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蚕自动上蔟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蓖麻蚕自动上蔟板,它由数根平行的木片或者竹片采用尼龙绳串接起来,相邻的木片或者竹片间隔为25mm;所述相邻的木片或者竹片间隔采用套在绳上的胶管作为间隔固定物;所述各木片或者竹片的长度为520mm,宽度为30mm,厚度为3-5mm。采用本实用新型给熟蚕上蔟,可实现抓熟蚕节省用工、减少劳动强度,熟蚕得到及时上蔟,提高蚕茧质量。
【专利说明】蓖麻蚕自动上蔟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蓖麻蚕(木薯蚕)上蔟器,具体是一种蓖麻蚕自动上蔟板。
【背景技术】
[0002]蓖麻蚕亦称为木薯蚕(下同)。1951年,我国再次引进蓖麻蚕试养成功并推广,1964年至1966年在全国范围内大量推广,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达到该产业的鼎盛时期。广西蓖麻蚕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有兴盛也有衰退,甚至停产,再次恢复,乃至现在生产,已达半个多世纪,曾经位居全国饲养蓖麻蚕省份之首。但是,广西蓖麻蚕生产一直没有专用上蔟器,上蔟用的材料相当原始,主要用树叶、刨木花、稻草等材料作为上蔟材料,上蔟方法至今仍然用人工捉熟蚕上蔟,由于人工上蔟存在费工、劳动强大,饲养量大时捉熟蚕不及时易错过上蔟最佳上蔟时间,影响蚕茧质量。这种模式己严重不适应现代的蓖麻蚕的科研和生产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蓖麻蚕自动上蔟板,可有效解决蓖麻蚕普通蚕饲养生产的上蔟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蚕茧质量。
[0004]本实用新型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蓖麻蚕自动上蔟板,由数根平行的木片或者竹片用绳串接起来,相邻木片或者竹片间隔为25mm。
[0006]所述相邻的木片或者竹片间隔采用套在绳上的胶管作为间隔固定物。
[0007]所述各木片或者竹片的长度为520皿1,宽度为30皿1,厚度为3_5mm。
[0008]本实用新型蓖麻蚕自动上蔟板,具有上蔟操作简单、上蔟、采茧工作效率高,省工省时,提高蚕茧质量的优点,适用于蓖麻蚕品种保育、原蚕饲养和普通蚕的蚕台或地蚕饲养模式,取材方便,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反复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蓖麻蚕自动上蔟板,由数根平行的木片或者竹片2构成,采用36股的尼龙绳I穿过木片或者竹片2上的通孔把各个杉木片或者竹片串连并固定起来,相邻木片或者竹片间隔为25mm。相邻的木片或者竹片间隔采用套在尼龙绳I上的胶管3作为间隔固定物。
[0012]优选地,所述各木片或者竹片的长度为520皿1,宽度为30皿1,厚度为3-5mm。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平摆,收时卷起。[0013]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为:
[0014]1、进入五龄蚕盛熟期的当天上午(具体时间视熟蚕情况而定),用自动上蔟板平摆在蚕台或地蚕饲养的蚕座上,使木片或竹片2的板面垂直于蚕座,再用色深透气布覆盖在自动上蔟板上,由于熟蚕具有向上、向黑处爬及向有直角的地方结茧的习性,熟蚕会沿着木片或者竹片向上爬;
[0015]2、3_4h后将色深透气布和自动上蔟板一起同时掀开,并同时将自动上蔟板和布的一端挂在悬挂架上,使自动上蔟板和布以竖放方式悬挂,而木片或竹片2的板面则平行于平面,然后人工补捉未上完的熟蚕,并将熟蚕均匀撒在自动上蔟板上,每个自动上蔟板最佳上蔟熟蚕350-400条,如此同样操作,将一个个自动上蔟板牢固地挂在悬挂架上,第一层挂满后挂在第二层。上蔟室内温度控制在26-28°C,相对湿度在80%,保持通风。
[0016]3、派人检查上蔟工作情况并把往外爬的熟蚕捉起,放进自动上蔟板上;
[0017]4、采茧,上蔟72h后可采茧,采茧前先捡出未结茧蚕、病死蚕、死笼茧集中烧毁。
【权利要求】
1.蓖麻蚕自动上蔟板,其特征在于:它由数根平行的木片或者竹片用绳串接起来,相邻的木片或者竹片间隔为2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蓖麻蚕自动上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木片或者竹片间隔采用套在绳上的胶管作为间隔固定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蓖麻蚕自动上蔟板,其特征在于:各木片或者竹片的长度为520mm,宽度为30_,厚度为3-5_。
【文档编号】A01K67/04GK203597258SQ201320736071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0日
【发明者】莫现会, 罗群, 杨其保, 祁广军, 朱方容, 闭立辉, 莫凡 申请人: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