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微生物垫料的生态养猪方法

文档序号:213256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采用微生物垫料的生态养猪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猪的饲养方法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微生物垫料的生态养猪方法。
背景技术
猪的饲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长期以来,一家一户的圈养方法一直未变。到了现代,虽然米用了大规模的猪场的养殖方法,但总体的饲养方式未有大的改变。八十年代,引进了机械化的工厂化饲养方法,该方法采用钢架饲养床、自动供给饮水及采食,使饲养效益及猪肉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该方法存在有明显的不足一是能源消耗很大,特别是用水量非常大,每天冲刷圈床需要大量用水用电;二是排污量大,每天清扫出的粪便以及大量的冲洗污水无法消化处理,因此,养猪场周围臭气冲天,·蚊蝇肆虐,严重污染环境。三是幼猪断奶从母猪床上转床时,特别容易因应缴而造成仔猪断奶综合症,极大影响了幼猪的生长发育。四是母猪在定位栏里活动受到限制,运动量减少,容易广生蹄裂等疾病。近年,微生物养殖技术也称发酵床养殖技术悄然兴起。该技术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来抑制有害微生物,使养殖环境得到改善,以适应猪的发育生长。具体的做法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资源进行培养、扩繁,形成菌种并做成有益菌饲料添加剂;将农村中农作物的秸杆、谷物外壳、锯末、米糠或麸皮等加工后按比例混合在一起放入猪的圈舍,再将有益菌饲料添加剂用水稀释后泼在垫料上,做成发酵床。猪生活在此微生物垫料上,排泄的粪便被垫料里的微生物降解消化,不需要对猪的排泄物进行清扫、冲洗、贮存等人工处理,这不仅能轻松方便地养猪,对环境也不会造成污染,为猪的生长提供了较适宜的生态环境。猪生长在这种环境下,生长快、产量多、生病少、品质好、省工、省水、省消毒药、省煤炭电力,养殖效益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所使用的菌种——有益菌饲料添加剂中的菌群配比不甚合理,加之与垫料拌合发酵的方法及处理方式也不是太好,因此,有益菌在垫料中的繁殖生长也不很均匀,在养殖管理中必须经常翻堆发酵。另外在夏天,发酵床上的垫料温度太高,有益菌被杀灭,有害菌大量繁殖,使猪的生病率明显提高,特别是仔猪在此环境中更容易发生断奶综合症,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幼猪不适宜常年在发酵床上饲养。这样,造成了猪的整个发酵床养殖过程只能是阶段性养殖,从而影响了生猪养殖的整体效益。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根据以上情况不难看出,利用微生物活菌进行生态化养猪,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是发展养猪业的首选方式和必由之路。但是由于先前的发酵床养猪技术存在诸多问题,这就要求采取新的方法和技术来进行生猪养殖,对猪圈进行重新设计安排,合理建造垫料池,重新调整和配比微生物菌群及垫料,并采取措施使微生物菌群在垫料里均匀的繁殖生长,与良性力量结合起来产生抗氧化物质,清除有害物质,消除腐败,同时产生大量氨基酸、有机酸、多糖类、各种维生素、各种生化酶、促生长因子、抗生素和抗病毒物质,提高生猪免疫功能,从而能真正有效的抑制有害的微生物致病菌,以及蝇蛆和害虫在垫料里生存发展,净化养殖环境,营造一个适宜生猪生长发育的良好的空间,促进生猪健康成长,提闻猪肉品质,提闻养殖效益。实现该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在猪舍内建保育和育肥圈,保育、育肥圈内分别都设有水泥垫料池和饮食活动平台。将稻糠、锯末、麸皮、猪粪或已使用过的垫料按比例混合在一起,再加上微生物菌液拌合后堆捂起来让其繁殖生长,待微生物菌在垫料中全部繁殖生长后,再将布满微生物活菌的垫料放入猪圈中的垫料池内,厚度55CM左右;母猪在保育圈内受孕、产仔,喂奶28天左右迁到其他保育圈,等待下次发情受孕;仔猪继续在原保育圈内继续生长32天左右,待体重长到40-50斤时再迁入育肥圈内饲养90-105天出栏。出栏后猪圈中垫料池内的垫料被清出后,再更换新的垫料;被清出的陈垫料一部分拌入新垫料中,催化微生物菌的繁殖,另一部分则作为优质生物有机肥施入田地里。
·
所述的保育圈垫料池2 X 2. 6米,深O. 6米,饮食活动平台2X2. 4米;育肥圈垫料池4X8米,深O. 6米,饮食活动平台4X4米;猪圈护栏高1-1. 2米;在饮食活动平台靠管理通道的一边设有饮水嘴和自由采食槽。所述的垫料的原料配比为稻糠70%,锯末15%,麸皮或米糠7%,猪粪或已用过的垫料8 % ;原料配比还可以是稻糠60 %,锯末15 %,麸皮或米糠7 %,猪粪或已用过的垫料18% ;其中稻糠可以用花生壳或麦杆或玉米芯替代。所述的微生物菌液由微生物菌种加水配兑而成;微生物菌种中主要含有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发酵条丝状菌五大菌群;菌种与水的配兑比例为I : 500。所述的垫料与微生物菌液拌合的重量比例为3 I到2 1,优选2.4 1,以拌合后用手抓起垫料不成团、不沾手为准。所述的垫料堆捂,是将配比合理且与微生物菌液拌合完成的垫料堆起来,盖上塑料薄膜闷,让微生物菌群在垫料中繁殖生长;在堆捂中,阳光红外热量透过塑料薄膜被垫料吸收,加上垫料中发出的生物热,使垫料的温度不断上升,促进了微生物菌在垫料中迅速繁殖生长;在堆捂中,其温度控制在25-60°C,优选30-55°C,再优选35_50°C;堆捂时间一般控制在3-10天,优选4-9天,再优选4-7天。本发明较之先前的养猪方法具有以下优点I、变废为宝,实现农村良性生态发展。该养殖方法,可将农作物的废弃物如稻壳、秸杆、花生壳、锯末等作为垫料的原材料加以利用。试验证明,每10平米的垫料可消化I亩地的秸杆,而养猪使用过的垫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把垫料和猪粪加工成了优质的生物有机肥再施入农田,实现了良性循环经济发展。2、改善了环境,减少了污染。采用本养殖方案,微生物菌能自动充分降解猪粪便,既无臭味,也无氨味,更不需要用水冲洗猪舍,无污水排放,而且蚊蝇蛆虫不能在生有微生物细菌的垫料上生存。这不仅改善了猪场及周边的环境,而且也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3、加快了猪的生长速度,提高了猪肉品质。一是使用垫料后,在冬天由于微生物繁殖生长而发出大量的生物热,使猪舍温暖如春,垫层与猪接触部分高达24°C,非常适宜猪的生长。二是垫料层为猪提供了可以拱掘的条件,满足了猪的生活习性,同时还增加了猪的运动量,使猪的免疫力、抗病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生病率显著降低,基本上不使用抗生素药物,避免了药物残留和耐药性菌株的产出,因而提高了猪肉品质,达到了国家无公害猪肉的标准要求。同时也加快了冬季育肥速度,平均饲养期缩短7-15天。4、减少了应缴,降低了断奶综合症。实行断奶后母猪转走幼猪留圈的办法,可避免幼猪转群应缴、环境应缴、温湿度应缴,使幼猪能够健康生长发育,机体免疫力得到提升,大大降低了幼猪断奶综合症的发病率,也大大减少了抗生素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甚至完全不使用抗生素。同时,该方法还能缩短母猪的空怀期,断奶后的母猪3-7天就可以正常发情,每年每头母猪可以比使用定位栏多产仔猪2-3头。5、减少饲养成本,增加了养猪效益。由于本养猪方法不需要用水冲洗猪圈,不需要清除粪便,同时采用自动给食、自动饮水,达到省工省本的目的。同时,饲养期的缩短,防疫治病方面投入的减少,可以节约劳动成本50%以上,节约用水用电85%左右,节约医药费用90%。因而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经计算,每头猪可增加80元左右的经济效益,如果把优质优价的因素考虑进去,经济效益将会更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猪舍的建造时,将母猪、仔猪和肥猪舍分开建造,母猪、仔猪舍管理通道设在猪舍的中间,通道两侧为保育圈。保育圈内设水泥垫料池和饮食活动平台两部分。垫料池为2X2. 6m、深60cm,饮食活动平台为2X2. 4m,护栏高1-1. 2m。肥猪舍管理通道设在一侧,育肥圈内设有水泥垫料池和饮食活动平台,垫料池为4X 8m、深60cm,饮食活动平台为4X 4m,护栏高1-1. 2mο在垫料池中放入已经过堆捂过的存有大量微生物活菌的垫料,垫料层的厚度55cm左右。垫料层中的微生物活菌主要有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发酵条丝状菌五大菌群。在冬天,当室外气温在o°c时,垫料层内微生物菌群繁殖生长时发出的生物热可使猪舍温度达12°c以上;垫料层中部温度达30°C左右,猪躺在垫料层上与猪皮肤接触的垫料温度一般在24°C左右,此时,垫层厚度要保持在55-60cm。在夏天,猪舍温度达30°C以上,垫料层中部温度高达40°C左右,此时要注意适度减少垫层的厚度,一般在45-50cm即可。猪在生长期间,除饮用水嘴里的水和食用自由采食槽里的饲料,还会食用垫料,原因是除了垫料里含有大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外,主要是垫料里还含有大量粗纤维,正好为猪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粗饲料。因此,要注意适度添加垫料,保持垫料层的厚度。在夏季,猪舍气温较高,要将窗户打开,注意通风。同时要经常不断地在猪圈里的水泥饮食活动平台上喷洒微生物菌液,保持地面潮湿,一方面可以降温,一方面可用菌液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猪生活在垫料池中的垫料上,垫料中各种有益微生物菌群共生共荣,完全抑制住了有害菌的生长发展,为猪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生长环境。猪的粪便排泄在垫料上,立刻会被垫料上的微生物降解、消化,3天左右的时间,粪便就会被分解成非常细的粉末而消失的无
影无踪。垫料中的光合菌群,以垫料中的有机物、圈舍里的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以及二氧化碳、氮等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氮素化合物、抗病毒物质,不仅为垫料中的其他微生物提供了养分,吸收降解了猪舍内的有害气体,净化了环境,还能在动物养殖上降低死亡率,提高增重和抗病力,降低残留,改善品质。垫料中的乳酸菌群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致病菌增殖,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同时它能够分解在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在饲料中帮助分解动物不能吸收利用的物质,促进有机物发酵分解,使猪能更好的利用吸收。垫料中的酵母菌群不仅为乳酸菌、放线菌等其它有益微生物的增殖提供了重要的基质和给养保障。此外,酵母菌产生的单细胞蛋白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而放线菌可从光合菌中获取氨基酸、氮素作为基质,产生出各种抗生物质、维生素及酶,来直接抑制病原菌。它和光合菌混合后,其对有害菌的杀伤力将会成倍提高,从而为其他有益菌的增殖生存创造了条件,以增强猪对各种病害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垫料中的发酵条丝状菌,以发酵酒精时使用的曲霉菌为主体,因其酒精生存能力强,能防止蝇蛆和其他害虫在垫料中的生存繁育,并可以消除猪的体内产生的恶臭物质,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垫料被猪使用过以后,不仅因其含有大量的经过腐熟的有机质而成为优质有机月巴,还因其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活菌,如光合菌、醋酸杆菌、乳酸菌、放线菌,具有较强的固氮和分解木质素、纤维素的作用而成为优质的菌肥,可作为生物有机肥再施入田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采用微生物垫料的生态养猪方法,其特征是在猪舍内建保育和育肥圈,保育、育肥圈内分别都设有水泥垫料池和饮食活动平台;将稻糠、锯末、麸皮、猪粪或已使用过的垫料按比例混合在一起,再加上微生物菌液拌合后堆捂起来让其繁殖生长,待微生物菌在垫料中全部繁殖生长后,再将布满微生物活菌的垫料放入猪圈中的垫料池内,厚度55CM左右;母猪在保育圈内受孕、产仔,喂奶28天左右迁到其他保育圈,等待下次发情受孕;仔猪继续在原保育圈内继续生长32天左右,待体重长到40-50斤时再迁入育肥圈内饲养90-105天出栏;出栏后猪圈中垫料池内的垫料被清出后,再更换新的垫料;被清出的陈垫料一部分拌入新垫料中,催化微生物菌的繁殖,另一部分则作为优质生物有机肥施入田地里。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采用微生物垫料的生态养猪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保育圈垫料池2 X 2. 6米,深0. 6米,饮食活动平台2 X 2. 4米;育肥圈垫料池4 X 8米,深0. 6米,饮食活动平台4X4米;猪圈护栏高1-1. 2米;在饮食活动平台靠管理通道的一边设有饮水嘴和自由采食槽。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采用微生物垫料的生态养猪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垫料的原料配比为稻糠70 %,锯末15 %,麸皮7 %,猪粪或已用过的垫料8 %。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采用微生物垫料的生态养猪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微生物菌液由微生物菌种加水配兑而成;微生物菌种中主要含有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发酵条丝状菌五大菌群;与水的配兑比例为I : 500。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采用微生物垫料的生态养猪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垫料与微生物菌液拌合的重量比例为3 : I到2 : 1,优选2.4 1,以拌合后用手抓起垫料不成团、不沾手为准。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采用微生物垫料的生态养猪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垫料堆捂,是将配比合理且与微生物菌液拌合完成的垫料堆起来,盖上塑料薄膜闷,让微生物菌群在垫料中繁殖生长;在堆捂中,阳光红外热量透过塑料薄膜被垫料吸收,加上垫料中发出的生物热,使垫料的温度不断上升,促进了微生物菌在垫料中迅速繁殖生长;在堆捂中,其温度控制在25-60 V,优选30-55 °C,再优选35-50 V ;堆捂时间一般控制在3_10天,优选4_9天,再优选4-7天。
全文摘要
一种采用微生物垫料的生态养猪方法涉及生猪饲养技术领域,其方法是在保育、育肥圈内分别都设有水泥垫料池和饮食活动平台。将稻糠、锯末、麸皮、猪粪或已使用过的垫料按比例混合在一起,再加上微生物菌液拌合后堆捂起来让其繁殖生长后放入猪圈中的垫料池内;母猪在保育圈内受孕、产仔,喂奶28天左右迁到其他保育圈;仔猪继续在原保育圈内继续生长32天左右再迁入育肥圈内饲养90-105天出栏。出栏后垫料池内的垫料被清出后作为优质生物有机肥再施入田地里。该养猪方法可改善养猪环境,减少污染,增强生猪体质,避免使用抗生素,加快猪的生长速度,提高猪肉品质,减少饲养成本,增加养猪效益。
文档编号A01K1/015GK102783455SQ20121029870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7日
发明者周薛伟 申请人:沭阳县银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