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回收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98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回收部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回收部构造,其构成为将从脱粒装置搬出并被纵向送谷装置向上输送的谷粒从所述纵向送谷装置的排出口,通过形成于集谷箱的横侧壁的开口,输送到所述集谷箱内,所述集谷箱构成为在操作位置和维修位置之间自由地进行位置变换,在该操作位置集谷箱连通所述开口和所述排出口,在该维修位置集谷箱离开所述开口和所述排出口,在连通所述排出口和所述开口的连通用连接位置,在所述集谷箱和所述纵向送谷装置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
背景技术
在所述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回收部构造中,以往,例如专利文献I或专利文献2所示,在连通所述排出口和所述开口的连通用连接位置,集谷箱侧的连接部及纵向送谷装置的连接部分别由板面朝向对方侧的板状体构成,所述密封部件使用形成为大致板状的海绵 材料,并为贴附于任一连接部的状态进行安装。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1119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2-18634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如上述现有结构,如果为使用形成为大致板状的海面材料作为密封部件并以贴附于任一连接部的状态进行安装的结构,则恐怕无法长期地发挥充分的密封性能。S卩,虽然集谷箱在操作位置和维修位置之间变换位置,但是当进行这样的集谷箱的位置变换操作时,所述密封部件可能受到过度的力而变形或者受到表面磨损等损伤。如果伴随着联合收割机的使用而反复进行这样的集谷箱的位置变换操作,则密封部件破损而使厚度变薄,即使使用期间不那么长,也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密封装置的性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回收部构造,能够长时间充分地发挥集谷箱和纵向送谷装置之间的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回收部构造,其构成为将从脱粒装置搬出并被纵向送谷装置向上输送的谷粒从所述纵向送谷装置的排出口,通过形成于集谷箱的横侧壁的开口,输送到所述集谷箱内,所述集谷箱构成为在操作位置和维修位置之间自由地进行位置变换,在该操作位置集谷箱连通所述开口和所述排出口,在该维修位置集谷箱离开所述开口和所述排出口,在连通所述排出口和所述开口的连通用连接位置,在所述集谷箱和所述纵向送谷装置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所述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回收部构造的第一特征结构在于,在所述连通用连接位置,在所述集谷箱和所述纵向送谷装置中的任一方以朝向另一方的状态形成有板状的密封安装部,所述密封部件构成为具备变形作用部,其自由地弹性变形,在其整个长度方向形成有中空部;卡合保持部,其在整个长度方向以从板厚度方向两侧弹性地夹持并支承所述板状的密封安装部的状态进行卡合,所述卡合保持部与所述板状的密封安装部卡合且所述变形作用部以朝向所述集谷箱和所述纵向送谷装置中的所述另一方的状态进行安装。根据第一特征结构,密封部件的卡合保持部以从板厚度方向两侧弹性地夹持并支承于板状的密封安装部的状态而进行卡合,该板状的密封安装部形成于集谷箱和纵向送谷装置中的任一方,密封部件的变形作用部以朝向集谷箱和纵向送谷装置中的另一方的状态进行安装。例如,在将集谷箱从维修位置向操作位置进行位置变换的情况下,当集谷箱靠近纵向送谷装置并位于操作位置时,变形作用部发生弹性变形而与相对侧的部件(集谷箱或纵向送谷装置)抵接,成为填充集谷箱和纵向送谷装置之间的间隙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间隙的宽度变化,也能够通过变形作用部的弹性变形维持填充间隙的状态。另外,为了使集谷箱在维修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变换,集谷箱和纵向送谷装置反复进行接近和离开的动作,即使对方侧的部件与变形作用部抵接,变形作用部也利用中空部来吸收位移同时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不会受到过度的力。·因此,不存在由于过度的力而磨损变形作用部等不良情况,通过填补集谷箱和纵向送谷装置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发挥良好的密封性能。另外,安装有卡合保持部的板状的密封安装部在集谷箱和纵向送谷装置中的任一方以朝向另一方的状态而形成,另外,因为卡合保持部以从板厚度方向两侧弹性地夹持并支承于板状的密封安装部的状态而进行卡合,所以为了使集谷箱在维修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变换,即使集谷箱和纵向送谷装置反复进行接近及离开的动作,也不会由于该动作而使卡合保持部从板状的密封安装部脱离或受到过度的力,容易长期地维持基于密封部件的适当安装状态。因此,利用第一特征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回收部构造,其能够长时间充分地发挥集谷箱和纵向送谷装置之间的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特征结构在第一特征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集谷箱的横侧壁以从所述集谷箱的上端部到下部向箱内侧凹陷的状态、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形成有凹部,并且在所述凹部的上部形成有所述开口,所述纵向送谷装置在所述操作位置以进入所述凹部的内部的状态进行配置。根据第二特征结构,在集谷箱位于操作位置的状态下,纵向送谷装置以进入在集谷箱的侧面以朝向箱内侧凹陷的状态而形成的凹部的内部的状态进行配置,故而使集谷箱的侧面能够尽可能地接近脱粒装置,通过减小集谷箱与脱粒装置之间的无用的空间,能够尽可能地扩大集谷箱的存储容量。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特征结构在第二特征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开口以比所述排出口的横向宽度更大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凹部,并且以向所述纵向送谷装置的横侧外侧突出的状态覆盖所述开口的前后的覆盖部形成于所述纵向送谷装置,在与所述前后的覆盖部的各外周侧以连接在一起的状态安装有抵接作用于所述集谷箱的侧面的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集谷箱的所述开口的上侧周缘部及下侧周缘部分别安装有抵接作用于所述纵向送谷装置的所述排出口的上部侧部分及下部侧部分的所述密封部件。根据第三特征结构,因为形成于集谷箱的开口形成为比排出口的横向宽度更大,所以通过使纵向送谷装置以进入形成于集谷箱侧面的凹部的内部的状态进行配置,能够从纵向送谷装置的排出口将谷粒送入到集谷箱内部的较大范围,能够避免谷粒集中堆积在局部的位置而以尽量均匀的状态存储谷粒。以向纵向送谷装置的横侧外侧突出的状态覆盖横向宽度大的开口的横侧部的前后覆盖部形成于纵向送谷装置,在该前后的覆盖部的各外周侧以连接在一起的状态安装密封部件,故而能够良好地发挥开口的横侧部的密封性能。另外,因为在集谷箱的开口上侧周缘部及下侧周缘部分别安装有密封部件,所以良好地发挥开口上侧及下侧的密封性能。另外,虽然覆盖部面向集谷箱的侧面,由于纵向送谷装置进入形成于集谷箱侧面的凹部的内部,所以在集谷箱和纵向送谷装置分离的状态下,安装有密封部件的覆盖部不比纵向送谷装置更向集谷箱侧的外侧突出,所以与外物接触而损伤密封部件的风险小。因为集谷箱的开口上侧周缘部及下侧周缘部设置于凹部形成位置,所以其位于比集谷箱的侧面更凹入内侧的位置。即,在集谷箱和纵向送谷装置分离的状态下,因为安装有密封部件的开口上侧周缘部及下侧周缘部不比集谷箱的侧面更向纵向送谷装置侧的外侧 突出,所以与外物接触而损伤密封部件的风险小。因此,根据第三特征结构,通过使纵向送谷装置进入形成于集谷箱侧面的凹部的内部,能够增大集谷箱的存储容量,同时减少密封部件的损伤的风险,从而能够良好地发挥开口周围的密封性能。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特征结构在第一特征结构 第三特征结构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在所述纵向送谷装置的上部的形成有所述排出口的谷粒排出部设置有在俯视下呈大致V形且向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向壁部件,分别从该纵向壁部件的前部侧位置及后部侧位置沿所述集谷箱的横侧壁向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有支承部,在前后两侧的所述支承部设置有所述密封安装部。根据第四特征结构,因为在纵向送谷装置的形成有排出口的谷粒排出部设置有俯视呈大致V形且向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向壁部件,所以能够在内部形成空间而例如不阻碍排出用叶片体等的谷粒排出,因为分别从该纵向壁部件的前部侧位置及后部侧位置沿所述集谷箱的横侧壁向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有支承部,并在前后两侧的所述支承部安装有密封部件,所以能够以沿集谷箱的横侧壁的状态进行良好的密封。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特征结构在第四特征结构的基础上,具备被安装部,其固定于所述支承部,并且其上下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开口的上下宽度更宽的宽度,通过将所述被安装部的外周部弯曲而构成所述密封安装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特征结构在第五特征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卡合保持部的截面形成为大致-形,以从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所述密封安装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特征结构在第六特征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卡合保持部在与所述密封安装部接触侧形成有多个接触片。

图I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图3是纵向送谷装置配设部的局部剖切后视图。图4是集谷箱的侧视图。[0035]图5是集谷箱的主视图。图6是集谷箱的下部的主视图。图7是卡止保持件配设部的主视图。图8是纵向送谷装置的上部的纵剖后视图。图9是纵向送谷装置的上部的侧视图。图10是密封部件的横剖俯视图。图11是集谷箱的开口形成部的侧视图。图12是纵向送谷装置的上部的侧面图。 图13是纵向送谷装置的上部的横剖俯视图。图14是纵向送谷装置的上下中间部的横剖俯视图。图15是纵向送谷装置的上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纵向送谷装置的上部的横剖俯视图。标记说明6 :脱粒装置9 :集谷箱9A :横侧壁12:纵向送谷装置13:排出口14:开口14A :上侧周缘部14B :下侧周缘部41 :凹部44 :谷粒排出部46 :上部侧部分47 :下部侧部分48 :纵向壁部分49:覆盖部50 :支承部51a :密封安装部52 :密封部件53:中空部54 :变形作用部55 :卡合保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回收部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联合收割机具备左右一对履带行驶装置2,并且在机体前部具备对收割对象的作物谷杆进行割取并将割取的谷杆向机体后方输送的收割部5,在收割部5的后方装备有操纵部4 ;对割取的谷杆进行脱粒、筛选的脱粒装置6 ;存储由脱粒装置6筛选回收后的谷粒的集谷箱9 ;处理秸杆的秸杆处理装置7等。发动机3、操纵部4、脱粒装置6、集谷箱9等由车体框架I载置支承。虽然省略图示,但是传动系统构成为来自发动机3的动力传递到左右履带行驶装置2,另一方面从所述行驶用传动系统分支的动力经由割取输送用传动系统传递到收割部5,另外,来自发动机3的动力传递到脱粒装置6,另一方面从脱粒装置6分支的动力传递到秸杆处理装置7。脱粒装置6构成为输送从收割部5输送来的割取谷杆并在未图示的处理室对穗梢侧进行脱粒处理,通过装备于脱粒装置6内部的筛选机构(未图示)的筛选作用,将脱粒处理物筛选为单粒化的谷粒和秸杆屑等尘埃,回收单粒化的谷粒并将其输送到集谷箱9进行回收,将尘埃排出机外。另外,将脱粒处理后的秸杆由秸杆处理装置7进行细断处理。如图2、3所示,在脱粒装置6的底部具备一次处理物回收螺杆10,通过该一次处理 物回收螺杆10将谷粒沿机体横向宽度方向向集谷箱9侧横向输送。另外,如图3所示,在脱粒装置6和集谷箱9之间,具备螺杆输送式纵向送谷装置12,该纵向送谷装置12处于通过锥齿轮传动机构11与一次处理物回收螺杆10连动地连结的状态。利用一次处理物回收螺杆10横向输送的谷粒通过纵向送谷装置12向上方输送,从形成于所述纵向送谷装置12上端部的排出口 13,通过谷粒输入口 14输送到集谷箱9内,所述谷粒输入口 14为形成于集谷箱9的左侧壁部9A (横侧壁的一例)的开口。如图I所示,在集谷箱9的底部具备将谷粒向机体后方侧输送的搬出用底部螺杆15,在集谷箱9的机体后部侧具备纵向输送螺杆16,其在经由锥齿轮传动机构(未图示)与搬出用底部螺杆15连动地连结的状态下,将谷粒从输送终端部向上输送。另外,将向上输送的谷粒横向输送并从前端的排出口 17排出的横向输送螺杆18的基端部,经由锥齿轮传动机构(未图示)绕水平轴心Pl上下自由摆动地与纵向输送螺杆16的上部连动并与其连结。S卩,存储在集谷箱9内的谷粒能够通过搬出用底部螺杆15、纵向输送螺杆16及横向输送螺杆18输送并从排出口 17向外部排出。另外,纵向输送螺杆16构成为通过带减速器的电动马达19的运转可以绕纵向轴心P2转动操作,横向输送螺杆18构成为通过液压缸20可以进行绕基端部的水平轴心Pl上下摆动操作,通过对横向输送螺杆18进行旋转操作和升降操作从而改变排出口 17的位置,由此能够将谷粒向机外的卡车等排出。如图1、3、4、5所示,大致矩形板状的支承部件21、22分别与集谷箱9的前侧壁部9B及后侧壁部9C的下部进行螺栓连结,这些支承部件21、22构成为由车体框架I从下方承接并支承。即,支承部件21、22作为集谷箱9的脚部而起作用。另外,如图I所示,在集谷箱9的后侧壁部9C的下部,锥齿轮箱24与所述支承部件22被螺栓连结在一起,该锥齿轮箱24中内置有将搬出用底部螺杆15和纵向输送螺杆16连动并连结的未图示的锥齿轮传动机构,并且将向集谷箱9的后方突出而露出的搬出用底部螺杆15的后端部及纵向输送螺杆16的始端部覆盖。在所述锥齿轮箱24上一体地形成有从其底部向下方延伸出的圆筒状支承轴部24A。在车体框架I上具备轴承支承部1A,轴承支承部IA支承锥齿轮箱24的支承轴部24A并使其可相对旋转,集谷箱9构成为以作为上下方向的支承轴部的锥齿轮箱24的支承轴部24A为支点可向左右方向摆动操作的方式支承于车体框架I。由以上结构,集谷箱9构成为通过以位于其后端的维齿轮箱24的支承轴部24A为支点向左右方向摆动位移,在操作位置和维修位置之间自由地进行位置变换,在所述操作位置集谷箱9的左侧壁部9A与脱粒装置6相邻,并使集谷箱9的谷粒输入口 14与纵向送谷装置的排出口 13连通,在所述维修位置集谷箱9的前部侧离开脱粒装置6,并且发动机3的后方及脱粒装置6的右侧开放(参考图2)。另外,图2的附图标记25是将形成于集谷箱9的顶面的未图示的检查用口关闭的盖部件,图4的附图标记26、27是将形成于集谷箱9的左侧壁部9A的未图示的检查用口关闭的盖部件。这些盖部件25、26、27由螺钉连结,通过解除螺钉的连结,能够卸下这些盖部件25、26、27从而开放检查用口。如图5、6所示,在与集谷箱9的前侧连结的支承部件21上,作为下部侧位置保持 装置的倒L形的固定销28以上下滑动自如且被弹簧29向下方靠压的状态由支承部30支承。在集谷箱9位于操作位置的情况下,固定销28能够插入形成于车体框架I的卡合孔IB而对集谷箱9进行位置保持。在车体框架I的端部形成有倾斜导向面31,该倾斜引导面31伴随着集谷箱9从维修位置向操作位置的移动而引导固定销28向上方移动,当集谷箱9从维修位置离开而位于操作位置时,固定销28在被倾斜导向面31引导之后,通过弹簧29的作用力而自动地切换到插入车体框架I的卡合孔IB的状态。当解除所述固定销28的保持状态时,能够通过手动操作对形成于固定销28上部的横向操作部28A进行向上方提起的操作,从而可以解除所述固定销28的保持状态,并且在提起的状态下通过形成于支承部30的止挡部30A对操作部28A进行支承保持。另外,如图5、7所示,在集谷箱9的前侧壁部9B的脱粒装置6侧(左侧)端部且在上下方向中央位置具备卡止保持件34,该卡止保持件34是在卡合状态和将卡合解除的解除状态下绕所述轴心P3自由摆动的上部侧位置保持装置,所述卡合状态为与经由支架32安装于脱粒装置6的侧壁的卡止销33卡合的状态。所述卡止保持件34通过弹簧35的作用力被施力而向卡合状态摆动,并且通过兼作弹簧35的支承部的止挡销36限制在与卡止销33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下过度的摆动。在卡止保持件34处于未与卡止销33卡合的状态且被止挡销36阻止的摆动限制状态时,当集谷箱9从维修位置向操作位置移动,卡止保持件34的形成于此的倾斜导向面34A与卡止销33抵接而被引导,同时抵抗弹簧35的作用力而退避摆动,当集谷箱9位于操作位置时,自动地切换成卡合状态。卡止保持件34构成为通过对设置于前侧的支承部件21的靠近横向外侧位置的操作手柄37进行操作,能够切换成解除状态。S卩,如图5所示,操作手柄37经由杆38与卡止保持件34连动并与之连结,当手动将操作手柄37向接触侧操作时,通过抵抗弹簧35的作用力能够将卡止保持件34切换到解除状态。通过将操作手柄37设置于前侧支承部件21的靠近横向外侧位置,从而能够靠近固定销28,容易进行固定销28的操作和操作手柄37的操作,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将集谷箱9向维修位置切换的操作。[0090]通过以上所述的位置保持的结构,例如,当集谷箱9从维修位置移动到位于操作位置时,固定销28自动地切换成插入车体框架I的卡合孔IB的状态,并且卡止保持件34自动地切换成与卡止销33的卡合状态,通过分别定位于集谷箱9的前侧壁部9B的下端部及脱粒装置6侧的端部,能够将集谷箱9固定于操作位置。当将集谷箱9从操作位置切换为维修位置时,通过抵抗弹簧29的作用力将固定销28从车体框架I的卡合孔IB拔出而由止挡部30A支承保持,另外,向解除侧操作操作手柄37而将卡止保持件34切换到解除状态的状态下,使集谷箱9向右方摆动就可以切换到维修位置。另外,在将集谷箱9从操作位置向维修位置切换时,预先将带张紧式的排出离合器39切换为截断状态之后卸下传动带40,该带张紧式的排出离合器39在将来自发动机3的动力向搬出用底部螺杆15传递的传动状态和将传动截断的截断状态之间自由地切换。如图I所示,在集谷箱9的右侧下部装卸自由地安装有板金制的前下盖部件57,·该板金制的前下盖部件57形成为覆盖并隐藏所述固定销28、操作手柄37及排出离合器39等的横长形,另外,在该盖部件57的后方以覆盖并隐藏纵向输送螺杆16和旋转用电动马达19等的方式设置有后下盖部件58。其次,对连通纵向送谷装置12的排出口 13和集谷箱9的谷粒输入口 14的连通用连接位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3、4所示,在集谷箱9的脱粒装置6侧的左侧面(左侧壁部9A)以向箱内侧凹入的状态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形成有凹部41。当集谷箱9处于操作位置的状态时,纵向送谷装置12以进入凹部41内部的状态配置。通过这样的结构,在脱粒装置6与集谷箱9之间配置有纵向送谷装置12,同时使集谷箱9的左侧面(左侧壁部9A)接近脱粒装置6,由此能够增大集谷箱9的容量。如图3所示,纵向送谷装置12构成为具备谷粒输送用螺杆42 ;包围该谷粒输送用螺杆42的外周部的圆筒状的外筒43,在该外筒43的上端部形成有谷粒排出部44,该谷粒排出部44形成有排出口 13。如图8所示,在谷粒排出部44上延长形成有谷粒输送用螺杆42的驱动轴42A,在该驱动轴42A上安装有谷粒排出用的拔出叶片45。该纵向送谷装置12构成为在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使与外筒43焊接固定的一对连结装置60与脱粒装置6的侧壁螺栓连结,由此防止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的位置偏移。如图8、9、12、13所示,在谷粒排出部44上在拔出叶片45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凸缘状的隔板46、47,在拔出叶片45外周部的面对集谷箱9外侧的位置设置有阻止谷粒向外部排出的纵向壁部件48。在面对集谷箱9的内部的区域,上下隔板46、47的上下中间部开放,在该上下的隔板46、47的上下中间部形成有谷粒的排出口 13。另外,图中的附图标记62是用于对谷粒进行输出引导的导向体。如图9、11、12、13所示,在集谷箱9上以比排出口 13的横向宽度更宽的状态形成有谷粒输入口 14,在纵向送谷装置12的谷粒排出部44的前后两侧部形成有将宽度大的谷粒输入口 14覆盖的前后覆盖部49。另外,前后两侧的覆盖部49由以下部件构成支承部50,其从纵向壁部件48延伸设置并固定;被安装部51,其固定于该支承部50,并形成有将外周部弯曲而向集谷箱9侧突出的突出边缘部51a (板状的密封安装部的一例)。[0101]如图15所示,所述被安装部51在俯视时其外形形状形成为大致梯形,其上下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谷粒输入口 14的上下宽度更宽的宽度。在被安装部51的突出边缘部51a安装有用于堵塞集谷箱9与纵向送谷装置12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件52。如果进行说明,则如图13所示,纵向壁部件48在俯视下形成为大致V形,分别从该纵向壁部件48的前部侧位置及后部侧位置沿集谷箱9的横侧壁9A向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有支承部50。另外,对集谷箱9的横侧壁9A而言,虽然凹部41的后部侧沿机体前后方向设置,凹部41的前部侧在俯视下处于倾斜姿态,但是形成于前部侧的支承部50以沿横侧壁9A的前部侧位置的方式在俯视下处于倾斜姿态,形成于后部侧的支承部50以沿横侧壁9A的后部侧位置的方式处于沿机体前后方向的姿态。因此,前侧的覆盖部49沿集谷箱9的横侧壁9A以在俯视下呈倾斜姿势的方式设置,后侧的覆盖部49沿集谷箱9的横侧壁9A以呈沿机体前后方向的姿势的方式设置。如图10、15所示,密封部件52构成为具备自由弹性变形的变形作用部54,在其整个长度方向形成有中空部53 ;卡合保持部55,在其整个长度方向以从板厚度方向两侧弹性地夹持并支承突出边缘部51a的状态进行卡合。另外,该密封部件52以将卡合保持部55与突出边缘部51a卡合且使变形作用部54朝向集谷箱9的状态进行安装。如果进行说明,密封部件52由一般的用于密封机动车车门间隙的橡胶制的防风条构成,如图10所示,密封部件52以将变形作用部54和卡合保持部55连接在一起的方式由橡胶材料一体地形成。变形作用部54具备截面大致圆形的中空部53,形成为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当与集谷箱9抵接时,中空部53变形而允许变形作用部54相对集谷箱9移动,同时能够维持填补间隙的状态。另外,卡合保持部55的截面形成为大致-形,以在整个长度方向上从板厚度的两侧将突出边缘部51a夹入其中,并且为了增大与突出边缘部51a的接触面积而在卡合保持部55的内侧形成有多个接触片56。在被安装部51安装有长的第一密封部件52a及短的第二密封部件52b作为所述密封部件52。S卩,如图15所示,在被安装部51的大致梯形的外周部的上侧边缘部51A、横侧边缘部51B及下侧边缘部51C分别形成有突出边缘部51a,长的第一密封部件52a以遍及各上侧边缘部51A、横侧边缘部5IB及下侧边缘部5IC而连接在一起的状态进行安装。另外,在被安装部51基端侧的上下两侧的纵向边缘部51D安装有短的第二密封部件 52b。当集谷箱9在操作位置和维修位置之间切换时,在集谷箱9的左侧壁部9A接近或离开密封部件52的情况下,如图13所示,虽然密封部件52以使变形作用部54位于接近左侧壁部9A侧、卡合保持部55位于远离左侧壁部9A侧这样的方向抵接作用于集谷箱9,但是集谷箱9的左侧壁部9A向与变形作用部54和卡合保持部55的排列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移动。如图11所示,在集谷箱9的谷粒输入口 14的上侧周缘部14A及下侧周缘部14B分别安装有抵接作用于纵向送谷装置12的排出口 13的上部侧部分及下部侧部分的密封部件52。上侧密封部件52以将卡合保持部55向上方插入的状态与谷粒输入口 14的上侧周缘部14A卡合,并且以使变形作用部54位于下侧的状态进行安装。另一方面,下侧密封部件52以将卡合保持部55向下方插入的状态与谷粒输入口 14的下侧周缘部14B卡合,并且以使变形作用部54位于上侧的状态进行安装。该集谷箱9侧的上侧密封部件52抵接作用于相当于排出口 13的上部侧部分的上侧的凸缘状隔板46,集谷箱9侧的下侧密封部件52抵接作用于相当于排出口 13的下部侧部分的下侧的凸缘状隔板47,防止在谷粒输入口 14的上侧及下侧之间产生间隙。当集谷箱9在操作位置与维修位置之间切换时,在上下的隔板46、47接近或远离集谷箱9侧的上侧的密封部件52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虽然密封部件52以使变形作用部54位于接近隔板46、47侧、卡合保持部55位于远离隔板46、47侧这样的方向抵接作用于集谷箱9,但是集谷箱9的左侧壁部9A向与变形作用部54和卡合保持部55的排列方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动。·[其他实施方式](I)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在覆盖部49的外周侧以连接在一起的状态安装密封部件52,并且分别在集谷箱9的谷粒输入口 14 (开口)的上侧周缘部14A及下侧周缘部14B安装有密封部件52,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以下结构从而代替以上所述结构,S卩,在纵向送谷装置12侧设置有分别抵接作用于集谷箱9的谷粒输入口 14 (开口)的上侧周缘部14A及下侧周缘部14B的抵接部件(未图示),在该抵接部件上安装密封部件。(2)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将作为密封安装部的突出边缘部51a设置于纵向送谷装置12侧,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集谷箱9侧具备纵向送谷装置12的支承用的部件(未图示),在该部件形成作为密封安装部的突出边缘部。(3)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纵向送谷装置12以进入形成于集谷箱9的凹部41内部的状态进行配置,但是,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以下结构以代替以上所述结构,即,如图16所示,将集谷箱9的侧壁9A形成为平坦面,设置有覆盖排出口 13和谷粒输入口 14的连通位置的矩形的围栏部件61,并在该围栏部件61与集谷箱9之间设置密封部件52。(4)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表示半喂入型联合收割机,但是也可以是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在集谷箱和将谷粒向上输送到该集谷箱的纵向送谷装置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的联合收割机。
权利要求1.一种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回收部构造,其构成为将从脱粒装置搬出并被纵向送谷装置向上输送的谷粒从所述纵向送谷装置的排出口,通过形成于集谷箱的横侧壁的开口,输送到所述集谷箱内, 所述集谷箱构成为在操作位置和维修位置之间自由地进行位置变换,在该操作位置所述集谷箱连通所述开口和所述排出口,在该维修位置所述集谷箱离开所述开口和所述排出Π, 在连通所述排出口和所述开口的连通用连接位置,在所述集谷箱和所述纵向送谷装置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 所述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回收部构造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通用连接位置,在所述集谷箱和所述纵向送谷装置中的任一方以朝向另一方的状态形成有板状的密封安装部, 所述密封部件构成为具备变形作用部,其自由地弹性变形,在其整个长度方向形成有中空部;卡合保持部,其在整个长度方向以从板厚度方向两侧弹性地夹持并支承所述板状的密封安装部的状态进行卡合, 所述卡合保持部与所述板状的密封安装部卡合,且所述变形作用部以朝向所述集谷箱和所述纵向送谷装置中的所述另一方的状态进行安装。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回收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谷箱的横侧壁以从所述集谷箱的上端部到下部向箱内侧凹陷的状态、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形成有凹部,并且在所述凹部的上部形成有所述开口, 所述纵向送谷装置在所述操作位置以进入所述凹部的内部的状态进行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回收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以比所述排出口的横向宽度更大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凹部,并且以向所述纵向送谷装置的横侧外侧突出的状态覆盖所述开口的前后的覆盖部形成于所述纵向送谷装置, 在所述前后的覆盖部的各外周侧以连接在一起的状态安装有抵接作用于所述集谷箱的侧面的所述密封部件, 在所述集谷箱的所述开口的上侧周缘部及下侧周缘部分别安装有抵接作用于所述纵向送谷装置的所述排出口的上部侧部分及下部侧部分的所述密封部件。
4.如权利要求I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回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纵向送谷装置上部的形成有所述排出口的谷粒排出部设置有在俯视下呈大致V形且向前后方向延伸的纵向壁部件, 从该纵向壁部件的前部侧位置及后部侧位置分别沿所述集谷箱的横侧壁向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有支承部, 前后两侧的所述支承部设置有所述密封安装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回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被安装部,其固定于所述支承部,并且其上下方向的宽度形成为比所述开口的上下宽度更宽的宽度, 通过将所述被安装部的外周部弯曲而构成所述密封安装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回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保持部的截面形成为大致-形,以从板厚度方向的两侧夹持所述密封安装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回收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保持部在与所述密封安装部接触侧形成有多个接触片。·
专利摘要一种联合收割机的谷粒回收部构造,可以长时间充分地发挥集谷箱和纵向送谷装置之间的密封性能。集谷箱和纵向送谷装置之间的密封部件(52)构成为具备变形作用部(54),其可以自由地弹性变形,在其整个长度方向形成有中空部(53);卡合保持部(55),其在整个长度方向以从板厚度方向两侧弹性地被夹持并支承于密封安装部(51a)的状态进行卡合,卡合保持部(55)与板状的密封安装部(51a)卡合且变形作用部(54)以朝向集谷箱的状态进行安装。
文档编号A01F12/60GK202713984SQ2012201104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5日
发明者平田晋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