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杨梅植株体内残留多效唑的安全降解液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217653阅读:9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杨梅植株体内残留多效唑的安全降解液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杨梅植株体内的残留去除制剂,具体为一种杨梅植株体内残留多效唑的安全降解液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杨梅植株,尤其是大果型东魁杨梅因为极性生长显著,生产者没有掌握品种特性,导致植株大小年、裂果、烂果现象严重,部分连续多年有花无果。有鉴于此,不少农民将禾本科植物使用多效唑矮化壮苗的办法移植到杨梅压梢、控制树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上来。这样做虽然当年能够保证高产,但对树体寿命和产品质量带来严重影响。长此以往,导致植株多开花、开早花、多结果、结小果、多裂果、多烂果,常年裂果腐烂率在60%左右。同时,植株体内多效唑残留不同程度存在,诱使植株枯枝病多发、枝条韧性降低、叶片革质化增加。次年耐药性增加,依靠加大剂量保证产量。这种加性增量的做法不但严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使植株寿命不足20年,不及正常生命周期的1/3。更加严重的是,农产品的非 安全生产使消费者高度担心。杨梅是无果皮水果,药物直接接触果实后,能快速渗透果肉。多效唑是种低毒、残留期长的化学药物,在果园土壤、树体的残效期达5年以上。为此,多效唑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弓I起了广大生产者、消费者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为了解决问题,一些地方曾经用2,4-D产品稀释植株残留浓度,但由于技术、安全原因结果适得其反,故至今没有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杨梅植株体内残留多效唑的安全降解液及其使用方法,其能够在一年内安全地降解杨梅植株内残留的多效唑,使杨梅植株逐渐恢复正常的生长规律,达到优质、健康生产的要求,其果实成为安全环保的健康食品,消除消费者的安全隐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杨梅植株体内残留多效唑的安全降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液中各成分的质量配比为赤霉素 GAs 18(T220mg/L,氮 40 60g/L,钙 40 60 g/L,钾 90 110g/L。上述安全降解液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检测杨梅植株体内和土壤的多效唑残留量,并根据检测获得的残留指标将杨梅植株分为重度残留树和中度残留树;2,用所述降解液分间隔多次对植株进行均匀喷雾叶片和枝条,重度残留树的降解液喷洒次数一年治疗周期内不少于4次,中度残留树的降解液喷洒次数为一年治疗周期内不少于3次。上述重度残留树和中度残留树的确认指标为以土壤中多效唑残留量大于25mg/kg和树体中纤维素含量在30mg/kg以上时即为重度残留树;以土壤中多效唑残留量5^25mg/kg和树体中纤维素含量在5 30mg/kg内为中度残留树。进一步地,上述降解液的喷洒起始时间为杨梅植株春梢前20天左右,末期为杨梅植株秋梢前20天左右。
进一步地,上述重度残留树的降解液喷洒间隔一般为20天/次。进一步地,上述中度残留树的降解液喷洒间隔一般为3(Γ45天/次。进一步地,上述降解液喷洒过程中,在第二次喷洒后对杨梅植株进行多效挫残留指标的测定,若残留值降解速度正常,降解液溶度和各成分比例保持不变;若残留值降解速度慢,则增加降解液20%的浓度和元素配比。进一步地,上述降解液降解当年原则上不生产成熟果实,杨梅植株在硬核期前全部进行疏果处理。进一步地,上述对杨梅植株喷洒降解液的同时进行同比例降解液的剖土浇根。进一步地,在降解液降解的一个年度内分步调整土壤PH到6. 0±0. 5
本发明是一种肥药兼具的综合降解技术,在使用本降解液一年内能恢复植株正常生长,结合配套管理后次年可达到正常结果的要求。
本方法优先适用于投产树,以中度和重度的多效唑残留树为对象,本技术具有时间短、经济效果较好,社会效益显著的特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土壤中多效唑残留量为30mg/kg、树体中纤维素含量35mg/kg的重度残留树。采用的安全降解液中各成分的质量配比为
赤霉素 GAs 200mg/L,氮 50g/L,钙 50 g/L,钾 100g/L。采用的降解次数为6次,喷洒间隔一般为20天/次。将混合液均匀喷雾叶片、枝条,因以上中度残留树是以洒施多效唑为主的,同时进行同比例降解液的剖土浇根。整个喷洒的首次时间在杨梅植株春梢前20天左右,即春季幼果期前I个月,以促进杨梅植株的长梢。第2次在幼果期。第3次根据第2次喷洒后的多效唑残留指标,确定残留值降解速度正常,保持现有降解液的浓度和各成分配比。第4次在硬核期,在此之前,为保证降解液的降解效果,降解当年不要成熟果实,在硬核期前全部进行疏果处理。第5次为采收期。第6次在8月下旬、月上旬的杨梅植株秋梢前20天左右。试验表明,以上残留树经降解液降解后的土壤中多效唑残留量和树体中纤维素含量均少于5mg/kg,土壤PH值为5. 9。植株的多效唑残留量已经恢复到正常值内,植株树冠叶片不反卷、无浓绿。此时停止使用,转入正常性管理即可。实施例二土壤中多效唑残留量为20mg/kg、树体中纤维素含量25mg/kg的中度残留树。采用的安全降解液中各成分的质量配比为
赤霉素 GAs 195mg/L,氮 40g/L, I丐 45 g/L,钾 95g/L。采用的降解次数为4次,喷洒间隔一般为3(Γ45天/次。将混合液均匀喷雾叶片、枝条,整个喷洒的首次时间在杨梅植株春梢前20天左右,即春季幼果期前I个月;以后每次间隔40天。第3次喷洒前,检测第2次喷洒后的多效唑残留指标发现残留值降解速度偏慢,为此增加降解液20%的浓度和各元素配比。在整个降解过程中,为保证降解液的降解效果,植株在降解当年不要求成熟果实,在硬核期前全部进行疏果处理。试验表明,以上残留树经降解液降解后的土壤中多效唑残留量和树体中纤维素含量均少于5mg/kg,土壤PH值为6. O。植株已经恢复到正常值内,植株树冠叶片不反卷、无浓绿。此时,停止使用,转入正常性管理。综上所述,本发明为一种杨梅植株体内残留多效唑的安全降解液及其使用方法,其能够在一年内安全地降解杨梅植株内残留的多效唑,次年可以恢复植株的正常生长、结果,较常规降解技术缩短4年左右。同时,校正后的植株健康粗壮,诊治过程无环境污染,次年优质果率从常规的40%左右提高到70%左右,果实内无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 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杨梅植株体内残留多效唑的安全降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液中各成分的质量配比为赤霉素GAs 18(T220mg/L,氮40 60g/L,钙40 60 g/L,钾90 110g/L。
2.如权利要求I所述安全降解液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检测杨梅植株体内和土壤中的多效唑残留量,并根据检测获得的残留指标将杨梅植株分为重度残留树和中度残留树;2,用所述降解液分间隔多次对植株进行均匀喷雾叶片和枝条,重度残留树的降解液喷洒次数一年治疗周期内不少于4次,中度残留树的降解液喷洒次数为一年治疗周期内不少于3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解液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度残留树和中度残留树的确认指标为以土壤中多效唑残留量大于25mg/kg和树体中纤维素含量在30mg/kg以上时即为重度残留树;以土壤中多效唑残留量5 25mg/kg和树体中纤维素含量在5 30mg/kg内为中度残留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解液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液的喷洒起始时间为杨梅植株春梢前20天左右,末期为杨梅植株秋梢前20天左右。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解液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度残留树的降解液喷洒间隔一般为20天/次。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降解液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度残留树的降解液喷洒间隔一般为30 45天/次。
7.如权利要求2-6任一权项所述的降解液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液喷洒过程中,在第二次喷洒后对杨梅植株进行多效唑残留指标的测定,若残留值降解速度正常,降解液溶度和各成分比例保持不变,若残留值降解速度慢,则增加降解液20%的浓度和元素配比。
8.如权利要求2-6任一权项所述的降解液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液降解当年原则上不生产成熟果实,杨梅植株在硬核期前全部进行疏果处理。
9.如权利要求2-6任一权项所述的降解液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杨梅植株喷洒降解液的同时进行同比例降解液的剖土浇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降解液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降解液降解的一个年度内分步调整土壤PH到6. 0±0. 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梅植株体内残留多效唑的安全降解液及其使用方法,所述降解液中各成分的质量配比为赤霉素GAs 180~220mg/L,氮40~60g/L,钙40~60g/L,钾90~110g/L。本发明设计的安全降解液,其能够在一年内安全地降解杨梅植株内残留的多效唑,使杨梅植株逐渐恢复正常的生长规律,达到优质、健康生产的要求,其果实成为安全环保的健康食品,消除消费者的安全隐忧。
文档编号A01N25/32GK102823587SQ201210324669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5日
发明者陈方永, 倪海枝, 王引, 任正初 申请人:浙江省柑桔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