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936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阻隔包装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



背景技术:

包装膜已经广泛地适用在各行各业中,适应于包装各种形状的商品,密封包装好的商品具有卫生性、保洁性以及防尘阻湿,还能够使产品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能。包装膜的阻隔性能是衡量包装膜优劣的重要指标,也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包装效果。利用包装膜进行产品包装时,其内容物发生变化的大多数原因是由于包装膜的阻隔性差,受水分及氧气、微生物影响内容物发生变化。为了提高包装的密封性,包装领域广泛使用铝箔及铝塑复合材料作阻隔功能包装材料。然而铝箔包装材料生产耗能大,不透明,不能用于微波加热,且难以回收再利用。

基于以上分析,我公司成立研发小组,经过长期的试验测试和科学研究,设计一种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克服现有的包装膜存在上述技术问题,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满足包装工艺对于包装膜阻隔性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包装膜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设计一种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克服现有的包装膜存在上述技术问题,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满足包装工艺对于包装膜阻隔性能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承印层(1),所述承印层(1)表面印刷图案层(2),所述图案层(2)内侧涂布阻隔涂层(3),阻隔涂层(3)内侧为内基层(4),所述内基层(4)通过阻隔性粘结剂层粘附于阻隔涂层(3)内侧;

所述阻隔涂层(3)由依次相接的聚偏二氯乙烯涂层(31)、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涂层(32)及纳米级聚乙烯醇涂层(33)通过粘合剂复合而成;

所述承印层(1)由依次相接的聚酯薄膜、聚烯烃薄膜及尼龙膜复合而成。

进一步,所述内基层(4)为聚烯烃薄膜(41)、聚酯薄膜(42)及尼龙薄膜(43)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所述承印层(1)的厚度为8~50μm。

进一步,所述阻隔涂层(3)的厚度为1~6μm。

进一步,所述内基层(4)的厚度为10~150μm。

进一步,所述阻隔涂层(3)由依次相接的聚偏二氯乙烯涂层(31)、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涂层(32)及纳米级聚乙烯醇涂层(33)通过双组份聚氨脂胶黏剂层复合而成。

进一步,所述承印层(1)由依次相接的聚酯薄膜、聚烯烃薄膜及尼龙膜通过丙烯酸水性粘合剂层复合而成。

进一步,所述聚偏二氯乙烯涂层(31)为纳米级聚偏二氯乙烯涂布而成。

进一步,所述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涂层(32)为纳米级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涂布而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包括承印层(1),承印层(1)表面印刷图案层(2),图案层(2)内侧涂布阻隔涂层(3),阻隔涂层(3)内侧为内基层(4),内基层(4)通过阻隔性粘结剂层粘附于阻隔涂层(3)内侧;上述设计结构在,在承印层(1)与内基层(4)之间设置阻隔涂层(3),阻隔涂层(3)由依次相接的聚偏二氯乙烯涂层(31)、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涂层(32)及纳米级聚乙烯醇涂层(33)通过双组份聚氨脂胶黏剂层复合而成,设计的阻隔涂层(3)提升了制备的复合阻隔包装膜的阻隔性能,从而提高了获得的复合阻隔包装膜的产品质量。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通过在图案层(2)内侧涂布阻隔涂层(3),印刷后涂布阻隔涂层的方式提高了包装材料的阻隔性,阻隔涂层(3)位于承印层(1)与内基层(4)之间,防止阻隔涂层(3)收到外力破坏以及迁移到包装内容物中,上述设计结构,既保证包装的阻隔性要求,又保证了包装的透明,提升了包装的使用及外观性能。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阻隔涂层(3)由依次相接的聚偏二氯乙烯涂层(31)、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涂层(32)及纳米级聚乙烯醇涂层(33)通过双组份聚氨脂胶黏剂层复合而成;上述设计结构,采用复合式的阻隔涂层,大大提高了阻隔涂层(3)的稳定性,避免涂层脱落和转移。

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承印层(1)由依次相接的聚酯薄膜、聚烯烃薄膜及尼龙膜通过丙烯酸水性粘合剂层复合而成;上述设计结构,与传统的单一层膜相比,稳定性更高,任性和强度更高,提高了获得的复合阻隔包装膜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的结构示意图五。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及附图5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承印层(1),所述承印层(1)表面印刷图案层(2),所述图案层(2)内侧涂布阻隔涂层(3),阻隔涂层(3)内侧为内基层(4),所述内基层(4)通过阻隔性粘结剂层粘附于阻隔涂层(3)内侧;

所述阻隔涂层(3)由依次相接的聚偏二氯乙烯涂层(31)、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涂层(32)及纳米级聚乙烯醇涂层(33)通过粘合剂复合而成;

所述承印层(1)由依次相接的聚酯薄膜、聚烯烃薄膜及尼龙膜复合而成。

作为改进,所述内基层(4)为聚烯烃薄膜(41)、聚酯薄膜(42)及尼龙薄膜(43)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改进,所述承印层(1)的厚度为8~50μm。

作为改进,所述阻隔涂层(3)的厚度为1~6μm。

作为改进,所述内基层(4)的厚度为10~150μm。

作为改进,所述阻隔涂层(3)由依次相接的聚偏二氯乙烯涂层(31)、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涂层(32)及纳米级聚乙烯醇涂层(33)通过双组份聚氨脂胶黏剂层复合而成。

作为改进,所述承印层(1)由依次相接的聚酯薄膜、聚烯烃薄膜及尼龙膜通过丙烯酸水性粘合剂层复合而成。

作为改进,所述聚偏二氯乙烯涂层(31)为纳米级聚偏二氯乙烯涂布而成。

作为改进,所述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涂层(32)为纳米级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涂布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包括承印层(1),承印层(1)表面印刷图案层(2),图案层(2)内侧涂布阻隔涂层(3),阻隔涂层(3)内侧为内基层(4),内基层(4)通过阻隔性粘结剂层粘附于阻隔涂层(3)内侧;上述设计结构在,在承印层(1)与内基层(4)之间设置阻隔涂层(3),阻隔涂层(3)由依次相接的聚偏二氯乙烯涂层(31)、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涂层(32)及纳米级聚乙烯醇涂层(33)通过双组份聚氨脂胶黏剂层复合而成,设计的阻隔涂层(3)提升了制备的复合阻隔包装膜的阻隔性能,从而提高了获得的复合阻隔包装膜的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通过在图案层(2)内侧涂布阻隔涂层(3),印刷后涂布阻隔涂层的方式提高了包装材料的阻隔性,阻隔涂层(3)位于承印层(1)与内基层(4)之间,防止阻隔涂层(3)收到外力破坏以及迁移到包装内容物中,上述设计结构,既保证包装的阻隔性要求,又保证了包装的透明,提升了包装的使用及外观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阻隔涂层(3)由依次相接的聚偏二氯乙烯涂层(31)、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涂层(32)及纳米级聚乙烯醇涂层(33)通过双组份聚氨脂胶黏剂层复合而成;上述设计结构,采用复合式的阻隔涂层,大大提高了阻隔涂层(3)的稳定性,避免涂层脱落和转移。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涂布有阻隔涂层的复合阻隔包装膜,承印层(1)由依次相接的聚酯薄膜、聚烯烃薄膜及尼龙膜通过丙烯酸水性粘合剂层复合而成;上述设计结构,与传统的单一层膜相比,稳定性更高,任性和强度更高,提高了获得的复合阻隔包装膜的使用寿命。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中设计的图1至图5中的各种结构均可以满足应用要求,其中图1中的复合阻隔包装膜采用的内基层(4)为聚烯烃薄膜(41)、聚酯薄膜(42)及尼龙薄膜(43)中的一种;图2中的复合阻隔包装膜采用的内基层(4)为聚烯烃薄膜(41)、聚酯薄膜(42)及尼龙薄膜(43)的复合;图3中的复合阻隔包装膜采用的内基层(4)为聚烯烃薄膜(41)与聚酯薄膜(42)的复合;图4中的复合阻隔包装膜采用的内基层(4)为聚烯烃薄膜(41)与尼龙薄膜(43)的复合;图5中的复合阻隔包装膜采用的内基层(4)为聚酯薄膜(42)与尼龙薄膜(43)的复合;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阻隔涂层(3)可与图案层(2)在一次或分为多次印刷完成加工,生产工艺更为简单。

按照以上描述,即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