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醚菌胺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572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醚菌胺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醚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杀菌组合物,活性成分A选自醚菌胺,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霜霉威或其盐、霜脲氰、氰霜唑、烯酰吗啉、缬霉威、甲霜灵或其盐、恶霜灵、三乙膦酸铝,且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60︰1。本发明组合物对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病害都有较高活性,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扩大了杀菌谱。并具有用药量小、耐雨水冲刷,增效明显的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含醚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醚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在作物病害上的应用。
技术背景
[0002]醚菌胺(Dimoxystrobin)分子式=C19H22N2O3,化学名称:(E) _2_ (甲氧基亚氨基)-N-甲基-2[a- (2,5-二甲苯氧基)-邻-甲苯基]乙酰胺,醚菌胺为醌外抑制剂,通过作用于细胞色素复合物bcl阻碍电子传导,以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具有保护性、治疗性和传导性,抑制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
[0003]霜霉威的盐为霜霉威盐酸盐,甲霜灵的盐为精甲霜灵,霜霉威盐酸盐和精甲霜灵都有很好的杀菌活性,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0004]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害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害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增效比值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醚菌胺与霜霉威或其盐、霜脲氰、氰霜唑、烯酰吗啉、缬霉威、甲霜灵或其盐、恶霜灵、三乙膦酸铝相互复配,在一定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且有关醚菌胺与霜霉威或其盐、霜脲氰、氰霜唑、烯酰吗啉、缬霉威、甲霜灵或其盐、恶霜灵、三乙膦酸铝的相关复配,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醚菌胺的杀菌组合物。
[0006]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种含醚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 80-60: 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醚菌胺,活性成分B选自霜霉威或其盐、霜脲氰、氰霜唑、烯酰吗啉、缬霉威、甲霜灵或其盐、恶霜灵、三乙膦酸铝中之一种,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优选重量比为1: 60-40: I ;更优选为醚菌胺与霜霉威或其盐的重量比为1: 40-10: 1,醚菌胺与霜脲氰的重量比为1: 20-10: 1,醚菌胺与氰霜唑的重量比为1: 20-20: 1,醚菌胺与烯酰吗啉的重量比为1: 20-10: 1,醚菌胺与缬霉威的重量比为1: 20-20: 1,醚菌胺与甲霜灵或其盐的重量比为1: 30-10: 1,醚菌胺与恶霜灵的重量比为1: 20-10: 1,醚菌胺与三乙膦酸铝的重量比为1: 40-10: I ;最优选为醚菌胺与霜霉威或其盐的重量比为1: 2(Tl: 1,醚菌胺与霜脲氰的重量比为1: 8~4: 1,醚菌胺与氰霜唑的重量比为1: 10-10: 1,醚菌胺与烯酰吗啉的重量比为1: 8~4: 1,醚菌胺与缬霉威的重量比为1: 10-10: 1,醚菌胺与甲霜灵或其盐的重量比为1: 15~1:1,醚菌胺与恶霜灵的重量比为1: 8~4: 1,醚菌胺与三乙膦酸铝的重量比为1: 2(Tl:1
[0008]所述的含醚菌胺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的病害的应用,所述的作物包括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所述的病害包括霜霉病、疫病、稻瘟病、纹枯病、白粉病、黑斑病、斑腐病、猝倒病、黑胫病、叶斑病、灰霉病、叶霉病、黑星病、轮纹病、霜疫霉病、立枯病。
[0009]本发明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同时也与目标病害有关。通常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1%~90%,较佳的为5%~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成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6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 ;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
[0010]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成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2%~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0011]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成分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崩解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稳定剂、抗冻剂等。
[0012]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优选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也可制成水剂、可溶性液剂、可溶性粉剂、微乳剂。
[0013]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9T60%、活性成分Bl%~80%、分散剂1%~12%、湿润剂1%~8%、填料余量。
[0014]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9T60%、活性成分Bl%~80%、分散剂1%~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
[0015]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9T50%、活性成分Bl%~50%、分散剂1%~10%、湿润剂1%~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0016]组合物制成悬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9T50%、活性成分Bl%~50%、乳化剂1%~10%、分散剂1%~10%、溶剂0~2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0017]组合物制 成微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9T50%、活性成分Bl%~50%、乳化剂3%~25%、溶剂1%~10%、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加至100%。
[0018]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活性成分A19T50%、活性成分Bl%~50%、溶剂1%~20%、乳化剂1%~12%、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增稠剂0~2%、去离子水加至100%。
[0019]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权利要求】
1.一种含醚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 80飞0: 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醚菌胺,活性成分B选霜霉威或其盐、霜脲氰、氰霜唑、烯酰吗啉、缬霉威、甲霜灵或其盐、恶霜灵、三乙膦酸铝中之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醚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 6(T40: I。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醚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醚菌胺与霜霉威或其盐的重量比为1: 4(T10: I ; 醚菌胺与霜脲氰的重量比为1: 2(T10: I ; 醚菌胺与氰霜唑的重量比为1: 2(T20: I ; 醚菌胺与烯酰吗啉的重量比为1: 2(TlO: I ; 醚菌胺与缬霉威的重量比为1: 2(T20: I ; 醚菌胺与甲霜灵或其盐的重量比为1: 3(T10: I ; 醚菌胺与恶霜灵的重量比为1: 2(TlO: I ; 醚菌胺与三乙膦酸铝的重量比为1: 4(T10: I。
4.根据权利要求广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含醚菌胺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微乳剂、水乳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醚菌胺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病害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病害包括霜霉病、疫病、稻瘟病、纹枯病、白粉病、黑斑病、斑腐病、猝倒病、黑胫病、叶斑病、灰霉病、叶霉病、黑星病、轮纹病、霜疫霉病、立枯病。
【文档编号】A01N43/76GK103651540SQ201210338934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4日
【发明者】张伟 申请人: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