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甘蔗叶为主要原料发酵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文档序号:260348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以甘蔗叶为主要原料发酵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以甘蔗叶为主要原料发酵料栽培平菇的方法。具体包括:以甘蔗叶为主要原料,通过浸泡EM生物菌溶液后发酵成为生产栽培料;由木板组合成为一个方形框架,装料接种在方形框架内进行,当料装满整个框架时,用塑料膜将原料封包起来并用绳子打包成为体积于框架相符的菌包;按常规方法培养至菌丝吃完料后,把菌包叠垒成墙,并在菌包的外围全部涂抹一层1~2厘米厚的泥浆,最后按常规方法管理至出菇。通过实施本发明,甘蔗叶不但保持其纯长度而不用切短、切碎,而且是通过发酵继而免了费时又费力并消耗大量能源的蒸煮消毒程序,生产过程中无需添加其他补助原料,操作工序简易、省时省料。栽培方法是通过将菌包垒成菌墙,出菇管理时更方便、平菇产量更高。
【专利说明】以甘蔗叶为主要原料发酵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以甘蔗叶为主要原料发酵料栽 培平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广西是我国蔗糖的主要产区,甘蔗种植总面积达1400万亩。每年甘蔗收获后都有 大量甘蔗叶遗留在田里,蔗农目前最常用的处置方法是将甘蔗叶就地烧掉。将甘蔗叶焚烧 还与田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蔗田肥力,这样的利用率是相当低的,不但浪费了甘蔗 叶原有的大量有机质资源,还会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是显而易见的。 近年来,有些地方开始推广应用机械化甘蔗叶粉碎还田技术,这项技术的实施能够消除因 焚烧甘蔗叶引发火灾的安全隐患及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不受污染。但是,机械化甘蔗叶 粉碎还田需要专业的机械,这样的机械置备需要巨额资金,运行作业时同样需要很高的成 本。即使甘蔗叶通过粉碎还田,其作用仍然不大,利用率依然低下。
[0003] 甘蔗产区的甘蔗叶资源十分丰富,但如何妥善的处理甘蔗叶,使其得以综合利用, 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利用资源丰富的甘蔗叶栽培食用菌,可彻底改变资源浪费型传 统农业,实现"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无废生产",使农业资源多级增值,也为甘蔗 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最为有效、持久的捷径。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全新的一种以甘蔗叶为主要原料发酵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具体包括:以甘蔗叶为主要原料,通过浸泡EM生物菌溶液后发酵成为生产栽培料。由木板 组合成为一个方形框架,装料接种在方形框架内进行,当料装满整个框架时,用塑料膜将原 料封包起来并用绳子打包成为体积于框架相符的菌包。按常规方法培养至菌丝吃完料后, 把菌包叠垒成墙,并在菌包的外围全部涂抹一层1?2厘米厚的泥浆,最后按常规方法管理 至出菇乃至整个出菇过程结束。通过实施本发明,甘蔗叶保持其纯长度而不用切短、切碎, 而甘蔗叶原料是通过发酵来制备成生产用栽培料,继而免了费时又费力并消耗大量能源的 蒸煮消毒程序,生产过程中无需添加其他补助原料,操作工序简易、省时省料。接种装料是 在框架模具里进行,制备成大规格的菌包,免了利用小袋料装接种、培菌的程序时既费时又 费力且费材料,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栽培方法是通过将菌包垒成菌墙,出菇管理时更方 便、平菇产量更高。
[0005] 所述的EM菌种是一种微生态活性菌制剂的简称,EM是由光合细菌、乳酸菌、和放 线菌群等10个种类80多种微生物结成的有效微生物活菌群。这一产品经中国农业大学、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在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试验,证明其 性质稳定、功能广泛、在种植、养殖、环境净化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
[0006]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 以甘蔗叶为主要原料发酵料栽培平菇的方法,技术方案中包括如下步骤:
[0008] 1、原料采集:采集干透、无霉变、色泽正常的甘蔗叶为原料。
[0009] 2、原料处理:将甘蔗叶扎成8?10斤/捆,接着浸没于1 %的EM生物菌溶液中浸 泡20?30分钟,然后捞起并浙干水分备用。
[0010] 3、原料发酵:将甘蔗叶整齐的堆叠起来成为高度是1. 2?1. 5米的料堆,然后在料 堆上面覆盖塑料布进行厌氧发酵,当料堆内温度有60°以上时维持发酵3?4天,然后将 料堆进行翻堆,并继续发酵至料内温度有60°以上,同样维持发酵3?4天,即完成发酵过 程。
[0011] 4、接种:由木板组合而成一个长是1. 5米、宽是0. 6米、高度是0. 5米的方形框架, 将框架摆于地面,接着在框架内铺上一块塑料膜,先在底部撒一层平菇菌种,然后铺一层甘 蔗叶,再撒一层菌种,又铺一层甘蔗叶,按此方法将料装满整个框架,料面撒一层菌种封面, 最后用塑料膜将原料封包起来并用绳子打包成为体积于框架相符的菌包。
[0012] 5、培菌:将接好种的菌包放置于可营造暗光环境、干净、通风的培养室,培菌期间 保持室内呈暗光状态,温度在20?25°,空间环境湿度为70?80%,7?10天菌丝吃完 料。
[0013] 6、管理出菇:当菌包面上出现黄水时,将塑料膜脱离菌包,然后把菌包叠垒成墙, 并在菌包的外围全部涂抹一层1?2厘米厚的泥浆,最后按常规方法管理至出菇乃至整个 出菇过程结束。
[0014] 本发明既有如下优点:
[0015] 1、本发明所提出的甘蔗叶发酵栽培平菇其方法工艺简单、容易实施。
[0016] 2、实施本发明的主要原料--甘蔗叶,其具有产量大、产地集中、易于收购、成本 低等特点。
[0017] 3、通过实施本发明,甘蔗叶投入使用时是保持其纯长度而不用切短、切碎;而甘蔗 叶原料是通过发酵来制备成生产用栽培料,继而免了费时又费力并消耗大量能源的蒸煮消 毒程序,生产过程中无需添加其他补助原料,操作工序简易、省时省料。
[0018] 4、通过实施本发明,所应用的EM有益微生物能提高菌丝体的生长繁殖能力、使食 用菌的菌丝体发达健壮,同时还能增强食用菌的抗逆性、抗病性和抗氧化性能,显著增强抵 抗和解救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提高抗杂菌能力,抑制杂菌繁殖缓解抑制食用菌因根霉、曲 霉、毛霉、青霉、木霉等有害病,防止真菌性病害发生。
[0019] 5、通过实施本发明,用木板钉制一个长是1. 5米、宽是0. 6米、高度是0. 5米的方 形框架模具,接种装料时在模具里进行,制备成大规格的菌包,免了利用小袋料装接种、培 菌的程序时既费时又费力且费材料,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0] 6、通过实施本发明,栽培方法是通过将菌包垒成菌墙,出菇管理时更方便、产量更 商。
[0021] 7、通过实施本发明,从头至尾都不添加任何的防污剂、生长素、激素、抗生素等,就 连最普通的石灰、石膏都不用,保持了平菇产品的原生态,真正达到"回归自然的天然无污 染、绿色生态食品";同时,生产出来的平菇产品菇耳形美、菇体整齐、个头丰满、端正结实、 硕大肥厚、肉质韧性、细嫩均匀、色泽鲜亮、光艳洁白、口感鲜美;是产品推广时市场占有率 及闯名牌品牌最好的技术保障。
[0022] 8、通过实施本发明,既可大量转化利用甘蔗叶,减少焚烧甘蔗叶会带来安全隐患
【权利要求】
1.以甘蔗叶为主要原料发酵料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原料采集:采集干透、无霉变、色泽正常的甘蔗叶为原料; (2) 原料处理:将甘蔗叶扎成8?10斤/捆,接着浸没于1 %的EM生物菌溶液中浸泡 20?30分钟,然后捞起并浙干水分备用; (3) 原料发酵:将甘蔗叶整齐的堆叠起来成为高度是1. 2?1. 5米的料堆,然后在料堆 上面覆盖塑料布进行厌氧发酵,当料堆内温度有60°以上时维持发酵3?4天,然后将料堆 进行翻堆,并继续发酵至料内温度有60°以上,同样维持发酵3?4天,即完成发酵过程; ⑷接种:由木板组合而成一个长是1. 5米、宽是0. 6米、高度是0. 5米的方形框架,将 框架摆于地面,接着在框架内铺上一块塑料膜,先在底部撒一层平菇菌种,然后铺一层甘蔗 叶,再撒一层菌种,又铺一层甘蔗叶,按此方法将料装满整个框架,料面撒一层菌种封面,最 后用塑料膜将原料封包起来并用绳子打包成为体积于框架相符的菌包; (5) 培菌:将接好种的菌包放置于可营造暗光环境、干净、通风的培养室,培菌期间保 持室内呈暗光状态,温度在20?25°,空间环境湿度为70?80%,7?10天菌丝吃完料; (6) 管理出菇:当菌包面上出现黄水时,将塑料膜脱离菌包,然后把菌包叠垒成墙,并 在菌包的外围全部涂抹一层1?2厘米厚的泥浆,最后按常规方法管理至出菇乃至整个出 菇过程结束。
【文档编号】C05F11/08GK104082040SQ201410354323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4日
【发明者】黄旭胜 申请人:黄旭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