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闭舱室饲料自动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08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密闭舱室饲料自动投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闭舱室饲料自动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各种密闭舱室(例如高压舱、低压舱、常压高氧舱、常压低氧舱、有害气体舱等)作为研究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生理功能变化、机制和防治措施等的基本设备得以广泛应用。为了研究长期暴露于有害环境对动物身体的影响,动物舱室常常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但是用于动物实验的密闭舱室缺少饲料投料装置,通常需要定期(如每天)中断密闭舱室运行, 使其回到普通环境中,添加饲料后再恢复舱室运行,不仅大大增加了工作量,更重要的是每次投放饲料均破坏了密闭舱室环境的连续稳定,无法确保实验动物长期暴露于稳定地的特殊环境中。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因此,密闭动物舱室需要一种可在保证舱内环境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直接在舱外向舱内投放饲料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闭舱室饲料自动投放装置,它结构简单,解决密闭舱室连续工作状态下舱内动物饲料的供给问题,并且确保在投料过程中舱室内压力和环境等不发生改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密闭舱室饲料自动投放装置,包括一断面呈矩形的水平通道, 该水平通道的前段伸入动物饲养舱内、后段位于动物饲养舱外,在水平通道的前段的下面设有出料口,在水平通道的后段的上面设有进料口,其特征是
一盛料器设在水平通道内,该盛料器的上口与进料口大小相同、下口与出料口大小相同;盛料器的前挡板与进料口前侧相接触,盛料器的后挡板与进料口后侧相接触,与水平通道形成密封状态;
一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盛料器的后挡板配合连接,该传动装置的输入端与动力系统配合连接;动力系统通过传动装置控制盛料器在水平通道内前后移动,向饲养舱内投料。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解决了密闭舱室连续工作状态下舱内动物饲料的供给问题, 并且在投料过程中保了证舱室内压力和环境等不发生改变,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其中,1为水平通道,2为进料口,2a进料口前侧,2b为进料口后侧,3为出料口,4为盛料器,如为盛料器的前挡板,4b为盛料器的后挡板,5为动力系统,6为传动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密闭舱室饲料自动投放装置,包括一断面呈矩形的水平通道1,该水平通道1的前段伸入动物饲养舱内、后段位于动物饲养舱外,在水平通道1的前段的下面设有出料口 3,在水平通道1的后段的上面设有进料口 2
一盛料器4设在水平通道1内,该盛料器的上口与进料口 2大小相同、下口与出料口 3 大小相同;盛料器的前挡板如与进料口前侧加相接触,盛料器的后挡板4b与进料口后侧 2b相接触,与水平通道形成密封状态;
一传动装置6的输出端与盛料器的后挡板4b配合连接,该传动装置6的输入端与动力系统5配合连接;动力系统通过传动装置控制盛料器在水平通道内前后移动,向饲养舱内投料。 向饲养舱内投料时,动力系统通过传动装置控制盛料器,让盛料器向进料口方向移动,当盛料器的前挡板盛料器的前挡板与进料口前侧相接触,盛料器的后挡板与进料口后侧相接触,使其与水平通道形成密封状态。然后向盛料器添加饲料,饲料添加完成后。控制盛料器向饲养舱内移动,当盛料器移动出料口时,饲料通过出料口进入到饲养舱内,投料完成后,动力系统通过传动装置控制盛料器,让盛料器回到进料口下面,完成一次投料。
权利要求
1.一种密闭舱室饲料自动投放装置,包括一水平通道(1),该水平通道(1)的前段伸入动物饲养舱内、后段位于动物饲养舱外,在水平通道(1)的前段的下面设有出料口(3),在水平通道(1)的后段的上面设有进料口(2),其特征是一盛料器(4 )设在水平通道(1)内,该盛料器的上口与进料口( 2 )大小相同、下口与出料口(3)大小相同;盛料器的前挡板(4a)与进料口前侧(2a)相接触,盛料器的后挡板(4b) 与进料口后侧(2b)相接触,与水平通道形成密封状态;一传动装置(6)的输出端与盛料器的后挡板(4b)配合连接,该传动装置(6)的输入端与动力系统(5)配合连接;动力系统通过传动装置控制盛料器在水平通道内前后移动,向饲养舱内投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密闭舱室饲料自动投放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平通道(1) 的断面呈矩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密闭舱室饲料自动投放装置,包括一水平通道,该水平通道的前段伸入动物饲养舱内、后段位于动物饲养舱外,在水平通道的前段的下面设有出料口,在水平通道的后段的上面设有进料口,其特征是一盛料器设在水平通道内,该盛料器的上口与进料口大小相同、下口与出料口大小相同;盛料器的前挡板与进料口前侧相接触,盛料器的后挡板与进料口后侧相接触,与水平通道形成密封状态;一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盛料器的后挡板配合连接,该传动装置的输入端与动力系统配合连接;本发明的结构简单,解决了密闭舱室连续工作状态下舱内动物饲料的供给问题,并且在投料过程中保了证舱室内压力和环境等不发生改变,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文档编号A01K39/012GK102499104SQ20111034147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日
发明者刘福玉, 张建明, 文湘阳, 胡邱, 高钰琪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 贵州风雷航空军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