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竹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9078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种植领域,特别指一种玉竹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玉竹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横走,肉质黄白色,密生多数须根。叶面绿色,下面灰色。花腋生,通常1-3朵簇生。原产中国西南地区,但野生分布很广。耐寒,亦耐阴,喜潮湿环境,适宜生长于含腐殖质丰富的疏松土壤。《本草经集注》云“茎干强直,似竹箭杆,有节”故有玉竹之名。植物的根茎可供药用,中药名亦为玉竹,秋季采挖,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切厚片或段用。玉竹提取类黄酮物质与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结合形成一种新物质——洗胰清糖素,具有降血糖、血脂、血压等作用。

玉竹耐寒、耐阴湿,忌强光直射与多风。野生玉竹多分布在林下、灌木丛及山谷、河流等凉爽湿润处,生荒地及一般土壤都能种植。玉竹良好的生长特性以及较高的药用价值、保健价值,近年来玉竹已大规模种植且还在不断扩大。然而,目前还没有关于玉竹一套科学系统的栽培技术,现有的玉竹栽培存在存活率低、产量不高、质量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高效高产的玉竹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土地选择:选择土壤、大气和水污染度小、海拔1000-1200米的岗地丘陵、坡度小于25度、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作为玉竹的种植用地。

2、种苗选择:选择芽头大、色泽新鲜、无虫伤、无病害、无机械损伤的根状茎作种。

3、整地施肥:对选好的土地,于前茬作物收获后,施生石灰150公斤/亩、地虫光等地虫除杀剂200克/亩,并立即翻耕约30厘米、除草、曝晒土壤;并在下种前将土块打碎,分厢开沟,厢宽1.5-2米,整平、整细,施猪牛粪2800公斤/亩。

4、下种:于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下旬选择晴天或雨后晴天、干湿度适宜时下种,下种前须用甲基托布津等药物进行杀菌消毒,采用斜排法或平排法两种合理排种。

5、覆盖:玉竹种下后必须立即用稻草、玉米秆或茅草等覆盖,厚度为5-7厘米,并在该层草上覆盖薄土一层。

6、施肥:全生产期两年,至少要施肥二次;第一次是下种时,于种苗和覆盖的稻草层的中间层施人畜粪肥1500-2000公斤/每亩,肥料与种苗间隔薄土,以免灼烧种苗,必要时增施复合肥60-100公斤/亩;第二次是次年8-9月于枯苗后,砍除枯苗,扯除杂草,再施以猪牛粪肥1000-1500公斤/亩,并加稻草和新草覆盖;同时清沟沥水,防止沤根;有条件或土地太瘦时,还可于每年清明节苗出5厘米后增施农家肥或复合肥。

7、除草:采用人工除草与施用玉竹专用除草剂相结合的办法除草,但人工除草切忌用锄头,应该用手拔除,以免伤苗死苗;同时要严防人畜入内,以免踩伤嫩苗;于每年清明节前新苗尚未出土前用除草剂对苗床、沟圹进行彻底除草,待苗长出后则只能用草甘磷或玉竹专用除草剂除草。

8、防涝抗旱灾:玉竹一般无须抗旱,主要是防涝,幼苗生长期间每隔15-20天浇一次水,连续交一个月,然后自然采水即可;同时开田口,开深田口,起高畦,防涝。

9、病虫害防治:下种时,种苗要剔除带病、腐烂的种苗;每年新苗出齐后用甲基托布津等药物喷洒叶面进行预防,一旦发现黄叶、卷叶严重时立即用甲基托布津等喷洒;在植株每次抽梢和抽穗时,对植株喷施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800倍液喷雾、50%辛硫磷1500倍液及20%粉锈宁2000倍液混合液,同时清除病株、病叶。

本发明所述的斜排法即将有种茎有顶芽的一端朝上,尾部向下,与地面有15-30度的角度排入播种沟内,密度为30cm×8.3cm,深度为6-7厘米。

本发明所述的平排法即在畦上按行距30厘米开15厘米深的沟,然后将种茎按株距15厘米左右平排在沟里,随即覆盖。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套系统、科学合理的栽培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推广,且种植产量高、玉竹品质好。本发明从选地整地、选种栽种、田间管理到病虫害防治,全系统科学种植,叶斑病、根腐病、灰斑病、紫轮病少,存活率达到98%以上,且质量好、药性高,适应性强,大大提高其玉竹的生产量及其优先的出苗率,适合大面积种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给出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 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1、土地选择:选择土壤、大气和水污染度小、海拔1000米的岗地丘陵、坡度小于25度、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作为玉竹的种植用地;玉竹不宜连作,否则会出现病虫害增加,产量下降等现象,因此切忌连作。

2、种苗选择:选择芽头大、色泽新鲜、无虫伤、无病害、无机械损伤的根状茎作种,选用优质玉竹品种猪屎尾。

3、整地施肥:对选好的土地,于前茬作物收获后,施生石灰150公斤/亩、地虫光等地虫除杀剂200克/亩,并立即翻耕约30厘米、除草、曝晒土壤(这点很重要,是保证玉竹高产的关键之一);并在下种前将土块打碎,分厢开沟,厢宽1.5米,整平、整细,施猪牛粪2800公斤/亩。

4、下种:选取牙头无损伤、苗体健壮的种苗,于每年7月25日-8月25日选择晴天或雨后晴天、干湿度适宜时下种,下种前用甲基托布津等药物进行杀菌消毒(按常规浓度兑水,浸泡3分钟),采用斜排法排种,即将有种茎有顶芽的一端朝上,尾部向下,与地面有15度的角度排入播种沟内,密度为30cm×8.3cm,深度为6厘米。

5、覆盖:玉竹种下后立即用稻草覆盖,厚度为5厘米,并在该层草上覆盖薄土一层。

6、施肥:肥水对玉竹的产量至关重要,越多越好,特别是钾肥,但氮肥过多会使其杆叶太嫩,易患病虫害。全生产期2年至少要施肥2次:一次是下种时,于种苗和覆盖的稻草层的中间层施人畜粪肥1500公斤/每亩(肥料与种苗间隔薄土,以免灼烧种苗,必要时增施复合肥100公斤/亩)。另一次是次年8-9月于枯苗后,砍除枯苗,扯除杂草,再施以猪牛粪肥1000公斤/亩,并加稻草和新草覆盖。有条件或土地太瘦时,可于每年清明节苗出5厘米后增施农家肥或复合肥。同时清沟沥水,防止沤根。

7、除草:一年四季均要进行,要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可采用人工除草与施用玉竹专用除草剂相结合的办法除草,但人工除草切忌用锄头,应该用手拔除,以免伤苗 死苗。同时要严防人畜入内,以免踩伤嫩苗。于每年清明节前新苗尚未出土前用除草剂对苗床、沟圹进行彻底除草,待苗长出后则只能用草甘磷或玉竹专用除草剂除草。

8、防涝抗旱灾:玉竹一般无须抗旱,幼苗生长期间每隔15天浇一次水,连续交一个月,然后自然采水即可。但它特别怕涝,特别是种植在田里的,要多开田口,开深田口,起高畦。一旦被涝则易出现叶黄、倒株、烂根、产量下降,甚至整株、整片死亡,造成绝收。

9、病虫害防治:玉竹基本无病虫害,有虫也危害不大,只要在下种时用地虫光彻底杀灭地虫就行了,另外还可用黑光灯诱杀害虫。病害主要有褐斑病、褐腐病等,关键要做好。一是下种时种苗选择要细心,要到病源少的地区购种,要剔除带病、腐烂的种苗,浸种的时间和药水的浓度要保证。二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每年于新苗出齐后用甲基托布津等药物喷洒叶面进行预防,一旦发现黄叶、卷叶严重时立即用甲基托布津等喷洒。三是在植株每次抽梢和抽穗时,对植株喷施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800倍液喷雾、50%辛硫磷1500倍液及20%粉锈宁2000倍液混合液,同时清除病株、病叶。

实施例2:

1、土地选择:选择土壤、大气和水污染度小、海拔1200米的岗地丘陵、坡度小于25度、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作为玉竹的种植用地;玉竹不宜连作,否则会出现病虫害增加,产量下降等现象,因此切忌连作。

2、种苗选择:选择芽头大、色泽新鲜、无虫伤、无病害、无机械损伤的根状茎作种,选用优质玉竹品种猪屎尾。

3、整地施肥:对选好的土地,于前茬作物收获后,施生石灰150公斤/亩、地虫光等地虫除杀剂200克/亩,并立即翻耕约30厘米、除草、曝晒土壤(这点很重要,是保证玉竹高产的关键之一);并在下种前将土块打碎,分厢开沟,厢宽2米,整平、整细,施猪牛粪2800公斤/亩。

4、下种:选取牙头无损伤、苗体健壮的种苗,于每年7月25日-8月25日选择晴天或雨后晴天、干湿度适宜时下种,下种前用甲基托布津等药物进行杀菌消毒(按常规浓度兑水,浸泡2-5分钟),采用平排法排种,即即在畦上按行距30厘米开15厘米深的沟,然后将种茎按株距15厘米左右平排在沟里,随即覆盖。

5、覆盖:玉竹种下后立即用玉米秆覆盖,厚度为7厘米,并在该层草上覆盖薄土一层。

6、施肥:肥水对玉竹的产量至关重要,越多越好,特别是钾肥,但氮肥过多会使其杆叶太嫩,易患病虫害。全生产期2年至少要施肥2次:一次是下种时,于种苗和覆盖的稻草层的中间层施人畜粪肥2000公斤/每亩(肥料与种苗间隔薄土,以免灼烧种苗,必要时增施复合肥60公斤/亩)。另一次是次年8-9月于枯苗后,砍除枯苗,扯除杂草,再施以猪牛粪肥1500公斤/亩,并加稻草和新草覆盖。有条件或土地太瘦时,可于每年清明节苗出5厘米后增施农家肥或复合肥。同时清沟沥水,防止沤根。

7、除草:一年四季均要进行,要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可采用人工除草与施用玉竹专用除草剂相结合的办法除草,但人工除草切忌用锄头,应该用手拔除,以免伤苗死苗。同时要严防人畜入内,以免踩伤嫩苗。于每年清明节前新苗尚未出土前用除草剂对苗床、沟圹进行彻底除草,待苗长出后则只能用草甘磷或玉竹专用除草剂除草。

8、防涝抗旱灾:玉竹一般无须抗旱,幼苗生长期间每隔20天浇一次水,连续交一个月,然后自然采水即可。但它特别怕涝,特别是种植在田里的,要多开田口,开深田口,起高畦。一旦被涝则易出现叶黄、倒株、烂根、产量下降,甚至整株、整片死亡,造成绝收。

9、病虫害防治:玉竹基本无病虫害,有虫也危害不大,只要在下种时用地虫光彻底杀灭地虫就行了,另外还可用黑光灯诱杀害虫。病害主要有褐斑病、褐腐病等,关键要做好。一是下种时种苗选择要细心,要到病源少的地区购种,要剔除带病、腐烂的种苗,浸种的时间和药水的浓度要保证。二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每年于新苗出齐后用甲基托布津等药物喷洒叶面进行预防,一旦发现黄叶、卷叶严重时立即用甲基托布津等喷洒。三是在植株每次抽梢和抽穗时,对植株喷施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800倍液喷雾、50%辛硫磷1500倍液及20%粉锈宁2000倍液混合液,同时清除病株、病叶。

实施例3:

1、土地选择:选择土壤、大气和水污染度小、海拔1000米的岗地丘陵、坡度小于25度、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作为玉竹的种植用地;玉竹不宜连作,否则会出现病虫害增加,产量下降等现象,因此切忌连作。

2、种苗选择:选择芽头大、色泽新鲜、无虫伤、无病害、无机械损伤的根状茎作种,选用优质玉竹品种猪屎尾。

3、整地施肥:对选好的土地,于前茬作物收获后,施生石灰150公斤/亩、地虫光等地虫除杀剂200克/亩,并立即翻耕约30厘米、除草、曝晒土壤(这点很重要,是保证玉竹高 产的关键之一);并在下种前将土块打碎,分厢开沟,厢宽2米,整平、整细,施猪牛粪2800公斤/亩。

4、下种:选取牙头无损伤、苗体健壮的种苗,于每年7月25日-8月25日选择晴天或雨后晴天、干湿度适宜时下种,于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下旬选择晴天或雨后晴天、干湿度适宜时下种,下种前用甲基托布津等药物进行杀菌消毒(按常规浓度兑水,浸泡5分钟),采用斜排法排种,即将有种茎有顶芽的一端朝上,尾部向下,与地面有20度的角度排入播种沟内,密度为30cm×8.3cm,深度为6厘米。

5、覆盖:玉竹种下后立即用茅草覆盖,厚度为6厘米,并在该层草上覆盖薄土一层。

6、施肥:肥水对玉竹的产量至关重要,越多越好,特别是钾肥,但氮肥过多会使其杆叶太嫩,易患病虫害。全生产期2年至少要施肥2次:一次是下种时,于种苗和覆盖的稻草层的中间层施人畜粪肥1800公斤/每亩(肥料与种苗间隔薄土,以免灼烧种苗,必要时增施复合肥80公斤/亩)。另一次是次年8-9月于枯苗后,砍除枯苗,扯除杂草,再施以猪牛粪肥1200公斤/亩,并加稻草和新草覆盖。有条件或土地太瘦时,可于每年清明节苗出5厘米后增施农家肥或复合肥。同时清沟沥水,防止沤根。

7、除草:一年四季均要进行,要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可采用人工除草与施用玉竹专用除草剂相结合的办法除草,但人工除草切忌用锄头,应该用手拔除,以免伤苗死苗。同时要严防人畜入内,以免踩伤嫩苗。于每年清明节前新苗尚未出土前用除草剂对苗床、沟圹进行彻底除草,待苗长出后则只能用草甘磷或玉竹专用除草剂除草。

8、防涝抗旱灾:玉竹一般无须抗旱,幼苗生长期间每隔15天浇一次水,连续交一个月,然后自然采水即可。但它特别怕涝,特别是种植在田里的,要多开田口,开深田口,起高畦。一旦被涝则易出现叶黄、倒株、烂根、产量下降,甚至整株、整片死亡,造成绝收。

9、病虫害防治:玉竹基本无病虫害,有虫也危害不大,只要在下种时用地虫光彻底杀灭地虫就行了,另外还可用黑光灯诱杀害虫。病害主要有褐斑病、褐腐病等,关键要做好。一是下种时种苗选择要细心,要到病源少的地区购种,要剔除带病、腐烂的种苗,浸种的时间和药水的浓度要保证。二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每年于新苗出齐后用甲基托布津等药物喷洒叶面进行预防,一旦发现黄叶、卷叶严重时立即用甲基托布津等喷洒。三是在植株每次抽梢和抽穗时,对植株喷施75%达科宁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800倍液喷雾、50%辛硫磷1500倍液及20%粉锈宁2000倍液混合液,同时清除病株、病叶。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