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氮磷负荷的投饲方法

文档序号:369631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减少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氮磷负荷的投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学领域,同时涉及海洋环境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明显减少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氮磷污染的投饲方法。
背景技术
:集约化对虾养殖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养殖生产效益为目标,由于其放养密度很高,因此对虾所需的食物几乎全部依靠人工投喂配合饲料来提供。目前一般对虾养殖,人工投饵输入虾池的氮占总输入氮的90%左右,其中仅19%转化为虾体内的氮最终作为对虾产品被收获,其余部分则以残饵、对虾粪便和排泄物的形式进入养殖环境,积累于虾池底部淤泥或以各种氮形式存在于水中(文献1)。这些氮磷营养物质成为养殖环境的营养负荷和养殖自身污染源。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发出"环保型对虫下饲料",通过提高饲料质量如提高消化吸收率、减少在水中的溶失率和残饵量等来减少养殖过程的残饵和粪便由来的污染。而从养殖者的角度,通过提高投饲技术,也可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养殖过程对环境的污染。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在传统的"四定"(定时、定位、定量、定质)投饲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少食多餐即适当增加投喂次数(文献2)以及根据对虾是夜行性动物,晚上活动多、摄食多的生活习性,采用日间少投,清晨和傍晚多投,甚至在晚间投词的方法(文献3)。但这些方法一方面会增加劳动力负担,而在减少水质污染方面却不一定有效果(文献4),甚至由于投饲次数过多在养殖后期反而累积更多的氮污染物(文献5)。近年来,我国关于水产动物补偿生长的研究逐渐增多,在虾类方面,申请人已査明凡纳滨对虾在饥饿一定时间后再投喂时能够产生补偿生长,其补偿生长原理是由于恢复摄食后摄食率和食物转化效率的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献6)。另已査明中国对虾(文献7)和日本沼虾(文献8)同样能产生补偿生长,其补偿生长的机理主要是在饥饿后通过加大摄食量而实现的。但目前尚不了解上述虾类在饥饿和投喂期间的氮磷排出情况,也没有把补偿生长的原理应用于实际生产,采用周期性断食的投喂方法来减少养殖过程氮磷污染的报道。另一方面,在断食期间,一般肉食性动物会发生同类相残而降低养殖成活率,因此这种投喂方法只针对性情温顺、攻击性很弱的凡纳滨对虾而设计。参考文献[1]杨逸萍,王增焕,孙建等.精养虾池主要水化学因子变化规律和氮的收支.海洋科学,1999,(1):1517。[2]周歧存等。投喂频率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Boone)生长、饲料利用及虾体组成影响的初步研究。海洋湖沼通报,2003,(2):64—68。[3]匡柏林,赵丙彦,张新.南美白对虾养殖投饵技术总结.科学养鱼,2003,(10):57.[4]吴善(译)。日投佴次数和投饵量对静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影响。福建水产,2003,(2):41—43。[5]叶乐等。投喂频率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水质的影响。南方水产,2005,1(4):55_59。[6]林小涛,周小壮,于赫南等.饥饿对南美白对虾生化组成和补偿生长的影响。水产学报,2004,28(1):47-53.[7]吴立新等.中国对虾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研究.生态学报,2001,21(3):452-457.[8]王军霞,李志华,谢松.饥饿补偿对日本沼虾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6):644-649
发明内容木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养殖生产者使用的,既能同时减少来自残饵、虾的排泄和粪便三方面来源的氮、磷自身污染程度,又能节约饲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养殖凡纳滨对虾的投饲方法。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减少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氮磷负荷的投饲方法如下采用饥饿一天或数天,投喂数天,再饥饿一天或数天,再投喂数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凡纳滨对虾。对于体湿重为0.21.0克的凡纳滨对虾,作为优选方案,可按照饥饿一天,投喂三天,再饥饿一天,再投喂三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或者,按照饥饿两天,投喂五天,再饥饿两天,再投喂五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或者,按照饥饿三天,投喂九天,再饥饿三天,再投喂九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词养殖。对于体湿重为1.14.0克的凡纳滨对虾,作为优选方案,可按照饥饿一天,投喂四天,再饥饿一天,再投喂四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或者,按照饥饿两天,投喂六天,再饥饿两天,再投喂六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或者,按照饥饿三天,投喂十二天,再饥饿三天,再投喂十二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对于体湿重为4.1克以上的凡纳滨对虾,作为优选方案,可按照饥饿一天,投喂五天,再饥饿一天,再投喂五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或者,按照饥饿两天,投喂九天,再饥饿两天,再投喂九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或者,按照饥饿三天,投喂十六天,再饥饿三天,再投喂十六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饥饿期间全天不投饲,其他管理如常。投喂期间每天投喂配合词料3次,投饲时间优选为每天8:00、14:00、19:00,其他管理如常。本发明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凡纳滨对虾,设计最佳的饥饿时间和再投喂时间以及最佳的饥饿一再投喂循环周期。在饥饿期间,由于不投饵,所以没有残饵和粪便产生,同时对虾排泄减少,故饥饿期间由残饵、粪便和排泄产生的氮、磷污染消失或减少;在恢复投喂期间,由于饥饿后对虾食欲增加而减少了残饵量,同时由于食物转化效率提高相对减少了排粪和排泄的氮、磷环境负荷,对虾把更多的摄入的氮、磷用于生长,从而提高生长速度,产生补偿生长。因此,与一般的投饵方法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投饵技术,可以在保持相同的生长速度的前提下,显著减少源自残饵、粪便和排泄产生的氮、磷污染,而且由于食物转化效率提高而节约了词料成本,还由于部分时间全天不用投饵而减少劳动力成本。与现行的每天连续投饵的方法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投饲技术,在养殖期间,可以在保持相同的生长速度和对虾体营养成分不变的前提下,显著减少源自残饵、粪便和排泄产生的氮、磷污染。以体湿重0.5g左右的幼虾为例,减少的环境氮磷负荷中,由对虾排粪造成的环境氮负荷可减少36.5%44.5。%,磷负荷可减少34.6%~46.0%;由对虫下排泄造成的氮负荷可减少11.7%15.9%,磷负荷可减少6.3%~9.4%。另一方面,养殖期间累计投喂天数仅为连续投饵方法的75%,假如投喂期间每天产生的残饵量相等,则累计残饵量相比连续投饵方法可以减少约25%。而且由于食物转化效率提高而节约了词料成本,还由于部分时间全天不用投饵而减少劳动力成本。图1是实施例一养殖期间各组(S1F3组与S0组)平均每尾对虾氮摄入量和排出量的比较图。图2是实施例一养殖期间各组(S1F3组与SO组)平均每尾对虾磷摄入量和排出量的比较图。图3是实施例二养殖期间各组(S3F9组与SO组)平均每尾对虾氮摄入量和排出量的比较图。图4是实施例二养殖期间各组(S3F9组与SO组)平均每尾对虾磷摄入量和排出量的比较图。图5是实施例三养殖期间各组(S2F5组与SO组)水体氨氮浓度变化比较图。图6是实施例三养殖期间各组(S2F5组与SO组)水体磷酸盐浓度变化比较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以湿体重0.5g(干重0.142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为研究材料,设饥饿1天投喂3天的饥饿-投喂组(S1F3组),共进行9个周期36天的实验。对照组(SO组)每天投饲。每组设4个水族箱对虾作平行,每箱放养对虾8尾。饥饿期间完全不投饲,投喂期间每天投喂配合饲料(湛江粤海饲料厂,蛋白质43%、脂肪7%、能值19.3kJ*g")3次。投喂期间的投饲时间为每天8:00、14:00、19:00。每次投喂后1.5h用虹吸法收集残饵和粪便,烘干后称重,测定氮、磷含量。每天采用流水法测定各组对虾的氮、磷排泄率3次。实验期间采用流水养殖的方式,单位时间流量为600ml/min,各水族箱连续充气,溶氧保持在5.0mg/L以上,水温283(TC,盐度26~28,pH7.86~8.02。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饥饿1天-投喂3天的处理组对虾(S1F3组)的生长和体成分组成没有差异,而食物转换效率提高了22.5%(见表l)。处理组由对虫下排粪造成的氮负荷减少36.5%,如图l所示;磷负荷减少34.6%,如图2所示;由对奸排泄造成的氮负荷减少14.1%(见图1);磷负荷减少8.1%(见图2)。另外处理组有25%天数不投饲,故此间完全没有残饵产生。表l各组对卧的生长情况<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注同一列字母不同时表示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下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同样的实验材料,设饥饿3天投喂9天的饥饿-投喂组(S3F9组),共进行3个周期36天的实验,其他方法同实施例l。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SO组)相比,饥饿3天-投喂9天的处理组对虾(S3F9组)的生长和体成分组成没有差异,而食物转换效率提高了25.0%(见表2)。处理组由对虾排粪造成的氮负荷减少44.5%(见图3),磷负荷减少46.0%(见图4);由对虾排泄造成的氮负荷减少12.0%(见图3),磷负荷减少9.1%(见图4)。另外处理组有25%天数不投饲,故此间完全没有残饵产生。表2各组对虾的生长情况<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实施例三以湿体重0.6g的凡纳滨对虫下幼虾为研究材料,设饥饿2天投喂5天的饥饿-投喂组(S2F5组),共进行6个周期42天的实验。对照组(S0组)每天投饲。每组设3个玻璃钢圆桶(底面直径70cm,水体积0.3m3)对酐作平行,每桶放养对虾50尾。处理组饥饿期间完全不投饲,投喂期间每天投饲3次,投饲时间为每天8:00、14:00、19:00。实验期间每天换水1/3,每7天测定水中氨氮、磷酸盐一次,换水前测定。各桶连续充气,溶氧保持在5.0mg/L以上,水温28~30°C,盐度27~29。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饥饿2天-投喂5天的处理组(S2F5组)的生长和成活率没有差异(表3)。养殖过程中水质的变化,在前期、中期,水体氨氮、磷酸盐浓度均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X).05),但在后期,处理组的氨氮浓度显著低于连续投喂的对照组(P〈0.05)(见图5);在第5周时,对照组磷酸盐浓度开始高于处理组,实验结束时两者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见图6)。研究结果显示周期性断食的投饲方法在控制内源水质污染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表3各组对虾的生长情况分组终体湿重特定生长率成活率(g)(%)(%)S2F54.60±0.24a4.85±0.13a91.17±2.67a对照SO4.71±0.28a4.90±0.14a90.23±1.58a实施例四以湿体重1.5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为研究材料,设饥饿2天投喂6天的饥饿-投喂组(S2F6组),共进行6个周期48天的实验。对照组(SO组)每天投饲。每组设3个玻璃钢圆桶(底面直径70cm,水体积0.3m3)对虾作平行,每桶放养对虾40尾。处理组饥饿期间完全不投饲,投喂期间每天投饲3次,投饲时间为每天8:00、14:00、19:00。实验期间每天换水1/3,各桶连续充气,溶氧保持在5.0mg/L以上,水温283(TC,盐度27~29。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饥饿2天-投喂6天的处理组(S2F6组)的生长和成活率没有差异。实施例五以湿体重5.0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为研究材料,设饥饿2天投喂9天的饥饿-投喂组(S2F9组),共进行4个周期44天的实验。对照组(SO组)每天投饲。每组设3个玻璃钢圆桶(底面直径70cm,水体积0.3m3)对虾作平行,每桶放养对虾35尾。处理组饥饿期间完全不投饲,投喂期间每天投词3次,投词时间为每天8:00、14:00、19:00。实验期间每天换水1/3,各桶连续充气,溶氧保持在5.0mg/L以上,水温283(TC,盐度2729。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饥饿2天-投喂9天的处理组(S2F9组)的生长和成活率没有差异。8权利要求1.一种减少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氮磷负荷的投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饥饿一天或数天,然后投喂数天,再饥饿一天或数天,再投喂数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饥饿和投喂方式养殖凡纳滨对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饲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体湿重为0.2~1.0克的凡纳滨对虾,按照饥饿一天,投喂三天,再饥饿一天,再投喂三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词养殖;或者按照饥饿两天,投喂五天,再饥饿两天,再投喂五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或者按照饥饿三天,投喂九天,再饥饿三天,再投喂九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饲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体湿重为1.1~4.0克的凡纳滨对虾,按照饥饿一天,投喂四天,再饥饿一天,再投喂四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或者按照饥饿两天,投喂六天,再饥饿两天,再投喂六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或者按照饥饿三天,投喂十二天,再饥饿三天,再投喂十二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词养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饲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体湿重为4.1克以上的凡纳滨对虾,按照饥饿一天,投喂五天,再饥饿一天,再投喂五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或者按照饥饿两天,投喂九天,再饥饿两天,再投喂九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或者按照饥饿三天,投喂十六天,再饥饿三天,再投喂十六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投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饥饿期间全天不投饲;所述投喂期间每天投喂配合词料3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喂期间的投饲时间为每天8:00、14:00、19:00。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氮磷负荷的投饲方法如下采用饥饿一天或数天,投喂数天,再饥饿一天或数天,再投喂数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凡纳滨对虾。与现行的每天连续投饵的方法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投饲技术,在养殖期间,可以在保持相同的生长速度和对虾营养成分不变的前提下,显著减少源自残饵、粪便和排泄产生的氮、磷污染,而且由于食物转化效率提高而节约了饲料成本,还由于部分时间全天不用投饵而减少劳动力成本。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248768SQ200810027190公开日2008年8月27日申请日期2008年4月2日优先权日2008年4月2日发明者军孙,林小涛,潘剑雄,许忠能申请人:暨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