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79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联合收割机,尤其是其中的、冷却发动机的散热器吸气管的结构。
众所周知,以往的联合收割机将发动机配置在驾驶员座椅的下方,采用从外侧导入冷却风这一技术。其发动机被发动机罩所覆盖,而且,发动机罩的外侧部延伸到驾驶员座椅的侧面。再有,其发动机罩的外侧部起到散热器吸气管的作用,将吸气口设置在发动机罩的外侧部(田地一侧)且用筛网等覆盖,将冷却风从该吸气口吸入到散热器。
而且,在散热器上,在面对发动机的位置上连设有散热风扇,与散热器进行热交换之后的散热风扇排出的风,与发动机接触,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外表面。
但是,这样的散热器吸气管结构,在作业时,杆屑和在田地里飞舞的粉尘等会堵塞该吸气口的网孔,不能将足够的外部空气导入到散热器,最恶劣的情况下,恐怕要出现发动机的过热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将发动机和散热器配设在驾驶员座椅的下方,将散热器吸气管立设在驾驶员座椅的外侧的联合收割机上,改良存在这样的问题的现有的散热器吸气管,实施应付发动机过热的对策。
本发明,作为第一技术提出的方案是,将该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设置在机体外侧和内侧两面。
本发明,作为第二技术提出的方案是,将该散热器吸气管向上延伸至坐在驾驶员座椅上的驾驶员的头部侧面的高度,将该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设置在该驾驶员的头部侧面的高度。在这种场合下,也可以将该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设置在机体外侧和内侧两面。
再有,本发明,作为第三技术提出的方案是,具备吸气口的高度不同的两个散热器吸气管。即,将在上述驾驶员座椅的外侧立设的散热器吸气管作为第一散热器吸气管,立设在比该第一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高的位置上具有吸气口的第二散热器吸气管,使该第二散热器吸气管的出口与该第一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相连通。可以认为该第二散热器吸气管向上延伸至坐在驾驶员座椅上的驾驶员的头部侧面的高度,将该第二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设置在该驾驶员的头部侧面的高度。另外,也可以将该第二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设置在机体外侧和内侧两面。
而且,将该第二散热器吸气管为可移动的,通过这种移动,能在如下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一种状态是,通过该第一散热器吸气管将外部空气从该第二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导入到上述散热器,另一种状态是,仅从该第一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将外部空气导入到该散热器。
另外,本发明,作为应用于以上第一至第三技术中的第四技术所提出的方案是,在散热器吸气管(也包括与第三技术相关的第一和第二两散热器吸气管)中,至少任意一个,通过将具有吸气口的盖子可拆卸地安装在该散热器吸气管上而构成,使其覆盖形成于该散热器吸气管上的开口。
再有,本发明,作为应用于上述第四技术的第五技术所提出的方案是,由于能调节该盖子的向散热器吸气管上安装的安装位置,所以能改变吸气口的位置。
根据由本发明提出的上述第一技术,能增加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的开口面积,增加吸气量。即使在田地里飞舞的杆屑和粉尘等的量很多,特别是设置在机体外侧的吸气口上的筛网容易出现网孔堵塞现象的情况下,设置在机体内侧的吸气口上的筛网也不易出现网孔堵塞现象。因此,即使在来自机体外侧的吸气口的外部空气导入量降低的情况下,也能从机体内侧的吸气口导入外部空气,能确保供向散热器的规定的空气供给量。假如即使在几乎没有从机体外侧的吸气口导入外部空气的状态下,也能不断地从机体内侧的吸气口导入外部空气,因此,能避免最恶劣的发动机过热这一事态的发生。
另外,根据由本发明提出的上述第二技术,由于将散热器吸气管向上延伸至坐在驾驶员座椅上的驾驶员的头部侧面的高度,将该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设置在该驾驶员的头部侧面的高度,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吸气口的位置变高了,该部分的、覆盖该吸气口的、在田地上飞舞的粉尘的量也减少了。因此,降低了设置在吸气口上的筛网的网孔的堵塞速度,如果状态更好一些的话,不会产生网孔堵塞现象,为确保散热器的吸气做出贡献,有利于防止发动机的过热。另外,这样一来,由于将处于较高位置的吸气口设置在吸气管的机体外侧和内侧两面,所以,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另外,由于散热器吸气管延伸至驾驶员的头部侧面的高度,所以,能降低悬浮在驾驶员头部的粉尘等的量,增加作业的舒适性。
虽然作为一种应付发动机过热的对策,将吸气口设置在高处是有效的,但另一方面,为了尽量降低在吸气管内的吸气的压力损失,最好是尽量使吸气口象是接近驾驶员座椅下方的散热器的高度那样,处于较低的位置。若采用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上述第三技术的话,在粉尘多的场合,采用两散热器吸气管进行吸气,实施应付发动机过热的对策,在担心发动机是否过热的情况下,在粉尘等不多的场合,仅使用第一散热器吸气管,降低散热器吸气的压力损失,能确保散热器的较高的热交换效率,能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果。这样一来,根据各种状况,通过移动第二散热器吸气管,就能呈现出与其状况相对应的散热器的吸气状态。
而且,在仅使用第一散热器吸气管的状态下,在这种场合,由于第一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处于向外露出的状态,所以也有这样的效果,在想要对该部分进行清扫时,通过移动第二散热器吸气管,就能很容易地将第一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清扫干净。
再有,根据由本发明提出的上述第四技术,仅卸下盖子,就能使散热器吸气管的开口露在外面,从该开口将清扫器的软管前端插进去,就能对该管内部进行清扫。若巧妙设计该开口的大小和范围,就能用从该开口插入的清扫器的软管前端,在该吸气管内清扫到各各角落。
而且,根据由本发明提出的上述第五技术,通过该盖子的安装位置的调节,能使吸气口处于所希望的位置,特别是,由于能在上下方向上调节盖子的安装位置,所以能改变吸气口的高度。因此,例如在田地上飞舞的粉尘等较多的场合,通过使盖子的安装位置向上方移动,提高吸气口,就能确保向散热器导入外部空气,能避免发动机过热。另一方面,在该粉尘少的场合,通过向下移动盖子的安装位置,降低吸气口,就能减少向散热器的吸气的压力损失,增大热交换效率,能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果。


图1是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左侧视图。
图2是同一联合收割机整体的右侧视3是具备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散热器吸气管结构的发动机罩和驾驶员座椅部分的主视图。
图4是同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其它形式的发动机罩和驾驶员座部分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具备两层结构的散热器吸气管的发动机罩的主视图。
图7是卸下具有吸气口的盖子时的散热器吸气管的侧视图。
图8是安装上具有吸气口的盖子时的散热器吸气管的侧视图。
参照以上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左右,假设是从后向前看机体情况下的位置。
首先,主要依据
图1和图2对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进行简要说明。

图1所示,在履带式行驶装置1上支承有机架2,在该机架2的右侧前部上配设有操纵部3。在该操纵席3的前部,立设有前立柱4,在该前立柱4上配置有转向杆和手油门操纵杆等。在前立柱4侧部的机体中央,立设有侧置仪表盘5,在该侧置仪表盘5上配置有作业离合器操纵杆和变速操纵杆等。
而且,从机架2的左侧向前方突出配置有收割部6。该收割部6拉起秸杆,由割刀割断秸杆的根部,由输送装置向后方输送。在该收割部6的后方配置有脱谷部7。该脱谷部7一边由喂入链8夹持着由收割部6的输送装置输送过来的秸杆的根部向后方输送,一边由脱粒滚筒9脱粒。脱谷后的废秸杆由废秸杆链向后方输送,由切碎机或结束装置等废秸杆处理装置11进行处理。
在脱谷部7的下方配置有清选装置。该清选装置对混杂有从脱谷部7落下的杆屑等的稻谷进行清选,一等品通过第一输送器和升运器输送到配置在操纵部8的后方的谷粒箱13中,二等品返回到脱谷滚筒9或处理滚筒,再次进行清选,排出杆屑等垃圾,将稻谷输送到第一输送器。
若干(本实施例为三个)排出口13a从谷粒箱13向下方伸出。各排出口13a插入配置在其下方的粮袋的口中,将谷粒箱13内的稻谷装入粮袋内。
在操纵部3配置有驾驶员座椅15。在驾驶员座椅15的下方,配置有发动机16。发动机16的动力传递至履带式行驶装置1的左右驱动轮、收割部6的割刀和输送装置等、脱谷部7的喂入链8和脱谷滚筒9等、清选部的摇动清选装置和送风风扇等,并分别对其进行驱动。
对于从发动机16向履带式行驶装置1的左右驱动轮的传动来说,如图3所示,在机体下方配设有变速箱17,驱动轴18L、18R从变速箱17向左右延伸。发动机16的动力通过变速箱17传递至驱动轴18L、18R,驱动安装在各驱动轴18L、18R前端的驱动轮,驱动左右履带式行驶装置1。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操纵部3,在驾驶员座椅15和前立柱4之间,形成有地板21。在地板21的下方配置有油箱22。在油箱22的前部,设有燃油供给口22a,且伸出至侧面。
以下根据图3至图5对发动机罩24的内部结构、以及形成于发动机罩24上的散热器吸气管26进行说明。
在油箱22的后面,隔着隔壁配设有发动机16。发动机16由发动机罩24所覆盖。如图3和图4所示,在发动机罩24内,在发动机16的右侧,配置有散热器32,在散热器32和发动机16之间,配置有散热风扇33,使散热风扇33排出的风与触打发动机16的外表面,能冷却发动机16的外表面。而且,在散热器32的右面和如后所述的那样,固设在发动机罩24的右侧部的散热器吸气管26的出口26a之间,配设有可拆卸的滤清器(过滤器)31。
发动机罩24,将其前面和后面配置在驾驶员座椅15的下方,覆盖散热器32、散热风扇33、以及发动机16的前后,在右侧部,如以后所述的那样,固设有散热器吸气管26。在左侧面设有开口,发动机16从发动机罩24内延伸至紧靠着侧置仪表盘5的左侧。
在发动机罩24的右侧面的正下方,在机架2上配设有沿机体前后方向的枢轴,将分别固设在发动机罩24的右侧面下端的前部和后部的、图3所示的接头24b铰支在该枢轴上。当使发动机罩24以该枢轴为中心向右侧转动时,通常收纳于发动机罩24内的部分被露在外部,能对发动机16和散热器32等进行检查和修理,而且能更换滤清器31等。另外,由于通常配置在发动机16等上方的驾驶员座椅15与发动机罩24一起向右侧转动,所以,开、关频度特别高的散热器32的罩子和保养频度高的缸盖等的发动机16的上部的上方被打开,容易对其进行处理。
而且,为了引导该发动机罩24转动,在发动机罩24的前侧的里面,突设有滑动销81,在发动机罩24的前面下方,立设有将下端铰支在机体上的臂82,该滑动销81滑动自如地嵌插在设置于该臂82上的槽中。在关闭发动机罩24的通常的状态下,滑动销81位于臂82的槽内的下端,在打开发动机罩24时,滑动销81在该槽内滑动至上方,另外,由于臂82随着滑动销81的滑动而左右摆动,所以,能使发动机罩24平稳地向右下方转动。
在发动机罩24的前侧里面的左上部,设置有旋转自如的、具有向某一方向转动的趋势的闭锁用的钩子41。在关闭位置的发动机罩24的左侧,立设有支柱43,在右侧延设有锁止件42。在关闭发动机罩24时,由于臂82的头部反抗弹簧力推压钩子41,将锁止件42挂在钩子41上,从而将关闭的发动机罩24锁止在支柱43上,固定在机体上。在打开发动机罩24时,若稍微向右转动,则钩子41脱离臂82的头部,靠弹簧力,钩子41向下转动,从锁止件42上脱落下来,发动机罩24就能自由转动了。
另外,在发动机罩24的周缘部粘贴有缓冲材料,以缓和关闭发动机罩24时的冲击,同时,抑制关闭的发动机罩24与发动机16的振动产生共振。
而且,图5的发动机罩24也能向右转动,除驾驶员座椅15之外,坐在驾驶员座椅15上的驾驶员放脚的地板21,与发动机罩24设置成一体,地板21下方的油箱22的上部也能打开。另外,设有取代滑动销81、臂82的小型的转动导向机构84。
在发动机罩24的右侧面,一体地安装有散热器吸气管26。散热器吸气管26从发动机罩24的上端进一步向上方延伸,覆盖驾驶员座椅15的右侧。在位于该驾驶员座椅15的右侧的散热器吸气管26的右侧面、即在外侧面(田地一侧)设有吸气口23R,在左侧面,即在内侧面(驾驶员座椅一侧)设有吸气口23L,并分别用筛网覆盖着。
散热器吸气管26使其出口26a面对散热器32(更详细地说是滤清器31),将从吸气口23L、23R导入的外部空气引导到散热器32,供其进行吸气热交换,与散热器32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由散热风扇33排出,作为发动机的冷却风从发动机16的外表面上通过。
以往,在散热器吸气管的内外两面中,仅在外侧面(田地一侧)设置吸气口(本实施例的吸气口23R),而在本实施例的散热器吸气管26上,由于在其内侧面(驾驶员座椅15一侧)也设有吸气口(即吸气口23L),所以吸气口的总面积增加了,吸入的空气量增加了,提高了由散热器32冷却的发动机16的冷却效果。
另外,由于机体内侧的吸气口23L附近,与机体外侧的吸气口23R相比,粉尘较少,所以,吸气口23L的筛网不易产生网孔堵塞现象,假如即使机体外侧的吸气口23R的筛网出现了网孔堵塞现象,由于外部空气也能不断地从机体内侧的吸气口23L导入到散热器33,所以,能为解除发动机的过热现象做出贡献。
以下根据
图1、图2、图6对在发动机罩24的外侧面上设置两层散热器吸气管结构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而且,虽然图6的发动机罩24使用了图5所示的形式,但也可以是图3所示的形式,关键是,对于散热器吸气管来说,最好是采用图6所示的结构,而对于发动机罩24的其它部分来说可以采用任何形式。
安装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使其覆盖本来就固设在发动机罩24外侧面上的散热器吸气管26(在此作为第一散热器吸气管26)。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在发动机罩24的上端的高度上,通过前后方向的枢轴25b铰支在第一散热器吸气管26上,使其可以在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其一是,象图6的实线所示的那样(在
图1、图2中如双点划线所示)立设在上方的状态,其二是,如图6的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下垂的状态。
以下对象图6的实线所示的那样,将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立设在上方的埸合进行说明。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的上端,处于比配设在该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内的第一散热器吸气管26的上端仅高出高度L的位置,比吸气口23R、23L高出一截,在坐在驾驶员座椅15上的驾驶员80的头部的右侧的高度,在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的外侧面(右侧面)设有吸气口23′R,在内侧面(左侧面)设有吸气口23′L,且分别用筛网覆盖着。由于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6位于驾驶员80的头部的侧面,所以,能减少悬浮在驾驶员80头部的粉尘等的量。
在这种状态下,第一散热器吸气管26的吸气口23L与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6的吸气口23′L成排成一排的形状,吸气口23R与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的出口25a相对峙。因此,从吸气口23′L、23′R导入到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的外部空气通过吸气口23R,在第一散热器吸气管26内穿过,导引至发动机罩24内的散热器32。
在立设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的场合,其吸气口23′L、23′R附近,与吸气口23L、23R的附近相比,在吸气口23L、23R上方的部分,在田地上飞舞的粉尘等要少。另外,由于通过吸气口23′L、23′R的网孔的外部空气,进一步通过吸气口23R的网孔,导入到第一散热器吸气管26内,所以,就成了通过两层网孔,该部分能减少混杂在发动机罩24内的导入空气中的粉尘等。
而且,这样一来即使在通过两层网孔的状态下,由于在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的内外两面设有吸气口23′L、23′R,所以,扩大了开口面积,也能确保所希望的吸气量,另外,假如即使是外侧的吸气口23′R的筛网由于粉尘等堵塞了网孔,也能用内侧的吸气口23′L进行吸气。
在外部空气中飞舞的粉尘和杆屑等较少的情况下,由于如图6的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使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垂下,外部空气直接导入到第一散热器吸气管26的吸气口23L、23R,所以,缩短了从吸气口到散热器32的空气通道,降低了通过该空气通道时的空气的压力损失,能提高散热器32的热交换效率。
另外,在想要对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的出口25a和第一散热器吸气管26的吸气口23R等进行清扫的情况下,也能象这样一样使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垂下,所以,这些地方露出在外部,能很容易地对其进行清扫。
再有,也可以在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的吸气口23′L、23′R中,去掉任意一个,仅设置一个吸气口。
另外,在希望始终导入驾驶员80头部侧面的外部空气的情况下,也可以去掉第一散热器吸气管26,将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固设在发动机罩24上。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吸气口23′L、23′R中,去掉任意一个,仅设置一个吸气口。
吸气口是直接在散热器吸气管上设置的作为吸气口的开口,虽然可以通过在该开口上铺设筛网来构成,但,也可以如图7和图8所示的那样,在该吸气管的开口上安装具有任意的吸气口的盖子27来构成。
而且,虽然图7和图8公开了在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外侧面上构成吸气口23′R的情况,但对业内人士来说,能很容易理解,象以下所说明的那样的通过安装盖子27构成散热器吸气口的方法,对于吸气口23′L,还有第一散热器吸气管26的吸气口23L、23R也都能应用。
如图7所示,在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上形成有可以提供作为吸气口23′R的开口25c。该开口25c设置的大小和范围,使其若通过这里将清扫器的软管前端插入到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内,能将该内部完全清理干净。
如图8所示,由于用螺栓83将盖子27紧固在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上,所以,盖子27覆盖开口25c,而且该盖子27的开口实际上供作吸气口23′R。再有,安装覆盖上述吸气口的筛网,使其覆盖位于该盖子27上的吸气口23′R。
准备若干个作为其吸气口23′R的设有各种开口面积的盖子27,例如,在想要尽可能增大吸气量时,可以安装具有与开口25c大致相同的面积的吸气口23′R的盖子27,或者,在想要对吸气量进行节流时,如在图7和图8所见到的那样,可以安装具有比开口25c小的面积的吸气口23′R的盖子27。
再有,如图7所示,在盖子27的四角分别穿设有螺栓孔27a,而且与其相对应,在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的开口25c的四角分别穿设有上下一排若干个(在本实施例为三个)螺纹孔25d。在将盖子27安装在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上时,可以选择盖子27的各螺栓孔27a、和在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的开口25c的各角部穿设的一排螺纹孔25d中的任意一组,使两孔重合,如图8所示,插入螺栓83,将其紧固。
在图8中,在各一排的螺纹孔25d群中,选择了正中的螺纹孔25d,使其与各螺栓孔27a重合,插入螺栓83。若取代这些螺纹孔,在各一排的螺纹孔25d中,选择最上端的螺纹孔25d,将盖子27安装在第二散热器吸气管25上的话,吸气口23′R就配设在比采用正中的螺纹孔25d安装盖子27的、图8所示的位置高的位置上。在想要尽量减少粉尘等的吸入时,可以这样尽量将吸气口设置在较高的位置。
另外,在各一排的螺纹孔25d中,若选择最下端的螺纹孔25d的话,吸气口23′R就配设在比采用正中的螺纹孔25d安装盖子27的、图8所示的位置低的位置上。在优先考虑尽量降低吸气管内的吸气压力损失的情况下,最好是象这样将吸气口设置在尽量低的位置。
这样一来,由于能调节与散热器吸气管相对应的盖子27的安装位置,所以,就能根据需要改变吸气口的位置(在图7和图8的场合为高度)。
在清理散热器吸气管25内部时,若去掉螺栓83,卸下盖子27,则开口25c露出来,从这里插入清扫器的软管前端,就能在吸气管内清理到各各角落。
权利要求
1.一种联合收割机,将发动机和散热器配设在驾驶员座椅的下方,将散热器吸气管立设在该驾驶员座椅的外侧,其特征是将该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设置在机体外侧和内侧两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是上述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的至少任意一个,通过将具有吸气口的盖子可拆卸地安装在该散热器吸气管上而构成,使其覆盖形成于该散热器吸气管上的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是由于能调节上述盖子的向上述散热器吸气管上安装的安装位置,所以能改变吸气口的位置。
4.一种联合收割机,将发动机和散热器配设在驾驶员座椅的下方,将散热器吸气管立设在驾驶员座椅的外侧,其特征是将该散热器吸气管向上延伸至坐在驾驶员座椅上的驾驶员的头部侧面的高度,将该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设置在该驾驶员头部侧面的高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是将上述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设置在机体外侧和内侧两面。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是上述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的至少任意一个,通过将具有吸气口的盖子可拆卸地安装在该散热器吸气管上而构成,使其覆盖形成于该散热器吸气管上的开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是由于能调节上述盖子的向上述散热器吸气管上安装的安装位置,所以能改变吸气口的位置。
8.一种联合收割机,将发动机和散热器配设在驾驶员座椅的下方,将第一散热器吸气管立设在驾驶员座椅的外侧,其特征是将具有吸气口的第二散热器吸气管立设在比该第一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高的位置,使该第二散热器吸气管的出口与该第一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是上述第二散热器吸气管向上延伸至坐在驾驶员座椅上的驾驶员的头部侧面的高度,将该第二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设置在该驾驶员头部侧面的高度。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是将上述第二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设置在机体外侧和内侧两面。
11.如权利要求8、9、10的任一项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是将上述第二散热器吸气管制成可移动的,使其通过这种移动,能在如下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一种状态是,通过上述第一散热器吸气管将外部空气从该第二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导入到上述散热器,另一种状态是,仅从该第一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将外部空气导入到该散热器。
12.如权利要求8、9、10、11的任一项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是在上述两散热器吸气管的吸气口中,至少任意一个,通过将具有吸气口的盖子可拆卸地安装在该散热器吸气管上而构成,使该盖子覆盖形成于该散热器吸气管上的开口。
13.权利要求12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是通过调节上述盖子的向上述散热器吸气管上安装的安装位置,而能改变吸气口的位置。
全文摘要
一种联合收割机,将发动机和散热器配设在驾驶员座椅的下方,将散热器吸气管立设在驾驶员座椅的外侧,在散热器吸气管的机体外侧和内侧两面设置吸气口。设置具有吸气口的散热器吸气管,该吸气口比现有的、具有驾驶员座椅侧面的吸气口的散热器吸气管高出一截。再有,使具有现有高度的吸气口的第一散热器吸气管和具有更高的吸气口的第二散热器吸气管形成双层结构,使该第二散热器吸气管为可动式,能在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文档编号A01D41/00GK1298629SQ0013527
公开日2001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9日
发明者新福勇一 申请人: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