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73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化学名称:1,1-辛基亚甲基双胍三辛烷基苯基磺酸盐。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为广谱、低毒杀菌剂,抑制病菌类脂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局部渗透性强,对病原物子囊菌、半知菌有很高的生长抑制活性。武夷菌素能抑制病原菌蛋白质的合成,并抑制病原菌菌体菌丝生长、孢子形成、萌发和影响菌体细胞膜渗透性,并改变单纯杀菌这一健康操控的狭隘观念;武夷菌素能调整作物健康、合理的株型,合理的根/冠比,适当的叶面系数,适合的坐果量,对于群体还调整合理均匀的群体数量,在群体中长势特别强的和特别弱的植株比较少,使整个植物群体正态分布趋于平均数。武夷菌素能对植物进行抗性诱导,诱导作物产品杀灭、驱避病原物的物质。这些物质可维持正常情况下(或者低病原压力下的)的植物健康,他们的多少取决于植物有机物积累即能量状况。在病原物侵染的情况下,植物可以感受病原信号,并传递这些信号,启动相应的防卫机制,这一启动过程包括自由基爆发、激素水平的改变、防御蛋白和保护酶转录和表达的增强、次生物质的合成、屏障物质和杀灭、驱除病虫害物质的大量合成,达到健康操控的目的。武夷菌素对蔬菜、果树、粮食和经济作物真菌病害有很好的防效,对各种作物上的白粉病\叶霉病、流胶病、黑星病、病毒病、疮痂病均有很高的防效,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小麦白粉病在我国小麦产区上升为主要病害,严重制约小麦生产。沿海北部及淮北地区,小麦白粉病常年发生4级左右。目前小麦类白粉病的防治药剂主要有三唑类、嘧啶类、苯并咪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及硫代氨基甲酸盐类等。但小麦白粉病菌变异快,繁殖迅速,以及药剂长期单一使用,造成小麦白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抗药性的解决途径之一是采用不同作用方式的药剂混配,改变药剂的作用位点,以克服病原菌适应药剂后产生新的生理变化而对药剂不再敏感的现象。因此,提供一种新的杀菌剂来克服小麦的抗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相容性好、成本较低、有效成分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武夷菌素的杀菌组合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以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武夷菌素为主要有效成分,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武夷菌素的质量比为(50-1): (1-20)优选(20-1):(1-15);进一步优选(10-1): (1-10)。其中,所述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武夷 菌素的含量之和为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百分含量的20-60%。
其中,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武夷菌素的质量比为1:1 ;所述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武夷菌素的含量之和为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百分含量的40%。所述杀菌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本发明所述的复配杀菌剂,可以根据本领域公知的技术配制成各种类型的制剂,例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等。所述可湿性粉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成: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1-10份,武夷菌素1-50份,拉开粉1-5份,木质素磺酸钠1-10份,滑石粉1-20份,高岭土补足至100份。优选组分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10%,武夷菌素40%,拉开粉3%,木质素磺酸钠6%,滑石粉15%,高岭土补足至100%。所述悬浮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成: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1-20份,武夷菌素1-40份,木质素磺酸钠1-10份,木质素磺酸盐1-10份,黄原酸胶0.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5,聚丙烯酸钠1-5份,十二烷基甜菜碱1-5份,辛基酚聚乙二醇醚1-5份,丙三醇1-5,丙二醇1-5,阿拉伯胶0.1-1,水补足至100份。优选组分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8%,武夷菌素40%,木质素磺酸盐10%,聚丙烯酸钠5%,辛基酚聚乙二醇醚5%,丙二醇3%,水补足至100%。 所述水分散粒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成: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1-30份,武夷菌素1-40份,聚乙烯醇1-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10份,木质素磺酸钠1-10份,木质素磺酸盐1-10份,氯化钠1-5份,聚乙二醇1-5份,可溶性淀粉1-5份,高岭土补足至100份。优选组分为: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25%,武夷菌素35%,十二烷基硫酸钠6%,木质素磺酸钠4%,氯化钠2%,聚乙二醇3%,可溶性淀粉3%,高岭土补足至100%。上述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小麦白粉病中的应用。在本发明所述的复配杀菌剂中,所述的填料是一种或多种选自白炭黑、高岭土、轻钙、硅藻土、膨润土、亚硝酸纸浆废液(以固体物计)的填料。本发明所述的复配杀菌剂,所用助剂均为本领域常用助剂,如木质素磺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NNO)、环己酮、OP型乳化齐U、乙二醇、乙二醇单丁基醚、硅酸镁铝粉沫、聚氧乙基烷基醚、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物。本发明 优点是:所述的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复配制剂增效作用显著,效果高达90%以上,明显高于单一制剂。该复配制剂速效性和持效性好,作用机制和位点多,能有效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减少农药的绝对用量,减轻环境污染。该复配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防病谱广,生物安全性高,此外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简洁明了,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描述本发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将下列配方按比例粗粉碎后进入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经气流粉碎后即制得相应的可湿性粉剂。按上述方法配制下列不同含量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的可湿性粉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以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武夷菌素为主要有效成分,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武夷菌素的质量比为(50-1): (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武夷菌素的质量比为(20-1): (1-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武夷菌素的质量比为(10-1): (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武夷菌素的含量之和为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百分含量的2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武夷菌素的质量比为1:1;所述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武夷菌素的含量之和为杀菌组合物总质量百分含量的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湿性粉剂按 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成: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1-10份,武夷菌素1-50份,拉开粉1-5份,木质素磺酸钠1-10份,滑石粉1-20份,高岭土补足至100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成: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1-20份,武夷菌素1-40份,木质素磺酸钠1-10份,木质素磺酸盐1-10份,黄原酸胶0.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5,聚丙烯酸钠1-5份,十二烷基甜菜碱1-5份,辛基酚聚乙二醇醚1-5份,丙三醇1-5,丙二醇1-5,阿拉伯胶0.1-1,水补足至100 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分散粒剂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成: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1-30份,武夷菌素1-40份,聚乙烯醇1-5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10份,木质素磺酸钠1-10份,木质素磺酸盐1-10份,氯化钠1-5份,聚乙二醇1-5份,可溶性淀粉1-5份,高岭土补足至100份。
10.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小麦白粉病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以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武夷菌素为主要有效成分,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和武夷菌素的质量比为(50-1):(1-20)。所述的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复配制剂增效作用显著,效果高达90%以上,明显高于单一制剂。该复配制剂速效性和持效性好,作用机制和位点多,能有效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减少农药的绝对用量,减轻环境污染。该复配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防病谱广,生物安全性高,此外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文档编号A01P3/00GK103190447SQ20131010607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8日
发明者马志强, 毕秋艳, 张小风, 王文桥, 韩秀英 申请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