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转轴碎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56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转轴碎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碎煤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内设有双转轴的碎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大量需求,对于煤矿的燃烧率要求越来越高,而碎煤装置直接影响到破碎后煤粉的均匀状态、燃烧状态。传统的碎煤装置机械结构复杂、工作噪声大、成品出料不够均匀,带来煤粉燃烧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设双转轴的碎煤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内设双转轴的碎煤装置,包括进料口,出料口,碎煤筒,碎煤螺旋桨,主轴,次轴,主电机,次电机和支架,碎煤筒上侧和下侧分别铰接进料口和出料口,主轴和次轴穿过所述碎煤筒,主轴和次轴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支架上,在主轴和次轴上分别设有数个碎煤螺旋桨,由主电机和次电机通过皮带分别带动主轴和次轴。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主轴上设有四个碎煤螺旋桨,次轴上设有三个碎煤螺旋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碎煤螺旋桨的桨叶设有菱形锉齿。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碎煤筒内侧壁上焊接有数个锥形凸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原始的碎煤装置,结构简单,双转轴上设有碎煤螺旋桨,且在螺旋桨叶上密集的菱形锉齿能大大提高破碎煤矿的工作效率,在碎煤筒体内侧壁上焊接的数个锥形凸块,也使得筒体本身在物理结构上辅助破碎工作,确保成品料的均匀。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碎煤螺旋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碎煤筒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进料口,2-出料口,3-碎煤筒,4-碎煤螺旋桨,5-主轴,6-次轴,7-主电机,8-次电机,9-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转轴碎煤装置,包括进料口 I,出料口 2,碎煤筒3,碎煤螺旋桨4,主轴5,次轴6,主电机7,次电机8和支架9,其所述碎煤筒3上侧和下侧分别铰接所述进料口 I和所述出料口 2,所述主轴5和所述次轴6穿过所述碎煤筒3,所述主轴5和所述次轴6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在所述主轴5和所述次轴6上分别设有数个所述碎煤螺旋桨4,所述主轴5上设有四个所述碎煤螺旋桨4,所述次轴6上设有三个所述碎煤螺旋桨4。在所述主轴5和所述次轴6上数个的所述碎煤螺旋桨4是相互交叉设置的,所述主电机7通过皮带带动所述主轴5向后转动,所述次电机8通过皮带带动所述次轴6向前转动,所述碎煤螺旋桨4的桨叶设有密集的菱形锉齿,提高了所述碎煤螺旋桨4的工作强度。在所述碎煤筒3内侧壁上焊接有数个锥形凸块,也使得所述碎煤筒3的筒体在物理结构上辅助破碎工作 ,确保成品料的均匀。
权利要求1.一种双转轴碎煤装置,包括进料口( I),出料口( 2),碎煤筒(3),碎煤螺旋桨(4),主轴(5),次轴(6),主电机(7),次电机(8)和支架(9),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煤筒(3)上侧和下侧分别铰接所述进料口(I)和所述出料口(2),所述主轴(5)和所述次轴(6)穿过所述碎煤筒(3 ),所述主轴(5 )和所述次轴(6 )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所述支架(9 )上,在所述主轴(5 )和所述次轴(6)上分别设有数个所述碎煤螺旋桨(4),由所述主电机(7)和所述次电机(8)通过皮带分别带动所述主轴(5)和所述次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转轴碎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5)上设有四个所述碎煤螺旋桨(4 ),所述次轴(6 )上设有三个所述碎煤螺旋桨(4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双转轴碎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煤螺旋桨(4)的桨叶设有菱形锉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转轴碎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碎煤筒(3)内侧壁上焊接有数个锥形凸 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转轴碎煤装置,包括进料口,出料口,碎煤筒,碎煤螺旋桨,主轴,次轴,主电机,次电机和支架,碎煤筒上侧和下侧分别铰接进料口和出料口,主轴和次轴穿过碎煤筒,主轴和次轴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支架上,在主轴和次轴上分别设有数个碎煤螺旋桨,由主电机和次电机通过皮带分别带动主轴和所述次轴。在主轴和次轴上的数个碎煤螺旋桨是相互交叉设置的,主轴向后转动,次轴向前转动,并且碎煤螺旋桨的桨叶设有密集的菱形锉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更有效的进行碎煤工作,确保成品料的均匀。
文档编号B02C17/20GK203140080SQ2013201417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7日
发明者陈素琴 申请人:陈素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