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分离黑水虻幼虫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79阅读:2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分离黑水虻幼虫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分离黑水虻幼虫的装置。
背景技术
:
黑水JlltHermetia illucens是一种双翅目水蛇科的昆虫,英文名称Black SoldierFly,又称光亮扁角水虻,幼虫营腐食性,取食范围非常广泛,是自然界中碎屑食物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常见于农村的猪栏鸡舍附近,取食新鲜的猪粪和鸡粪。
黑水虻原产于南美的热带稀树草原,随后扩散至北美,二战后,随着人员与物资的广泛运输与流动,黑水虻迅速传播到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大部分地区,在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安徽、河北、四川等地均有标本记录,是一种非常广布的常见昆虫。
虽然黑水虻与人类共栖了一千多年,但人类对于黑水虻的系统研究仅开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发达国家,由于集约养殖模式的推广造成严重的土地富营养化污染,而黑水虻正是作为一种可将禽 畜粪便转化为昆虫蛋白的生物媒介昆虫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美国佐治亚大学c.Sheppard的研究小组对黑水虻的生物学特性、共栖微生物、人工饲养、安全性评估、营养价值及人工饲养方法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并于2006年后被美国农业部批准,作为一种针对养殖废弃物的可持续管理模式在美国本地进行推广。
黑水虻作为固体有机废弃物的媒介昆虫是因为其具有非常独特的生物学优势,主要包括:
a、幼虫腐食性,成虫寿命短,虫体不携带病菌,不骚扰民居,不是任何形式的农业害虫或卫生害虫,具有天然的环境安全特性;
b、幼虫食性杂,取食量大,取食范围广泛,几乎可以取食所有软性的固体有机质,并且对食物中的盐、油、辣椒、调味品等不敏感;
C、喜好取食新鲜的有机质,因此固体有机废弃物不需要发酵处理;
d、抗逆性强,能够适应极为宽泛的环境条件;
e、成虫集中产卵、生活史可塑性强、周期长短适宜、明显的诱导趋性等特性使黑水虻的大量繁殖及生物处理工艺的可设计余地大、可操控性强;
f.、营养价值丰富,富含具有开发潜力的生物活性成份,具有良好的经济预期。
Hale (1973)探讨了利用黑水虻替代鸡饲料配方中的豆柏粉的可行性。作者认为猪粪等畜禽粪便饲养的黑水虻能够用做鸡饲料添加剂。Newton等(1977)利用牛粪尿中收集的黑水虻幼虫干燥粉碎产品作为猪饲料添加剂,作者认为,黑水虻幼虫干粉的氨基酸、粗脂肪和钙含量都很高,是猪饲料的合适添加成分,但由于幼虫干粉中粗灰份、粗脂肪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因此需要减少饲料中这些物质的添加量,并认为饲料中由幼虫干粉提供6%-8%粗脂肪,用 柏补足所需添加的蛋白质,将是最合适的饲料。
Bondari和Sheppard (1981)利用鸡粪中收集的黑水蛇幼虫,研究了幼虫单独、幼虫与闻蛋白含量(45%)商品词料混合、幼虫与低蛋白含量(30%)商品词料混合等不同的处理,用于饲养斑点叉尾鮰(channeI catfish)和罗非鱼(tilapia)的可行性,10周后测定的结果显示,这六种饲料对两种鱼的体重和体长具有相同影响,通过口味实验发现,消费者能够接受用黑水虻幼虫饲养的鱼。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黑水虻幼虫可以用于鱼类的养殖。
St-Hilaire等(2007b)研究了利用猪粪饲养的黑水虻预蛹部分替代虹鳟鱼(Oncorhynchus mykiss)饲料配方中的鱼粉和鱼油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利用家蚬蛹和黑水虻预蛹替代饲料中15%的总蛋白,对虹鳟鱼的饲料消费率没有负面影响,利用黑水虻脂肪可以减少38%的鱼油用量。
喻国辉等(2009)详细综述了黑水虻幼虫和预蛹的饲料价值研究进展。黑水虻幼虫含有42% 43%的干物质,干物质的粗蛋白含量为42% 44%,粗脂肪含量为35%,此外,还含有11% 15%的灰份,4.8% 5.1%的钙质和0.60% 0.63%的磷。黑水虻预蛹粗蛋白含量占干重的42% 44%,脂肪含量占28% 35%,此外,还含有14.6%的灰份,5%的钙和1.51% 的憐(Newton et al.,2005)。
喻子牛和程萍针对黑水虻肠道微生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最新的研究进展还包括黑水虻消化酶、丝氨酸蛋白酶、大肠杆菌的消化作用、取食效率、生物柴油提取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总之,有关黑水 虻的基础性研究正在增多,其在固体有机废弃物处理、饲料化、生物能源、抑菌蛋白等方面的潜在价值正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在黑水虻的固体有机废弃物处理工艺中,经过24-48小时的生物转化,大部分营养物质和水份已经实现了减量化,此后黑水虻幼虫和处理残余需要进行分离,但黑水虻幼虫大小不一,而处理残余中仍湿度较大,无法利用震动筛进行分离,因此需要设计能够在湿料中分离大小不一致黑水虻幼虫的装置。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分离黑水虻幼虫的装置。
本发明的用于分离黑水虻幼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框,在分离框的底面设有能把分离框底面封住的传送带,沿传送带输出方向的分离框的侧壁上设有能开合的门,在分离框的周壁的下部设有加热板,加热板与控温装置电相连,在分离框的上部还设有若干个出虫孔。
本发明的用于分离黑水虻幼虫的分离装置的运行过程如下:关闭门和传送带,将混有黑水虻幼虫的物料装入分离框中,装载厚度为略低于或平齐于出虫孔最低处,开启加热板及其控温装置,保持物料的温度为40 42°C之间,黑水虻幼虫遇热后会浮于物料表面,通过出虫孔逃逸出来,落于下方的收集槽中,当绝大多数黑水虻幼虫分离后,开启传送带,打开分离框上的门,将剩余物料清出分离框,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本发明利用黑水虻幼虫在较高温度下(40_42°C)具有的逃逸行为,设计了本发明的用于分离黑水虻幼虫的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的将黑水虻幼虫与残渣废料分离,从而为黑水虻的工业化养殖创造了条件。


: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分离黑水虻幼虫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其中1、分离框;2、加热板;3、出虫孔;4、控温装置;5、传送带;6、门。
具体实施方式
:
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用于分离黑水虻幼虫的装置,包括分离框I,在分离框的底面设有能把分离框底面封住的传送带5,沿传送带输出方向的分离框的侧壁上设有能开合的门6 (右侧),在分离框的周壁的下部设有加热板2,加热板2与设于加热板上的控温装置4电相连,在分离框的上部还设有若干 个出虫孔3。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分离黑水虻幼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框,在分离框的底面设有能把分离框底面封住的传送带,沿传送带输出方向的分离框的侧壁上设有能开合的门,在分离框的周壁的下部设有加热板,加热板与控温装置电相连,在分离框的上部还设有若干个出虫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分离黑水虻幼虫的装置。它包括分离框,在分离框的底面设有能把分离框底面封住的传送带,沿传送带输出方向的分离框的侧壁上设有能开合的门,在分离框的周壁的下部设有加热板,加热板与控温装置电相连,在分离框的上部还设有若干个出虫孔。该装置能够有效的将黑水虻幼虫与残渣废料分离,从而为黑水虻的工业化养殖创造了条件。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3141448SQ20131010664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8日
发明者安新城, 徐齐云, 韩诗畴, 叶静文 申请人: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