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曲面触控显示模组的内防爆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7769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多曲面触控显示模组的内防爆膜。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各中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深入千家万户,成为了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曲面显示屏以及柔性显示屏开始推入市场,显示模组表面的TP盖板的要求也越来越薄,为了防止TP玻璃碎裂飞溅,TP防爆膜变得不可或缺。

为了适应四曲面显示结构,各种材料不断被运用于四曲面结构的保护,目前市面上供应四曲面屏内防爆膜的厂商主要有日本的王子和国内的恵之星,上述二者都采用PET材料作为屏幕的内部防护。一般来说,PET内防爆膜(比如采用较薄的聚酯薄膜,表面做硬化涂层处理)只能用于平面以及双曲面的弧边,然而在四曲面结构的拐角部位,对材料的拉伸和收缩性能要求非常高,现有的技术难以实现PET材料与四曲面的完全贴合,加上PET内防爆膜基材硬、挺性好,其用于曲面屏时即便热弯仍易起翘,不良率通常在30%以上(上述不良率数据来自国内南方某大型触摸屏模组生产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柔软性好、具有超薄厚度和极佳服贴性能的可用于多曲面触控显示模组的内防爆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多曲面触控显示模组的内防爆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底膜、防爆层、胶粘层以及离型膜;

所述防爆层为在基底膜上流延成型/涂布而成的脂肪族TPU薄膜或者为在基底膜上涂布丙烯酸树脂并经UV固化形成的丙烯酸树脂薄膜;所述胶粘层为涂覆在所述脂肪族TPU薄膜或丙烯酸树脂薄膜表面的无酸压敏胶层;所述离型膜复合在无酸压敏胶层上。

其中,所述防爆层表面无粘性且其厚度为20-50μm、透光率高于92%。

进一步,所述无酸压敏胶层为丙烯酸酯胶粘层,所述丙烯酸酯胶粘层的厚度为10-30μm,经180度剥离测试测得所述丙烯酸酯胶粘层的剥离力≥1800gf/in。

其中,所述基底膜为PET薄膜。

其中,该用于多曲面触控显示模组的内防爆膜的总厚度为30-80μm、整体透光率≥93%、雾度≤1%。

或者,该用于多曲面触控显示模组的内防爆膜的总厚度为50-80μm、整体透光率≥93%、雾度≤1%。

优选的,所述丙烯酸酯胶粘层中添加有蓝光吸收剂。

在本实用新型中,基底膜可以避免防爆层被刮伤和不平整,保证了防爆层厚度的一致性。基底膜上涂布或流延成型的TPU/丙烯酸树脂薄膜可以做到超薄的厚度,该TPU/丙烯酸树脂薄膜相比现有的PET防爆膜更加柔软。

客户在使用该内防爆膜时,先撕除掉基底膜,然后在TPU/丙烯酸树脂薄膜表面进行印刷、电镀、退镀等工艺即可得到导电材料层,其中,印刷的导电油墨的附着力可通过对TPU/丙烯酸树脂薄膜表面作等离子处理得到提升,将该防爆膜与TP盖板贴合时,再撕除离型膜,让无酸压敏胶层粘贴住TP盖板内侧表面,配合热压贴合工艺可以实现防爆膜与TP盖板的完美贴合。需要强调的是,上述TPU/丙烯酸树脂薄膜超薄而且柔软,拉伸性好,其弯曲时内应力极小(若采用热压贴合工艺,热弯后的薄膜内部应力重新分布,因内应力回弹的可能性变得几乎不存在),在用于多曲面屏内防爆时具有极佳的服贴性,完全不会出现防爆层起翘与盖板分离的情况,贴合不良率远远低于现有的PET内防爆膜(在南方某大型触摸屏模组生产商厂内测试,本实用新型贴合不良率低于3%)。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基底膜 2——防爆层 3——胶粘层 4——离型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上表面”、“下表面”、 “之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样表述仅是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更简单、方便,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多曲面触控显示模组的内防爆膜,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底膜1、防爆层2、胶粘层3以及离型膜4;

防爆层2为在基底膜1上流延成型/涂布而成的脂肪族TPU薄膜或者为在基底膜1上涂布丙烯酸树脂并经UV固化形成的丙烯酸树脂薄膜;胶粘层3为涂覆在脂肪族TPU薄膜或丙烯酸树脂薄膜表面的无酸压敏胶层;离型膜4复合在无酸压敏胶层上。

在本实施例中,基底膜1可以避免防爆层2被刮伤和不平整,保证了防爆层2厚度的一致性。基底膜1上涂布或流延成型的TPU/丙烯酸树脂薄膜可以做到超薄的厚度,该TPU/丙烯酸树脂薄膜相比现有的PET防爆膜更加柔软。

客户在使用该内防爆膜时,先撕除掉基底膜1,然后在TPU/丙烯酸树脂薄膜表面进行印刷、电镀、退镀等工艺即可得到导电材料层,其中,印刷的导电油墨的附着力可通过对TPU/丙烯酸树脂薄膜表面作等离子处理得到提升,将该防爆膜与TP盖板贴合时,再撕除离型膜4,让无酸压敏胶层粘贴住TP盖板内侧表面,配合热压贴合工艺可以实现防爆膜与TP盖板的完美贴合。需要强调的是,上述TPU/丙烯酸树脂薄膜超薄而且柔软,拉伸性好,其弯曲时内应力极小(若采用热压贴合工艺,热弯后的薄膜内部应力重新分布,因内应力回弹的可能性变得几乎不存在),在用于多曲面屏内防爆时具有极佳的服贴性,完全不会出现防爆层2起翘与盖板分离的情况,贴合不良率远远低于现有的PET内防爆膜(在南方某大型触摸屏模组生产商厂内测试,本实施例的防爆膜贴合不良率低于3%)。

进一步地,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防爆层2表面无粘性且其厚度为20-50μm、透光率高于92%。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无酸压敏胶层为丙烯酸酯胶粘层,所述丙烯酸酯胶粘层的厚度为10-30μm,经180度剥离测试测得所述丙烯酸酯胶粘层的剥离力≥1800gf/in。在本实用新型中,无酸压敏胶是指酸值极低或者无酸添加的压敏胶,采用无酸丙烯酸酯压敏胶可以避免含酸胶水对印刷电路的腐蚀。

作为优选,在图1所示用于多曲面触控显示模组的内防爆膜中,基底膜1为PET薄膜。采用PET薄膜作基底膜既可以保证TPU/丙烯酸树脂薄膜的平整性,又可以让模切后防爆膜的切口边沿质量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用于多曲面触控显示模组的内防爆膜的总厚度为30-80μm、整体透光率≥93%、雾度≤1%。或者,在适当增加胶粘层3和基底膜1的厚度的情况下,该用于多曲面触控显示模组的内防爆膜的总厚度控制在50-80μm就已足够,并且即便在厚度增加的情况下,为保证显示效果,也应当保证该内防爆的整体透光率≥93%、雾度≤1%。

最后,还可以在丙烯酸酯胶粘层中添加有蓝光吸收剂以实现防蓝光护眼功能。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