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避剂、叮咬驱避剂和节肢动物媒介病预防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896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驱避剂、叮咬驱避剂和节肢动物媒介病预防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 涉及驱避剂、叮咬驱避剂和节肢动物媒介病预防剂,更具体地涉及用于驱 避节肢动物(蚊子、壁虱、蜘蛛等昆虫)的驱避剂、用于防止节肢动物叮咬的叮咬驱避剂及 用于以节肢动物为媒介的传染疾病的预防剂。
背景技术
节肢动物媒介病(昆虫媒介病)之一的疟疾是以翅斑蚊属蚊子携带的疟原虫导致 的疾病。然而在日本因为感染人数少而认识少,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推测,全世界每 年有3 5亿人左右感染疾病,150 270万人死亡。至今,关于疟疾,已经提出若干通过口 服药剂预防或治疗疟疾的技术方案(例如专利文献1)。采用这种方法,虽然疟疾可以以抗 疟疾药治疗,但由于导致疾病的原虫逐步获得抗药性,这些药剂正在失去它们的有效性,因 此实际上,情况正在恶化而非改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特开2004-2694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人类感染疟疾是以下列方式发生的。首先,蚊子叮咬感染疟疾的动物(包含人), 并吸入该感染动物的血液,从而疟原虫进入蚊子体内并繁殖。一定时间后(10 12日后), 当该感染蚊子叮咬人时,蚊子体内的疟原虫进入人的体内,因此,人感染上疟疾。通过形成 这样的感染链,疟原虫不断地生存下去。另外,蚊子在吸入动物血液之前,在皮肤上插入口 器、搜寻血管。将该行为专门称为“试探(probing)”,然而在本说明书中将此简单称为“叮 咬”。如果严密地说,“吸血”是“叮咬(试探)”后进行的行为。本发明人进行广泛研究去寻找防止感染疟疾的最初阶段,即蚊子叮咬的方法,结 果,发明人发现在皮肤上涂布二氧化氯水溶液、可以在防止蚊子靠近的同时,忌避蚊子叮 咬,然后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以提供不让蚊子等节肢动物靠近,另外,即使靠近、也防止该节肢动物叮 咬,由此可以抑制微生物感染的药剂为目的。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关的驱避剂的特征构成是用于不让节肢动物靠近的驱避剂,在于将二氧 化氯作为有效成分含有方面。采用具有上述特征的驱避剂,可以防止蚊子等节肢动物靠近。本发明相关的叮咬驱避剂的特征构成,是用于防止节肢动物叮咬的叮咬驱避剂, 在于以二氧化氯为有效成分含有方面。采用具有上述特征的叮咬驱避剂,可以防止蚊子等节肢动物叮咬。本发明相关的节肢动物媒介病预防剂的第1特征构成是以节肢动物为媒介传染的节肢动物媒介病的预防剂,在于以二氧化氯为有效成分含有方面。采用具有上述特征的节肢动物媒介病预防剂,可以预防以节肢动物为媒介的、例 如可以预防原虫和寄生虫导致的疾病。本发明相关的节肢动物媒介病预防剂的第2特征构成在于上述节肢动物媒介病
是疟疾方面。
采用具有上述特征的节肢动物媒介病预防剂,可以预防疟原虫的感染。
具体实施例方式[媒介节肢动物]作为在本发明中的媒介节肢动物,例如,在昆虫中,可以列举翅斑蚊、库蚊、沼蚊、 豹脚蚊等的蚊类,萃萃蝇、白蛉、蚋、虻、非洲眼线虫等的蝇类,人体虱等的虱类,跳蚤类,狞 猛类等,在蜱类中,可以列举蜱虫、恙虫、软蜱等。[节肢动物媒介病]作为在本发明中的节肢动物媒介病的具体例子(刮弧内是主要的媒介节肢动 物),例如,可以列举疟疾(翅斑蚊)、嗜酸性肺炎(翅斑蚊、库蚊、沼蚊、豹脚蚊)、登革热 (豹脚蚊)、黄热病(豹脚蚊)、流行性乙型脑炎(库蚊)、西尼罗河热(库蚊、豹脚蚊)、利 什曼病(白蛉)、非洲伊氏锥虫病 < 非洲睡眠病 >(萃萃蝇)、非洲伊氏锥虫病 < 恰加斯氏 病 >(狞猛)、罗阿丝虫病(虻)、野兔病(非洲眼线虫、蜱虫)、斑疹伤寒(人体虱)、回归热 (人体虱、软蜱)、鼠疫(在鼠中寄生的跳蚤)、非洲伊氏锥虫病 < 恰加斯氏病 > (狞猛)、莱 姆病(蜱虫)、恙虫病(恙虫)、蜱媒脑炎(蜱虫)、日本红斑热(蜱虫)等,但不限于这些。[ 二氧化氯液剂的配制和剂型]二氧化氯使用水或其它溶剂,制成为液剂、泡沫剂等,例如作为喷雾剂使用。另外, 在作为水溶液使用时,为了稳定二氧化氯的浓度,可以添加亚氯酸钠(例如1 20% )、磷 酸缓冲液(例如1 20% )(例如pH4 7)。另外,为了在皮肤上涂布液剂时的液剂浸润扩 散变得容易,可以在液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例如0. 1 5% )。还考虑喷雾的容易程度, 作为释放剂,可以在容器中加入液化丙烷气体等。作为喷雾剂以外的剂型,例如,可以列举在以往公知的基材中包含二氧化氯液剂, 例如,可以列举配制为乳脂状、凝胶状、果冻状、乳液状、糊浆状、泡状的剂型(例如软膏剂、 乳脂剂、洗涤剂、喷雾剂、液剂等)。作为使用的基材,如果是被药学允许的、就没有特别限 制,可以列举乙醇、异丙醇等的低级醇,三乙胺、水、蜜蜡、霍霍巴油、橄榄油、可可油、胡麻 油、大豆油、鳄梨油、茶树油、花生油、聚氧乙烯硬化蓖麻子油等的油脂类、白凡士林、流动石 蜡、硅油、挥发性硅油、石蜡油等的矿物油、月桂酸、肉豆蔻酸、硬脂酸、油酸等的高级脂肪酸寸。其用量因为依赖环境(气温和湿度等)而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通常,作为二 氧化氯浓度,每日1次或2 5次适量使用包含0. 01 500ppm、优选包含0. 1 250ppm的 制剂。另外,二氧化氯液剂的最终PH优选成为4. 5 6. 5。如果偏离该范围,保存稳定性就 下降,保存中的药理活性变化,例如,长期保存2年后的药理活性有变弱的可能性。在本发 明中的二氧化氯液剂的更优选pH范围是5. 5 6. 0。具体实施例配制例1 ( 二氧化氯水溶液的配制)如下地操作配制二氧化氯液剂。S卩,在250ml溶解保存2000ppm 二氧化氯气体的 水中加入680ml水和80ml亚氯酸钠25 %溶液、搅拌,接着,使该溶液的pH成为5. 5 6. 0 地加入磷酸二氢钠、搅拌,得到IOOOml由溶解保存二氧化氯气体、亚氯酸钠和磷酸二氢钠 组成的二氧化氯水溶液。(发明再现性的保证)以下,列举使用二氧化氯的疟疾感染预防实验的结果,但在此前,介绍在该实验中 使用的疟原虫和翅斑蚊(Anopheles stephensi mosquito)的获得方法及感染疟疾的蚊子 的制备方法。<疟原虫>鼠疟原虫现在可以由自治医科大学(日本国枥木县下野市药师寺3311-1)的医动 物学部门(免费)获得。频繁使用Plasmodium或P. yoelii等种类。可以使鼠感染,因为 对人没有感染性,所以,容易在实验室的研究中使用。另外,作为在ATCC中保存的人疟原虫,也可以使用P. falciparum FCR-3株(ATCC 30932)和 P. falciparum Honduras-I 株(ATCC 30935)(添加 10 % 人血清、过滤灭菌的 RPMI1640培养基(pH7. 4)制成为供试验的培养基)。人疟原虫在仏浓度5%、0)2浓度5%、 N2浓度90%、温度36.5°C的条件下培养。因为对人有感染性,所以,需要注意叮咬事故。另 外,在使蚊子感染时,必须具有不允许蚊子外逃的严密封闭的实验环境。< 翅斑岐(Anopheles stephensi mosquito))翅斑蚊现在可以由自治医科大学(日本国枥木县下野市药师寺3311-1)的医动物 学部门(免费)获得。<感染蚊子的制备方法>使用上述疟原虫使鼠(瑞士韦伯斯特鼠等)感染疟疾,使翅斑蚊吸入该感染鼠 的血、就可以得到感染疟疾的蚊子。如果是从业者,这是可以充分进行的。如果详细叙 述,基本实验技术按照 Matsuoka 等(Matsuoka. H.,Yoshida, S.,Hirai, M.,and Ishii, A. Parasitol. Int. 51,17-23,2002)禾口 Arai 等(Arai,M. , Ishii, A. and Matsuoka. H. H. Am. J. Trop.Medhyg. 70,139-143,2004)的技术进行。首先,在鼠的腹腔内注射感染了疟原虫的 红血球QX106个)。3日后,2 5%的红血球感染上原虫,将该鼠由肌肉注射0.2mg的赛 拉嗪(xylazine)和2ml的氯胺酮(ketamine)麻醉。接着,在20°C使雌蚊子吸入该鼠30分 钟血,使蚊子感染疟疾。这样操作,制备了感染的翅斑蚊(Anopheles stephensi) 0这以渗 入5%果糖和0. 05%的对氨基苯甲酸的滤纸作为饲料使用,在^°C、50 70%湿度、14小 时明亮、10小时黑暗的房间中饲养。由此,可以得到感染疟疾的蚊子。另外,感染疟疾的蚊子,在学校法人自治医科大学(日本国枥木县下野市药师寺 3311-1)的松网裕之教授(本申请发明人)的研究室内,使用感染鼠进行继代饲养,限于追 加试验本发明的情况,也可以将其利用(限于在本研究室内的实验)。实施例1在M只鼠中施加麻醉、分为2组。S卩,将M只中的11只(鼠编号1 11)作为比 较对照组、在皮肤上喷水,另外的13只(鼠编号21 3 作为二氧化氯组、在皮肤上喷雾上述配制例1中配制的二氧化氯水溶液。另外,由动物用理发推子剃去鼠背部的毛,在其背上 以直径3cm左右的面积以水(比较对照例)和二氧化氯液喷雾。此时,在皮肤表面成为被药 液均勻涂布。涂布水平成为皮肤表面均勻湿润的程度。此后,在透明容器(管)中各放入1 只鼠(每1个管中载放1只鼠)。另外,在各管中以下述[表1]的比例预先放入感染了疟 疾(Plasmodium berghei) (1992 年 9 月由 London. Imperial College 引进。以后,在日本 国内的三重大学·自治医科大学、在实验中使用)的翅斑蚊Anopheles st印hensi (1992年 9月由London. Imperial College引进。以后,在日本国内的三重大学·自治医科大学 长 崎大学·香川大学继代,在实验中使用),给予感染疟疾的蚊子叮咬的机会。感染蚊子预先 装入50ml的塑料试管中,以金属网制成盖子、绝食M小时。在15分钟观察期间中,数出在 鼠上叮咬的蚊子数的结果,比较对照组是88只中的42只(叮咬率47. 7%)、二氧化氯组是 101只中的6只(叮咬率5.9%)。该差别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危险率ρ <0.001)。 可知蚊子明显厌忌二氧化氯组的鼠、不叮咬。感染疟疾的判断如下操作进行。即,在试探 后,由各鼠的尾部采取0. 5 μ 1血液,在显微镜用标本玻璃上制成为薄层,由吉姆萨染色后、 供显微镜检查,看有无感染疟疾。另夕卜,由以往公知的方法产生二氧化氯气体,使其在水中冒泡而得到的 150ppm(2. 2mM)的二氧化氯水溶液(不含亚氯酸钠、磷酸二氢钠)进行同样的试验,结果和 使用配制例1的结果(参照下述[表1])几乎是相同的结果。[表 1]
权利要求
1.一种驱避剂,其特征在于,是用于不让节肢动物靠近的驱避剂,含有二氧化氯作为有 效成分。
2.—种叮咬驱避剂,其特征在于,是用于防止节肢动物叮咬的叮咬驱避剂,含有二氧化 氯作为有效成分。
3.一种节肢动物媒介预防剂,其特征在于,是以节肢动物为媒介传染的节肢动物媒介 病的预防剂,含有二氧化氯作为有效成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肢动物媒介预防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肢动物媒介病是疟疾。
全文摘要
本发明对全世界在1年内3~5亿人左右发病、150~270万人死亡的疟疾等节肢动物媒介病提供将其简单地预防的手段。由预先在皮肤上将以二氧化氯为有效成分含有的节肢动物媒介病预防剂等喷雾,可以对携带疟原虫的感染蚊子等节肢动物提供驱避效果,还可以预防节肢动物对皮肤叮咬,由此抑制节肢动物媒介病的发病。
文档编号A01N59/00GK102046013SQ20098011892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6日
发明者松冈裕之, 柴田高, 绪方规男 申请人:大幸药品株式会社, 学校法人自治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