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夹芯板连续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9831阅读:10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氨酯夹芯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氨酯夹芯板连续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近年来,聚氨酯(PU)夹芯板在经济型建筑领域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工业厂房用平顶式屋顶板,曲面屋顶、外墙板、隔墙、组合门,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的瓦式屋顶板,用于内嵌在其它建筑材料中间绝热垫。夹芯板外形美观,整体效果好,它集承重、保温、防火、防水于一体,且无需二次装修,安装快捷方便,施工周期短,综合效益好,是一种用途广泛,极具潜力的高效建筑围护材料,是国家建设部提倡和推广的一种新型节能板材。从生产线切割机出来的成品夹芯板,由于在双履带机时经过预热,切割后温度比较高,为了防止板材变形,不能立即进行预装,需要进行自然冷却,而且目前现有的聚氨酯复合夹心板,其生产工艺采用面板与聚氨酯硬泡板粘接工艺,工艺设备采用真空床,人工装模涂胶,常温负压粘接,一块聚氨酯复合夹心板粘接固化时间长达10小时以上,一台真空床设备,每天只能生产两张板,其质量及其不稳。粘接用聚氨酯膜采用人工将聚氨酯膜粘接的夹芯板的表面上,人工进行覆膜,功效低,浪费大,覆膜不均匀,并对操作人员的身体有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氨酯夹芯板连续生产线,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线可以实现聚氨酯夹芯板的覆膜、压筋、加热粘结、固化、冷却等生产工序,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用该生产线生产的夹芯板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氨酯夹芯板连续生产线,包括:输送平台、夹芯板、开卷装置、覆膜装置、第一传送装置、压筋装置、粘接层压箱、龙门框架、上移动加热板、下移动加热板、夹芯板轧机、连续固化装置、第二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辊、晾板装置、自行式上预装平台与活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卷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平台的上端,所述开卷装置与所述输送平台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夹芯板设置在所述开卷装置上,所述覆膜装置设置在所述开卷装置的一侧,所述覆膜装置与所述输送平台相互连接,所述第一传送装置设置在所述覆膜装置的下端,所述第一传送装置与所述输送平台相互连接,所述压筋装置设置在所述覆膜装置的一侧,所述压筋装置与所述输送平台相互连接,所述粘接层压箱设置在所述压筋装置的一侧,所述粘接层压箱与所述输送平台相互连接,所述龙门框架设置在所述粘接层压箱的内部,所述活动横梁设置在所述龙门框架上,所述活动横梁与龙门框架相互连接,所述上移动加热板设置在所述活动横梁的下端,所述上移动加热板与所述龙门框架相互滑动连接,所述下移动加热板设置在所述上移动加热板的下端,所述下移动加热板与龙门框架相互滑动连接,所述夹芯板轧机设置在所述粘接层压箱的一侧,所述夹芯板轧机与输送平台相互连接,所述连续固化装置设置在所述夹芯板轧机的一侧,所述第二传送装置设置在连续固化装置的下端,所述第二传送装置内设置有第二传送辊,所述第二传送装置与连续固化装置相互连接,所述晾板装置设置在所述连续固化装置的一侧,晾板装置与输送平台相互固定连接,所述自行式上预装平台设置在所述晾板装置的一侧,所述自行式上预装平台与输送平台相互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活动横梁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加热板,固定加热板与龙门框架相互固定连接。父的

进一步,所述第一传送装置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传送辊。

进一步,所述第一传送辊设置有2-3个。

进一步,所述自行式上预装平台的一侧设置有自行下预装平台。

进一步,所述龙门框架上设置有两个顶升油缸,顶升油缸与活动横梁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输送平台上设置有晾板装置,提高了聚氨酯夹芯板在固化后的冷却速度,实现了聚氨酯夹芯板的高温粘接生产全自动化,包括从自动开卷、自动覆膜、压筋、熟化粘接、轧板、固化、冷却与自动预装等。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保障了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并提高了聚氨酯夹芯板的质量。同时极大的降低了能源损耗,减少了胶的浪费,节约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线可以实现聚氨酯夹芯板的覆膜、压筋、加热粘结、固化、冷却等生产工序,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用该生产线生产的夹芯板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输送平台; 2-夹芯板; 3-开卷装置;

4-覆膜装置; 5-第一传送装置; 6-第一传送辊;

7-压筋装置; 8-粘接层压箱; 9-龙门框架;

10-固定加热板; 11-上移动加热板; 12-下移动加热板;

13-夹芯板轧机; 14-连续固化装置; 15-第二传送装置;

16-第二传送辊; 17-晾板装置; 18-自行式上预装平台;

19-自行式下预装平台; 20-顶升油缸; 21-活动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一种聚氨酯夹芯板连续生产线,包括:输送平台1、夹芯板2、开卷装置3、覆膜装置4、第一传送装置5、压筋装置6、粘接层压箱7、龙门框架9、上移动加热板11、下移动加热板12、夹芯板轧机13、连续固化装置14、第二传送装置15、第二传送辊16、晾板装置17、自行式上预装平台18与活动横梁21,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卷装置3设置在所述输送平台1的上端,所述开卷装置3与所述输送平台1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夹芯板2设置在所述开卷装置3上,所述覆膜装置4 设置在所述开卷装置3的一侧,所述覆膜装置4与所述输送平台1相互连接,所述第一传送装置5设置在所述覆膜装置4的下端,所述第一传送装置5与所述输送平台1相互连接,所述压筋装置7设置在所述覆膜装置4的一侧,所述压筋装置7与所述输送平台1相互连接,所述粘接层压箱8设置在所述压筋装置7的一侧,所述粘接层压箱8与所述输送平台 1相互连接,所述龙门框架9设置在所述粘接层压箱8的内部,所述活动横梁21设置在所述龙门框架9上,所述活动横梁21与龙门框架9相互连接,所述上移动加热板11设置在所述活动横梁21的下端,所述上移动加热板11与所述龙门框架9相互滑动连接,所述下移动加热板12设置在所述上移动加热板11的下端,所述下移动加热板12与龙门框架 9相互滑动连接,所述夹芯板轧机13设置在所述粘接层压箱8的一侧,所述夹芯板轧机 13与输送平台1相互连接,所述连续固化装置14设置在所述夹芯板轧机13的一侧,所述第二传送装置15设置在连续固化装置14的下端,所述第二传送装置15内设置有第二传送辊16,所述第二传送装置15与连续固化装置14相互连接,所述晾板装置17设置在所述连续固化装置14的一侧,晾板装置17与输送平台1相互固定连接,所述自行式上预装平台18设置在所述晾板装置17的一侧,所述自行式上预装平台18与输送平台1相互固定连接。

工作方式: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开卷装置将夹芯板进行开卷,开卷后的夹芯板进入覆膜装置中进行覆膜,覆膜装置的下端设置有第一传送装置与第一传送辊,聚氨酯夹芯板通过第一传送装置进入到压筋装置中进行压筋,经过压筋后的聚氨酯夹芯板进入到粘接层压箱中进行熟化成型。液压系统进行保压和补压,直到熟化完成后,夹芯板进入到固化装置中进行固化,固化后的夹芯板通过输送装置输送到晾板装置上进行晾板,与此同时,自行式下预装平台开到预装位置,进行夹芯板的预装,自行式下预装平台从自行式上卸料台下方,做好预装准备工作。本实用新型的生产线可以实现聚氨酯夹芯板的覆膜、压筋、加热粘结、固化、冷却等生产工序,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用该生产线生产的夹芯板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