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麦类赤霉病的含丙环唑农药组合物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12753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麦类赤霉病的农药
组合物,还涉及所述农药组合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小麦和大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谷类栽培作物,也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谷类
作物常常面临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锈病和叶枯病等真菌病害的威胁。在世界谷类
种植区均会发生这些病害,严重影响谷类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尤其是由镰刀菌引起的
麦类赤霉病不仅能够造成毁灭性的产量损失,而且在感染的谷粒中还会产生脱氧雪腐镰
刀菌烯醇(Trichothecenes,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等毒素,因此严重影响发酵、
酿酒等食品质量,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包括DON、3ADON和15ADON毒素,对人和动物均有
急、慢性毒性。其中DON毒素因其化学性质稳定,受热不分解,而在感染赤霉病菌的大、
小麦及其加工食品和以感染赤霉病菌的病谷为饲料的动物制品中广泛存在。已知DON
毒素引起人畜中毒的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眩晕、嗜睡、头痛、手足发麻、全身乏力、
免疫力下降,严重者可见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的波动,及出血、流产、甚至导致死
亡,并可引起人类大骨节病(Kaschin-Beckdisease,KBD)和具有明显的胚胎毒性和致畸、
致癌作用。由于DON毒素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性,1973年10月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
(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的联席会
议上,决定将镰刀菌毒素列入优先研究的16项课题中的第5项,许多国家也一直把赤霉
病的防治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同时,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卫生组织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限制食品中DON
毒素含量。FAO规定粮食中DON的含量必须小于1mg/kg,WHO规定粮食和饲料中的DON
毒素含量分别不能超过1mg/kg和5mg/kg的标准。欧盟食品安全标准要求DON毒素含量在
食用麦粒中不超过0.75mg/kg,在面包和其他食品中不超过0.5mg/kg。我国卫生部制定的
国家标准规定在食用小麦面粉和玉米中DON的毒素含量不得超过1mg/kg。
麦类赤霉病是一种可由多种镰刀菌或称镰孢菌(Fusariumspp.)引起的芽腐、苗枯
和穗腐/穗枯的子囊菌病害。其病原包括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亚洲镰刀菌(F.
asiaticum)、黄色镰刀菌(F.culmorum)、燕麦镰刀菌(F.avenaceum)、串珠镰刀菌
(F.moniliforme)、雪腐镰刀菌(F.nivale)等近20个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麦赤霉
病是由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和亚洲镰刀菌(F.asiaticum)混合种群引起的,其

中南方麦区以亚洲镰刀菌为主,北方麦区以禾谷镰刀菌为主。
由于至今没有能够发现对镰刀菌具有免疫或高抗的谷类作物品种或基因资源,使用
杀菌剂成为唯一有效的麦类赤霉病防控技术。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开展了大量用于麦
类真菌病害的杀菌剂研发工作,先后开发出无机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和芳烃类等保护
性杀菌剂,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发出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麦角甾醇生物合成
抑制剂、细胞色素b抑制剂和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等选择性杀菌剂,使许多麦类作物重
要病害的流行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如谷类作物黑穗病、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眼斑病
等。然而,由于镰刀菌(Fusariumspp.)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具有
致病因子的功能,增加对多种杀菌剂的耐药性作用,以致绝大多数杀菌剂对麦类赤霉病
的防治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如何有效控制谷类作物赤霉病,是当今保障粮食安全
和食品安全的重大社会需求。
罹病谷物的DON毒素污染水平取决于谷物被感染的病原菌菌量及菌体毒素生物合
成能力。本发明针对当今国内外防治麦类赤霉病的主要杀菌剂防效并不十分理想、DON
毒素污染常常超过可食用安全标准的状况,研究并首次发现镰刀菌存在苯并咪唑类杀菌
剂的两种β-微管蛋白(β1-和β2-)受体,以及对抗药性和药敏性的遗传负调控机制,发现
其中组成β2-微管蛋白受体的240位氨基酸苯丙氨酸是降低药敏性的主要原因,167位氨
基酸点突变会导致多菌灵丧失防治效果,并大幅度增强菌体DON毒素合成能力、菌丝
蔓延速度和致病能力,降低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另外,研究还发现镰刀菌的麦角甾醇生
物合成抑制剂(EBI)受体-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也可以通过编码基因过表达和点突
变降低对EBI的药敏性或产生抗药性。因此,尽管一些杀菌剂在实验室虽然表现很高活
性,但在田间应用则需要较高剂量,如每亩需要使用40~50克(600-750ga.i./hm2)以上
有效成分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或15~20克(225-300ga.i./hm2)以上有效成分的EBI,才
能获得70%左右的麦类赤霉病控制效果。
随着长期大量使用这些作用机理单一的选择性杀菌剂,自然界的病原真菌群体中出
现了抗药性,使用效果逐年下降。发明人通过近30年的抗药性监测,发现中国华东地
区对多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镰刀菌已经形成优势群体,常用的多菌
灵、硫菌灵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基本丧失了对麦类赤霉病的防治价值。同时还因为抗药
性病菌产生DON毒素的能力是敏感菌株的5倍以上,日益加重了中国麦类赤霉病的危
害和食品安全的风险。农民为了减少产量损失,往往加倍使用多菌灵等杀菌剂,进一步
加剧了抗药性、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
为此,本发明人在总结现有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与分析,终于完成
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防治麦类赤霉病的农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农药组合物的用途。
[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麦类赤霉病的农药组合物。
所述的农药组合物是由井冈霉素与丙环唑按照重量比1~150:1~20组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农药组合物是由井冈霉素与丙环唑按照重
量比5~65:3~18组成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农药组合物是由井冈霉素与丙环唑按照
重量比10~20:6~16组成的。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麦类赤霉病的农用杀菌剂。所述的农用杀菌剂含有以重
量计0.1~90.0%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余量为在农药中可接受的载体和/或助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农用杀菌剂含有以重量计10~75.0%所述
的农药组合物,余量为在农药中可接受的载体和/或助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农用杀菌剂含有以重量计26~58.0%所
述的农药组合物,余量为在农药中可接受的载体和/或助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农用杀菌剂为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
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颗粒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载体是一种或多种选自水、凹凸棒土、
高岭土或轻质碳酸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助剂选自乙醇、甲醇、乙二醇、丙二醇、
NNO-1、NNO-7、黄原胶、聚乙二醇、甘油、拉开粉、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
酸钠、硫酸铵、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苯甲酸、木质素磺酸钠、羧甲基纤维素或聚乙烯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麦类赤霉病是小麦赤霉病和大麦赤霉
病,由包括多菌灵抗性镰刀菌的镰刀菌属病原真菌(Fusariumspp.)引起的麦类作物芽
腐、苗枯、穗腐或枯穗。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麦类赤霉病的农药组合物。
所述的农药组合物是由井冈霉素与丙环唑按照重量比1~150:1~20组成的。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丙环唑,英文通用名propiconazole,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丙环唑是属于甾醇抑制剂中的三唑类杀菌剂,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作用。其作用机
理是影响甾醇的生物合成,使病原菌的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从而
起到杀菌、防病和治病的功效。该药剂具有杀菌谱广、活性高、杀菌速度快、持效期长、
内吸传导性强等特点,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物体内向上传导,防治
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特别是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
腐病、水稻恶苗病、纹枯病、香蕉叶斑病具有特效,但对卵菌类病害无效。目前该药剂
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吨位的三唑类新兴广谱性杀菌剂代表品种。
本发明使用的井冈霉素(有效霉素),英文通用名Validamycin或jinggangmycin,
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井冈霉素是一种放线菌的次生代谢物,含有A、B、C、D、E、F六种类似氨基葡
聚糖苷类衍生物。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A组分是井冈霉素的主要活性组分。因此,在
本发明中涉及的井冈霉素是井冈霉素A。
井冈霉素在离体条件下表现专一性干扰担子菌中的丝核菌属真菌(Rhizoctoniaspp.)
顶端菌丝发育。因此,井冈霉素自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以来,一直作为农用抗生素专
一性地防治丝核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或与防治其他植物有害生物的农药加工成复配剂兼
治丝核菌(Rhizoctoniaspp.)病害。这些丝核菌病害主要包括水稻纹枯病、小麦纹枯病
和其他作物纹枯病或立枯病。近年,井冈霉素又被发现还可以用于防治一种难以培养的
半知菌(Ustilaginoideavirens)引起的稻曲病。
由于有效霉素或井冈霉素在离体下只表现对丝核菌具有专化性抗菌活性,对引起赤
霉病的镰刀菌没有抗菌活性,因此,几十年来人们一直以丝核菌为对象,研究井冈霉素
的选择性机制,发现有效霉素/井冈霉素干扰丝核菌肌醇和海藻糖代谢,从而破坏细胞壁
的构造,阻止丝核菌侵染植物,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数十年来该抗生素一直被局限于

用来防治农作物丝核菌病害,尤其是水稻纹枯病。
众所周知,作用单一的专化性杀菌剂极易筛选出抗药性病原菌,在广泛应用后不久
便会失去应用价值。本发明人自20世纪80年代研究丝核菌对选择性井冈霉素的抗药性
风险,发现井冈霉素不同于抗性风险极高的其它任何选择性抗生素和化学杀菌剂,在实
验室和田间条件下均无法筛选到井冈霉素抗性丝核菌。由此推断,井冈霉素除干扰已知
的肌醇和海藻糖生物合成以外,可能还存在其他特殊的抗病作用机制。
本发明人在研究镰刀菌DON毒素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机制的基础上,开展了抑制
DON毒素生物合成的大量化合物筛选。在筛选过程中,令人惊讶地发现井冈霉素在一
定处理剂量下,能够强烈抑制小麦赤霉病菌DON毒素生物合成早期途径中的生物化学
反应。因此,提供一种降低DON污染的井冈霉素与丙环唑组合物防治麦类赤霉病技术,
成为本发明的重要目的。
本发明人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井冈霉素/有效霉素抑制镰刀菌致病因子DON合成,
及其与其他各种杀菌剂的混合物在田间防治麦类赤霉病的增效配方筛选,创造性地发现
井冈霉素与丙环唑组合物防治麦类作物赤霉病具有显著增效、降低DON毒素污染和大
幅度减少丙环唑用量的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中,如果井冈霉素的量在1~150重量份范围内,而丙环唑的
量小于1重量份时,则会降低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丙环唑的量大于20重量份时,则
会对小麦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因此,丙环唑的量为1~20重量份是合理的。
同样地,如果丙环唑的量在1~20重量份范围内,而井冈霉素的量小于1重量份时,
则会失去与丙环唑协同防治赤霉病、降低毒素污染水平的增效作用;井冈霉素的量大于
150重量份时,则会增加成本,降低与丙环唑协同防治赤霉病和降低毒素污染的增效作
用;因此,井冈霉素的量为1~150重量份是恰当的。
优选地,所述的农药组合物是由井冈霉素与丙环唑按照重量比5~65:3~18组成的。
更优选地,所述的农药组合物是由井冈霉素与丙环唑按照重量比10~20:6~16组成
的。
本发明使用的井冈霉素与丙环唑都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例如由浙江钱江生物
化学股份有限公司3%、5%A、20%、40%A、60%A井冈霉素粉剂和水剂;由以色列马
克西姆化学公司生产的丙环唑。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麦类赤霉病的农用杀菌剂制剂。所述的农用杀菌剂含有
以重量计0.1~90.0%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余量为在农药中可接受的载体和/或助剂。
在本发明中,农药载体或助剂应该理解是在农药制剂加工或使用中用于改善药剂理
化性质,提高药效,便于运输贮藏等性能的辅助物质,例如润湿剂、乳化剂、分散剂、

粘着剂、稳定剂或增效剂。根据本发明,凡是具有这些性能且对本发明的农用杀菌剂没
有任何负面影响的化学物质都可以用于本发明,它们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使用的载体例如是一种或多种选自水、凹凸棒土、高岭土或轻质碳酸钙。除
此之外,本发明也可以使用符合本发明要求的在本技术领域里通常使用的其它载体。
本发明使用的助剂例如选自乙醇、甲醇、乙二醇、丙二醇、NNO-1(化学名称:萘
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NNO-7(化学名称: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钙盐)、黄原胶、聚乙
二醇、甘油、拉开粉、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硫酸铵、烷基酚聚氧乙烯
醚、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脂肪酸聚氧乙烯酯、苯甲酸、木质素磺酸钠、羧甲基
纤维素或聚乙烯醇。本发明使用的助剂是目前市场上广泛销售的产品,例如由新沂市飞
皇化工有限公司以商品名NNO-1、NNO-7销售的扩散剂、由湖北兴银河化工有限公司
以商品名拉开粉销售的丁基萘磺酸钠乳化、扩散和渗透剂、由上海忠诚精细化工有限公
司销售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由广州市西陆化工有限公司销售的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
酸酯、由山东省梁山宏泰环氧大豆油有限公司销售的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由江西省萍乡
麻山助剂厂销售的羧甲基纤维素。除此之外,本发明也可以使用符合本发明要求的在本
技术领域里通常使用的其它助剂。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的农用杀菌剂中,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的量小于0.1%时,则会
降低防病效果或失去增效作用;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的量大于90.0%时,则会失去增效作
用或降低防病效果;因此,所述农药组合物的量为0.1~90.0%是合理的。
优选地,所述的农用杀菌剂含有以重量计10~75.0%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余量为在
农药中可接受的载体和/或助剂。
更优选地,所述的农用杀菌剂含有以重量计26~58.0%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余量为
在农药中可接受的载体和/或助剂。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将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与载体
和/或助剂配制成在农业上通常采用的剂型,例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
或水分散粒剂。
在制备悬浮剂时,可以使用的载体或助剂例如是选自烷基萘磺酸盐、聚羧酸盐或木
质素磺酸盐的分散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
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或萘磺酸盐的润湿剂;选自黄原胶、硅酸镁铝、膨润土的增稠
剂;选自苯甲酸或苯甲酸钠的防腐剂;有机硅类消泡剂;选自甘油、尿素、乙二醇或丙
二醇的防冻剂。
在制备水乳剂时,可以使用的载体或助剂例如是选自农乳700、农乳2201、Span-60
或乳化剂T-60的乳化剂;选自二甲苯、甲苯或环己酮的溶剂;选自亚磷酸三苯酯或环

氧氯丙烷的稳定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或尿素的防冻剂;选自硅酸镁铝、膨润
土或黄原胶的增稠剂;选自苯甲酸或苯甲酸钠的防腐剂。
在制备微乳剂时,可以使用的载体或助剂例如是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
农乳700、农乳2201、斯盘-60、吐温-80或TX-10的乳化剂;选自甲醇、异丙醇、正丁
醇或乙醇的助溶剂;选自二甲苯、甲苯、环己酮或N-甲基吡咯烷酮的溶剂;选自亚磷
酸三苯酯或环氧氯丙烷的稳定剂。
在制备可湿性粉剂时,可以使用的载体或助剂例如是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
或烷基萘磺酸盐的分散剂;选自烷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或萘磺酸盐的润湿剂;选自轻
质碳酸钙、滑石粉、硅藻土、高岭土或凹凸棒土的填料。
在制备水分散粒剂时,可以使用的载体或助剂例如是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
或烷基萘磺酸盐的分散剂;选自烷基硫酸盐、聚氧乙烯醇、烷基磺酸盐或萘磺酸盐的润
湿剂;选自柠檬酸、硫酸铵、葡萄糖、尿素或碳酸氢钠的崩解剂;选自玉米淀粉、微晶
纤维素类或硅藻土粘结剂;选自轻质碳酸钙、海泡石、硅藻土、高岭土、凹凸棒土或滑
石粉的填料。
下面将分别进行详细说明其研究结果。
I、抑制镰刀菌生长的活性化合物筛选
本发明采用杀菌剂生物测定的常规方法,将井冈霉素和丙环唑分别用灭菌水及甲醇
配制成2mg/mL母液,对照药剂多菌灵原药溶于0.1M/L盐酸溶液、氰烯菌酯溶于甲醇,
制成2mg/mL母液。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冷却至温度约45℃时,分别加
入井冈霉素和丙环唑至设计浓度(见表1),然后倒入培养皿制成不同药剂处理的平板,
每处理3皿重复,接种引起麦类赤霉病的常见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和亚洲
镰刀菌Fusariumasiaticum野生敏感菌株(简称敏感菌株)及多菌灵和氰烯菌酯抗性菌
株(简称抗药性菌株)的菌丝块,在温度25℃下培养4天,十字交叉法量取菌落直径,
计算不同处理抑制病菌生长50%的有效中剂量(EC50值),并比较抗菌活性。
试验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在离体下无论是单剂还是与丙环唑混用对引起赤霉病的这
两种镰刀菌敏感菌株和抗药性菌株的生长基本没有抑制活性,只有井冈霉素高达
50(g/mL浓度时,对两种镰刀菌生长才有6.5%~7.8%的抑制作用。但丙环唑对两种镰刀
菌的敏感菌株及抗药性菌株的菌丝生长具有相似的强烈抑制作用,0.25(g/mL丙环唑处
理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即可超过50%。井冈霉素在离体条件下对丙环唑抑制菌丝生长
没有增效作用(参见表1)。
根据亚洲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野生敏感菌株及多菌灵和氰烯菌酯抗性菌株在丙环
唑不同剂量处理下的生长抑制率,计算丙环唑对不同药敏性菌株生长抑制的有效中剂量

(EC50),结果发现敏感菌株、多菌灵抗性菌株、氰烯菌酯抗性菌株对丙环唑的敏感性
相似,EC50为0.18~0.28(g/mL,试验结果列于表2中。
以药剂EC50为参数,比较不同杀菌剂抑制镰刀菌生长的活性,发现丙环唑的活性
约是多菌灵对敏感菌株活性(对两种镰刀菌EC50均为0.45(g/mL)的2倍,与氰烯菌酯
对敏感菌株活性(对两种镰刀菌EC50均为0.165(g/mL)相当。该结果说明丙环唑具有
强烈抑制野生敏感菌株和多菌灵及氰烯菌酯抗性镰刀菌生长的活性,利于降低侵染谷物
的DON毒素污染水平和防治抗药性病害。
表1:井冈霉素和丙环唑在离体条件下对
两种镰刀菌敏感菌株生长的影响
*F.g和F.a分别是Fusariumgraminearum和Fusariumasiaticum的缩写,下同。
表2:丙环唑对两种镰刀菌敏感及多菌灵和
氰烯菌酯抗性菌株的生长抑制活性
II.井冈霉素对镰刀菌毒素生物合成能力的抑制活性
由于禾谷镰刀菌与亚洲镰刀菌对井冈霉素和丙环唑的药敏性相同,发明人选用毒素
合成能力(单位菌量合成DON重量,(gDON/g干重菌丝)较强的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作为进一步研究毒素合成的材料。将引起麦类赤霉病的多菌灵抗性亚洲镰刀菌
接种于灭菌的3%绿豆汤中,在温度25℃和12/24小时散射光下摇培10天,离心收集分
生孢子。将分生孢子按最终为106/mL接种于含井冈霉素不同剂量的马铃薯蔗糖(PS)
培养液中,在温度25℃和12/24小时散射光下摇培,在7和14天后过滤培养物,分别
检测培养液中的毒素含量和测量菌丝干重,分析毒素合成能力(单位重菌丝产生的毒素
量)。
毒素测定方法:培养滤液分别与乙酸乙酯等体积萃取2次,合并萃取液,减压蒸馏
干燥,用1mL乙腈溶解转移到新离心管,再蒸馏干燥,在温度-20℃下保存待测。在检
测时加入100(LTMS衍生化试剂(TMSI:TMCS=100:1),混匀10min,加入1mL超
纯水,震荡分层,再吸取上清液并加到GC进样瓶,用装有电子捕获监测器的气相色谱
(GC-ECD)进行毒素含量检测。以Sigma的DON试剂为标样,建立标准曲线,计算培养
液中的DON含量,包括DON、3ADON和15ADON。同时将滤出菌丝在温度80℃下烘
至恒重,称量菌丝干重。此外,在摇培7天时,取菌丝检测毒素合成关键基因Tri5的表
达水平。
从表3实验结果可以发现赤霉病菌的菌丝生长量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在含
有不同剂量井冈霉素处理的培养基中摇培,菌丝生长量与空白对照没有显著变化。说明
井冈霉素对液体培养的赤霉病菌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与在PDA平板上的线性生长速
率测定结果一致。但是,首次发现单位菌丝重量合成DON毒素的量(μgDON/g干重
菌丝)则随井冈霉素处理剂量增加而显著减少。而且井冈霉素对DON合成的抑制作用
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下降,尤其是低浓度处理下降幅度更大。说明井冈霉素随着试验时间
的延长可能发生降解,从而降低了对毒素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
根据处理7天时的毒素合成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发现井冈霉素在离体条件下虽然对
镰刀菌的生长及菌丝形态没有不良影响,但在很低处理剂量下能够强烈抑制DON毒素
合成关键基因tri5表达,降低菌体毒素生物合成能力,减少DON生物合成,其试验结
果列于表4中。
表3:井冈霉素抑制镰刀菌DON毒素合成能力试验结果
表4:井冈霉素对镰刀菌DON合成基因Tri5基因表达影响试验结果
III.丙环唑对井冈霉素抑制镰刀菌DON毒素生物合成能力的增效作用
丙环唑处理能够破坏赤霉病菌的细胞膜透性,抑制菌丝生长。丙环唑与井冈霉素组
合物处理时,能够增加病菌对井冈霉素的吸收利用。在研究内容II测定井冈霉素抑制镰
刀菌DON毒素生物合成的同时,还测定了在0.1(g/mL丙环唑存在下,在培养7天和14
天时井冈霉素对Fusariumasiaticum的DON毒素生物合成能力的抑制作用,分析丙环唑
对井冈霉素抑制DON毒素生物合成的增效作用。DON检测方法与研究内容II相同。
从研究内容I和II知道,0.1μg/ml丙环唑单独处理对赤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接近
50%的抑制率。从表5结果可以看出,0.1μg/ml丙环唑处理在7天和14天时对镰刀菌毒
素的生物合成能力与空白对照的毒素合成能力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说明丙环唑只有菌
丝生长抑制活性,没有毒素合成能力的抑制作用。但是,在0.1μg/ml丙环唑存在下,各
处理浓度的井冈霉素对DON毒素生物合成能力的抑制作用大幅度提高。而且随着培养
时间延长,井冈霉素对毒素合成能力的抑制作用下降速度显著低于没有丙环唑的对照处
理,尤其对低浓度井冈霉素处理的增效及延长作用时间更加明显。根据表3列出结果计
算,在0.10μg/mL丙环唑时,井冈霉素处理7天和14天时对抑制镰刀菌毒素生物合成
的增效作用结果列于表5中。由这些结果清楚说明:(1)井冈霉素具有强烈降低镰刀
菌DON毒素生物合成能力的作用,丙环唑则没有这种作用;(2)丙环唑对井冈霉素抑
制镰刀菌毒素生物合成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随井冈霉素处理剂量降低,增效作用增
强;(3)丙环唑能够延长井冈霉素对镰刀菌毒素合成的抑制作用时间,增效作用随处

理时间延长而增强。
表5:0.1g/mL丙环唑对井冈霉素抑制
小麦赤霉病菌DON毒素合成增效作用试验结果
*增效系数计算方法:在0.1μg/ml丙环唑时,井冈霉素对毒素合成抑制率除以井冈
霉素单独处理相应剂量毒素合成抑制率,乘以100。
IV.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悬浮剂处理小麦种子防治小麦苗期赤霉病和其它病害的效果
及增效作用
按照井冈霉素与丙环唑的重量比1:1.5、10:1.5、100:1.5、1:1、10:1、100:1、2:1、
20:1、200:1、5:1、50:1和500:1,分别制备含量为3%(1:1.5、1:1、2:1、)、5%(10:1.5、
10:1、5:1、)、10%(50:1、100:1、20:1、)、20%(100:1.5、200:1、500:1、)的组合
物悬浮剂样品。样品制备方法是丙环唑和井冈霉素原药按照上述重量比混合,加入含以
重量计40%水、8%乙二醇和丙二醇混合溶剂(体积比1:1)、1.0%NNO-1和1.5%NNO-7
分散剂(新沂市飞皇化工有限公司生产)、0.5%黄原胶粘着剂与1%聚乙二醇的溶液中,
最后用水补充至100%,经砂磨机粉碎至90%的药剂颗粒直径≦5μm。
按每100kg种子处理使用所述农用杀菌剂悬浮剂中的单剂用量,设计相应剂量的井
冈霉素和丙环唑单剂用量(见表6),在播种前分别按100公斤种子用药液5升将样品
对水稀释后拌种处理感染小麦赤霉病菌的小麦种子。每直径20cm盆钵播种25粒种子,
各处理重复10盆,置于温室培养。出苗后10天检查出苗率和死苗率,计算对赤霉病菌
引起芽腐和苗枯的防治效果。同时保留长势一致的10株苗,并在基质中接种含有小麦
纹枯病菌(Rhizoctoniacerealis)的麦麸培养基,和对叶片接种白粉病菌和叶锈菌孢子,
接种后14天各处理调查100株麦苗,计算纹枯病、白粉病和锈病的株发病率和防治效
果。同时根据单剂对赤霉病菌引起的芽腐和苗枯防效,按Abbott(1925)方法计算组合

物的理论防效〔E=X+(100-X)Y/100,其中E为理论防效,X为井冈霉素单剂防效,Y
为丙环唑单剂防效〕及增效系数(组合物应用的实际防效除以理论防效×100),其结果
见表6。
表6: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悬浮剂处理小麦种子
防治小麦病害的效果及增效作用试验结果
*Abbott认为组合物实际防效与理论防效之比大于1(或增效系数大于100)即为增
效(下同)。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悬浮剂拌种处理罹赤霉病的小麦种子,不仅
可以有效防治赤霉病菌引起的芽腐和苗枯,而且在试验剂量处理的范围内(10~1000gai
井冈霉素与2~15gai丙环唑/100kg种子)均对防治赤霉病菌引起的苗枯有极好的增效作
用,增效系数远远大于100,增效作用极为显著。虽然井冈霉素单剂对纹枯病有一定的

防效,但对白粉病和锈病基本无效;丙环唑单剂则对苗期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和锈
病均有较好防效,并与井冈霉素混用表现明显的增效作用。
V.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增效作用及降低毒素作用
按照井冈霉素与丙环唑的重量比1:50、1:20、1:3、1:2、1:1.5、1:1、2:1、5:1、5:1.5、
50:3、10:1、10:1.5、50:2.5、50:1.5、和50:1,分别制备含量以重量计20%(1:50、1:20、
1:3、1:2、1:1.5、1:1、2:1、5:1、5:1.5)和40%(10:1、10:1.5、50:3、50:2.5、50:1.5、
50:1)的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悬浮剂实验用样品。样品制备方法是丙环唑和井冈霉素原药
按照上述重量比混合后,加入含以重量计5%乙二醇和丙二醇混合溶剂(体积比1:1)、
2%甘油、1.0%NNO-1、1.5%NNO-7分散剂、3%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少量水的溶液中,
最后用水补充至100%,经砂磨机粉碎至90%的药剂颗粒直径≦5μm。
设计每亩使用井冈霉素和丙环唑组合物的不同剂量,同时根据使用本发明农用杀菌
剂悬浮剂中的单剂用量设计了相应的单剂处理。2013年4月在江苏省白马湖农场进行田
间防治赤霉病的试验筛选,小麦品种为淮麦22,在小麦扬花初期各药剂样品对水喷施处
理,间隔5天喷施第二次药,每亩喷水量50公斤。各处理重复3个小区,每小区面积
50平方米。同时设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80克处理作为对照药剂。按照农业部
颁发的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行业标准规定的相应方法,在乳熟期调查小麦赤霉病发
生情况,根据各处理防治赤霉病的实际效果,计算组合物的增效作用。按Abbott(1925)
方法计算组合物的理论防效〔E=X+(100-X)Y/100,其中E为理论防效,X为井冈霉素
单剂防效,Y为丙环唑单剂防效〕及增效系数(组合物应用的实际防效除以理论防效
×100)。
毒素测定方法:在蜡熟期各处理5点取样200麦穗,室内脱粒,烘干后随机取样30
克麦粒粉碎。按Goswami和Kistler方法,取5克面粉置于离心管中,加入20mL的乙
腈:水(84:16)提取液,涡旋机混匀后摇床上震荡24小时,以5000rpm离心10min,
取上清2mL于Eppendorf离心管中N气吹干,在温度-20℃下保藏。检测时加入100μLTMS
衍生化试剂(TMSI:TMCS=100:1),混匀10min,加入1mL超纯水,震荡分层,吸取
上清液加到GC进样瓶,用装有电子捕获监测器的气相色谱(GC-ECD)进行毒素含量检
测。
麦粒感染菌量测定方法:取用于毒素检测的面粉2g置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
20%CTAB病菌DNA抽提缓冲液,再加入50μL蛋白酶K和30μLRNA酶,充分混匀,
在温度65℃下孵化3小时,以10000rpm离心10min,20mL上清全部转至50mL离心管
中,再加入等体积苯酚:氯仿:异戊醇(25:24:1)剧烈震荡,以10000rpm离心5min,
取上清10mL加入冷的1/10体积的3molL-1醋酸钠和2倍体积无水乙醇,在温度-20℃下

沉淀24小时,以10000rpm离心10min,沉淀物用20mL70%的乙醇洗脱2次,晾干后
加入50μLTE缓冲溶液溶解,在温度-20℃保存该DNA模板。根据DON合成关键基因
Tri5设计引物,采用实时定量PCR扩增样品中的DNA,并计算每克小麦样品中Tri5DNA
含量(μgDNA/g小麦),计算组合物各处理对菌体毒素合成能力的抑制作用。结果见表
7。
表7: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
的增效作用及减少DON毒素污染作用试验结果
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悬浮剂增效作用田间筛选及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农用杀菌剂在
小麦扬花初期至灌浆期喷施,在每亩使用井冈霉素有效成分1~150g和丙环唑有效成分
2~20克的混剂时,不仅均对赤霉病的防治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大于100),而
且井冈霉素与丙环唑组合应用后,对降低谷物的DON污染水平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可
以减少DON含量85%以上,将毒素污染水平控制在1mgDON/kg谷物以下的安全水平。
同时对感染麦粒的病菌定量分析结果也再次表明,井冈霉素具有抑制菌体毒素合成能
力,而丙环唑则没有这种作用。多菌灵单独处理虽然对赤霉病有67.5%的防效,但谷物
毒素污染水平仍有4.4mg/kg谷物,比空白对照仅下降58.5%。
VI.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增效作用及减少毒素作用
本发明采用发明研究试验IV和V的试验样品制备方法,进一步设计了使用本发明
农用杀菌剂的处理剂量,同时根据该农用杀菌剂中井冈霉素和丙环唑的用量设计了单剂
处理。田间试验于2013年在江苏新洋农场进行。在淮麦22号小麦扬花初期对水喷施处
理,间隔5天喷施第二次药,每亩喷水量50公斤。各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50平
方米。同时设50%多菌灵悬浮剂每亩用80mL作为对照药剂处理。按照农业部有关杀菌
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行业标准规定的相应方法,在乳熟期调查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
病和叶枯病发生情况,计算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和上述Abbott(1925)方法计算对赤霉
病防治的增效作用,毒素检测方法与上述研究V的方法相同,(结果见表8)。
表8: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悬浮剂防治
小麦病害及减少谷物毒素污染试验结果
上述田间应用结果表明,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每亩用井冈霉素
1~100克有效成分、丙环唑每亩用3~15克有效成分不仅对小麦赤霉病、叶枯病、白粉
病和锈病具有极好的防治效果,远好于常用多菌灵(经检测试验地病原菌群体中对多菌
灵表现抗药性的病菌占37.7%),而且对包括抗药性赤霉病菌引起的赤霉病具有极其显
著的增效防治作用,其结果与同年在白马湖农场的田间试验结果类似。其中以每亩用井
冈霉素3~50克、丙环唑用3~15克的效果不仅与更高剂量的防效差异不大,可以将DON
毒素污染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而且用药量少,成本低,利于环境保护,效益更好。特
别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杀菌剂处理的谷物千粒重均明显高于对照,尤其是井冈霉素与丙

环唑组合物处理,千粒重增加15%以上,增产作用更加显著。
VII.本发明农用杀菌剂可湿性粉剂防治大麦赤霉病的增效作用和减少毒素污染的
作用
根据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悬浮剂在田间防治赤霉病及兼治其他病害的良好结果,本发
明设计了利于减量使用农药和降低成本的份量比例,制备了不同含量井冈霉素和丙环唑
的农用杀菌剂可湿性粉剂。其制备方法为:按照丙环唑与井冈霉素原药重量比混合后,
加入以重量计30%凹凸棒土载体、1.0%NNO-1分散剂、3%拉开粉湿润剂、2%十二烷基
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最后加填充物轻质碳酸钙至100%,经砂磨机粉碎和过300目筛。
分别制备含量为20%(1:3、1:2、1:1.5、1:1)和60%(5:1、10:3、10:1)的组合物可湿
性粉剂样品。
按每亩用农用杀菌剂中的单剂用量,同时设计井冈霉素和丙环唑的单剂处理及常用
多酮可湿性粉剂对照用药。2014年在大麦扬花初期对水喷施处理,间隔5天喷施第二次
药,每亩喷水量50公斤。各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50平方米。按照杀菌剂田间药
效试验准则规定的相应方法,在乳熟期调查大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和叶枯病发生情
况,计算病情指数和和防治效果。同时按研究内容Abbott(1925)方法,计算混剂防治
大麦赤霉病的增效作用。蜡熟期每处理5点随机取麦穗各150穗,带回室内脱粒,按研
究内容V的方法检测并计算麦粒毒素含量。药剂处理剂量、防效和增效作用及对毒素含
量的影响见表9。
表9:本发明农用杀菌剂可湿性粉剂防治大麦病害试验结果
上述田间应用表明,丙环唑单剂处理对大麦赤霉病、叶枯病、白粉病和锈病均有较
好防效,而井冈霉素单剂除了对赤霉病有较低防效以外,对其他病害基本没有效果。但
是,在用含有井冈霉素3~50gai和丙环唑3~15gai的组合物时,对赤霉病、叶枯病、白
粉病和锈病的防效大幅度提高,防治效果达到80%~90%以上,好于对照常用药剂多酮
的效果,增效作用显著。尤其以每亩用井冈霉素有效成分3~50克、丙环唑用3~15克,
可大幅度降低丙环唑化学杀菌剂的用量,减轻农药的环境压力,降低麦粒的毒素污染。
VIII.本发明农用杀菌剂可湿性粉剂桶混防治小麦病害及减少毒素污染的效果
采用从市场上购买的浙江省桐庐汇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64%井冈霉素A可溶性粉
剂及委托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加工的20%丙环唑可湿性粉剂。根据实验设计
所需要的井冈霉素和丙环唑使用有效成分剂量,分别称取两种药剂,先将一种药剂对一
半水稀释后再加入另一种药剂,搅拌,再加入另一半水,混匀后喷雾。在小麦扬花初期
喷施第一次药,间隔5天喷施第二次药,每亩喷水量50公斤。试验于2014年4月在江
苏省新洋农场进行,小麦品种淮麦33,各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50平方米。设多
酮悬浮剂为对照药剂处理。按照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规定的相应方法,在乳熟期调
查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和叶枯病发生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和防治效果。增效作
用及毒素检测与上述研究相同,处理剂量及防效见表10。
表10:井冈霉素与丙环唑可湿性粉剂桶混防治小麦病害的效果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井冈霉素单剂与丙环唑单剂在应用时临时桶混后喷施,每亩用
井冈霉素3~100克有效成分、丙环唑每亩用3~15克有效成分的各处理防治赤霉病的效
果与制备成的混剂在大、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相当,并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和叶
枯病也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于多酮。特别是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显著的
增效作用,并与其他实例结果类似,表现在试验剂量范围内,随丙环唑剂量降低而增效
作用加大。其中,每亩使用井冈霉素3~50克与丙环唑3~15克有效成分均可达到防治赤
霉病和兼治叶枯病、白粉病、锈病和减少DON毒素污染的理想结果。
总之,在本发明中所述的麦类赤霉病是小麦赤霉病和大麦赤霉病,由包括多菌灵抗
性镰刀菌的镰刀菌属病原真菌(Fusariumspp.)引起的麦类作物芽腐、苗枯、穗腐或枯穗。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每亩使用含有1~150克井冈霉素和1~20克丙环唑有效成分的
组合物,在小麦播前种子处理(包衣或拌种)防治麦类赤霉病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同时
还兼治麦类白粉病、锈病和纹枯病;在小麦抽穗、扬花至灌浆期对水喷施,不仅对大、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具有增效作用,而且还具有降低DON毒素污染水平、增加千粒重和
兼治白粉病、锈病和叶枯病的作用。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常规杀菌剂相比,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具有以下优点:1、与应用单剂相比,
该组合物用于防治麦类赤霉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显著提高防治赤霉病的效果,提
高人类防控麦类作物赤霉病的能力;2、可以显著降低谷物DON毒素的污染水平;3、

可以减少用药量、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4、降低了杀菌剂选择压,可
延缓小麦病原真菌对丙环唑的抗药性,并可防治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麦类赤霉病;5、
具有延长井冈霉素的持效期、减少用药次数、兼治麦类白粉病、锈病、叶枯病和纹枯病,
减少农药使用的用工成本的优点;6、井冈霉素为选择性强的无公害微生物源农药,与
丙环唑混用,大幅度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剂量,对环境友好。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述实施例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实施例1:42%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悬浮剂防治小麦病害试验
试验时间与地点:2015年4月,江苏新洋农场
试验材料:小麦,品种:淮麦33号。
试验方法:
样品制备方法:丙环唑与井冈霉素原药按照重量比1:20、1:6、5:16、5:2和6:
1混合,再按照本申请说明书描述的研究V方法,加工得到42%不同配比的组合物悬浮
剂试验样品。每亩使用25毫升、50毫升、100毫升组合物制剂。小麦扬花初期兑水喷
施,间隔5天喷施第二次药,每亩喷水量50公斤。同时使用可湿性粉剂单剂的相应剂
量和喷清水为对照,多菌灵作为对照药剂,各处理重复2次,每小区面积100平方米。
按照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规定的相应方法,在乳熟期调查小麦赤霉病、白粉病、
锈病和叶枯病发生情况下,计算病情指数和和防治效果及对赤霉病的增效作用和对毒素
污染控制的效果,其结果列于表11中。
表11:42%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悬浮剂防治小麦病害试验结果
上述田间应用结果表明,使用0.5~36g井冈霉素和3~20克丙环唑具有良好的小麦
病害防治效果。防治赤霉病的增效系数120~162,增效作用显著。但是,每亩应用3~15
克井冈霉素和3~16克丙环唑时,显著降低毒素污染水平,增效作用极为明显,防治赤
霉病的效果均在85%以上,并可有效兼治小麦白粉病、锈病和叶枯病。这些结果还表明,
采用0.5~36克井冈霉素和3~20克丙环唑/亩时,谷物中的DON毒素含量较对照下降90%
以上,比用井冈霉素或丙环唑单独处理,减毒效果也极显著。
实施例2:64%本发明农用杀菌剂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病害试验
试验时间与地点:2015年4月,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如皋)
试验材料:小麦。品种:扬麦4号.
试验方法:按照丙环唑与井冈霉素原药重量比1:1混合,按照本申请说明书描述的
研究VII的方法制备得到64%可湿性粉剂试验样品。每亩分别使用井冈霉素和丙环唑有
效成分含量4~20克的组合物可湿性粉剂。在扬麦4号小麦扬花初期对水喷施,间隔5
天喷施第二次药,每亩喷水量45公斤。使用20%单剂可湿性粉剂在混合使用中的剂量

和喷清水为对照,设50%多酮可湿性粉剂60克/亩为对照药剂。各处理重复3次,每小
区面积50平方米。按照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规定的相应方法,在乳熟期调查小麦
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和叶枯病发生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和防治效果。结果见表12。
表12:64%本发明农用杀菌剂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病害试验结果
上述田间应用结果表明,每亩使用井冈霉素和丙环唑1:1份量比的组合物有效含量
各4~20克对小麦赤霉病、叶枯病、白粉病和锈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以使用井冈
霉素和丙环唑各4~8克有效成分效果最佳。组合物处理能够显著增加千粒重,增产作用
明显。
实施例3:20%本发明农用杀菌剂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病害及降低毒素污染试验
试验时间与地点:2015年4月,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如皋),试验安排在实例2的
相同田块。
试验材料:小麦。品种:扬麦4号。
试验方法:按照丙环唑与井冈霉素原药重量比1:1混合后,加入以重量计10%高岭
土载体、2%木质素磺酸钠助剂、2%羧甲基纤维素、1%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与2%
聚乙烯醇,最后添加轻质碳酸钙载体至100%,经砂磨机粉碎和过300目筛。制备含量
为20%的组合物可湿性粉剂实验用样品。每亩分别使用井冈霉素和丙环唑有效成分含量
20、15、6克的组合物可湿性粉剂。在扬麦4号小麦扬花初期对水喷施,间隔5天喷施

第二次药,每亩喷水量45公斤。使用20%单剂可湿性粉剂在混合使用中的剂量和喷清
水为对照,设50%多酮可湿性粉剂60克/亩为对照药剂。各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
50平方米。按照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规定的相应方法,在乳熟期调查小麦赤霉病、
白粉病、锈病和叶枯病发生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列于表13中。
表13:20%本发明农用杀菌剂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病害试验结果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农用杀菌剂防治赤霉病的增效作用及增产作用显著。这
种作用与使用剂量有关,而与加工制剂的含量及助剂没有显著性关系。
实施例4:30%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水分散粒剂防治小麦病害及降低毒素污染试验
试验时间与地点:2015年4月,江苏白马湖农场
试验材料:小麦。品种:华麦4号.
试验方法:按照井冈霉素与丙环唑重量比5:1加工得到30%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水分
散粒剂。其加工方法如下:39.1重量份64%井冈霉素(有效成分25份)、5.4重量份
92%丙环唑原药(有效成分5份)、30重量份硫酸铵、17.2重量份轻质碳酸钙、2.5份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3.5份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粉碎,过筛、
造粒。
每亩用400、200、100、60克所述农用杀菌剂水分散粒剂,在小麦扬花初期对水喷
施,间隔5天喷施第二次药,每亩喷水量50公斤。使用20%单剂可湿性粉剂100克/亩
和喷清水为对照,各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50平方米。按照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
准则规定的相应方法,在乳熟期调查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和叶枯病发生情况,计

算病情指数和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列于表14中。
表14:30%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水分散粒剂防治小麦病害试验结果
上述田间应用效果表明,每亩按5份井冈霉素和1份丙环唑的组合物水分散粒剂的
18~120克有效成分喷施,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和叶枯病均有良好防治效果,尤
其在每亩喷施组合物有效成分18~60克时,性价比最好。
实施例5:32%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水乳剂防治小麦病害试验
试验时间与地点:2015年4月,江苏白马湖农场
试验材料:小麦。品种:华麦4号.
试验方法:32%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水乳剂制备方法如下:将原药丙环唑制成悬浮
剂,加入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非离子型乳化剂搅拌成均匀油相;另外将井冈
霉素水溶液、乙二醇防冻剂和1%苯甲酸混合为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所述水相逐步加
入上述油相中,制备得到32%井冈霉素与丙环唑1:3的水包油型水乳剂。
每亩用组合物水乳剂100、50、25、12.5毫升制剂,在小麦扬花初期对水喷施,间
隔5天喷施第二次药,每亩喷水量50公斤。使用20%单剂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和喷清
水为对照,各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50平方米。按照杀菌剂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规
定的相应方法,在乳熟期调查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和叶枯病发生情况,计算病情
指数和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列于表15中。
表15:32%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水乳剂防治小麦病害试验结果
上述田间应用结果表明,每亩使用本发明农用杀菌剂有效成分8~32克对小麦赤霉
病、白粉病、锈病和叶枯病均有较好防治效果,每亩使用组合物有效成分4克也有显著
防治这些小麦病害的效果。
实施例6:45%本发明农用杀菌剂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病害及降低毒素污染试验
试验时间与地点:2015年4月,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如皋)
试验材料:小麦。品种:扬麦4号。
试验方法:按照本申请说明书描述的研究VII的方法制备得到井冈霉素与丙环唑重
量比为2:1的45%本发明农用杀菌剂可湿性粉剂试验样品,委托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
进行田间试验。每亩分别使用50、40、30和20克所述可湿性粉剂制剂。在小麦扬花初
期对水喷施,间隔5天喷施第二次药,每亩喷水量50公斤。采用20%井冈霉素和丙环
唑单剂可湿性粉剂,按使用混剂中的单剂剂量及40克多菌灵有效成分作对照药剂处理,
并喷清水为空白对照,各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50平方米。按照杀菌剂田间药效
试验准则规定的相应方法,在乳熟期调查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发生情况,计算病情指数
和和防治效果。
收获时各处理5点取样共200穗,脱粒后将样品送南京农业大学检测毒素含量。毒
素检测方法如上所述。试验结果列于表16中。
表16:45%本发明农用杀菌剂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病害试验结果
从上述田间应用实施例1~6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基于发现井冈霉素能够抑制赤霉
病菌致病因子DON毒素生物合成的作用,采用本发明农用杀菌剂处理麦种及在田间喷
施,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同时,对麦类作物白粉病、锈病、
叶枯病和纹枯病也有理想的防治效果。此外,发明人采用其中一些组合的井冈霉素和丙
环唑组合物在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江苏新洋农场和白马湖农场等地进行了3年试验示
范,均表现了对大、小麦赤霉病有很好防效,并有效兼治白粉病、叶枯病和锈病。本发
明不仅解决了我国目前面临的小麦赤霉病菌因多菌灵抗性而难以防控的重大难题,而且
也能克服DON毒素污染小麦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与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杀菌剂相比,
本发明农用杀菌剂能够大大降低镰刀菌DON毒素对谷物的污染,还因为具有协同增效
作用,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和用药成本,对于减少环境污染、治理抗药性麦类
真菌病害、保障食品安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