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鸡腿菇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6812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鸡腿菇的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培养基:杨树皮15-30份、麦麸6-10份、玉米粉10-15份、枣核20-30份、枣核锯末混合物20-30份、尿素1-2份、石灰2-4份、石膏2-4份,将杨树皮和枣核粉碎为3-5mm的颗粒,按重量份比例称取各原料,混合均匀;(2)灭菌冷却;(3)接种培养;(4)栽培管理:步骤(3)完成后,将培养室的温度降到10-20℃,用1.5-2.5μw/cm2强度的紫外光,每隔2-4小时照射3-8分钟,至培养基全部被鸡腿菇菌丝覆盖,向培养基中加入无机锌营养液至鸡腿菇成熟;(5)采收。本发明栽培配方中用杨树皮替代棉籽壳,降低鸡腿菇生产成本,栽培过程中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生产出的鸡腿菇产量高,品质稳定。
【专利说明】一种鸡腿薛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鸡腿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鸡腿菇,是药用真菌的一种,学名毛头鬼伞,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鬼伞科,鬼伞属。鸡腿菇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口感极好,营养丰富,鸡腿菇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占总质量的34.83%,其它氨基酸12种,占总质量的65.17%。鸡腿菇具有助消化、增强食欲、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还具有抗癌活性和治疗糖尿病的功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0003]我国鸡腿菇栽培发展较快,目前主要的栽培配方中都使用大量的棉籽壳和麦麸,生产成本高,而在非产棉区成本更高。在鸡腿菇栽培过程中,利用农林废弃物来代替棉籽壳,不但可以降低鸡腿菇生产成本,而且将农林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起到节能减排以及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另外,鸡腿菇生长发育需要碳源、氮源、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传统的鸡腿菇栽培是利用冬季的自然环境,在塑料大棚中种植,这种方式种植的鸡腿菇存在产量低,品质不稳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难于满足市场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鸡腿菇的栽培方法,栽培配方中利用杨树皮替代棉籽壳,降低鸡腿燕生产成本,同时栽培过程中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生产出的鸡腿菇产量高,品质稳定。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I)配制培养基:培养基的配方及其重量份数为:杨树皮15-30份、麦麸6-10份、玉米粉10-15份、枣核20-30份、枣核锯末混合物20-30份、尿素1_2份、石灰2_4份、石膏
2-4份,将杨树皮和枣核分别粉碎为3-5_的颗粒,按重量份比例称取各原料,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
[0008](2)灭菌冷却:将培养基装入栽培袋后,在100_120°C温度下灭菌8_10小时,将灭菌后的栽培袋移到干净的冷却位冷却;
[0009](3)接种培养:接种,进入培养室培养,培养室预先用漂白粉清洗消毒,将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在黑暗的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5-28°C,空气相对湿度85% -95%,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培养10-15天,使菌龄达到55-60天;
[0010](4)栽培管理:待步骤(3)完成后,将培养室的温度降到10-20°c,用1.5-2.5 μ w/cm2强度的紫外光,每隔2-4小时照射3-8分钟,至培养基全部被鸡腿菇菌丝覆盖,然后向培养基中加入无机锌营养液至鸡腿菇成熟,湿度管理: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在65-75% ;通风管理:早晚各一次,每次5-8分钟;温度管理:出菇过程中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15-18°C,后期成熟时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10-13°C ;
[0011](5)脱袋覆土,采收。
[0012]优选地,步骤(I)中所述的培养基的重量份数为:杨树皮20份、麦麸8份、玉米粉13份、枣核25份、枣核锯末混合物25份、尿素1.5份、石灰3份、石膏3份。
[0013]所述杨树皮是杨树木材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目前杨树皮大部分是以焚烧方式被处理掉,这样既造成了可用资源的浪费,又污染了缓缓,杨树皮主要成分是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且氮素含量高,还含有各类维生素和无机盐。
[0014]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本发明的鸡腿燕的栽培方法,栽培配方中利用杨树皮替代棉籽壳,杨树皮是杨树木材加工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物,其资源充裕,不仅充分利用了杨树皮里的有效成分,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降低鸡腿菇生产成本;另外,栽培过程中用1.5-2.5 μ w/cm2强度的紫外光,每隔2-4小时照射3-8分钟,至培养基全部被鸡腿菇菌丝覆盖,然后向培养基中加入无机锌营养液至鸡腿菇成熟,因此,鸡腿菇生长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生产出的鸡腿菇产量高,品质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未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所作的任何改进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7]实施例1:
[0018]一种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I)配制培养基:培养基的配方及其重量份数为:杨树皮30份、麦麸6份、玉米粉10份、率核30份、率核锯末混合物20份、尿素2份、石灰4份、石膏4份,将杨树皮和率核分别粉碎为5_的颗粒,按重量份比例称取各原料,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
[0020](2)灭菌冷却:将培养基装入栽培袋后,在100°C温度下灭菌10小时,将灭菌后的栽培袋移到干净的冷却位冷却;
[0021](3)接种培养:接种,进入培养室培养,培养室预先用漂白粉清洗消毒,将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在黑暗的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8 °C,空气相对湿度85 %,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培养15天,使菌龄达到55天;
[0022](4)栽培管理:待步骤(3)完成后,将培养室的温度降到10°C,用1.5μ w/cm2强度的紫外光,每隔2小时照射8分钟,至培养基全部被鸡腿菇菌丝覆盖,然后向培养基中加入无机锌营养液至鸡腿菇成熟,湿度管理: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在65% ;通风管理:早晚各一次,每次8分钟;温度管理:出燕过程中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15°C,后期成熟时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10 °C ;
[0023](5)脱袋覆土,采收。
[0024]实施例2:
[0025]一种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I)配制培养基:培养基的配方及其重量份数为:杨树皮20份、麦麸8份、玉米粉13份、率核25份、率核锯末混合物25份、尿素1.5份、石灰3份、石膏3份,将杨树皮和率核分别粉碎为3_的颗粒,按重量份比例称取各原料,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
[0027](2)灭菌冷却:将培养基装入栽培袋后,在120°C温度下灭菌8小时,将灭菌后的栽培袋移到干净的冷却位冷却;
[0028](3)接种培养:接种,进入培养室培养,培养室预先用漂白粉清洗消毒,将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在黑暗的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8°C,空气相对湿度95%,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培养15天,使菌龄达到60天;
[0029](4)栽培管理:待步骤(3)完成后,将培养室的温度降到20°C,用2.0yW/cm2强度的紫外光,每隔3小时照射5分钟,至培养基全部被鸡腿菇菌丝覆盖,然后向培养基中加入无机锌营养液至鸡腿菇成熟,湿度管理: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在75% ;通风管理:早晚各一次,每次8分钟;温度管理:出燕过程中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18°C,后期成熟时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13°C ;
[0030](5)脱袋覆土,采收。
【权利要求】
1.一种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培养基:培养基的配方及其重量份数为:杨树皮15-30份、麦麸6-10份、玉米粉10-15份、枣核20-30份、枣核锯末混合物20-30份、尿素1_2份、石灰2_4份、石膏2_4份,将杨树皮和枣核分别粉碎为3-5_的颗粒,按重量份比例称取各原料,将各原料混合搅拌均匀; (2)灭菌冷却:将培养基装入栽培袋后,在100-120°C温度下灭菌8-10小时,将灭菌后的栽培袋移到干净的冷却位冷却; (3)接种培养:接种,进入培养室培养,培养室预先用漂白粉清洗消毒,将接种后的栽培袋放在黑暗的培养室内,温度保持在25-28°C,空气相对湿度85% -95%,将长满菌丝的栽培袋培养10-15天,使菌龄达到55-60天; (4)栽培管理:待步骤(3)完成后,将培养室的温度降到10-20°C,用1.5-2.5 μ w/cm2强度的紫外光,每隔2-4小时照射3-8分钟,至培养基全部被鸡腿菇菌丝覆盖,然后向培养基中加入无机锌营养液至鸡腿菇成熟,湿度管理: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在65-75% ;通风管理:早晚各一次,每次5-8分钟;温度管理:出菇过程中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15-18°C,后期成熟时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10-13°C ; (5)脱袋覆土,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培养基的重量份数为:杨树皮20份、麦麸8份、玉米粉13份、枣核25份、枣核锯末混合物25份、尿素1.5份、石灰3份、石骨3份。
【文档编号】A01G1/04GK104303832SQ201410508641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8日
【发明者】陈继云 申请人:铜陵市香江食用菌种植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