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复合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4254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层复合板材。



背景技术:

木板和复合板材具有重量轻和易加工成形的特点,因此在家具、办公座椅和装饰材料中应用比较广泛。

三合板是最常见的一种胶合板,通常是将三层薄木板或者木皮按不同纹理方向粘在一起制成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实木板的结构牢固,稳定性好,但是成本高,而且实木并不规则,加工成规则的板材会产生边角料条,这些边角料条虽然也是实木的,但是宽度窄,难以在板材生产方面使用,适用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层复合板材,提升实木边角料条的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层复合板材,包括:第一连接层、中间层和第二连接层,所述第一连接层设置在中间层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层设置在中间层的下方,所述中间层包括第一原木条、第二原木条和数个第三原木条,所述数个第三原木条依次排布在第一原木条和第二原木条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分别为无纺布,所述第一连接层和第二连接层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原木条、第二原木条和数个第三原木条相连接的铆钉,所述第一连接层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木皮层,所述第二连接层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木皮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原木条和数个第三原木条的右侧分别设置有凸条,所述第二原木条和数个第三原木条的左侧分别设置有与凸条对应的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凹槽与对应的凸条之间采用粘结剂相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层上设置有粘结剂而分别与中间层以及第一木皮层相粘结。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层上设置有粘结剂而分别与中间层以及第二木皮层相粘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多层复合板材,中间层由第一原木条、第二原木条和数个第三原木条组成,利用凸条和凹槽的配合,使得粘结更加牢固,再加上了第一连接层、第二连接层和铆钉的加固,整体性好,结构牢固,第一木皮层和第二木皮层的表面平整,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复合板材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多层复合板材,包括:第一连接层4、中间层和第二连接层2,所述第一连接层4设置在中间层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接层2设置在中间层的下方,所述中间层包括第一原木条8、第二原木条7和数个第三原木条3,所述数个第三原木条3依次排布在第一原木条8和第二原木条7之间,所述第一原木条8和数个第三原木条3的右侧分别设置有凸条31,所述第二原木条7和数个第三原木条3的左侧分别设置有与凸条31对应的凹槽32,通过凸条31和凹槽32配合,使得第一原木条8、第二原木条7和数个第三原木条3组成平整的中间层,定位精准,组装便利。

所述凹槽32与对应的凸条之间采用粘结剂相固定,提升了中间层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所述第一连接层4和第二连接层2分别为无纺布,所述第一连接层4和第二连接层2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原木条8、第二原木条7和数个第三原木条3相连接的铆钉6,铆钉6和无纺布的配合,提升了中间层的结构稳定性,特别是抗弯和抗拉能力。

所述第一连接层4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木皮层5,所述第二连接层2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木皮层1。第一木皮层5和第二连接层2压合后,避免了铆钉6的突兀感,使得板材表面非常平整。

所述第一连接层4上设置有粘结剂而分别与中间层以及第一木皮层5相粘结。第一连接层4上涂布粘结剂后进行压合,使得第一连接层4固定在中间层和第一木皮层5之间,加强了中间层和第一木皮层5的结构固定性。

所述第二连接层2上设置有粘结剂而分别与中间层以及第二木皮层1相粘结。第二连接层2上涂布粘结剂后进行压合,使得第二连接层2固定在中间层和第二木皮层1之间,不易开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多层复合板材,表面平整,结构牢固,适应范围广泛,第一原木条8、第二原木条7和数个第三原木条3采用原木的边角料,提升了资源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