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鼠尾藻潮间带增殖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鼠尾藻增殖方法,该方法针对目前鼠尾藻资源严重衰退和海洋生态遭到破坏的现状,筛选适宜于鼠尾藻成活生长的潮间带环境,利用圆弧形人工砖块附着基,以有性繁殖的鼠尾藻幼孢子体为苗源,用速凝水泥固定附苗后的附着基于原生态自然礁石上,进行鼠尾藻的增殖,以期恢复天然鼠尾藻资源,保护沿海生态环境,为海洋生态修复提供基础资料;本方法构建的人工鼠尾藻场可世代繁衍种群,可为构建大型海藻场和海洋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专利说明】一种鼠尾藻潮间带增殖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海藻增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鼠尾藻潮间带增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鼠尾藻(Sargassumthunbergii)是褐藻门(Phaeophyta)、墨角藻目(Fucales)、马尾藻科(Sargassaceae)、马尾藻属(Sargassum)中的一种,我国北至辽东半岛,南至雷州半岛均有分布,是一种潮间带的大型褐藻。近年来,鼠尾藻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一方面鼠尾藻是海参幼苗的优质饲料,由于海参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野生资源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鼠尾藻是潮间带生长的大型海藻,并往往成为优势种,其生物量可高达5kg/m2以上,在近海水域环境生态修复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开展鼠尾藻资源增殖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针对以上要求,发明了一种鼠尾藻人工增殖的方法,以期恢复鼠尾藻资源,并进一步增加鼠尾藻的生物量。
[0004]本发明的鼠尾藻人工增殖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0005]I)附着基的准备:用混凝土材料制成形状为圆弧形的附着基,在附着基的外表面附着有小砖块;
[0006]2)鼠尾藻幼孢子体的固着:将附着基在室内经过浸泡处理后,放入育苗池中静水采附鼠尾藻幼孢子体,室内半流水培育1`5-20天;
[0007]3)增殖环境的选择:选择潮间带的低凹处作为附着基的固定地点,将低凹处用速凝水泥堵住漏水点,形成人工堤坝,在堤坝底端加引流口 ;
[0008]4)附着基的固定:当室内育苗的附着基上的幼孢子体平均体长2mm时,用速凝水泥在低潮时将附着基固定于选定的固定地点:首先将固着地点的海水通过引流口放出,然后用毛刷进行清礁;将附有幼孢子体的附着基从育苗场运输到增殖地点,用速凝水泥将附着基固定在经过清礁的礁石上;等待潮水上涨,没过附着基,堵住引流口 ;
[0009]5)鼠尾藻的养殖:将附着基固定在指定区域后,在养殖过程中定期进行观察其生长情况,清除附着生物和藻食动物;当增殖鼠尾藻假根牢固生长于人工附着基上后转入粗放管理。
[0010]所述的附着基的圆弧直径18_25cm,其中间高2_5cm ;
[0011]所述的步骤4)中附着基运输时表面覆盖湿布,防止干露时间过长对幼苗造成损害;
[0012]所述的步骤4)中,若附着基上的人工苗较少,在大潮期,风浪较小的时候,泼洒鼠尾藻孢子水于附着基表面,实行人工补苗。
[0013]本方法是将人工育苗和海藻增殖技术结合进行鼠尾藻增殖,前期采用鼠尾藻人工育苗,可以使苗种密度增大,后期选择适宜的增殖地点,以原有的生境为基础,适当改造,可成功实现鼠尾藻增殖的目的。结果表明,在原先鼠尾藻较少的区域或者没有的区域,只要经过适当改造,能够实现鼠尾藻的高密度增殖,增加其生物量。具有以下两个主要优点:一是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易推广,在适宜的地方都可以采用本方法进行鼠尾藻增殖。二是增殖效果明显,生物量有明显增加。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
[0015]实施例1
[0016]I)附着基的准备:用混凝土材料制成形状为圆弧形的附着基,在附着基的外表面附着有小砖块;
[0017]附着基的 制备方法是:用直径22cm,高2cm的圆弧形塑料管做模具,填装混凝土,然后在混凝土上表面粘附小砖块。
[0018]本发明所使用的附着基体积小,适用于潮间带复杂的附着环境;上表面粘附砖块,利用砖块表面的粗糙多孔的特性,鼠尾藻幼苗附着牢固,抗风浪。
[0019]2)鼠尾藻幼孢子体的固着:将附着基在室内经过浸泡处理后,放入育苗池中采用静水采附鼠尾藻幼孢子体,室内半流水培育15天;
[0020]具体过程如下:收集成熟期的藻体,放于室内大水池中,让孢子自然脱落,然后将藻体和生殖枝取出。附着48小时后,大水池每天换海水一次,平时用水泵使水不断循环流动,前10天,水体日交换4次,其后10天交换7次,在每立方米海水中添加4:0.4ppm的NO3-N和PO4-P,保证其生长所需的营养,光照采用室内自然散射光温度为22 ± 1.5°C,育苗附着基使用上述的附着基。20天左右,苗种长到0.2-0.4cm即可用于增殖。此育苗过程需要注意一是加大换水量和使用水泵循环流动,目的在于使鼠尾藻幼苗牢固附着在附着基上,适应潮间带的潮汐冲击;二是添加营养盐,促进鼠尾藻快速健康的生长,保证苗种粗壮。
[0021]3)增殖环境的选择:选择潮间带高潮带、中潮带和低潮带增殖地点的低凹处作为附着基的固定地点,将低凹处用速凝水泥堵住漏水点,形成人工堤坝,在堤坝靠近低潮带的方向加引流口;
[0022]加入引流口的目的在于需要固定附着基时,可以将引流口打开,使海水流干,待固定完,堵住引流口,在涨潮时海水可没过附着基,避免幼苗收到阳光曝晒,并且海水可提供幼苗快速生长的营养元素。
[0023]4)附着基的固定:当附着基上的幼孢子体平均体长2mm时,用速凝水泥在低潮时将附着基固定于选定的固定地点:首先将固着地点的海水通过引流口放出,然后用毛刷进行清礁;将附有幼孢子体的附着基从育苗场运输到增殖地点,用速凝水泥将附着基固定在经过清礁的礁石上;等待潮水上涨,没过附着基,堵住引流口 ;
[0024]本实施例中选用的养殖地点为山东荣成俚岛镇俚岛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潮间带海域,实施面积500平方米。
[0025]5)鼠尾藻的养殖:将附着基固定在指定区域后,在增殖过程中定期进行观察其生长情况,清除附着生物和食藻动物;当增殖鼠尾藻假根牢固生长于人工附着基上,长度在
0.5cm后转入粗放管理。
[0026]同时为了比较本发明的养殖效果,在相同的海域,类似的地形情况下按照已有的方法进行鼠尾藻的养殖。主要与已有方法不同实施方法为:一,附着基表面选择常规的贝壳;二,鼠尾藻育苗期间不使用营养盐;三,增殖环境不采用人工堤坝,将有幼苗的附着基直接固定在裸露的礁石上。结果发现,增殖效果不显著,原因在于一是贝壳表面光滑,鼠尾藻幼苗不能牢固的吸附在附着基表面;二是,如果没有营养盐,鼠尾藻苗种生长缓慢,错过其最佳生长季节,在人工增殖时,苗种生长慢,形不成种群优势,有杂藻等影响;三是,增殖的鼠尾藻幼苗受到阳光直射,失水时间过长,死亡率很高。
[0027]实施例2
[0028]I)附着基的准备:用混凝土材料制成形状为圆弧形的附着基,在附着基的外表面附着有小砖块;
[0029]附着基的制备方法是:用直径25cm,高2cm的塑料管做模具,填装混凝土,然后在混凝土上表面粘附小砖块。
[0030]2)鼠尾藻幼孢子体的固着:将附着基在室内经过浸泡处理后,放入育苗池中采用静水采附鼠尾藻幼孢子体,室内半流水培育20天;
[0031]鼠尾藻育苗过程:收集成熟期的藻体,放于室内大水池中,让其自然脱落,然后将藻体和生殖枝取出。附着48小时后,大水池每天换海水一次,平时用水泵使水不断循环流动,前10天,水体日交换6次,其后10天交换9次,在每立方米海水中添加4:0.4ppm的NO3-N和PO4-P,保证其生长所需的营养,光照采用室内自然散射光温度为22 ± 1.5°C,育苗附着基使用上述的附着基。20天左右,苗种长到0.2-0.4cm即可用于增殖。此育苗过程需要注意一是加大换水量和使用水泵循环流动,目的在于使鼠尾藻幼苗牢固附着在附着基上,适应潮间带的潮汐冲击;二是添加营养盐,促进鼠尾藻快速健康的生长,保证苗种粗壮。
[0032]3)增殖环境的选择:选择潮间带中潮带和低潮带作为主要的地点,低凹处作为附着基的固定地点,将低凹处用速凝水泥`堵住漏水点,形成人工堤坝,在堤坝靠近低潮带的方向加引流口;
[0033]加入引流口的目的在于需要固定附着基时,可以将引流口打开,使海水流干,待固定完,堵住引流口,在涨潮时海水可没过附着基,避免幼苗收到阳光曝晒,并且海水可提供幼苗快速生长的营养元素。
[0034]4)附着基的固定:当附着基上的幼孢子体平均体长2mm时,用速凝水泥在低潮时将附着基固定于山东荣成桑沟湾潮间带海域,实施面积450平方米:首先将固着地点的海水通过引流口放出,然后用毛刷进行清礁;将附有幼孢子体的附着基从育苗场运输到增殖地点,用速凝水泥将附着基固定在经过清礁的礁石上;等待潮水上涨,没过附着基,堵住引流口 ;
[0035]5)鼠尾藻的养殖:将附着基固定在指定区域后,在增殖过程中定期进行观察其生长情况,清除附着生物和食藻动物;当增殖鼠尾藻假根牢固生长于人工附着基上,长度在
0.5cm后转入粗放管理。
[0036]通过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增殖效果表明,按每平方米的成体湿重均值计算,本发明的方法与常规的养殖方法相比较,在低潮带的产量可由1.5kg增加到2.4kg,增加60%的生物量;在中潮带从0.8kg增加到2kg,增加150% ;在高潮带可从0.2增加到0.7kg,是2.5倍。而大规模养殖的结果也与上述实施例的效果相近,从而表明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1.一种鼠尾藻人工增殖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1)附着基的准备:用混凝土材料制成形状为圆弧形的附着基,在附着基的外表面附着有小砖块; 2)鼠尾藻幼孢子体的固着:将附着基在室内经过浸泡处理后,放入育苗池中静水采附鼠尾藻幼孢子体,室内半流水培育15-20天; 3)增殖环境的选择:选择潮间带的低凹处作为附着基的固定地点,将低凹处用速凝水泥堵住漏水点,形成人工堤坝,在堤坝底端加引流口 ; 4)附着基的固定:当室内育苗的附着基上的幼孢子体平均体长2mm时,用速凝水泥在低潮时将附着基固定于选定的固定地点:首先将固着地点的海水通过引流口放出,然后用毛刷进行清礁;将附有幼孢子体的附着基从育苗场运输到增殖地点,用速凝水泥将附着基固定在经过清礁的礁石上;等待潮水上涨,没过附着基,堵住引流口 ; 5)鼠尾藻的养殖:将附着基固定在指定区域后,在养殖过程中定期进行观察其生长情况,清除附着生物和藻食动物;当增殖鼠尾藻假根牢固生长于人工附着基上后转入粗放管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尾藻人工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着基的圆弧直径18-25cm,其中间高 2-5c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鼠尾藻人工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着基的制备方法,是用圆弧形塑料管做模具,填装混凝土,然后在混凝土上表面粘附小砖块完成制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尾藻人工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中的采附鼠尾藻幼孢子体,其方法如下:首先收集成熟期的藻体,放于室内大水池中,让孢子自然脱落,然后将藻体和生殖枝取出;附着48小时后,大水池每天换海水一次,平时用水泵使水不断循环流动,前10天,水体日交换4-6次,其后10天交换5-7次,在每立方米海水中分别添加4、0.4ppm的NO3-N和PO4-P,光照采用室内自然散射光,温度为22± 1.5°C。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尾藻人工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附着基运输时表面覆盖湿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鼠尾藻人工增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若附着基上的人工苗较少,在大潮期,风浪较小的时候,泼洒鼠尾藻孢子水于附着基表面,实行人工补苗。
【文档编号】A01G33/00GK103444505SQ201310401368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5日
【发明者】王翔宇, 吴海一, 刘玮, 丁刚, 徐智广, 詹冬梅 申请人: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