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起装置和起重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98123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超起装置和起重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起装置和起重机。该超起装置包括:超起桅杆、动滑轮和拉板组件;其中,所述超起桅杆朝向所述动滑轮的方向设置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动滑轮固定部;所述动滑轮承接从所述超起桅杆尾部的定滑轮组绕出的钢丝绳;所述拉板组件至少包括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所述第一拉板的头端用于与起重臂的末节臂铰接,所述第一拉板的尾端与所述第二拉板的头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拉板的尾端与所述动滑轮铰接。本发明提供的超起装置在起装置收回时,无需拆卸拉板组件即可对动滑轮进行固定,由此简化了动滑轮和拉板的固定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
【专利说明】超起装置和起重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起装置和起重机。

【背景技术】
[0002]起重机是一种用于起升输送物料的机具,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港口码头、油田、铁路、仓库、风电等工况下的起重作业和吊装作业。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起重机在诸多行业内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起重机性能的改进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0003]由于市场需求的增长,起重机正不断朝向大吨位发展,起重机起重吨位的不断增力口,对吊臂的长度、强度以及刚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起重机为了提高吊臂的刚度,减少挠度和旁弯,通常在起重臂上设置超起装置。该超起装置用于改善起重臂与钢丝绳的平行几何关系,提高起重机的性能。同时,为了进一步的增加钢丝绳的倍率,还在超起桅杆和起重臂末节臂的末端之间设置动滑轮和拉板,拉板设置于末节臂与动滑轮之间,用于支撑动滑轮。此种结构的缺陷在于:当超起装置收回或者闲置状态时,需要先将拉板拆下后方可固定动滑轮。但由于拉板通常较长,同时动滑轮重量也较大,使得拆卸拉板的工序较为繁琐,耗时耗力。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动滑轮和拉板固定较为简便的超起装置和起重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起装置,包括:超起桅杆、动滑轮和拉板组件;其中,所述超起桅杆朝向所述动滑轮的方向设置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动滑轮固定部;所述动滑轮承接从所述超起桅杆尾部的定滑轮组绕出的钢丝绳;所述拉板组件至少包括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所述第一拉板的头端用于与起重臂的末节臂铰接,所述第一拉板的尾端与所述第二拉板的头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拉板的尾端与所述动滑轮铰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面上还设置有使所述动滑轮朝向所述动滑轮固定部运动的导向轨道,所述动滑轮固定部位于所述导向轨道的下方。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轨道由相对设置的一对导向板以及位于所述一对导向板之间的第一侧面围设形成。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动滑轮在朝向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上设置有滑块。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拉板的头端设置有腰型连接孔,所述第一拉板的尾端设置有相间隔的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头相对的设置有销孔;所述第一拉板的尾端与所述第二拉板的头端通过连接销依次穿设过所述第一连接头的销孔、所述腰型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头的销孔实现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超起装置的超起支撑或所述超起桅杆上还设置有拉板固定部,所述用于对从末节臂上拆下的第一拉板进行固定。
[0011]进一步地,所述动滑轮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动滑轮固定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定位部的安装空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平行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超起装置还包括用于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定位销;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动滑轮朝与第一侧面垂直的方向运动的挡板。
[0013]进一步地,所述动滑轮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部的尾端铰接的动滑轮主体部,所述定位部的头端与所述第二拉板铰接,所述定位部和所述第二拉板的铰轴方向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平行,并与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动滑轮主体部的铰轴相垂直。
[0014]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起重机,包括起重臂,所述起重臂上设置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超起装置。
[0015]本发明提供的超起装置的拉板组件包括有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超起桅杆朝向起重臂伸出方向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动滑轮固定部。当末节臂完全收回后,拉板组件和动滑轮均位于末节臂的上方,动滑轮由于重力作用处于竖直状态。而后超起桅杆收起下落过程中,动滑轮在重力作用下朝向超起桅杆的第一侧面运动,同时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受重力作用分别朝向末节臂方向和超起桅杆方向摆动,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之间逐渐形成夹角,此时拉板组件相当于“软绳”不再对动滑轮有拉紧作用力,由此使得动滑轮会平落于超起桅杆的第一侧面上;而后随着超起桅杆的不断下落,动滑轮在第一侧面上朝向超起桅杆的头端运动,并最终达到动滑轮固定部的位置,最后操作人员只需将动滑轮固定于该动滑轮固定部即完成动滑轮的固定工序,再将第一拉板的头端从末节臂拆下后固定即完成了拉板的固定。由上述内容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超起装置在起装置收回时,无需拆卸拉板组件即可对动滑轮进行固定,由此简化了动滑轮和拉板的固定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起桅杆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还示出了起重臂的结构;
[001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起桅杆的结构示意图,该图中还示出了起重臂的结构;
[001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起桅杆完全收回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起桅杆完全收回时动滑轮与第二拉板的状态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起桅杆中动滑轮固定部的第一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I超起桅杆11动滑轮固定部
[0025]111第一定位板Illa上板
[0026]Illb下板Illc连接杆
[0027]Illd第二定位孔Ille弯折部
[0028]101定滑轮组2动滑轮
[0029]21动滑轮主体部22定位部
[0030]3钢丝绳41第一拉板
[0031]411第一连接头42第二拉板
[0032]421腰型连接孔43连接销
[0033]51基本臂52末节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35]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超起装置,包括:超起桅杆1、动滑轮2和拉板组件;其中:
[0036]超起桅杆I朝向动滑轮2的方向设置有第一侧面;该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动滑轮固定部11 ;
[0037]动滑轮2承接从超起桅杆尾部的定滑轮组绕出的钢丝绳3 ;
[0038]拉板组件至少包括第一拉板41和第二拉板42 ;第一拉板41的头端用于与起重臂的末节臂52铰接,第一拉板41的尾端与第二拉板42的头端可转动连接,第二拉板42的尾端与动滑轮2铰接。
[0039]本实施例提供的超起装置安装于起重臂的基本臂51和末节臂52之间。具体而言,超起桅杆I的头部与基本臂51铰接,第一拉板41的头部与末节臂52铰接。该超起装置收回时,无需拆卸拉板组件即可对动滑轮2进行固定。具体原理如下:
[0040]如图1所示,当末节臂52完全收回后,拉板组件和动滑轮2均位于末节臂52的上方,动滑轮2的布置方向基本与超起桅杆I的第一侧面平行(以图1的视角为例说明,起重臂朝左向伸出,则超起桅杆I的左侧面为上述第一侧面),同时动滑轮2由于重力作用处于竖直状态。如图2所示,超起桅杆I收起过程中,动滑轮2在重力作用下朝向超起桅杆I的第一侧面运动,同时第一拉板41和第二拉板42受重力作用分别朝向末节臂52方向和超起桅杆I方向摆动,第一拉板41和第二拉板42之间逐渐形成夹角,此时拉板组件相当于“软绳”不再对动滑轮2有拉紧作用力,由此使得动滑轮I会平落于超起桅杆I的第一侧面上;而后随着超起桅杆I的不断下落,动滑轮I在第一侧面上朝向超起桅杆I的头端运动,并最终达到动滑轮固定部11的位置,请参见图3,而后操作人员只需将动滑轮2固定于该动滑轮固定部11即可。而后将第一拉板51的头端从末节臂52拆下后固定即完成了拉板的固定。
[0041]为了便于固定拆卸下来的第一拉板51,该超起装置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对从末节臂上拆下的第一拉板51进行固定的拉板固定部。该固定部可以设置于超起桅杆I或超起装置的超起支撑上。更具体而言,可以设置于超起桅杆I的第一侧面,或超起支撑靠近第一拉板41的侧面。该拉板固定部可以为卡板、连接板等。
[0042]本实施例提供的超起装置包括有超起桅杆1、动滑轮2和拉板组件。其中,超起桅杆I的尾端设置有定滑轮组,用于缠绕钢丝绳进而改变钢丝绳与起重臂的几何关系。动滑轮2用于承接从定滑组件绕出的钢丝绳,用于改变钢丝绳的倍率。拉板组件用于支撑动滑轮2。上述超起装置在末节臂52完全收回时,动滑轮2的布置方向基本与超起桅杆I的第一侧面相平行,由此当超起桅杆I下落后,动滑轮2能以较为稳定的方式(其侧面平落于第一侧面,即类似“平躺”的方式)落于超起桅杆I的第一侧面上,并在第一侧面上滑动至动滑轮固定部11。作为优选方案,为了降低动滑轮2在第一侧面上滑动时,二者之间的摩擦对部件的损坏,该动滑轮2在朝向第一侧面的方向上设置有滑块。该滑块用于降低动滑轮2与第一侧面之间的摩擦力。该滑块优选采用尼龙滑块。
[0043]设置于第一侧面上的动滑轮固定部11用于对动滑轮2进行固定。具体而言,请结合图4,动滑轮2可以设置有定位部22,滑轮固定部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板111和第二定位板,第一定位板111和第二定位板之间设置有可容纳上述定位部22的安装空间;由此将定位部22至于上述第一定位板111和第二定位板之间进行安装。进一步地,该定位部22可以设置有与第一侧面相平行的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板111和第二定位板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即第一定位板111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板上也设置有第二定位孔,上述两个定位孔相对应设置;该超起装置还包括用于穿过上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定位销;由此,当需要对动滑轮2进行固定时,只需将动滑轮2的定位部22置于第一定位板111和第二定位板之间,并使得第一定位板111、第二定位板的第二定位孔与定位部22的第一定位孔相对应后,插入定位销等连接件即可。进一步地,为了限制动滑轮2沿与第一侧面垂直方向的运动,上述第一定位板111和第二定位板还设置有挡板。该挡板挡设于动滑轮2背离超起桅杆的一个侧面。请参见图4,动滑轮2具体可以包括动滑轮主体部21和上述定位部22,定位部22的头端与第二拉板42铰接,铰轴方向与第一侧面相平行;固定部22的尾端与动滑轮主体部21相铰接,铰轴方向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垂直,即与定位部22和第二拉板42的铰轴方向相垂直。
[0044]上述第一定位板111和第二定位板的具体结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
[0045]请参见图5,该的第一定位板111的上板Illa和下板Illb之间形成U型槽,上板11 Ia与下板11 Ib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11c,该连接杆111c与U型槽围设成上述第二定位孔Illd0为了便于拆装,连接杆是与上板Illa和Illb为可拆卸连接。上板Illa的末端设置有向上倾斜的弯折部llle,该弯折部Ille形成上述挡板。
[0046]进一步地,在超起桅杆I的下落过程中,为了使得动滑轮2能够快速准确的到达动滑轮固定部11,超起桅杆I的第一侧面上还优选设置有使动滑轮2朝向动滑轮固定部11运动的导向轨道,该动滑轮固定部11位于上述导向轨道的下方。由此,动滑轮2落于第一侧面后可以沿着导向轨道直接进入动滑轮固定部11。上述导向轨道可以由相对设置的一对导向板以及位于一对导向板之间的第一侧面围设形成。当然,也可以在第一侧面上开设导向槽形成上述导向轨道。
[0047]本实施例提供的超起装置中的拉板组件是由至少两个拉板可转动连接形成,作用在于当超起桅杆下落过程中,通过拉板之间夹角的改变降低对动滑轮2的拉力,使动滑轮2可以贴合第一侧面到达动滑轮固定部11。本实施例中的拉板组件由第一拉板41、第二拉板42两个拉板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其也可以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拉板组成,例如还可以包括可转动连接于第一拉板41和第二拉板42之间的第三拉板等。进一步地,请参见图6,为了增加两个拉板之间相对运动的自由度,第二拉板42的头端设置有腰型连接孔421,第一拉板41的尾端设置有间隔的第一连接头411和第二连接头,第一连接头411和第二连接头相对的设置有销孔;第一拉板41的尾端与第二拉板的头端通过连接销43铰接,该连接销43依次穿设过第一连接头411的销孔、腰型连接孔421和第二连接头的销孔。由此,第一拉板41与第二拉板42之间不仅可以相对转动,还可以沿轴向相对移动。
[0048]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起装置的拉板组件包括有可转动连接的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超起桅杆朝向起重臂伸出方向的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动滑轮固定部。当末节臂完全收回后,拉板组件和动滑轮均位于末节臂的上方,同时动滑轮由于重力作用处于竖直状态,其布置方向基本与第一侧面相平行。而后超起桅杆收起下落过程中,动滑轮在重力作用下朝向超起桅杆的第一侧面运动,同时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受重力作用分别朝向末节臂方向和超起桅杆方向摆动,第一拉板和第二拉板之间逐渐形成夹角,此时拉板组件相当于“软绳”不再对动滑轮有拉紧作用力,由此使得动滑轮会平落于超起桅杆的第一侧面上;而后随着超起桅杆的不断下落,动滑轮在第一侧面上朝向超起桅杆的头端运动,并最终达到动滑轮固定部的位置,最后操作人员只需将动滑轮固定于该动滑轮固定部即完成动滑轮的固定工序,再将第一拉板的头端从末节臂拆下后固定即完成了拉板的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起装置在起装置收回时,无需拆卸拉板组件即可对动滑轮进行固定,由此简化了动滑轮和拉板的固定工序,降低了劳动强度,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
[0049]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该工程机械设有上述超起装置,由于上述超起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超起装置的起重机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其具体实施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兹不赘述。
[005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超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起桅杆(I)、动滑轮(2)和拉板组件;其中, 所述超起桅杆(I)朝向所述动滑轮(2)的方向设置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动滑轮固定部(11); 所述动滑轮(2)承接从所述超起桅杆(I)尾部的定滑轮组(101)绕出的钢丝绳(3); 所述拉板组件至少包括第一拉板(41)和第二拉板(42),所述第一拉板(41)的头端用于与起重臂的末节臂(52)铰接,所述第一拉板(41)的尾端与所述第二拉板(42)的头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拉板(42)的尾端与所述动滑轮(2)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上还设置有使所述动滑轮(2)朝向所述动滑轮固定部(11)运动的导向轨道,所述动滑轮固定部(11)位于所述导向轨道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道由相对设置的一对导向板以及位于所述一对导向板之间的第一侧面围设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滑轮(2)在朝向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上设置有滑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板(42)的头端设置有腰型连接孔(421),所述第一拉板(41)的尾端设置有相间隔的第一连接头(411)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411)和所述第二连接头相对的设置有销孔;所述第一拉板(41)的尾端与所述第二拉板(42)的头端通过连接销依次穿设过所述第一连接头(411)的销孔、所述腰型连接孔(421)和所述第二连接头的销孔实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起装置的超起支撑或所述超起桅杆(I)上还设置有拉板固定部,所述拉板固定部用于对从末节臂(52)上拆下的第一拉板(41)进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超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滑轮(2)上设置有定位部(22); 所述动滑轮固定部(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板(111)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111)和第二定位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定位部(22)的安装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2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平行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板(111)和第二定位板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超起装置还包括用于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定位销; 和/或,所述第一定位板(111)和第二定位板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动滑轮(2)朝与第一侧面垂直的方向运动的挡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超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滑轮(2)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部(22)的尾端铰接的动滑轮主体部(21),所述定位部(22)的头端与所述第二拉板(42)铰接,所述定位部(22)和所述第二拉板(42)的铰轴方向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平行,并与所述定位部(22)和所述动滑轮主体部(21)的铰轴相垂直。
10.一种起重机,包括起重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臂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超起装置。
【文档编号】B66C23/62GK104401888SQ201410597448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0日
【发明者】周建超, 石丽君, 龙铝波 申请人: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