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废次鲜烟叶生产烟碱型生物农药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次鲜烟叶生产烟碱型生物农药制备方法,本发明首先将废次鲜烟叶粉碎成2-3cm的小段后进行提取处理;然后取1000公斤粉碎后废次鲜烟叶放入1.5吨耐高温的蒸煮容器内加入清水500L高温煮沸,即废次鲜烟叶与水按照2:1的比例进行高温提取,煮沸时间为8-10小时;再按1.0g/L加入柠檬酸调节PH到2,使废次烟叶中的烟碱与柠檬酸反应形成柠檬酸烟碱,提高烟碱的溶出率,从而提高该生物农药杀虫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采用柠檬酸与废次鲜烟叶共同煮沸处理后获得较为稳定的柠檬酸烟碱,该烟碱为一种新型生物农药,对人畜和其它高等动物无害,无环境污染,是一种环保型的新型生物农药。
【专利说明】一种利用废次鲜烟叶生产烟碱型生物农药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农药配方,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废次鲜烟叶生产烟碱型生物农药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烟草行业“卷烟上水平”战略任务的不断推进,优质原料保障上水平的任务愈发重要。原料保障上水平,关键在于增强原料的保障能力,控制规模、调整结构,防治低等级烟叶进入烟草公司收购渠道及后续的卷烟生产,提高卷烟的质量和水平。 [0003]我国是烟草生产大国,每年种植烟草面积达1.3X106hm2,年产烟叶240万吨左右。云南是我国的烟草种植大省,烤烟种植面积占到全国的40%左右。目前,云南每年产生80多万吨的田间不适用废次鲜烟叶,如何有效的防止这些低等级烟叶散落田间,以提升优质原料的供给水平。现有技术处理低等次不适用卷烟生产的鲜烟叶,一般都是将烟叶不经无害化处理就直接抛洒在农田或者直接掩埋,不仅浪费资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目前,生产上针对田间废次鲜烟叶产业化消耗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废次鲜烟叶生产烟碱型生物农药制备方法。
[0005]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0007](I)将废次鲜烟叶粉碎成2-3cm的小段后进行提取处理:
[0008](2)取1000公斤粉碎后废次鲜烟叶放入1.5吨耐高温的蒸煮容器内加入清水500L高温煮沸,即废次鲜烟叶与水按照2:1的比例进行高温提取,煮沸时间为8-10小时;
[0009](3)在步骤(2)进行中按1.0g / L加入柠檬酸调节PH到2,使废次烟叶中的烟碱与柠檬酸反应形成柠檬酸烟碱,提高烟碱的溶出率,从而提高该生物农药杀虫效果。
[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本发明是一种利用废次鲜烟叶生产烟碱型生物农药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采用柠檬酸与废次鲜烟叶共同煮沸处理后获得较为稳定的柠檬酸烟碱,该烟碱为一种新型生物农药,对人畜和其它高等动物无害,无环境污染,是一种环保型的新型生物农药。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3]本发明首先将废次鲜烟叶粉碎成2-3cm的小段后进行提取处理;然后取1000公斤粉碎后废次鲜烟叶放入1.5吨耐高温的蒸煮容器内加入清水500L高温煮沸,即废次鲜烟叶与水按照2:1的比例进行高温提取,煮沸时间为8-10小时;再按1.0g / L加入柠檬酸调节PH到2,使废次烟叶中的烟碱与柠檬酸反应形成柠檬酸烟碱,提高烟碱的溶出率,从而提高该生物农药杀虫效果。
[0014]实施例:对小菜蛾的杀虫效果测定
[0015]供试虫源为云南省农科院环境资源所人工饲养的不同龄期的小菜蛾幼虫。采用浸液法测定。取感染有不同龄期小菜蛾幼虫甘蓝叶片,计数虫口数量。将健康的、不施用任何农药的甘蓝叶片和小菜蛾幼虫,淹没在不同处理(见表一)2-5秒后取出,放在培养瓶中,用透气封口膜封口。每个处理I瓶,重复三次。
[0016]表一中,序号2-4为发酵原液配成的不同稀释比例的试剂,其中序号I是发酵原液,序号5是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序号6是未用杀虫剂的清水组。表中序号5和序号6作为对照组,列出的每种试剂在温室中分别对小菜蛾幼虫灭杀效果进行测定。
[0017]表一不同药剂处理
[0018]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废次鲜烟叶生产烟碱型生物农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废次鲜烟叶粉碎成2-3cm的小段后进行提取处理; (2)取1000公斤粉碎后废次鲜烟叶放入1.5吨耐高温的蒸煮容器内加入清水500L高温煮沸,即废次鲜烟叶与水按照2:1的比例进行高温提取,煮沸时间为8-10小时; (3)在步骤(2)进行中按1.0g / L加入柠檬酸调节PH到2,使废次烟叶中的烟碱与柠檬酸反应形成柠檬酸烟碱,提高烟碱的溶出率,从而提高该生物农药杀虫效果。
【文档编号】A01N43/40GK103688935SQ201310686777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李宏光, 白崇禄, 付亚丽, 王耀进, 刘琴, 张唯成, 周晓罡, 姚春馨, 丁玉梅 申请人:云南省烟草公司红河州公司, 云南千州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