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嘧菌酯和井冈霉素a复配杀菌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45阅读:15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嘧菌酯和井冈霉素a复配杀菌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水稻稻曲病、小麦纹枯病等作物病害的嘧菌酯和井网霉素A复配杀菌剂。
背景技术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常发性重要病害,长江以南稻区发生严重,以危害水稻叶片、叶鞘从而使得叶片提早黄化枯死,水稻功能叶片受害后水稻不能正常抽穗从,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从而影响水稻产量。水稻纹枯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内均可发病,在长江流域以7 9月份发病最重。我国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主要应用井冈霉素A、三唑酮、禾穗宁、稻丰灵等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防治。但单用这类杀菌剂在防治水稻纹枯病时的共同的缺陷是防治效果不好,也不太稳定。由于水稻纹枯病在水稻分蘖期至抽穗成熟期只要温度、湿度适宜均可发生,发生期长,而防治药剂的防治效果也不太理想,这样就需要多次、加量喷药, 以维持对水稻纹枯病的控制效果。这样增加了农民生产成本,也加大对环境影响,同时也对农产品质量构成较大影响。水稻稻曲病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河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稻区时有发生。是近年来水稻穗期的主要病害,造成水稻结实率、千粒重明显下降,产量显著降低。更重要是对稻米质量、人畜安全、自然环境造成了重大危害。防治方法常常用2%福尔马林或0. 5%硫酸铜浸种3 5小时,然后闷种12小时,用清水冲洗催芽。抽穗前用18%多菌酮粉剂150 200g或于水稻孕穗末期每667m2用14%络氨铜水剂250g稻丰灵200g或5%井冈霉素A水剂100g,对水50L喷洒。但单用这类杀菌剂在防治水稻稻曲病时的共同的缺陷是防治效果不好,也不太稳定。小麦纹枯病近年已成为我国麦区常发病害。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烂芽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 ;病苗枯死发生在3 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花杆烂茎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杆状;枯株白穗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因养分、水分供不应求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此外,有时该病还可形成病侵交界不明显的褐色病斑。近年,由于品种、栽培制度、肥水条件的改变,病害逐年加重,病区由南向北不断扩大。发病早的减产20 40%,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或颗粒无收。我国小麦纹枯病的防治主要应用井网霉素A、三唑酮、三唑醇等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防治。但单用这类杀菌剂在防治小麦纹枯病时的共同的缺陷是防治效果不好,也不太稳定。井R霉素又称有效霉素,属低毒杀菌剂,而井R霉素A是井R霉素的一种.是活性最高的井网霉素。纯品大小鼠急性经口 LD50均大于2000毫克/公斤,皮下注射LD50均大于1500毫克/公斤。5000毫克/公斤涂抹大鼠皮肤无中毒反应。对鱼类低毒,鲤鱼TLM(96h)LD50 > 40毫克/升。剂型有5%、10%水剂和5%、20%、28%水溶性粉剂。其是一种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具有较强的内吸性,易被菌体细胞吸收并在其内迅速传导,干扰和抑制菌体细胞生长和发育。主要用于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也可用于水稻稻曲病以及蔬菜和棉花等作物病害的防治,缺点是持效期较短一般在10 15天。嘧菌酯纯品为白色结晶固体,M.P. 116。。。相对密度I. 34,蒸汽压I. lX10_7mPa(20°C)。水中溶解度6mg/L (20°C),微溶于己烷、正辛醇,溶于甲醇、甲苯、丙酮,易溶于乙酸乙酯、乙腈、二氯甲烷。水溶液中光解半衰期为2周,对水解稳定。原药为棕色固体。该产品是甲氧基丙烯酸酯(Stoobilurin)类杀菌剂,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土壤处理,主要用于谷物、水稻、花生、葡萄、马铃薯、果树、蔬菜、咖啡、草坪等。使用剂量为25ml-50/亩。但是嘧菌酯价格比较贵,使用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持效性长、防治效果好、速效快且成本低的防治水稻纹枯病、水稻稻曲病及小麦、蔬菜、水果的白粉病、霜霉病的嘧菌酯和井网霉素A复配杀菌剂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嘧菌酯和井网霉素A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含有嘧菌酯0. I 70%,井冈霉素A0. 5 60%。所述的一种嘧菌酯和井冈霉素A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嘧菌酯的含量为0. 15 25%,井冈霉素A的含量为I 50%。所述的一种嘧菌酯和井网霉素A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嘧菌酯的含量为0. 5 20%,井冈霉素A的含量为5 30%。所述的一种嘧菌酯和井网霉素A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嘧菌酯的含量为I 15%,井冈霉素A的含量为5 20%。所述的一种嘧菌酯和井网霉素A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嘧菌酯的含量为3 10%,井冈霉素A的含量为6 16%。所述的一种嘧菌酯和井网霉素A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嘧菌酯的含量为4 10%,井冈霉素A的含量为8 15%。所述的一种嘧菌酯和井网霉素A复配杀菌剂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方法为在水稻纹枯病发生初期,按照每公顷中嘧菌酯和井网霉素A总量10 400克的用量兑水450 900千克喷粗雾。所述的一种嘧菌酯和井网霉素A复配杀菌剂用于防治水稻稻曲病的方法为在水稻破口前5 7天,按照每公顷中嘧菌酯和井冈霉素A总量10 400克的用量兑水450 900千克喷粗雾。所述的一种嘧菌酯和井冈霉素A复配杀菌剂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方法为在小麦纹枯病发生初期,按照每公顷中嘧菌酯和井网霉素A总量10 400克的用量兑水450 900千克喷粗雾。上述的一种嘧菌酯和井R霉素A复配杀菌剂复配合理,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对水稻纹枯病、水稻稻曲病、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好,经田间试验其防治率可达到97%以上;持续性强,防治水稻、小麦纹枯病用药后14天,其防治率可达到92%以上;生产成本低,比单独使用嘧菌酯素降低50%以上。本发明中涉及的配比均为有效成分的纯物质的重量百分比。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本发明的复配农药可采用以下配比进行生产
配方一嘧菌酯0. 1%,井冈霉素A60% ;配方二 嘧菌酯0. 3%,井冈霉素A50% ;
配方三嘧菌酯0. 5%,井冈霉素A41. 5% ;
配方四嘧菌酯0. 7%,井冈霉素A29. 3% ;
配方五嘧菌酯3%,井R霉素A21% ;
配方六嘧菌酯2%,井R霉素A15% ;
配方七嘧菌酯3%,井R霉素A12% ;
配方八嘧菌酯10%,井网霉素A10% ;
配方九嘧菌酯20%,井冈霉素A5% ;
配方十嘧菌酯50%,井R霉素A0. 5%。配置工艺为
一可湿性粉剂按上述比例将嘧菌酯和井R霉素A混合,然后加入常规助剂十二烷基萘磺酸钠、荼磺酸甲醛、白炭黑、轻钙等,充分混合后,经过超细粉碎机粉碎后,既得到可湿性粉剂。二悬浮剂按上述比例将嘧菌酯和井冈霉素A混合,然后加入常规助剂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白碳黑、乙二醇、硅酮、水,在砂磨机中,进行碾磨,既得到悬浮剂。一、离体生物活性试验
离体生物活性测定均采用含毒介质方法,即在PD~培养基中分别加入定量的供试药剂(试验剂量按有效成分计),冷却后接种测试病原菌,在25°C黑暗条件下培养。待空白对照菌落直径生长至40 50mm时,分别测量不同处理的菌落生长直径,计算各处理的抑菌率和ECso值。试验结果混剂的离体生物活性明显高于两个对照单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详见实例I 3。实例I水稻纹枯病
-—--j-j-j-J-j-J-
———I 0.5 0.25 0 13 O.Ofi ECsoCmg/ml)
錄性義廣I
15%麵性_剤砸方七)joe 93.25 S2J5 6145 43.450—091
lop 卯 Jl 77.42 61-26 34,760.幌
5%幷冈謹 A聰關■ g6;2g j403 32^580,140实例2水稻稻曲病
权利要求
1.一种嘧菌酯和井网霉素A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含有嘧菌酯O. I 50%,井网霉素A0. 5 60%0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嘧菌酯和井网霉素A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嘧菌酯的含量为O. 15 25%,井冈霉素A的含量为I 50%。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嘧菌酯和井网霉素A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嘧菌酯的含量为O. 5 20%,井冈霉素A的含量为5 30%。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嘧菌酯和井网霉素A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嘧菌酯的含量为I 15%,井冈霉素A的含量为5 20%。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嘧菌酯和井网霉素A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嘧菌酯的含量为3 10%,井冈霉素A的含量为6 16%。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嘧菌酯和井网霉素A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嘧菌酯的含量为4 10%,井冈霉素A的含量为8 15%。
全文摘要
一种嘧菌酯和井冈霉素A复配杀菌剂,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其含有嘧菌酯0.1~50%,井冈霉素A0.5~60%。上述的一种嘧菌酯和井冈霉素A复配杀菌剂复配合理,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对水稻纹枯病、水稻稻曲病、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好,经田间试验其防治率可达到97%以上;持续性强,防治水稻、小麦纹枯病用药后14天,其防治率可达到92%以上;生产成本低,比单独使用嘧菌酯素降低50%以上。
文档编号A01N43/54GK102783488SQ20121031766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
发明者张光来 申请人:张光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