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织培养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0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组织培养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封闭空间可提供植物无菌组织培养的容器。
背景技术
已知常见的组织培养容器例如兰花种苗培养瓶,其材质为玻璃瓶身结合一橡胶上盖,并在橡胶上盖顶留一圆孔提供空气进入的管道,其防菌方式为在上述圆孔内塞入一沾有硫酸铜的棉花团,可杀菌也可阻止细菌等微生物侵入,同时利于空气进入。但该种容器在用于组织培养时存在明显不足玻璃瓶较为笨重而使操作人员有受到伤害的危险性和增加运输成本,容器组装前置作业及实际进行无菌组织培养作业时较繁琐,此外,瓶盖与瓶身分别为橡胶材质和玻璃材质,导致容器内光照不均勻。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光照均勻、防菌、透气性好的组织培养容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组织培养容器,其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容器本体、紧密结合于容器本体的开口处的盖体,盖体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容器本体和盖体均为聚丙烯塑料材质,所述组织培养容器还包括自通孔的边沿向着容器本体内部延伸的延伸管和填充在延伸管内、用于隔开通孔与容器本体的容置空间的棉花。优选地,所述延伸管也为聚丙烯塑料材质;延伸管与通孔的轴心线方向重合。在所述通孔内设有至少一个沿通孔的径向延伸的支杆,支杆的两端均与通孔的内壁相固定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方面,所述支杆有2个,且2个支杆在中部垂直相交构成十字。 所述的盖体、延伸管以及支杆一体成型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方案所述的盖体包括用于封住容器本体的开口的盖板和设置在盖板的边缘处且沿垂直于所述盖板的方向延伸的盖缘,盖缘与容器本体相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盖板和盖缘之间形成有凹槽,所述容器本体的开口边缘嵌设在凹槽内,容器本体的上部的外壁上凸出设置有沿容器本体的周向延伸的凸缘,盖缘的下端抵在凸缘上,如此,可以实现盖体与容器本体之间良好和稳定的结合。此外,还可在盖缘的外表面上形成多个凸条,多个凸条沿盖缘的周向均勻分布而形成一圈摩擦带,以方便旋开或旋紧盖体。优选地,所述的容器本体呈自上而下开口逐渐变小的锥形,如此,便于清洗、叠放和运输。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棉花可以为干棉花或沾有防菌或杀菌物质的棉花,棉花种类可为脱脂棉花、PP棉等。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组成本实用新型组织培养容器的容器本体和盖体均为聚丙烯塑料材质,整个容器内的光照均勻,且聚丙烯塑料具有优良的抗吸湿性、抗酸碱腐蚀性和抗溶解性,在高温高压下不会分解有害物质污染培养基而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通过盖体顶部设的通孔和在延伸管内填充棉花,可以同时达到防菌和透气的功能。此外,本实用新型设置简单、重量轻,易于运输,适用于铁皮石斛等植物的培养。

下面将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组织培养容器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组织培养容器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组织培养容器的盖体的主剖示意图;其中1、容器本体;10、容置空间;2、盖体;20、通孔;21、盖板;22、盖缘;23、凹槽; 24、凸条;3、延伸管;4、棉花;5、支杆;6、凸缘;7、固定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4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组织培养容器主要包括容器本体1、盖体2、延伸管3以及填充在延伸管3内的棉花4,容器本体1、盖体2以及延伸管3均由聚丙烯塑料(PP) 制成,整个容器内的光照均勻。下面对本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盖体2包括用于封住容器本体1的开口的盖板21和设置在盖板21的边缘处且沿垂直于所述盖板21的方向延伸的盖缘22,盖缘22与容器本体1相螺纹连接。所述盖板21 和盖缘22之间形成有凹槽23,容器本体1的开口边缘嵌设在凹槽23内,容器本体1的上部的外壁上凸出设置有沿容器本体1的周向延伸的凸缘6,盖缘22的下端抵在凸缘6上,如此,可以实现盖体2与容器本体1之间良好和稳定的结合。在盖板21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 20,并在通孔20位置的盖板21上还设有固定圈7,在该通孔20内设有由两个支杆5垂直相交构成的十字形支架,其起到支撑作用,如此,可以将盖板21做的较薄而不会变形。延伸管 3由通孔20的边沿下延伸形成,延伸管3的轴心线与通孔20的轴心线相重合。棉花4填充在延伸管3内,最好是在整个延伸管3的长度方向都填充棉花4,以获得满意的防菌效果。 棉花4可以是干棉花或沾有防菌或杀菌物质的脱脂棉或PP棉。本例中,棉花4为PP棉,空气从通孔20中经棉花4过滤后与容器本体1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利于植株的生长。采取该种结构,能同时达到防菌和透气的效果,且设置简单。此外,为便于操作,在盖缘22的外表面上形成多个凸条24,多个凸条M沿盖缘22 的周向均勻分布而形成一圈摩擦带,如此可以方便地旋开或旋紧盖体。从图1还可见,本例中,容器本体1为自上而下开口直径逐渐变小的锥形,盖体2 具有沿垂直于盖板21的方向延伸的盖缘22,如此可将多个容器上下堆叠放置,提高灭菌锅使用效率和培养室空间利用率,同时锥形的容器本体便于清洗。另外,虽然在图中没有体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还可以在容器本体1上设置用于显示不同高度位置所对应的容积的刻度尺,以便于直接读出容器内物料的体积。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组织培养容器,包括具有容置空间(10)的容器本体(1)、紧密结合于所述容器本体(1)的开口处的盖体(2),所述的盖体(2)的顶部开设有通孔(2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1)和盖体(2)均为聚丙烯塑料材质,所述组织培养容器还包括自所述通孔(20)的边沿向着容器本体(1)内部延伸的延伸管(3)和填充在所述延伸管(3)内、用于隔开所述通孔(20)与所述容器本体(1)的容置空间(10)的棉花(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3)也为聚丙烯塑料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管(3)与所述通孔 (20)的轴心线方向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孔(20)内设有至少一个沿所述通孔(20)的径向延伸的支杆(5),所述支杆(5)的两端均与所述的通孔(20)的内壁相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5)有2个,且2个所述支杆(5)在中部垂直相交构成十字。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2)、延伸管 (3)以及所述支杆(5) —体成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2)包括用于封住所述容器本体(1)的开口的盖板(21)和设置在所述盖板(21)的边缘处且沿垂直于所述盖板(21)的方向延伸的盖缘(22),所述的盖缘(22)与所述的容器本体(1)相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1)和所述盖缘(22) 之间形成有凹槽(23),所述容器本体(1)的开口边缘嵌设在所述凹槽(23)内,所述容器本体(1)的上部的外壁上凸出设置有沿所述容器本体(1)的周向延伸的凸缘(6),所述盖缘 (22)的下端抵在所述凸缘(6)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缘(22)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凸条(24),所述多个凸条(24)沿所述盖缘(22)的周向均勻分布而形成一圈摩擦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本体(1)呈自上而下开口逐渐变小的锥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织培养容器,其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容器本体、紧密结合于容器本体的开口处的盖体,盖体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容器本体和盖体均为聚丙烯塑料材质,所述组织培养容器还包括自通孔的边沿向着容器本体内部延伸的延伸管和填充在延伸管内、用于隔开通孔与容器本体的容置空间的棉花。组成本实用新型组织培养容器的容器本体和盖体均由聚丙烯塑料材质,整个容器内的光照均匀;通过盖体顶部设的通孔和在延伸管内填充棉花,可以同时达到防菌和透气的功能。此外,本实用新型设置简单、重量轻,易于运输。
文档编号A01H4/00GK201928775SQ2010206741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2日
发明者何云芳, 吴义林, 毛碧增, 滕士元, 王春, 郭传敏 申请人:苏州神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