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复合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29044阅读:来源:国知局
[0016]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0018]为了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9]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聚氨酯复合板,包括面板层1,碳泡沫层3,聚氨酯材料层4,铝箔板5,面板层1下表面连接碳泡沫层3,且之间还设有缓冲部2,碳泡沫层3下表面连接着聚氨酯材料层4,聚氨酯材料层4下表面连接着铝箔板5,缓冲部2均匀分布在面板层1与碳泡沫层3之间。
[0020]在图1中,面板层1内置加强筋结构,面板层1厚度为15mm,碳泡沫层3厚度为15_,采用树脂基碳泡沫制成,且碳泡沫中加入了颗粒状碳化硅增强体,聚氨酯材料层4厚度为40mm,铝箔板5厚度为0.15mm,缓冲部2为一弹簧缓冲装置,弹簧的上下两端均连接一石棉块,石绵快分别嵌插与面板层1和碳泡沫层3中。
[0021]图1中,聚氨酯材料层采用聚氨酯硬泡材料制成,所述聚氨酯硬泡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聚醚多元醇为50份,阻燃聚酯多元醇15份,聚酯多元醇为30份,催化剂为3份,交联剂为15份,二异氰酸酯110份,环戊烷为11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1份。
[0022]具体地,上述聚醚多元醇由多羟基醇与环氧丙烷反应制得,其中多羟基醇为丙氧基化甘油多元醇,制得的聚醚多元醇分子质量为1500,轻值为240mgK0H/g,官能度为大于4,所述聚酯多元醇由对苯二甲酸与甘油缩合而成,其中制得的聚酯多元醇羟值为410mgKOH/g,官能度2.2,所述阻燃聚酯多元醇为松香聚酯多元醇,其轻值为430 mgKOH/g,官能度为4,所述催化剂包括1份发泡催化剂,1份凝胶催化剂,1份叔胺类催化剂,所述发泡催化剂为含33%三乙烯二胺的二丙二醇溶液,所述凝胶催化剂为1,4- 二甲基哌嗪,所述交联剂为工业用蓖麻油。
[0023]为了得到本聚氨酯硬泡,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面板层1和碳泡沫层3通过粘接剂粘接,同时将缓冲部2嵌插在里面,然后同铝箔板5 —起架构成一个矩形模,矩形模中碳泡沫层3与铝箔板5之间有40mm的距离,即在里面形成料槽,矩形模一端密封住,另一端敞开,其他面则需全部密封好,清除污渍待用;步骤2、在常压下,将聚醚多元醇、阻燃聚酯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按预定要求的比例复配,然后加入催化剂、交联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环戊烷,在常温下用涡轮式搅拌器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30s,搅拌均匀后,加入计量好的二异氰酸酯,快速搅拌,环境温度为22-25 °C,搅拌时间为15s,搅拌速度为2800r/min,搅拌完成后,将混合物液体注入连接有计量栗的贮罐中;
步骤3、将步骤1所制得的矩形模框预热至45°C,然后用计量栗将混合物液体浇注到矩形模中,注入量需提前计算,注射压力控制在14MPa,并需在20s内浇注完毕,然后用活动挡板将矩形模入料口盖住,发泡熟化;
步骤4、待聚氨酯硬泡发泡熟化完毕后,等待lOmin,将溢出的余料修剪完毕,最后检验成品。
[0024]通过上述工艺制得的硬质聚氨酯的密度大于37kg/m3,压缩强度不小于147KPa,导热系数不大于0.018W/ (m.Κ),尺寸稳定性小于1.8%,吸水率则小于3.7%,氧指数大于26,完全能达到行业标准,并且优于市场上的一般性产品,进而得到的硬质聚氨酯复合板综合性能优于现有大多数聚氨酯复合板,制作工艺是基于现有技术,无需特殊制造,原料来源广泛,适应性强,制造成本低,易于广泛使用。
[0025]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一种聚氨酯复合板,包括面板层1,碳泡沫层3,聚氨酯材料层4,铝箔板5,面板层1下表面连接碳泡沫层3,且之间还设有缓冲部2,碳泡沫层3下表面连接着聚氨酯材料层4,聚氨酯材料层4下表面连接着铝箔板5,缓冲部2均匀分布在面板层1与碳泡沫层3之间。
[0026]在图1中,面板层1内置加强筋结构,面板层1厚度为25mm,碳泡沫层3厚度为10mm,采用树脂基碳泡沫制成,且碳泡沫中加入了颗粒状碳化硅增强体,聚氨酯材料层4厚度为30mm,铝箔板5厚度为0.2mm,缓冲部2为一弹簧缓冲装置,弹簧的上下两端均连接一石棉块,石绵快分别嵌插与面板层1和碳泡沫层3中。
[0027]图1中,聚氨酯材料层采用聚氨酯硬泡材料制成,所述聚氨酯硬泡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组成:聚醚多元醇为70份,阻燃聚酯多元醇25份,聚酯多元醇为15份,催化剂为12份,交联剂为25份,二异氰酸酯180份,环戊烷为13份,有机硅表面活性剂3份。
[0028]具体地,上述聚醚多元醇由多羟基醇与环氧丙烷反应制得,其中多羟基醇为丙氧基化甘油多元醇,制得的聚醚多元醇分子质量为3000,轻值为460mgK0H/g,官能度为大于4,所述聚酯多元醇由对苯二甲酸与甘油缩合而成,其中制得的聚酯多元醇羟值为480mgKOH/g,官能度2.7,所述阻燃聚酯多元醇为松香聚酯多元醇,其轻值为500 mgKOH/g,官能度为6,所述催化剂包括4份发泡催化剂,4份凝胶催化剂,4份叔胺类催化剂,所述发泡催化剂为含33%三乙烯二胺的二丙二醇溶液,所述凝胶催化剂为1,4- 二甲基哌嗪,所述交联剂为工业用蓖麻油。
[0029]为了得到本聚氨酯硬泡,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面板层1和碳泡沫层3通过粘接剂粘接,同时将缓冲部2嵌插在里面,然后同铝箔板5 —起架构成一个矩形模,矩形模中碳泡沫层3与铝箔板5之间有30mm的距离,即在里面形成料槽,矩形模一端密封住,另一端敞开,其他面则需全部密封好,清除污渍待用;步骤2、在常压下,将聚醚多元醇、阻燃聚酯多元醇和聚酯多元醇按预定要求的比例复配,然后加入催化剂、交联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环戊烷,在常温下用涡轮式搅拌器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为45s,搅拌均匀后,加入计量好的二异氰酸酯,快速搅拌,环境温度为22-25 °C,搅拌时间为18s,搅拌速度为2800r/min,搅拌完成后,将混合物液体注入连接有计量栗的贮罐中;
步骤3、将步骤1所制得的矩形模框预热至55°C,然后用计量栗将混合物液体浇注到矩形模中,注入量需提前计算,注射压力控制在14MPa,并需在20s内浇注完毕,然后用活动挡板将矩形模入料口盖住,发泡熟化;
步骤4、待聚氨酯硬泡发泡熟化完毕后,等待15min,将溢出的余料修剪完毕,最后检验成品。
[0030]通过上述工艺制得的硬质聚氨酯的密度大于37kg/m3,压缩强度不小于147KPa,导热系数不大于0.018W/ (m.Κ),尺寸稳定性小于1.8%,吸水率则小于3.7%,氧指数大于26,完全能达到行业标准,并且优于市场上的一般性产品,进而得到的硬质聚氨酯复合板综合性能优于现有大多数聚氨酯复合板,制作工艺是基于现有技术,无需特殊制造,原料来源广泛,适应性强,制造成本低,易于广泛使用。
[0031]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一种聚氨酯复合板,包括面板层1,碳泡沫层3,聚氨酯材料层4,铝箔板5,面板层1下表面连接碳泡沫层3,且之间还设有缓冲部2,碳泡沫层3下表面连接着聚氨酯材料层4,聚氨酯材料层4下表面连接着铝箔板5,缓冲部2均匀分布在面板层1与碳泡沫层3之间。
[0032]在图1中,面板层1内置加强筋结构,面板层1厚度为20mm,碳泡沫层3厚度为20mm,采用树脂基碳泡沫制成,且碳泡沫中加入了颗粒状碳化硅增强体,聚氨酯材料层4厚度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