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秸秆制备的防病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9764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秸秆制备的防病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生防木霉菌、放线菌和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防病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有机肥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也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据不完全估计,全世界每年可产生近20亿吨秸秆,而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6 7亿吨左右,列世界之首,并以玉米、小麦、棉花和稻谷秸秆为主,占总秸秆产量的82%。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而又使环境不受污染,是现代农业面临的难题。目前秸秆利用中,以肥料(包括直接还田)用量最多,占秸秆资源的36. 6%,其次是燃料和饲料量,分别占秸秆资源的23. 7%和22. 6%,其它如工业原料(造纸等)、焚烧和弃置乱堆共占17%。这些利用途径中,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而常用的物理机械法和化学碱处理法,都存在诸多缺点,例如秸秆还田有很大的局限性,我国人多地少, 耕地不能实行轮作休耕制,连续耕种,将未发酵腐烂的干枯秸秆埋于农田中非但起不到肥田作用,反而影响作物出苗率;另外,随意丢弃和无控焚烧,是我国广大农村处置秸秆的主要方式,这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地力损伤、环境污染,还可导致火灾及交通事故的频发,并对人类健康和周围动植物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而微生物法在秸秆利用方面具有用途广、营养价值高、周期短、可再生等优点,更能提高秸秆利用的综合效益,并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利用微生物的广泛适应性和多功能性来转化秸秆已日益受到国内外科学研究者重视。棉花秸秆、玉米秸秆、麦秆、稻草等均属木质纤维类生物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约占40%)、木质素(20%-30%)和半纤维素(20%-30%),这三种成分的质量占植物纤维质原料总质量的80%-95%。一方面,这些物质必须经过高温发酵分解,才能发挥肥效;另一方面,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容易产生热量,若秸秆未经腐熟直接施用,极可能发生烧种或烧苗现象。尽管纤维素单独存在时能被许多微生物分解,但由于在秸秆细胞壁中,纤维素是被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包裹着,而木质素具有某些侧链的苯环结构,有完整坚硬的外壳,不易被微生物降解,因此,纤维素的分解受到限制。然而白腐菌能把木质素的侧链及芳香环氧化,进而破坏了秸秆中难以分解的细胞壁结构,使与木质素交连在一起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游离出来, 而且可使秸秆细胞内的可利用营养物质也暴露出来。植物病害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施用化学农药仍是防治植物病害的主要措施,但化学农药存在易造成残留污染、诱发病原菌抗药性和伤害非靶标生物等不利影响。在寻求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过程中,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生物防治将成为控制植物病害,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措施。木霉菌因为其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对植物病原真菌良好的拈抗活性、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及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己成为最有开发潜力的生防微生物之一。利用木霉作为植物病害的生防真菌,已有较多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木霉菌防治土传病害已有许多成功的报道。放线菌也是具有巨大实用价值的一类微生物,目前从微生物中发现的大约8000 种生物活性物质中,近70%为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而放线菌在土壤中通过产生拈抗代谢产物或分解真菌细胞壁酶类,对病原真菌生长拮抗作用,使土壤中植物病原菌生长受到抑制,从而避免或减轻植物病害。土壤中存在多种真菌性病原菌,这些病菌可以长期寄生于土壤,在条件适宜时侵染作物。近年来,由于复种指数提高和连作,这些土传病害发生越来越严重。例如,辣椒根腐病、棉花枯萎病等已经严重影响了产量的提高和经济效益。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是重要的措施之一,但农药生产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生产具有防病抑菌能力的生物有机肥则可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防病作用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将木霉菌、放线菌液体菌剂与以粉碎的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经高效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发酵腐熟的有机物进行二次发酵,生产具有防治土传病害的生物有机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病生物有机肥,是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均为质量份 腐熟有机物95 99份加入木霉菌发酵液1 5份制得木霉菌发酵物; 腐熟有机物95 99份加入放线菌发酵液1 5份制得放线菌发酵物; 木霉菌发酵物和放线菌发酵物按0. 5 1 :0. 5 1的质量比混合混勻,常温下晾至水分含量20 22% wt。所述腐熟有机物是以粉碎的农作物秸秆50 75份、饼粕15 30、禽畜粪便5 20份、高效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1 2份堆积发酵、晾至水分含量25% 35%制得。所述的农作物秸秆是籽实收获后剩留下的含纤维成分很高的作物残留物,包括禾谷类、豆类、薯类、油料类、麻类、以及棉花、甘蔗、烟草、瓜果等多种作物的秸秆。所述的饼粕选自豆饼、花生饼、棉籽饼或油菜饼。优选的,饼粕的粉碎粒径< 20目。所述高效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是将康氏木霉、白腐菌、变色栓菌与EM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按比例为15 15 15 25 10 10 10扩大培养制成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其中EM复合菌剂(EM是Effective Micro-organisms的简称),是将光合菌群、酵母菌群、乳酸菌群、放线菌群、菌根菌群等5科10属80多种微生物在同一状态中复合培养成的一种定型菌剂。呈棕色半透明状液体,PH值在3. 5 4. 5之间,市场有售。所述的木霉菌发酵液和放线菌发酵液是按常规技术发酵而成,其中木霉菌发酵液的菌活指数是1 X IO7个/毫升以上,放线菌发酵液菌活指数是1 X IO8个/毫升以上。木霉菌菌种优选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0放线菌菌种优选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菌种由中国普通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有售。本发明的防病有机肥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腐熟有机物的制备以质量份计,粉碎的农作物秸秆5(Γ75份、饼粕15 30份、禽畜粪便5 20份、高效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1 2份,调整混合料的水分为55 65% wt,C / N (碳/氮)质量比为 23 28,ρΗ值为7 7. 5 ;
将上述混合料堆成高1.5米左右的梯形堆,长度不限,自顶部往下打孔,每平方米孔数 10 15个,物料表面用麻袋或草帘覆盖,开始进行有氧发酵(当料温低于10°C时要进行人工升温至25 35°C)。待堆温升至50°C开始计时,发酵5 7天。当料堆温度开始下降时进行翻堆,再发酵5 7天,以后每5 7天翻堆一次,共发酵35 45天,发酵过程完成。 将上述发酵好的有机肥水分含量烘或晾至25 35% wt,备用。(2)木霉菌发酵液的制备,以木霉菌为菌种经过斜面和液体培养得木霉菌发酵液, 菌活指数是Ix IO7个/毫升以上。(3)放线菌发酵液的制备,以放线菌为菌种经过斜面和液体培养得木霉菌发酵液, 菌活指数是Ix IO8个/毫升以上。(4)将木霉菌发酵液1 5份加入到95 99份腐熟有机物中,调节水分含量60 70% wt, ρΗ 6. 5 7. 5,充分混勻,堆成高0.4—0.6米的长条形料堆,覆盖麻袋或草帘,控制料堆的温度25 30°C,每天翻堆一次,共发酵培养5 8天,待其长满孢子后停止。同时另取放线菌发酵液1 5份加入到95 99份腐熟有机物中,调节水分含量55 65% wt, PH 7 8,充分混勻,堆成高0. 4-0. 6米的长条形料堆,覆盖麻袋或草帘,控制料堆的温度 25 30°C,每天翻堆一次,共发酵培养5 8天,待其长满孢子后停止。将上述木霉菌发酵物和放线菌发酵物按0. 5 1 :0. 5 1的比例混合混勻,常温下晾至水分含量20 22% wt,得防病有机肥。以上步骤(1)所述的料堆打孔,优选孔径3 5厘米,孔深到料堆的底部。以上步骤(1)所述的料堆翻堆,优选将料堆表面的料翻入内部,原来内部的料翻到外部。以上步骤0) (3)木霉菌、放线菌发酵液的制备可按常规技术本发明的优良效果如下
1、降解秸秆效率高将康氏木霉、白腐菌、变色栓菌与EM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得高效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依靠微生物相互间协同作用,即EM菌的高效分解作用迅速将原料中的糖类、蛋白质、淀粉、脂肪等易分解的有机物降解,使纤维素高温软化,为康氏木霉、白腐菌提供有利的环境;同时康氏木霉、白腐菌、变色栓菌能快速将木质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降解代谢为小分子物质,作为EM菌的营养物质,从而使EM 菌、康氏木霉、白腐菌和变色栓菌形成良好的共代谢关系,生成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高效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的加入,提高了微生物活性,进而提高了分解秸秆的效率。2、有效成分高,防土传病效果好
腐熟的有机物是优良的微生物培养基,特别对于以纤维素、木质素为主要氮源的腐生性拮抗木霉菌更是适合。现有的微生物生防菌剂主要是传统的液体发酵工艺,由于受仪器、 设备的限制,生产能力有限,产量低,因此,在应用中推荐的使用量普遍不高,防病效果差。 本发明不受大型发酵设备的限制,使少量液体菌剂在腐熟的有机物中进行再次发酵,极大的增加了有机肥中有效成分的浓度,防病效果明显提高。3、对农产品安全拮抗木霉菌在寄生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降解病原菌细胞壁的水解酶,如几丁质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等。这些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细胞壁具有强烈的水解作用,从而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并引起菌丝以及孢子的消解,而且酶之问具有协同作用。通过酶的作用使真菌细胞壁遭到破坏,继而引起原生质解体。放线菌是创制抗生素的主要菌类,作为农用抗生素的一大生产源被广泛开发利用。这些酶类和抗生素对人、畜无毒副作用,也不易在植物体内残留,对农产品安全。4、减少用药次数,节约用工成本
作物病害特别根系病害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再用药时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本肥料采用在作物播种或移栽时施入主要根区,对防止病菌侵入根系、危害幼苗具有良好作用。同时,药、肥一起施用,减少了发病时的施药次数,节省了用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防病生物有机肥制备流程示意图,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实施方案,并非为实际的设备数量和详细的流程设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原料说明如下
高效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是,将康氏木霉、白腐菌、变色栓菌与EM菌、固氮菌、解磷菌、 解钾菌按比例为15 15 15 25 10 10 10扩大培养制成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 其中EM复合菌剂(EM是Effective Micro-organisms的简称),是将光合菌群、酵母菌群、 乳酸菌群、放线菌群、菌根菌群等5科10属80多种微生物在同一状态中复合培养成的一种定型菌剂。呈棕色半透明状液体,PH值在3. 5 4. 5之间,市场有售。木霉菌是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中国普通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菌种目录编号3. 3002, 放线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中国普通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菌种目录编号1. 933,中国普通微生物保藏管理中心购得。风干棉花秸秆,其含水量10. 85%、粗有机物 56. 54 %、氮 0. 941%、磷 0. 146%、钾 0. 910%、碳氮比为 34、灰分 5. 90。实施例中的原料用量份数均为质量份,所有的比例均为质量比,所有的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实施例1
(1)高效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的制备
将康氏木霉、白腐菌、变色栓菌、EM菌、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在相应的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具体步骤为①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保存斜面,至无菌三角瓶中摇勻即成菌悬液; ②接种斜面培养物于种子瓶,30°C,200r/min培养24h得到种子液;③10%的种子液接种到发酵瓶中扩大培养44h得到发酵液,按15:15:15:25:10:10:10的比例配制成高效复合微生物发酵菌液。(2)腐熟有机物的制备
以质量份计(下同),将粉碎的风干棉花秸秆74份、豆粕15份、鸡粪10份、高效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1份充分混合均勻。调整混合料的水分为62%,C / N为27,pH 7. 1。将上述混合料堆成高1. 5米的梯形堆,自顶部往下打孔,每平方米孔数15个,盖上麻袋,进行有氧发酵。待堆温升至50°C开始计时,发酵7天。当料堆温度开始下降时进行翻堆,再发酵7天,以后每7天翻堆一次,共发酵35天,发酵过程完成。将上述发酵好的有机肥水分含量烘或晾至30 %,备用。(3)木霉菌发酵液的制备
在装有PDA培养基(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2%)的试管中接入康氏木霉,在30°C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3 5d。将的上述斜面培养基上的康氏木霉孢子用无菌水洗下,制成孢子悬浮液。在装有IOOmLPDY培养基(马铃薯20%,葡萄糖2%,酵母膏1%)的500ml摇瓶中以10%的量接入康氏木霉孢子悬浮液,在25°C、120 150r/min条件下培养2天,得木霉菌发酵液。菌活指数是1.32 XlO7个/毫升。(4)放线菌发酵液的制备
斜面种子培养基配方=NaCl 19. 5g,MgCl2 25. 9g,Na2SO4 3. 3g,CaCl2 21. 9g,蛋白胨 5. 0g,酵母膏l.Og,琼脂16g,水IOOOmL, pH 7.5。在0. IlMPa压力下灭菌30min,斜面制作完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枯草芽孢杆菌菌种,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天。发酵液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g,玉米粉8g,硫酸镁5g,磷酸盐缓冲液(磷酸二氢钠0. 52g,磷酸氢二钠2. 33g),加水lOOOmL,pH调到7. 0。将斜面种子接到液体培养基中,
下,200r / min振荡培养3天,得种子液。再以1 2%的接种量在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4天,得放线菌发酵液。菌活指数是1. 23 χ IO8个/毫升。(5)防病生物有机肥的制备
将木霉菌发酵液3份加入到97份腐熟有机物中,调节水分含量65%,pH 7. 2,充分混勻,堆成高0. 5米的长条形料堆,覆盖塑料薄膜,控制料堆的温度25 30°C,每天翻堆一次, 共发酵培养7天。另取放线菌发酵液4份加入到96份腐熟有机物中,调节水分含量62%, PH7. 0,充分混勻,堆成高0. 5米的长条形料堆,覆盖塑料薄膜,控制料堆的温度25 32°C, 每天翻堆一次,共发酵培养7天。将上述木霉菌发酵物和放线菌发酵物按1 :0. 5的比例混合混勻,常温下晾至水分含量22%,得防病生物有机肥。实施例2
高效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腐熟有机物、木霉菌发酵液和放线菌发酵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防病生物有机肥的制备如下
将木霉菌发酵液2份加入到98份腐熟食用菌菌渣中,调节水分含量68%,pH 6. 8,充分混勻,堆成高0. 5米的长条形料堆,覆盖麻袋,控制料堆的温度25 30°C,每天翻堆一次, 共发酵培养7天。另取放线菌发酵液2份加入到98份腐熟食用菌菌渣中,调节水分含量 60 %,pH7. 3,充分混勻,堆成高0. 5米的长条形料堆,覆盖塑料薄膜,控制料堆的温度.25 32°C,每天翻堆一次,共发酵培养7天。将上述木霉菌发酵物和放线菌发酵物按1 :1的比例混合混勻,常温下晾至水分含量21 %,得防病生物有机肥。实施例3
(1)高效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的制备同实施例1;
(2)腐熟有机物的制备
以质量份计(下同),将粉碎的风干棉花秸秆阳份、豆粕观份、鸡粪15份、高效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2份充分混合均勻。调整混合料的水分为58%,C / N为25,pH值为7.5。将上述混合料堆成高1. 5米的梯形堆,自顶部往下打孔,每平方米孔数15个,盖上麻袋,进行有氧发酵。待堆温升至50°C开始计时,发酵7天。当料堆温度开始下降时进行翻堆,再发酵7天,以后每7天翻堆一次,共发酵35天,发酵过程完成。将上述发酵好的有机肥水分含量烘或晾至30 %,备用。(3)木霉菌发酵液和放线菌发酵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4)防病生物有机肥的制备
将木霉菌发酵液1份加入到99份腐熟食用菌菌渣中,调节水分含量60%,PH 6. 5,充分混勻,堆成高0. 5米的长条形料堆,覆盖麻袋,控制料堆的温度25 30°C,每天翻堆一次, 共发酵培养7天。另取放线菌发酵液2份加入到98份腐熟食用菌菌渣中,调节水分含量 58%,pH7. 5,充分混勻,堆成高0.5米的长条形料堆,覆盖麻袋,控制料堆的温度25 32°C, 每天翻堆一次,共发酵培养7天。将上述木霉菌发酵物和放线菌发酵物按1 :1的比例混合混勻,常温下晾至水分含量22%,得防病生物有机肥。实施例4
(1)高效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的制备同实施例1
(2)腐熟有机物的制备同实施例3
(3)木霉菌发酵液和放线菌发酵液的制备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防病生物有机肥的制备如下
将木霉菌发酵液5份加入到95份腐熟食用菌菌渣中,调节水分含量70 %,pH 7. 5,充分混勻,堆成高0. 5米的长条形堆,覆盖麻袋,控制料堆的温度25 30°C,每天翻堆一次,共发酵培养7天。另取放线菌发酵液5份加入到95份腐熟食用菌菌渣中,调节水分含量65%, PH值8. 0,充分混勻,堆成高0. 5米的长条形堆,覆盖麻袋,控制料堆的温度25 32°C,每天翻堆一次,共发酵培养7天。将上述木霉菌发酵物和放线菌发酵物按0. 5 1的比例混合混勻,常温下晾至水分含量22%,得防病生物有机肥。对比例只用实施例1步骤( 制备的腐熟有机物作为有机肥,不添加木霉菌发酵液和放线菌发酵液进行再次发酵。以上实施例1 4和对比例的应用效果如下
供试油菜品种为“湘油13号”,土壤是试验田。供试芥菜品种为“华容芥菜”,试验田栽培。所有的肥料均作基肥施用,施用方法是在油菜和芥菜移栽前一次性施入栽植沟的底部,与部分土壤混合后栽植秧苗。施用量,棉花每亩100公斤,芥菜每亩200公斤。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秸秆制备的防病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防病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由下列质量份原料制成腐熟有机物95 99份加入木霉菌发酵液1 5份制得木霉菌发酵物;腐熟有机物95 99份加入放线菌发酵液1 5份制得放线菌发酵物;木霉菌发酵物和放线菌发酵物按0. 5 1 :0. 5 1的质量比混合均勻,水分含量20 22% (wt)。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防病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腐熟有机物是以粉碎的农作物秸秆50 75份、饼粕15 30份、禽畜粪便5 20份、高效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1 2份堆积发酵,晾至水分含量25 % 35 %制得。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防病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霉菌发酵液和放线菌发酵液是发酵而成,其中木霉菌发酵液的菌活指数是1 χ 107个/毫升以上,放线菌发酵液菌活指数是Ix 108个/毫升以上。
4.根据要得要求2的防病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农作物秸秆是籽实收获后剩留下的含纤维成分很高的作物残留物,包括禾谷类、豆类、薯类、油料类、麻类、以及棉花、 甘蔗、烟草、瓜果等多种作物的秸秆;所述的饼粕选自豆饼、花生饼、棉籽饼或油菜饼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高效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是将康氏木霉、白腐菌、变色栓菌与EM菌、固氮菌、 解磷菌、解钾菌按比例为15 15 15 25 10 10 10扩大培养制成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
5.根据权利要求4的防病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霉菌菌种是拟康氏木霉, 放线菌菌种是枯草芽孢杆菌。
6.根据权利要求4的防病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EM复合菌剂,是将光合菌群、 酵母菌群、乳酸菌群、放线菌群、菌根菌群等5科10属80多种微生物在同一状态中复合培养成的一种定型菌剂。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的利用秸秆制备的防病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防病生物有机肥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腐熟有机物的制备以质量份计,将粉碎的农作物秸秆5(Γ75份、饼粕15 30份、禽畜粪便5 20份、高效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1 2份,调整混合料的水分为55 65% (wt), C / N质量比为23 28,pH 值为 7 7. 5 ;将上述混合料堆成梯形堆,自顶部往下打孔,每平方米孔数10 15个,物料表面用麻袋或草帘覆盖,开始进行有氧发酵,待堆温升至50°C开始计时,发酵5 7天;当料堆温度开始下降时进行翻堆,再发酵5 7天,以后每5 7天翻堆一次,共发酵35 45天,发酵过程完成;将上述发酵好的有机肥水分含量烘或晾至25 35% (wt);(2)木霉菌发酵液的制备,以木霉菌为菌种经过斜面和液体培养得木霉菌发酵液,菌活指数是Ix 107个/毫升以上;(3)放线菌发酵液的制备,以放线菌为菌种经过斜面和液体培养得木霉菌发酵液,菌活指数是Ix 108个/毫升以上;(4)将木霉菌发酵液1 5份加入到95 99份腐熟有机物中,调节水分含量60 70% (wt),pH 6. 5 7. 5,充分混勻,堆成高0.4—0.6米的长条形料堆,覆盖麻袋或草帘,控制料堆的温度25 30°C,每天翻堆一次,共发酵培养5 8天,待其长满孢子后停止;同时另取放线菌发酵液1 5份加入到95 99份腐熟有机物中,调节水分含量55 65% wt, pH值为7 8,充分混勻,堆成高0.4—0.6米的长条形料堆,覆盖麻袋或草帘,控制料堆的温度25 30°C,每天翻堆一次,共发酵培养5 8天,待其长满孢子后停止;将上述木霉菌发酵物和放线菌发酵物按0. 5 1 :0. 5 1的比例混合混勻,晾至水分含量20 22% (wt),得到防病生物有机肥。
8.根据权利要求10的防病生物有机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步骤(1)所述的料堆打孔,翻堆。
9.根据权利要求8的防病生物有机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形堆高度为1.5 米左右,长度不限;所述孔径3 5厘米,孔深到料堆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2的防病生物有机肥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料堆表面的料翻入内部,原来内部的料翻到外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利用秸秆制造沼气和有机肥料的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秸秆的预处理;(2)秸秆的堆沤;(3)厌氧发酵;(4)发酵产物的利用。本发明显著提高了秸秆的降解率和产气量,同时复合菌剂预处理能稳定发酵系统的pH值,有利于厌氧发酵的正常进行,从而提高了沼气中的甲烷含量。本发明大大节省了成本,几乎没有污水排放;而且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通过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制得的沼气,经脱硫、脱水的净化工序处理后,作为居民炊事的燃料或者用来发电;另一方面,秸秆厌氧发酵产生的残余物分离成沼渣和沼液,制成固态和液态有机肥,易被作物吸收,从而大大提高了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文档编号C05F17/00GK102442849SQ20111030854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3日
发明者张小平, 王彬, 田秀财, 雷震 申请人:雷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