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飞虱规模化饲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13179阅读:9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小麦为主饲料进行灰飞虱规模化饲养方法,属于昆虫饲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灰飞虱是严重危害禾本科作物的一类主要害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小麦、玉米、水稻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每种作物上均有多种病毒病的发生和危害。如:玉米粗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小麦黄条纹矮缩病等,而灰飞虱是上述重要病毒病的最主要传播介体。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及气候变化异常等因素的影响,灰飞虱引起的病毒病害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比如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河北省大发生的小麦丛矮病,目前田间已是零星发生,而小麦黄条纹矮缩病作为一种灰飞虱传播的新的病毒病害目前在我国小麦产区发生普遍。病毒病的这些变化,给田间病害防治提出新的难题。虫传病毒病的防治,明确传毒介体本身的危害特点,介体的传毒特性,寄主与植物的互作,筛选抗病品种,筛选防治药剂是虫传病毒病研究的主要内容,而进行上述研究的基础则是灰飞虱的室内规模化批量饲养。因此,周年大量提供标准龄期试验用灰飞虱,是进行虫传病毒病各项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资料报道人工饲养灰飞虱通常利用水稻作为饲料,但水稻生长对光照、水份、温度要求较高,不利于北方周年大规模饲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灰飞虱规模化饲养方法,小麦作为灰飞虱最适宜生存及繁殖寄主,不受环境条件限制。

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灰飞虱规模化饲养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1)、灰飞虱饲养材料的准备:

营养土的配制:田间试验地取回土壤过筛,然后和市售的花土、蛭石以体积比2:1:1的比例配好营养土,备用;

小麦种子筛选、催芽:选择叶片宽厚,株型紧凑,长势健壮的小麦品种作为饲料;选取饱满度一致的种子,浸泡于矮壮素:清水以体积1:25的比例兑好的浸泡液中,浸泡24h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沥去水分,表面覆盖已浸湿的纱布进行保湿,每隔12h冲洗种子一次,待种子露白后即可准备播种;

在温室中播种:取直径10cm,深度10cm的花盆,在花盆中装满2/3的营养土,表面浇水,待水完全渗入土壤后,将已出芽的小麦种子以新芽冲上,根部朝下的方式,均匀播种于花盆中,覆盖花盆表面,然后在种子表面撒上一层营养土,厚度以盖住种子为宜,压实;待小麦长至2叶1心期,高度达到6cm时,作为灰飞虱取食饲料;

(2)、灰飞虱的饲养:

用养虫罩将花盆中的小麦扣住,将灰飞虱饲养于养虫罩扣住的小麦苗上,在养虫罩的外侧插好标签,标记饲养时间,每隔6-7天更换饲料1次;

此处的养虫罩分为2个不同规格,分别饲养不同龄期的灰飞虱:60目的纱网用于饲养1-3龄灰飞虱;40目纱网用于饲养4龄以上灰飞虱;

养虫室环境条件为:温度23±2℃、相对湿度65%~75%、光照14h∶D黑暗10h。

其中,更换饲料方法:打开养虫罩底部一侧,用充气泵口对准打开的养虫罩底部吹气,将灰飞虱吹到养虫罩顶端,吹干净后,使养虫罩顶部朝下,避免灰飞虱蹦出,然后将养虫罩连同灰飞虱罩于新的小麦饲料上,外侧标签标记换苗日期,完成换苗过程。

已使用过的小麦饲料检查植株上否有卵,如果没有卵,则已用过的饲料拔掉,土倒出,过筛后循环使用;若植株上有卵,在麦苗的空隙处撒上饱满度一致的小麦种子,覆土,浇水,扣好养虫罩,记录日期,这一过程称为播种接力麦;待10-13天后灰飞虱孵化,接力麦已长至2叶1心,成为新孵化若虫的饲料。

本发明提供的灰飞虱规模化饲养方法,其特点在于:

1、配制营养土,需要田间普通土壤:花肥营养土:蛭石为2:1:1,使营养土保湿性更好,营养更丰富。

2、用于小麦催芽的浸泡液为:矮壮素:清水按照1:25的比例兑好的浸泡液,使小麦出芽后长势粗壮、更适宜灰飞虱取食。

3、更换灰飞虱饲料时,利用充气泵吹出的气体将灰飞虱吹到养虫罩的顶端,减少了人力吹扫的困难,与使用毛笔转移灰飞虱相比节省了时间,大大增加了转移效率。灰飞虱规模化饲养每天需要更换较多的饲料,利用充气泵可以使整个饲养过程节省大量的人工和时间。

4、对已产卵的灰飞虱更换饲料时,播种了接力麦,保证了灰飞虱全生育期的饲养,而且由于灰飞虱喜欢取食幼嫩的植株,灰飞虱饲养过程中,全程使用幼嫩小麦苗作为饲料,即增加了灰飞虱产卵率,又提高了孵化率和存活率。

5、灰飞虱饲养全程在15㎡的养虫室中进行,保温效果好,内装35W的冷暖空调,全年控温能力佳,养虫架全部由不锈钢支构成,支撑效果明显。支架顶端安装了植物生长灯和定时器,保证了小麦和灰飞虱生长所需光照条件。

6、为了获得发育历期一致的灰飞虱,自灰飞虱产卵开始,每隔3天更换1次饲料,同时播种接力麦,同一批孵化出的灰飞虱幼虫在换苗时不与其他时期产卵孵化的幼虫混合。这样保证同一个养虫罩中的灰飞虱龄期一致。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1、灰飞虱饲养材料的准备:

营养土的配制:田间试验地取回土壤过筛,筛去石子等大颗粒,然后和市场买回的花土、蛭石以2:1:1的比例配好营养土,备用。

小麦种子筛选、催芽:选择叶片宽厚,株型紧凑,长势健壮的小麦品种作为饲料。确定小麦品种后,选取饱满度一致的种子,浸泡于矮壮素:清水以1:25的比例兑好的浸泡液中,浸泡24h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沥去水分,表面覆盖已浸湿的纱布进行保湿,每隔12h冲洗种子一次,待种子露白后即可准备播种。

播种:取直径10cm,深度10cm的花盆,在花盆中装满2/3的营养土,表面浇水,待水完全渗入土壤后,将已出芽的小麦种子以新芽冲上,根部朝下的方式,均匀播种于花盆中,覆盖花盆表面(约250粒),然后在种子表面撒上一层营养土,厚度以盖住种子为宜,压实。待小麦长至2叶1心期,高度约6cm时,可作为灰飞虱取食饲料。

以上过程在温室中进行。

2、灰飞虱的饲养:

用直径9cm白色透明亚克力管+纱网做成的养虫罩将花盆中的小麦扣住,将灰飞虱饲养于养虫罩扣住的小麦苗上,养虫罩上端用纱网扣住,橡皮筋勒紧。在养虫罩的外侧插好标签,标记饲养时间。每隔6-7天更换饲料1次。

此处的养虫罩分为2个不同规格,分别饲养不同龄期的灰飞虱:60目的纱网用于饲养1-3龄灰飞虱;40目纱网用于饲养4龄以上灰飞虱。

灰飞虱更换饲料方法:小心打开养虫罩底部一侧,打开充气泵,将充气泵口对准打开的养虫罩底部吹气,将灰飞虱吹到养虫罩顶端,吹干净后,使养虫罩顶部朝下,避免灰飞虱蹦出,然后将养虫罩连同灰飞虱罩于新的小麦饲料上,外侧标签标记换苗日期,完成换苗过程。已使用过的小麦饲料检查植株上否有卵,如果没有卵,则已用过的饲料拔掉,土倒出,过筛后循环使用。若植株上有卵,则用过的饲料不丢弃,在麦苗的空隙处撒上饱满度一致的小麦种子,覆土,浇水,扣好养虫罩,记录日期,这一过程称为播种接力麦。待10-13天后灰飞虱孵化,接力麦已长至2叶1心,成为新孵化若虫的饲料。

灰飞虱饲养在15㎡的养虫室中,养虫室环境条件为:温度23±2℃、相对湿度(70±5)%、光照14h:黑暗10h。

本发明提供的灰飞虱规模化饲养方法,是在对玉米粗缩病、小麦丛矮病、小麦黄条纹矮缩病等虫传病毒病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以小麦作为饲料,进行灰飞虱周年饲养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虫龄一致,灰飞虱繁殖率高,实现了大量灰飞虱的全年连续饲养,可随时提供足够的试验用虫,满足多家单位的实验需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