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组培技术诱导微鳞茎繁育白芨种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1048阅读:7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组培技术诱导微鳞茎繁育白芨种苗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苗繁育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利用组培技术诱导微鳞茎繁育白芨种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芨又称白及、紫兰、甘根、连及草,是兰科白芨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国至朝鲜、日本等国,我国分布于华东、华南、及河南、陕西、四川、云南等地。白芨的块茎为我国传统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中国药典》中所收载具有补肺、消肿、生肌、止血、敛疮等功效,用于治疗肺伤咳血、金疮出血、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等症。此外,白芨花色艳丽,也是一种很好的园林景观植物,因此市场对白芨的需求十分旺盛。近年来随市场需求量增大,白芨价格也逐年攀升。由于长期无限制地人工采挖,野生资源蕴藏量日趋减少,濒临灭绝,白芨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为保护白芨野生资源,人工繁育和栽培白芨势在必行。

白芨的种子非常细小且无胚乳,因此在自然状况下很难萌发和生长,实生苗的繁育较为困难,传统栽培主要靠分割假鳞茎的方式进行分株繁殖。一般1个假鳞茎1年仅能形成1~3个新假鳞茎,因此,分株繁殖周期长,繁殖效率低,而且耗种量大,很难满足大面积栽培的需要。近年,组织培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白芨种苗繁育,一般采用白芨成熟蒴果为材料,在不同培养基上进行无菌播种,种子萌发后利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无性系繁殖,实现白芨种苗的规模化生产。我国学者在利用组培技术繁育白芨方面采用了“无菌播种→原球茎→诱导原球茎增殖→诱导芽的分化→诱导生根→炼苗移栽”、“无菌播种→原球茎→诱导芽的分化→诱导生根→炼苗移栽”、“无菌播种→原球茎→诱导芽的分化→诱导生根→炼苗移栽”等技术路线。这些技术方案一般都需要在无菌播种后再经过2~3次转接,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完成分化、增殖、生根等组培过程,然后再经过炼苗、移栽才能得到白芨种苗。而白芨组培苗移栽后成活率不高,移栽成活后根系细弱,生长慢,需精细管理6~12个月后才能移栽大田。因此,组培程序步骤繁琐,移栽成活率不高,移栽苗生长慢是限制白芨组培繁育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制约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组培技术诱导微鳞茎繁育白芨种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白芨种子无菌播种于MS培养基上,在温度25℃±1℃,光照强度1000Lx,光照时间12h/d条件下培养50d,得到具有1~2片小叶的原球茎;

B、将步骤A得到的原球茎转接到“MS+15%马铃薯汁+0.1%活性炭”的培养基上,在温度25℃±1℃,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2h/d条件下培养45d,得到具有3~4片叶的白芨组培瓶苗;

C、将经步骤B培养的白芨组培瓶苗在温度15℃±1℃,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0h/d条件下培养40d,诱导白芨组培瓶苗形成微鳞茎;

D、将经步骤C培养的白芨组培瓶苗在温度25℃±1℃,光照强度1000Lx,光照时间12h/d条件下培养60~80d,微鳞茎膨大并萌发出新芽,从组培瓶中取出组培苗,剥去老叶,洗掉培养基,得到已萌芽的微鳞茎;

E、选取步骤D得到微鳞茎中直径3mm以上,芽长0.3~1.0cm者播种于装有育苗基质的育苗穴盘中,播种深度1cm,播后浇透水,放置在塑料大棚内进行育苗管理,棚温控制在白天25~30℃,夜间15~20℃,出苗前育苗基质含水量保持在70%~75%,出苗后水分管理见干见湿。播种后70d,白芨小苗长出3~5片叶,苗高6cm以上时移栽大田。

上述步骤A和B所述的一种MS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蔗糖含量为30g/L,琼脂含量为6.5g/L,pH值为5.8。

上述步骤E所述的一种育苗基质,其特征在于,由田园土、腐熟的锯末和腐熟的鸡粪按体积比50:40:10混合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①组培程序简单,只需要在无菌播种得到具有1~2片小叶的原球茎后转接一次。②通过改变培养条件诱导白芨瓶苗形成微鳞茎,操作简单,成本低廉。③用萌芽的微鳞茎播种繁育白芨种苗成苗率高、苗根系发达、生长健壮,育苗时间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组培程序简单、节省人力物力、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强、繁育周期短、育成苗健壮及移栽大田后成活率高、生长势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开始分化叶片的原球茎瓶苗。

图2为已萌芽的微鳞茎。

图3为出苗后的微鳞茎播种苗。

图4为微鳞茎播种白芨苗粗壮的根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方式:

步骤1:在超净工作台下将成熟的白芨果夹用70%的酒精处理1min后转入0.2%的升汞溶液浸泡8min,浸泡过程中适当搅动几次使果夹表面全部浸在溶液中;捞出果夹,用无菌水冲洗4次,再用经灭菌的滤纸吸干果夹表面水分;用经火焰消毒处理的镊子和手术刀刨开果夹,将白芨种子无菌播种于装有MS培养基的组培瓶内;在温度25℃±1℃,光照强度1000Lx,光照时间12h/d条件下培养50d,得到具有1~2片小叶的原球茎。

步骤2:将经步骤1培养得到的具有1~2片小叶的原球茎转接到含有15%马铃薯汁和0.1%活性炭的MS培养基上,200ml组培瓶接种20个原球茎。在温度25℃±1℃,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2h/d条件下培养45d,得到具有3~4片叶的白芨组培瓶苗。

步骤3:将经步骤2培养的白芨组培瓶苗在温度15℃±1℃,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0h/d条件下培养40d,诱导白芨组培瓶苗形成微鳞茎。

步骤4:将经步骤3培养的白芨组培瓶苗在温度25℃±1℃,光照强度1000Lx,光照时间12h/d条件下培养60~80d,微鳞茎膨大并萌发出新芽,从组培瓶中取出组培苗,剥去老叶,洗掉培养基,得到已萌芽的微鳞茎。

步骤5:选取步骤4得到的微鳞茎中直径3mm以上,芽长0.3~1.0cm者播种于装有育苗基质的育苗穴盘中,播种深度1cm,播后浇透水,放置在塑料大棚内进行育苗管理,棚温控制在白天25~30℃,夜间15~20℃,出苗前育苗基质含水量保持在70%~75%,出苗后水分管理见干见湿。播种后70d,白芨小苗长出3~5片叶,苗高6cm以上时移栽大田。

上述步骤1和2所述的MS培养基,其蔗糖含量为30g/L,琼脂含量为6.5g/L,pH值为5.8。

上述步骤5所述的育苗基质由田园土、腐熟的锯末和腐熟的鸡粪按体积比50:40:10混合而成。

实施例1

选用的白芨种子为在汉中市留坝县采收的家种紫花白芨果夹。按照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进行步骤1无菌播种及原球茎培养、步骤2组培苗培养和步骤3诱导形成微鳞茎后,经调查统计微鳞茎诱导率为84.3%。再经步骤4继续培养,培养70d时统计,微鳞茎平均直径4.6mm,平均芽长0.59cm;培养80d时统计,微鳞茎平均直径4.8mm,平均芽长0.64cm。选择直径3mm以上,芽长0.3~1.0cm的微鳞茎按照实施方式步骤5中所述的方法播种和管理,同日移栽白芨组培苗作为对照,播后70d时调查统计成苗率及苗素质情况见表1,从表中可看出微鳞茎播种苗(处理1)成苗率、叶片数、苗高、根数及根粗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同品种组培苗直接移栽(处理3)。

表1:白芨微鳞茎播种苗与组培移栽苗素质比较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选用的白芨种子为在汉中市略阳县采收的野生黄花白芨果夹。步骤3诱导形成微鳞茎后,经调查统计微鳞茎诱导率为89.5%。再经步骤4继续培养,培养60d时统计,微鳞茎平均直径4.3mm,平均芽长0.45cm。选择直径3mm以上,芽长0.3~1.0cm的微鳞茎按照实施方式中步骤5所述的方法播种和管理,同日移栽白芨组培苗作为对照,播后70d时调查统计成苗率及苗素质情况见表1,从表中可看出微鳞茎播种苗(处理3)成苗率、叶片数、苗高、根数及根粗等指标均显著优于组培苗直接移栽(处理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