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重架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370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对重架及电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重架及电梯,对重架包括对重架本体和反绳轮组;对重架本体包括立柱和底板,底板设置于立柱的顶部且与立柱垂直设置,立柱与底板固定连接,底板上开设有安装孔;反绳轮组的顶部设置有转轴,转轴与安装孔适配;反绳轮组与底板以转轴为旋转轴旋转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反绳轮组与对重架本体设置成可相对旋转,使得钢丝绳不会因为旋转而产生疲劳,有利于电梯的安全使用;同时,也可以满足一些特殊建筑的要求,从而提高电梯的适应性。
【专利说明】对重架及电梯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重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重架及电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对重架是为减小驱动设备的载荷而设置的装置,是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重架包括对重架本体和反绳轮组,现有的反绳轮组不能相对于井道的顶部转动,使得对重架在安装过程中受到安装角度的限制,即如果对重架本体的安装角度不对,会使得与反绳轮连接的钢丝绳一直处于旋转状态,使得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劳损,不利于对重架的安全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适应性强的对重架。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重架,所述对重架包括对重架本体和反绳轮组;
[0005]所述对重架本体包括立柱和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立柱的顶部且与所述立柱垂直设置,所述立柱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安装孔;
[0006]所述反绳轮组的顶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孔适配;反绳轮组与所述底板以所述转轴为旋转轴旋转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反绳轮组包括用于设置所述转轴的上底座、用于与钢丝绳配合的反绳轮、轮轴、用于支撑所述轮轴的夹板,以及用于连接两所述夹板的连接件;
[0008]两所述夹板分别与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底座设置于所述夹板的顶部、且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0009]所述夹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轮轴适配的轴孔,所述轮轴与所述反绳轮的中心孔配口 ο
[0010]优选地,所述夹板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适配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夹板和所述连接件通过螺钉连接。
[0011 ] 优选地,所述反绳轮组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中心孔和所述轮轴之间。
[0012]优选地,所述反绳轮组还包括用于增加所述轮轴稳定性的卡板,所述卡板与所述夹板固定连接;所述卡板的上端设有与所述轮轴适配的卡槽,所述轮轴设置于所述卡槽内。
[0013]优选地,所述反绳轮组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钢丝绳脱离所述反绳轮的挡绳板,所述挡绳板与所述夹板固定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对重架本体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对重架本体在竖直方向移动的对重导靴,所述对重导靴与所述底板和所述立柱固定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对重架本体还包括用于限制配重块移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立柱可拆卸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对重架本体还包括用于平衡所述对重架的平衡座。
[00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一种电梯,包括对重架,该对重架包括对重架本体和反绳轮组;
[0018]所述对重架本体包括立柱和底板,所述立柱的上端垂直于所述底板的板面、且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安装孔;
[0019]所述反绳轮组的顶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孔适配;反绳轮组与所述底板以所述转轴为旋转轴旋转连接。
[002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反绳轮组与对重架本体设置成可相对旋转,使得反绳轮组在对重架本体不旋转的情况下可以相对井道的顶部转动,从而使得当对重架本体安装角度不完全正确的情况下,反绳轮组可以在钢丝绳的作用下自动调节到最佳位置,而使钢丝绳不产生偏角,进而使得钢丝绳不会因为旋转而产生疲劳,有利于电梯的安全使用;同时,也可以满足一些特殊建筑的要求,从而提高电梯的适应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对重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对重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反绳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4中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8]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照图5中所建立的O-XY直角坐标系定义:位于X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右方,位于X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左方;位于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上方,位于Y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下方。
[002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重架,参照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对重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对重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反绳轮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对重架包括对重架本体20和反绳轮组10 ;对重架本体20包括立柱30和底板60,立柱30的上端垂直于底板60的板面、且与底板60固定连接,底板60上开设有安装孔;反绳轮组10的顶部设置有转轴130,转轴130与安装孔适配;反绳轮组10与底板60以转轴130为旋转轴130旋转连接。
[003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对重架本体20包括四根立柱30、两块底板60。底板60包括第一固定部61、第二固定部62和用于连接第一固定部61和第二固定部62的连接板,第一固定部61与两根立柱30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62与另外两根立柱30固定连接。四根立柱30竖直设置在矩形的四个角上,设置于立柱30顶端的底板60为上底板60,设置于立柱30底部的为下底板60。上底板60的连接板与四根立柱30的顶部固定连接,下底板60的连接板与四根立柱30的底部固定连接。其中,立柱30优选为立槽钢。
[0031]反绳轮组10包括用于设置转轴130的上底座150、用于与钢丝绳配合的反绳轮100、轮轴170、用于支撑轮轴170的夹板90,以及用于连接两夹板90的连接件120 ;两夹板90分别与连接件120的两端固定连接,上底座150设置于夹板90的顶部、且与连接件120固定连接;夹板90上开设有与轮轴170适配的轴孔,轮轴170与反绳轮100的中心孔配合。反绳轮组10包括两个连接件120、两块夹板90,连接件120为槽钢,与夹板90上端连接的为上槽钢,与夹板90下端连接的为下槽钢,位于槽钢左侧的为左夹板91,右侧的为右夹板92。两个槽钢的槽口相对设置,两槽钢之间的距离与夹板90的长度适配。夹板90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连接件120的两端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适配的第二螺纹孔,夹板90和连接件120通过螺钉连接。左夹板91的上端通过螺钉与槽钢的左侧壁固定连接,下端通过螺钉与下槽钢的左侧壁固定连接;右夹板92的上端与上槽钢的右侧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下端与下槽钢的右侧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夹板90和连接件120也可以卡合连接等其它方式的连接。
[0032]两夹板90上对应位置开设有用于设置轮轴170的轴孔。轮轴170上套设有轴承110,反绳轮100套设在轴承110的外侧。轮轴170通过夹板90上的轴孔与夹板90配合。在上槽钢的背部,设置有上底座150,上底座150和上槽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上槽钢和上底座150上开设有螺栓孔,螺栓穿过螺旋孔与上底板60的安装孔配合,螺母和垫圈压在上底板60上,使得反绳轮组10与对重架本体20通过螺栓旋转连接。
[0033]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反绳轮组10与对重架本体20设置成可相对旋转,使得反绳轮组10在对重架本体20不旋转的情况下可以相对井道的顶部转动,从而使得当对重架本体20安装角度不完全正确的情况下,反绳轮组10可以在钢丝绳的作用下自动调节到最佳位置,而使钢丝绳不产生偏角,进而使得钢丝绳不会因为旋转而产生疲劳,有利于电梯的安全使用;同时,也可以满足一些特殊建筑的要求,从而提高电梯的适应性。
[0034]进一步地,参照图4和图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反绳轮组10还包括用于增加轮轴170稳定性的卡板160,卡板160的上端设有与轮轴170适配的卡槽,轮轴170的下部设置于卡槽内,卡板160与夹板90固定连接。具体地,卡板160为矩形板,卡板160的两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夹板90上、位于轮轴170的正下方,在轮轴170两端的夹板90上都设置有卡板160。卡板160的上侧开设有与轮轴170适配的弧形卡槽,轮轴170的底部与弧形卡槽接触,弧形卡槽对轮轴170起到支持限位的作用。在钢丝绳带动反绳轮100转动时,轮轴170和轴承110的内层不转动,通过卡板160的设置,使得轮轴170在反绳轮100的重力作用下、反绳轮100转动产生震动时不会偏移,使得反绳轮100和轮轴170的安装更加稳定、可靠。
[0035]进一步地,参照图4,反绳轮组10还包括用于防止钢丝绳脱离反绳轮100的挡绳板140,挡绳板140与夹板90固定连接。挡绳板140呈U形设置,挡绳板140的开口朝向反绳轮100,将反绳轮100包裹在开口内,挡绳板140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与两块夹板90固定连接。当然,挡绳板140和夹板90还可以通过卡扣、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反绳轮组10包括两块挡绳板140,两块挡绳板140开口相对设置,和夹板90 —起构成一个限制反绳轮100上的钢丝绳脱离的容置空间,反绳轮100设置于容置空间内。通过挡绳板140的设置,使得反绳轮100上的钢丝绳在工作过程中不会脱落,有利于反绳轮100稳定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反绳轮组10的安全性。
[0036]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3,对重架本体20还包括用于引导对重架本体20在竖直方向移动的对重导靴70,对重导靴70与底板60和立柱30固定连接。
[0037]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包括四个对重导靴70,在对重架本体20的上端和下端各设置有两个对重导靴70。对重导靴70通过其上设置的固定孔与立柱30和底板60固定连接。对重导靴70上设置有滑槽,四个对重导靴70的四个滑槽对应电梯井道内的滑轨,对重架在上下的移动过程中,滑槽与滑轨相对滑动。通过对重导靴70的设置,使得对重架在上下滑动过程中不会晃动或偏转,有利于对重架本体20稳定可靠的滑动。
[0038]进一步地,参照图1,对重架本体20还包括用于限制配重块50移动的限位件40,限位件40与立柱30可滑动连接。具体地,对重架的下部,即下底板60和四根立柱30之间设置有多个配重块50,配重块50从下往上累积。通过增减配重块50的数量来改变对重架的重量。为了使得配重块50在对重架移动过程中,不从对重架上掉落,在立柱30上设置有压住配重块50的限位件40。本实施例中,包括四个限位件40,限位件40套设在立柱30上,限位件40可以通过螺钉来调节其与立柱30的配合关系。当需要增减配重块50时,松开螺钉,使得限位件40和立柱30活动连接;当配重块50已经放置好,拧紧螺钉,使限位件40和立柱30固定连接,使得配重块50稳定的和对重架本体20连接在一起。
[0039]对重架本体20还包括用于平衡对重架的平衡座80。平衡座80设置在对重架本体20的底端,根据对重架本体20安装的具体情况,通过调节平衡座80在对重架上的位置来调节对重架的平衡。通过平衡座80的设置,使得对重架的安装和工作更加稳定。
[004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梯,该电梯包括对重架,对重架的结构参照上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41]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反绳轮组10与对重架本体20设置成可相对旋转,使得反绳轮组10在对重架本体20不旋转的情况下可以相对井道的顶部转动,从而使得当对重架本体20安装角度不完全正确的情况下,反绳轮组10可以在钢丝绳的作用下自动调节到最佳位置,而使钢丝绳不产生偏角,进而使得钢丝绳不会因为旋转而产生疲劳,有利于电梯的安全使用;同时,也可以满足一些特殊建筑的要求,从而提高电梯的适应性。
[004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架包括对重架本体和反绳轮组; 所述对重架本体包括立柱和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立柱的顶部且与所述立柱垂直设置,所述立柱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安装孔; 所述反绳轮组的顶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孔适配;反绳轮组与所述底板以所述转轴为旋转轴旋转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绳轮组包括用于设置所述转轴的上底座、用于与钢丝绳配合的反绳轮、轮轴、用于支撑所述轮轴的夹板,以及用于连接两所述夹板的连接件; 两所述夹板分别与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底座设置于所述夹板的顶部、且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所述夹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轮轴适配的轴孔,所述轮轴与所述反绳轮的中心孔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适配的第二螺纹孔,所述夹板和所述连接件通过螺钉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绳轮组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中心孔和所述轮轴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绳轮组还包括用于增加所述轮轴稳定性的卡板,所述卡板与所述夹板固定连接;所述卡板的上端设有与所述轮轴适配的卡槽,所述轮轴设置于所述卡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绳轮组还包括用于防止所述钢丝绳脱离所述反绳轮的挡绳板,所述挡绳板与所述夹板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架本体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对重架本体在竖直方向移动的对重导靴,所述对重导靴与所述底板和所述立柱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架本体还包括用于限制配重块移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立柱可拆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架本体还包括用于平衡所述对重架的平衡座,所述平衡座设置于所述对重架本体的底部。
10.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对重架。
【文档编号】B66B7/00GK204057622SQ201420506192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日
【发明者】唐桂云, 李杏娟 申请人:深圳亚洲富士电梯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