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5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声音产生装置。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该装置通过转动卷筒卷绕鱼线来产生声音,卷筒可转动地安装在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上。
背景技术
用于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的公知实例包括与卷筒的转动相关、产生声音并作用阻力到卷筒转动上的声音产生装置。传统的声音产生装置包括锯齿形构件、操作构件、发声构件和压迫构件。锯齿形构件不可转动地安装在卷筒轴上。操作构件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上并可运动以便接触锯齿形构件并与其分开。发声构件通过锯齿形构件的转动而振动。压迫构件压迫发声构件。锯齿形构件包括多个在其外周上并在周向上对准隔开的多个突出部。操作构件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上,并且可以在卷筒轴的径向上运动。发声构件可枢转地安装在操作构件上,并根据操作构件的运动在发声构件的尖端布置在锯齿形构件的突出部之间的声音产生位置和发声构件的尖端与突出部分开的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当发声构件在声音产生位置时,压迫构件压迫发声构件使得发声构件的尖端将大致指向锯齿形构件的转动中心。
采用如上所述构造的传统声音产生装置,当操作构件布置在靠近发声构件的位置上,发声构件将布置在声音产生位置上,并且其尖端可布置在突出部之间。当卷筒在这种情况下转动时,发声构件将振动并重复冲击锯齿形构件。当此操作出现时,声音产生装置将相对于卷筒的转动提供阻力,这是由于发声构件将重复冲击锯齿形构件。另外,当操作构件运动到分开位置时,发声构件将布置在其尖端从突出部之间分开的释放位置,因此将不可能产生声音。因此,声音产生装置将不再相对于卷筒的转动提供阻力。因此,如果在卷绕鱼线时声音产生装置的声音产生和转动阻力可接通和断开,声音产生装置可通过将其置于释放状态而不发声,并且可以减小卷绕鱼线的阻力。另外,在释放鱼线时,钓者可注意到鱼已经上钩,并且可以防止鱼线突然释放造成的鱼线问题。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出版物No.2000-279074提供可以在声音产生状态和释放状态之间转换的声音产生机构。
采用所述传统声音产生装置,声音产生装置将产生大致相同的声音,而不考虑卷筒的转动方向如何,并将施加大致相同的转动阻力到卷筒上,这是由于发声构件通过压迫构件压迫,使得当发声构件的尖端布置在突出部之间时,发声构件将指向卷筒轴的轴向中心。但是,最好是双轴承绕线轮在卷绕鱼线时转动阻力低,并在鱼线释放方向转动阻力高。另外,最好是卷绕鱼线期间产生的声音大于释放鱼线期间产生的声音,以便告知鱼已经上钩。但是,采用所述传统声音产生装置,由于以上所述当发声构件的尖端布置在突出部之间时发声构件通过相同的压迫构件朝着卷筒轴的轴向中心压迫,声音和阻力难以按照转动方向改变。
为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明白需要一种改进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本发明满足现有技术中的此需要以及其他需要,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得以明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得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的声音和阻力便于按照转动方向改变。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通过可转动地安装在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上的卷筒的卷绕鱼线的转动产生声音。声音产生装置包括锯齿形构件、操作构件、发声构件、第一压迫构件和第二压迫构件。锯齿形构件是相对于卷筒不可转动的盘形构件、锯齿形构件具有形成在其外周上并隔开的多个突出部。操作构件适用于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上以便朝着锯齿形构件并离开锯齿形构件运动。发声构件枢转地安装在操作构件上。发声构件按照操作构件在发声构件的尖端可接触锯齿形构件的突出部的声音产生位置和发声构件的尖端不能接触突出部的释放位置之间运动。第一压迫构件压迫发声构件,使得当发声构件在声音产生位置时,发声构件的尖端大致指向锯齿形构件的转动中心。发声构件位于声音产生位置时,与卷筒在鱼线卷绕方向上转动时相比,当卷筒在鱼线释放方向上转动时第二压迫构件施加更大的压迫力到发声构件上。
采用这种声音产生装置,当操作构件运动到与锯齿形构件分开的位置时,发声构件将布置在其尖端与锯齿形构件的突出部分开的释放位置当发声构件运动到靠近锯齿形构件的位置时,发声构件将布置在其尖端可接触突出部的声音产生位置。当卷筒在此情况下转动时,发声构件将通过第一压迫构件朝着锯齿形构件的中心压迫。因此,发声构件的尖端将重复冲击突出部。将相对于转动施加阻力,并且装置将产生声音。另外,当卷筒在鱼线释放方向上转动时,发声构件通过第二压迫构件进一步在与枢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受到压迫。由于压迫力将在鱼线卷绕方向上更大,将施加更大的转动阻力,并产生更高的声音。这里,通过提供在枢转方向和相反方向上压迫发声构件的第二压迫构件,当卷筒的转动方向是鱼线释放方向时,可以施加更大的转动阻力并产生大的声音。通过此结构,可以按照转动方向方便地改变声音和阻力。
按照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是第一方面提出的装置,其中当操作构件朝着锯齿形构件运动或运动离开锯齿形构件时,第二压迫构件将不施加压迫力到操作构件上。在此构造中,即使第二压迫构件布置成压迫发声构件,枢转地安装有发声构件的操作构件将不被第二压迫构件压迫。因此,当操作构件运动时,施加在操作构件上的力将不改变,并在操作构件的操作上没有影响。
按照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是第一或第二方面提出的装置,其中第二压迫构件是围绕操作构件的外周卷绕的扭转螺旋弹簧。另外,第二压迫构件的第一端部与绕线轮单元接合。当发声构件位于声音产生位置时第一端部与发声构件接触,并且当发声构件位于释放位置时与发声构件分开。在此构造中,即使第二压迫构件的第二端部与绕线轮单元接合,在释放位置上第一端部将与发声构件分开,并且因此第二端部的接合结构将简化并在操作构件的操作上没有影响。
按照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是第一或第二方面提出的装置,其中第二压迫构件是围绕操作构件的外周卷绕的扭转螺旋弹簧。另外,扭转螺旋弹簧的第一端部与发声构件接合,并且扭转螺旋弹簧的第二端部与操作构件接合。在此构造中,第二压迫构件的两个端部将与操作轴一起运动,并且因此在操作构件的操作上没有影响。
按照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是第一到第四方面任一方面提出的装置,其还包括通过接触操作构件将发声构件保持在声音产生位置和释放位置之一上的位置保持机构。在此构造中,发声构件将可靠地保持在两个位置之一上。
按照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是第一到第五方面任一方面提出的装置,其中第一压迫构件是螺旋弹簧。另外,第一压迫构件的一个端部与绕线轮单元接合,并且第一压迫构件的另一端部与发声构件接合。在此构造中,第一压迫构件的结构简化。
按照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是第一到第六方面任一方面提出的装置,其中发声构件包括支承部分、接合部分和爪部分。支承部分通过操作构件可枢转地支承。接合部分从支承部分径向向外延伸并与第一压迫构件接合。爪部分从支承部分在不同于接合部分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径向向外延伸。爪部分具有渐缩的尖端并与锯齿形构件接触。在此构造中,发声构件包括支承部分和在不同方向上从支承部分向外伸出的爪部分和接合部分。
按照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是第七方面提出的装置,其中接合部分和爪部分形成的角度是锐角。在此构造中,向外伸出的接合部分和爪部分在其中形成锐角。因此,发声构件紧凑并且简化发声构件的放置。
按照本发明第九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是第一到第八方面任一方面提出的装置,其中当卷筒在鱼线卷绕方向上转动时,第二压迫构件不施加压迫力到发声构件上。
按照本发明第十方面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是第一到第九方面任一方面提出的装置,其中当卷筒在鱼线释放方向上转动时通过从发声构件摆动的方向上接触发声构件,第二压迫构件压迫发声构件。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的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以下详细说明中将变得清楚,该说明结合附图披露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现对于形成此原始披露一部分的附图进行参考图1是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后透视图;图2是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轴承绕线轮的截面图;
图3是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绕线轮的左侧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绕线轮的右侧视图;图5是从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绕线轮的第一盖件的内侧的视图;图6A是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位于声音产生位置的绕线轮操作构件的放大视图;图6B是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位于不可产生声音的位置的操作构件的放大视图;以及图7是按照本发明可选择实施例的可以产生声音位置上的绕线轮操作构件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所选择的实施例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明白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只出于说明目的,而不作为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如图1表示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中等尺寸的圆形双轴承绕线轮。双轴承绕线轮包括绕线轮单元1、摇把组件2和星形阻力器3。摇把组件2设置成转动侧向布置在绕线轮单元1内的卷筒15。星形阻力器3布置在绕线轮单元1的摇把组件2一侧上。卷筒15可转动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1上。绕线轮单元1通过杆连接腿部4安装在鱼杆RD上。如图2所示,绕线轮单元1包括框架5、第一盖13、第二盖14和机构安装板16。框架5具有一对在预定间隙上布置的左右侧板10和11以及多个连接侧板10和11的连接构件12。第一盖13和第二盖14旋在框架5的两侧上并固定连接其上。机构安装板16安装在第二盖14上。机构安装板16布置成接触第二侧板11。另外,在机构安装板16和第二侧盖14之间形成空间以便容纳下面描述的不同机构。
框架5最好通过压铸模制而成。第一盖13包括通过压力模制薄金属片获得的盖构件13a和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内侧部分13b。盖构件13a和内侧部分13b通过螺钉组装在一起并固定地连接到框架5的侧板10上。第二盖14最好通过加压模制薄金属片获得。当侧向观察时该对侧板10和11、第一盖13和第二盖14均为圆形形状。另外,侧板10和11、第一和第二盖13和4的外周表面例如使用车床或类似设备加工。摇把轴30的安装部分(下面描述)在轴向上从第二盖14的中央部分向外凸出。
连接构件12是与两个侧板10和11整体形成沿着两个侧板10和11的外周延伸的形状的平构件,并在例如绕线轮单元1的后部、下部和上部的三个位置与该对侧板10和11连接。因此,通过将侧板10和11与多个连接构件12整体形成,将不出现弯曲变形和类似现象。另外,即使大负载施加在绕线轮单元1上,也将防止卷绕效率的降低。连接构件12和侧板10和11的外周部分形成整体,并最好以与第一盖13的相同方式加工。
如图1所示,杆连接腿部4在下部固定地连接连接构件12上。杆连接腿部4布置成沿框架5的侧板10和11之间的中央位置延伸。中央位置还是卷筒15的鱼线卷绕部分的中央位置。
如图1和2所示,摇把组件2包括曲柄臂6、摇把手柄7和平衡构件8。曲柄臂6不可转动地安装在摇把轴30的尖端上。摇把手柄7可转动地安装在曲柄臂67的一端上,并在垂直于曲柄臂6的端部的轴上转动。平衡构件8安装在曲柄臂6的另一端上,即与摇把手柄7相对的端部。曲柄臂6沿其长度弯曲,使得摇把手柄7一侧比平衡构件8一侧更加靠近绕线轮单元1。
如图2所示,卷筒15可转动地布置在该对侧板10和11之间。卷筒15包括筒体部分15a和一对与筒体部分15a的两端形成整体的凸缘部分15b。卷筒轴17穿过卷筒15的中心并固定安装其上。卷筒轴17经由轴承18a和18b通过第一盖13和机构安装板16可转动地支承。
第一转动传递机构20、离合器机构21和离合器操作机构22布置在机构安装板16和第二盖14之间的空间内。第一转动传递机构20将扭矩从摇把组件2传递到卷筒15上。离合器机构21沿着第一转动传递机构20布置。离合器操作机构22启动和停止离合器机构21。另外,将鱼线均匀卷绕在卷筒15上的水平卷绕机构23布置在卷筒15的前侧上。另外,将卷筒15的转动传递到水平卷绕机构23上的第二转动传递机构24和通过卷筒15的转动产生声音的声音产生机构25布置在第一盖13和侧板10之间。
第一转动传递机构20包括当来自卷筒15的扭矩传递回到摇把组件2上时调节扭矩的转动控制机构26。第一转动传递机构20还包括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摇把组件2上的摇把轴30、经由转动控制机构26连接到摇把轴30的另一端上的平面齿轮31和与主齿轮31啮合的小齿轮32。摇把轴30平行于卷筒轴17布置,并且通过机构安装板16可转动地支承在其一端上。主齿轮31相对于摇把轴30可转动地支承。另外,主齿轮31经由转动控制机构26不可转动地相对于摇把轴30的一端连接。采用所述的构造,当离合器机构21启动时,来自摇把组件2的扭矩将经由主齿轮31和小齿轮32直接传递到卷筒15上。
离合器机构21包括可滑动地安装在卷筒轴17的外周部分上的管状小齿轮32和安装在布置在小齿轮32和卷筒轴17的一部分内的接合凹槽32a。当小齿轮32沿着卷筒轴17滑动并且销33与接合凹槽32a接合时,转动力将在卷筒轴17和小齿轮32之间传递。此状态是连接状态(离合器接通状态)。如果销33与接合凹槽32a脱开,转动力将不在卷筒轴17和小齿轮32之间传递。此状态是脱开状态(离合器断开状态)。在离合器断开状态下,卷筒15将自由转动。小齿轮32在接合凹槽32a和销22通过离合器操作机构22将要接合的方向上(即在离合器接通状态)受到压迫。离合器操作机构22包括在连接位置和脱开位置之间枢转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1的第二盖14上的离合器杆35。
转动控制机构26包括滚子类型的单向离合器机构40、阻力机构42和爪式棘轮机构44。单向离合器机构40使得摇把轴30只在鱼线卷绕方向上转动(即防止在鱼线释放方向上转动)。阻力机构42施加设定阻力到卷筒15在鱼线释放方向上的转动上。爪式棘轮机构44使得摇把轴30只在鱼线卷绕方向上转动。注意到如果只防止摇把轴30的反向转动(鱼线释放方向上的转动),可以只设置棘轮机构44,可以省略单向离合器机构40。但是,棘轮机构44的棘爪将花费一定时间与棘轮啮合或脱开。所述滚子类型的单向离合器机构40是优选的,以便在钓鱼期间进行快速和平稳的防止反向转动的操作,这是由于不能被单向离合器机构40承载的过大力将被棘轮机构44承载。
当离合器处于接通时,阻力机构42可通过与摇把轴30接合的星形阻力器3的操作来调整阻力。阻力机构42包括主齿轮31、靠近单向离合器机构40布置的盘形构件45和多个布置在主齿轮31和盘形构件45之间的阻力盘46。盘形构件45与单向离合器机构40的内圈不可转动地接合,并防止盘形构件45在鱼线释放方向上的转动。当释放鱼线时,通过下压主齿轮31以便经由多个阻力盘46与盘形构件45接触,阻力机构42可经由主齿轮31施加阻力到卷筒15上。
如图2所示,水平卷绕机构23包括布置在卷筒15前部并与卷筒轴17平行的螺杆36和与螺杆36接合并在卷筒轴方向上往复运动的鱼线引导部分37。螺杆36可转动地安装在两个侧板10和11之间。形成第二转动传递机构24的从动齿轮38在侧板10一侧安装在螺杆36的端部上。鱼线运动部分37在卷筒轴的方向上通过螺杆36的转动往复运动并将鱼线引导到卷筒15上。
如图2和3所示,第二转动传递机构24包括主动齿轮47、第一中间齿轮48、第二中间齿轮49和从动齿轮38。主动齿轮47不可转动地安装在卷筒轴17上。第一中间齿轮48与主动齿轮47啮合。第二中间齿轮49与第一中间齿轮48接合。从动齿轮38与第二中间齿轮49啮合。两个中间齿轮48和49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盖13的内侧表面上。第二中间齿轮49包括与第一中间齿轮48啮合的大直径齿轮49a和与安装在螺杆36上的从动齿轮38啮合的小直径齿轮49b。第二转动传递机构24将卷筒15的转动传递到螺杆36上,使得相位改变,并防止鱼线在筒体部分15a上卷绕在相同位置上。
如图3-6B所示,卷筒声音产生机构25能够产生声音以响应卷筒15的转动,并能够在可以产生声音的状态和不能产生声音的状态之间转换。卷筒声音产生机构25包括锯齿形构件60、操作构件61、发声构件62以及第一和第二压迫构件63和46。锯齿形构件60连接到卷筒15上并与其一起转动。操作构件61安装在第一盖13上,并可以在多个方向上运动以便与锯齿形构件60接合和脱开。发声构件62枢转地安装在操作构件61上。第一和第二压迫构件63和64压迫发声构件62。锯齿形构件60是不可转动地安装在卷筒轴17上的盘形构件,并具有在其外周上形成一排并在周向上隔开的突出部60a。
操作构件61安装在第一盖13上,并可在两个位置之间运动,即图6A所示的前侧声音产生位置和图6B所示的后侧不产生声音位置。操作构件61穿过第一盖13并安装在第一盖上。操作构件61包括用来操作操作构件61的大直径手柄部分61a和与手柄部分61a形成整体的轴部分61b。轴部分61b通过形成在第一盖13的内侧部分13b内的椭圆形支承孔13c支承,使得轴部分61b在支承孔13c内前后运动。发声构件62通过轴部分61b枢转地支承,并且当操作构件61处于声音产生位置时,声音产生机构25能够产生声音。轴部分61b通过作为位置保持装置实例的扭矩机构72可运动地保持在可以产生声音位置和不可产生声音位置上。
扭矩机构72包括布置在声音产生位置和不产生声音位置之间的保持部分73和在图6A中向下压迫保持部分73的螺旋弹簧74。保持部分73安装在与支承孔13c连续并形成在内侧部分13b内的安装凹口13d内。保持部分73可在接合和脱开方向上在支承孔13c内运动。保持部分73是在其尖端具有尖顶的圆柱形构件,并且在操作构件61运动期间,当轴部分61b接触保持部分73时抬起,并当轴部分61b不在其中接触时降低,因此将轴部分61b保持在后运动位置。注意到安装凹口13d将通过盖构件75闭合,盖构件其中形成椭圆形孔75a,其具有与支承孔13c相同的形状。这将防止保持部分73和螺旋弹簧74脱落。
发声构件62是沿其长度以大锐角弯曲的板形构件。发声构件62按照操作构件61在发声构件62的尖端部分布置在突出部60a之间的声音产生位置和尖端部分与突出部60a分开的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发声构件62包括支承部分62a、接合部分62b和爪部分62c。支承部分62a通过操作构件61的轴部分61b可枢转地支承。接合部分62b是在径向上从支承部分62a向外延伸的底部。接合部分62b的尖端与第一压迫构件63接合。爪部分62c是在径向上并在与接合部分62a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从支承部分62a向外延伸的尖端部分。接合部分62b和爪部分62c在其中形成锐角α,如图6A所示。爪部分62c的尖端渐缩并布置在锯齿形构件60的突出部60a之间。由接合部分62b和爪部分62c形成的径向角度最好是锐角。发声构件62按照操作构件61前后方向上的运动在爪部分62c布置在锯齿形构件60的突出部60a之间的声音产生位置和爪部分62c与突出部60a分开的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另外,当布置在声音产生位置时,由于锯齿形构件60的转动,发声构件62将振动并重复冲击突出部60a并由此产生声音。
第一压迫构件63最好是螺旋弹簧,其一端与第一盖13接合,其另一端与接合构件62b接合。第一压迫构件63压迫发声构件63,使得当发声构件62位于声音产生位置时发声构件62的爪部分62c将大致指向锯齿形构件60的转动中心。换言之,当第一压迫构件63位于自由长度状态时,将保持发声构件62的姿态,使得连接发声构件62的爪部分62c和操作构件61的轴部分61b的轴向中心的直线大致与卷筒轴的轴向中心交叉。
第二压迫构件64是围绕操作构件61的外周卷绕的扭转螺旋弹簧。因此,第二压迫构件64不压迫操作构件61,而操作构件61朝着或离开锯齿形构件60运动。第二压迫构件64的第一端部64a与发声构件62的爪部分62c接合,并且第二端部64b与第一盖13的内侧部分13b接合,而发声构件62位于声音产生位置。当发声构件62位于图6A所示的声音产生位置时,与锯齿形构件60在鱼线卷绕方向上转动时相比,当锯齿形构件60在鱼线释放方向上(即图6A所示的箭头方向)转动时第二压迫构件62更加压迫发声构件62。换言之,当卷筒15在鱼线释放的方向上转动时,第二压迫构件64在与发声构件62由于锯齿形构件60的转动而枢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压迫发声构件62。更特别是,如图6A所示,当卷筒15和锯齿形构件60在鱼线释放方向(图6A箭头的方向)上转动时,第二压迫构件64将在图6A的顺时针方向上压迫发声构件62,该方向是与发声构件62由于锯齿形构件60的转动而枢转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当发声构件62位于图6A所示的声音产生位置时,第二压迫构件64的第一端部64a将接触发声构件62的爪部分62c,并且当发声构件62位于图6B所示的释放位置时,第一端部64a与发声构件62的爪部分62c分开。作为比较,当发声构件62运动到释放位置时,第二压迫构件64的压迫力将不作用到操作构件61上,并且第二压迫构件64将不对操作构件61的操作有影响。
绕线轮的操作接着,将描述绕线轮的操作。
参考图1、2、6A和6B,例如在使用活诱饵进行钓鱼活动之前,星形阻力器3将转动以便调整阻力机构42的阻力强度,使得鱼线将不被活诱饵拉出。
当阻力调整时,具有大约与目标鱼类相同重量的弹簧平衡件或配重通过接通状态的离合器机构21连接到鱼线的端部上。接着,将拉动连接的平衡件或配置,并且星形阻力器3将转动,使得产生所需的阻力。
当鱼线释放时,离合器机构21通过离合器杆35置于离合器断开状态。另外,操作构件61将运动到不产生声音位置一侧。当操作构件61运动到制动释放位置一侧时,发声构件62将与锯齿形构件60分开,如图6B所示,并且卷筒声音产生机构25将位于不产生声音状态。因此,卷筒15将在自由转动状态,由于鱼具的自重,卷筒15将在鱼线释放方向上转动,并且鱼线将从卷筒15释放。
当鱼具达到预定水深,并且钓者等待鱼上钩,操作构件61将运动到声音产生位置一侧。当操作构件61运动到声音产生位置一侧时,发声构件62接触锯齿形构件60,如图6B所示,并且卷筒声音产生机构25将位于可以产生声音状态。因此,制动力将通过卷筒声音产生机构25作用到卷筒15上,并且将停止鱼线的释放。钓者将在此状态下等待鱼上钩。
如果鱼上钩,卷筒15将在鱼线释放方向上转动,并且卷筒声音产生机构25产生短促的大声音。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发声构件62被第一压迫构件63和第二压迫构件64压迫,并且将产生宏亮的声音。作为比较,当卷筒15在鱼线卷绕方向上转动时,第二压迫构件64不压迫发声构件62。由于发声构件62只由第一压迫构件63压迫,而不是被第一和第二压迫构件63和63压迫,当卷筒15在鱼线释放方向上转动时,卷筒声音产生机构25产生更加宏亮的声音。当出现此情况时,钓者将操作离合器杆35,使得离合器机构21置于接通状态,并且阻力机构42将置于操作状态。接着,鱼钩将钩住鱼,操作构件61将运动到不产生声音位置一侧,在卷绕期间减小的转动阻力,卷筒15通过摇把组件2在鱼线卷绕方向上转动并且将鱼拉上岸。
这里,通过提供将在枢转方向和相反方向压迫的第二压迫构件64,当卷筒15在鱼线释放方向上转动时,可以作用大的转动阻力并产生宏亮的声音。给出这种结构,按照转动方向可以方便地改变声音和阻力。
如这里所使用的,以下方向术语“向前、向后、之上、向下、垂直、水平、之下和横向”以及任何其他的类似方向术语指的是装备有本发明的装置的方向。因此,用来描述本发明的这些术语应该相对于装备有本发明的装置进行解释。
可选择实施例现在将描述可选择实施例。考虑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之间的类似性,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可选择实施例部件将给出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参考标记。此外,出于简明的目的,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可选择实施例的部件的描述。
(a)在所述实施例中,第二压迫构件64的第二端部64b鱼第一盖13(绕线轮单元)接合。但是,如图7所示,第二压迫构件164的第二端部164b可与操作构件61接合。在此构造中,压迫力不对操作构件61的操作有任何影响。
(b)在所述实施例中,卷筒声音产生机构25通过与设置在卷筒轴17上的锯齿形构件60接触来产生声音。但是,卷筒声音产生机构25的构造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例如,锯齿形构件60可设置卷筒15上,与发声构件62直接接触,由此使得声音产生。在此构造中,发声构件62可在与卷筒15接触的位置和与其分开的位置之间转换。
(c)在所述实施例中,第一压迫构件63由螺旋弹簧形成,并且第二压迫构件64由扭转螺旋弹簧形成。但是,第一和第二压迫构件的构造不局限于螺旋弹簧和扭转螺旋弹簧,并且可以是板簧或具有其他构造的弹簧。
按照本发明,通过提供在枢转方向和相反方向上压迫发声构件的第二压迫构件,当卷筒在鱼线释放方向上转动时,可以作用大的转动阻力并产生宏亮的声音。因此,按照转动方向的改变声音和阻力。
这里使用的术语“构造”描述的是装置的部件、区段或部分,其包括构造和/或编程执行所需功能的硬件和/或软件。
此外,权利要求中表示为“装置加功能”的术语应该包括用来实施本发明所述部分的功能的任何结构。
这里使用的术语“大致”、“大约”和“近似”意味所修饰术语的偏差量,使得最终结果不显著改变。如果此偏差不否定其修饰词汇的含义,这些术语应看成包括所修饰术语的至少正负5%的偏差。
本申请要求日本专利出版物2002-181803的优先权。日本专利出版物2002-181803的所有披露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在只选择所选实施例描述本发明的同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此说明书中将明白的是可进行不同的改型和变型而不超出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只用作说明,并不用于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通过可转动地安装在双轴承绕线轮的绕线轮单元上的卷绕鱼线的卷筒的转动产生声音的双轴承绕线轮声音产生装置,声音产生装置包括相对于卷筒不可转动的盘形锯齿形构件,锯齿形构件包括多个形成在其外周上并相互隔开的突出部;适用于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上的操作构件,操作构件可朝着和离开锯齿形构件运动;枢转地安装在操作构件上的发声构件,发声构件按照操作构件的运动在发声构件的尖端可接触锯齿形构件的突出部的声音产生位置和发声构件的尖端不接触突出部的释放位置之间运动;第一压迫构件,第一压迫构件当发声构件位于声音产生位置时压迫发声构件使得发声构件的尖端大致指向锯齿形构件的转动中心;以及第二压迫构件,在发声构件位于声音产生位置时,与卷筒在鱼线卷绕方向上转动时相比,卷筒在鱼线释放方向上转动时,第二压迫构件施加更大的压迫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操作构件朝着或离开锯齿形构件运动时,第二压迫构件不施加压迫力到操作构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压迫构件是围绕操作构件的外周卷绕的扭转螺旋弹簧,第二压迫构件的第一端部与发声构件接合,第二压迫构件的第二端部与绕线轮单元接合;以及当发声构件位于声音产生位置时,第二压迫构件的第一端部与发声构件接触,并且当发声构件位于释放位置时变得与发声构件分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压迫构件是围绕操作构件的外周卷绕的扭转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第一端部与发声构件接合,扭转螺旋弹簧的第二端部与操作构件接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通过接触操作构件将发声构件保持在声音产生位置和释放位置之一上的位置保持机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压迫构件是螺旋弹簧,第一压迫构件的一个端部与绕线轮单元接合,另一端部与发声构件接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声构件包括通过操作构件枢转地支承的支承部分、从支承部分径向向外延伸并与第一压迫构件接合的接合部分和在不同于接合部分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从支承部分径向向外延伸的爪部分,爪部分具有渐缩的尖端并接触锯齿形构件的突出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接合部分和爪部分在其中形成锐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卷筒在鱼线卷绕方向上转动时,第二压迫构件不作用压迫力到发声构件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绕线轮的声音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卷筒在鱼线释放方向上转动时,第二压迫构件通过从发声构件摆动的方向上接触发声构件来压迫发声构件。
11.一种钓鱼绕线轮,其包括绕线轮单元;布置在绕线轮单元侧部的摇把;可转动地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上以便卷绕鱼线的卷筒;以及通过卷筒的转动产生声音的声音产生装置,声音产生装置包括相对于卷筒不可转动的盘形锯齿形构件,锯齿形构件包括多个形成在其外周上并相互隔开的突出部;适用于安装在绕线轮单元上的操作构件,操作构件可朝着和离开锯齿形构件运动;枢转地安装在操作构件上的发声构件,发声构件按照操作构件的运动在发声构件的尖端可接触锯齿形构件的突出部的声音产生位置和发声构件的尖端不接触突出部的释放位置之间运动;第一压迫构件,第一压迫构件当发声构件位于声音产生位置时压迫发声构件使得发声构件的尖端大致指向锯齿形构件的转动中心;以及第二压迫构件,在发声构件位于声音产生位置时,与卷筒在鱼线卷绕方向上转动时相比,卷筒在鱼线释放方向上转动时,第二压迫构件施加更大的压迫力。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鱼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当操作构件朝着或离开锯齿形构件运动时,第二压迫构件不施加压迫力到操作构件上。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鱼绕线轮,其特征在于,第二压迫构件是围绕操作构件的外周卷绕的扭转螺旋弹簧,第二压迫构件的第一端部与发声构件接合,第二压迫构件的第二端部与绕线轮单元接合;以及当发声构件位于声音产生位置时,第二压迫构件的第一端部与发声构件接触,并且当发声构件位于释放位置时变得与发声构件分开。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鱼绕线轮,其特征在于,第二压迫构件是围绕操作构件的外周卷绕的扭转螺旋弹簧,螺旋弹簧的第一端部与发声构件接合,扭转螺旋弹簧的第二端部与操作构件接合。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鱼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通过接触操作构件将发声构件保持在声音产生位置和释放位置之一上的位置保持机构。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鱼绕线轮,其特征在于,第一压迫构件是螺旋弹簧,第一压迫构件的一个端部与绕线轮单元接合,另一端部与发声构件接合。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鱼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发声构件包括通过操作构件枢转地支承的支承部分、从支承部分径向向外延伸并与第一压迫构件接合的接合部分和在不同于接合部分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从支承部分径向向外延伸的爪部分,爪部分具有渐缩的尖端并接触锯齿形构件的突出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钓鱼绕线轮,其特征在于,接合部分和爪部分在其中形成锐角。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鱼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当卷筒在鱼线卷绕方向上转动时,第二压迫构件不作用压迫力到发声构件上。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鱼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当卷筒在鱼线释放方向上转动时,第二压迫构件通过从发声构件摆动的方向上接触发声构件来压迫发声构件。
全文摘要
一种通过卷筒的转动产生声音的双轴承绕线轮声音产生装置包括锯齿形构件、操作构件、发声构件、第一压迫构件和第二压迫构件。锯齿形构件包括突出部并和卷筒一起转动。操作构件可接触锯齿形构件并离开锯齿形构件。发声构件按照操作构件的运动在声音产生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运动;第一压迫构件当发声构件位于声音产生位置时朝着锯齿形构件的转动中心压迫发声构件。在发声构件位于声音产生位置时,与卷筒在鱼线卷绕方向上转动时相比,卷筒在鱼线释放方向上转动时,第二压迫构件施加更大的压迫力。
文档编号A01K89/00GK1575648SQ20041004919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5日
发明者森本伸一, M·D·马里穆图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