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并吲哚(或喹喏)里西啶生物碱衍生物以及它们的制备和抗植物病毒活性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13a取代的菲并吲哚里西啶和14a取代的菲并喹喏里西啶生物碱衍生物以及它们的制备和抗植物病毒活性,式中各基团的意义见说明书。本发明的13a取代的菲并吲哚里西啶和14a取代的菲并喹喏里西啶生物碱衍生物具有很好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表现出特别优异的抗植物病毒活性,能很好地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MV)。
【专利说明】菲并吲哚(或喹喏)里西啶生物碱衍生物以及它们的制备和抗植物病毒活性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13a取代的菲并吲哚里西啶和14a取代的菲并喹喏里西啶生物碱衍生物以及它们的制备和抗植物病毒活性应用。
【背景技术】
[0002]自1935年首个菲并吲哚里西唳生物碱-娃儿藤碱((R)-tylophorine) (Ia)被分离以来,由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显著的生物活性吸引了无数植物学家、合成化学家和药物学家的广泛关注。迄今为止,已经有近100种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碱被报道,它们主要存在于萝摩科(Asclepiadaceae)、桑科(Moraceae)、爵床科(Acanthaceae)和棒科(Lauraceae)植物中。在已被分离出的近百种菲并Π引哚里西唳生物碱和菲并喹暗里西唳生物碱中,13a-氢菲并吲哚里西唳生物碱(如:(R) -tylophorine (Ia)和(R) -antofine (Ib))最为常见。1984年,两种结构新颖的菲并Π引哚里西唳生物碱hypoestestatin I (2a)和hypoestestatin 2 (2b)被报道,它们的显著特征是在碳13a的位置都含有角甲基。同时发现hypoestestatin I (2a)和hypoestestatin 2 (2b)都具有特别显著的细胞毒性(对小鼠P-388细胞的ED5tl低达10_5 μ g/mL)。在随后几年,另外几种13a_甲基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碱(3a,3b,3c和4)被相继报道。虽然对13a_氢菲并吲哚里西啶和14a_氢菲并喹喏里西啶生物碱研究较多,但对13a非氢取代的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碱和14a非氢取代的菲并喹喏里西啶生物碱衍生物的研究却非常少。
[0003]
【权利要求】
1.如下通式所示结构的13a取代的菲并吲哚里西啶和14a取代的菲并喹喏里西啶生物碱衍生物(I)
2.权利要求1所述的13a取代的菲并吲哚里西啶和14a取代的菲并喹喏里西啶生物碱衍生物(I),其特征在于优选化合物与已知化合物相比具有突出优点,具体表现在:(1)化学稳定性明显增强,同等条件下室温放置或者日光照射同等时间,变质速度明显比对照样品(R)-tyl0ph0rine慢很多;(2)光学稳定性明显增强,同等条件下室温放置或者日光照射同等时间,样品消旋速度明显比对照样品(R)-tylophorine慢很多;上述两点对化合物在农药上的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一种简洁的制备消旋的13a取代的菲并吲哚和14a取代的菲并喹喏里西啶生物碱(I)的方法(路线一): 路线一:
4.一种简洁的制备光学纯的13a取代的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碱衍生物(S-1)方法(路线二): 路线~:
5.一种简洁的制备光学纯的13a取代的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碱(1-A)的方法(路线三): 路线二:
6.以上权利要求1-5通式中, R1和R2分别代表氢、一个至四个卤素原子、一个至四个1-6碳烷氧基、一个至四个羟基、一个至四个酯基、一个至二个0CH20、一个至二个0CH2CH20、1-6碳烷羰基、1-10碳烷氧羰基、1-10碳苄氧羰基、1-10碳苄胺羰基、1-10碳烷胺羰基; R3分别代表烷基、卤素、羟基、疏基、氣基、酷基、竣基、酸胺基、醒基、亚胺基、踪,氰?基、1-6碳烷氧基、1-4碳烷基羰氧基、1-4碳烷氧基羰氧基、1-10碳含氮杂环、1-10碳含氧杂环、1-10碳含硫杂环,以及上述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以及上述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 R4分别代表氢!、烷基、卤素、羟基、疏基、氣基、酷基、竣基、酸胺基、醒基、亚胺基、踪,氰1基、1-6碳烷氧基、1-4碳烷基羰氧基、1-4碳烷氧基羰氧基、1-10碳含氮杂环、1-10碳含氧杂环、1-10碳含硫杂环,以及上述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以及上述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
7.权利要求1所述的13a取代的菲并吲哚里西啶和14a取代的菲并喹喏里西啶生物碱(I)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它们的抗植物病毒活性,能很好地抑制烟草花叶病毒(TMV)。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的13a取代的菲并吲哚里西啶和14a取代的菲并喹喏里西啶生物碱(I)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化合物1-1,1-5,1-7,1-8,1-11,1-20, 1_21,1-28, 1-30,1-31,1-32,1-33,1-34, 1-37, R-1-2,S-1-4和1-A-3具有特别优异的抗植物病毒活性。
【文档编号】A01P1/00GK103626763SQ201210310325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9日
【发明者】汪清民, 苏波, 蔡春龙, 邓萌, 王兹稳 申请人:南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