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压力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50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式压力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物料的干、湿磨作业的立式压力磨机。
背景技术
目前,粉磨作业中,大都采用雷蒙磨、球磨机等,雷蒙磨、球磨机等磨机因存在结构复杂,占地空间大,所需的动力大,操作难度大,采用的耐磨材料更换频繁且更换困难,生产效率低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磨机的发展需要。传统石磨机的喂料由动盘喂入,喂料时需间歇停顿或动盘转动很慢时实现,因此生产效率低,不能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粉磨效率高、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动力小、耐磨材料寿命高和更换容易的立式压力磨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动力装置、动力传动装置,安装在机体上的动力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固装有动盘,对应动盘在机体上安装有定盘,定盘与机体之间是为动配合,所述的定盘与机体之间的动配合为对应动盘在机体的导向柱上通过弹簧或液压压紧装置安装定盘;在动盘和定盘之间为耐磨盘,并且两耐磨盘分别固装在动盘和定盘上,在定盘上开有进料口,进料口与两耐磨盘间的工作腔相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由定盘喂料,动盘高速运转,不影响物料的不断喂入,生产率高。
2、多种粉磨机理同时作用,粉磨效率高。可实现物料的干、湿粉磨作业。
3、动、定盘上的耐磨块磨损后可随时更换。由于拼装技术的使用,可根据具体情况,只更换局部的耐磨块,降低使用费用。
4、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制造成本低,占地空间小的优点。封闭式生产,环境清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动力装置、动力传动装置,动力传动装置的输出轴安装在机体10上,并在此输出轴上固装有动盘4,对应动盘4在机体的导向柱3上通过弹簧压紧装置8、9安装有定盘2。
所述的弹簧压紧装置是安装定盘2的导向柱3为螺栓结构,弹簧8、9在螺母的作用下靠弹簧的压力作用在定盘2上。
在动盘4和定盘2之间为两耐磨盘6,并且两耐磨盘6分别固装在动盘4和定盘2上,在定盘2上开有进料口,进料口与两耐磨盘间的工作腔相通。
动力装置可以为电机13,电机13靠电机支架12安装在机体上,动力传动装置由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的皮带轮、安装在机体10上的输出轴、安装在输出轴上的皮带轮及连接皮带轮的皮带组成。在耐磨盘6下设置有接料盘1,在定盘2上的进料口处设置有料斗5。机体10靠机体支架11立式放置。
工作时,压力磨机的动力由电机13经皮带(或其他传送带)输入,带动动盘4及与动盘固装的耐磨盘6高速旋转,定盘2在导柱3上沿轴向浮动,通过导柱上的弹簧8、9,控制出料粒度,同时,实现过载保护。固定在动盘4和定盘2上的耐磨盘6分别由螺栓7紧固,便于更新拆卸。物料由料斗5入耐磨盘间的工作腔内,经粉磨沿磨盘经排入接料盘,斜向而出。
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压力磨机,包括动力装置、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机体(10)上的动力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固装有动盘(4),对应动盘(4)在机体(10)上安装有定盘(2),定盘(2)与机体之间是为动配合,在动盘(4)和定盘(2)之间为耐磨盘(6),并且两耐磨盘(6)分别固装在动盘(4)和定盘(2)上,在定盘(2)上开有进料口,进料口与两耐磨盘间的工作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压力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盘(2)与机体(10)之间的动配合为对应动盘(4)在机体的导向柱(3)上通过弹簧压紧装置(8)、(9)安装定盘(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压力磨机,其特征在于动力装置可以为电机(13),动力传动装置由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的皮带轮、安装在机体(10)上的输出轴、安装在输出轴上的皮带轮及连接皮带轮的皮带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立式压力磨机,其特征在于在耐磨盘(6)下设置有接料盘(1),在定盘(2)上的进料口处设置有料斗(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压力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压紧装置(8)、(9)是安装定盘(2)的导向柱(3)为螺栓结构,弹簧在螺母的作用下作用在定盘(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压力磨机,其特征在于机体(10)靠机体支架(11)立式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物料的干、湿磨作业的立式压力磨机,包括动力装置、动力传动装置,安装在机体上的动力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固装有动盘,对应动盘在机体的导向柱上通过弹簧压紧装置安装有定盘,在动盘和定盘之间为耐磨盘,并且两耐磨盘分别固装在动盘和定盘上,在定盘上开有进料口,进料口与两耐磨盘间的工作腔相通,具有粉磨效率高、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动力小、占地空间小、粉尘污染少,耐磨材料寿命高和更换容易的优点。
文档编号B02C7/08GK2608123SQ032399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5日
发明者李国贞 申请人:李国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