使钢索的一端连结固设于车厢的顶面,另一端则连结若干个配重块,各配重块置入于升降机构的导管内; 引导机构,于升降机构的导管外侧方设有导轨,并于车箱外侧相对应导轨的位置设有导滑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的驱动源于导管的侧方固设有齿条,另于车厢的顶面装设有马达,所述马达用以驱动至少一齿轮,该齿轮则哨合于导管上的齿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以支撑架架设直立式导管,该导管的内部呈中空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的马达以驱动轴链接减速机,并于减速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的齿条具有斜齿,而齿轮则具有可与齿条相啮合的斜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的驱动源为卷扬机,用以牵弓I配重机构的钢索作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机构的导轨呈T型,并于车厢的侧方以连结架架设有导滑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设有至少一车厢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梯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门具有若干个相互枢接的门板,而为一折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构,设有驱动源,用以带动车厢作升降位移,并于车厢的侧方设有至少一直立式导管;配重机构,配置于升降机构的导管上方,并设有至少一圈绕有钢索的变位轮,且使钢索的一端连结固设于车厢的顶面,另一端则连结若干个配重块,各配重块置入于升降机构的导管内;引导机构,于升降机构的导管外侧方设有导轨,并于车箱外侧相对应导轨的位置设有导滑器。设计简易,并可防止配重块任意晃动,以及使车箱平稳升降位移,而大幅提升使用效能。
文档编号B66B11/02GK203033615SQ20122073301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
发明者郝以彬 申请人:天津市飞美通电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