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水蛭素生物量的日本医蛭饲养方法及专用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13154阅读:1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水蛭素生物量的日本医蛭饲养方法及专用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类中药材的养殖方法,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提高水蛭素生物量的日本医蛭饲养方法及专用设备。

技术背景

日本医蛭(学名:Hirudo nipponia)为医蛭科医蛭属的动物,俗名稻田医蛭、蚂蝗、线蚂蝗、水蛭、日本医水蛭。分布于日本、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蒙古以及中国大陆的北起东北各省、内蒙古、西至四川、甘肃、南达广东等地,一般栖息于水田及其与之相通的沟渠、池塘和沼泽中以及特别是常年积水或排水不良的沤田和畈心田中数量最多。《汤液本草》中记载日本医蛭,苦走血,咸胜血,仲景抵当汤用虻虫、日本医蛭,咸苦以泄畜血,故《经》云有故无殒也。《本草经疏》中记载日本医蛭:味咸苦气平,有大毒,其用与虻虫相似,故仲景方中往往与之并施。咸入血走血,苦泄结,咸苦并行,故治妇人恶血、瘀血、月闭、血瘕积聚,因而无子者。血畜膀胱,则水道不通,血散而膀胱得气化之职,水道不求其利而自利矣。堕胎者,以具有毒善破血也。《本草汇言》中记载日本医蛭:逐恶血、瘀血之药也。方龙潭曰,按《药性论》言,此药行畜血、血症、积聚,善治女子月闭无子而成干血痨者,此皆血留而滞,任脉不通,月事不以时下而无子。月事不以时下,而为壅为瘀,渐成为热、为咳、为黄、为瘦,斯干血痨病成矣。调其冲任,辟而成娠,血通而痨去矣。故仲景方入大黄蛰虫丸而治干血、骨蒸、皮肤甲错、咳嗽成劳者;入鳖甲煎丸而治久疟疟母、寒热面黄、腹胀而似劳者;入抵当汤、丸而治伤寒小腹鞭满、小便自利、发狂而属畜血证者。《本草经百种录》中记载日本医蛭:凡人身瘀血方阻,尚有生气者易治,阻之久,则无生气而难治。盖血既离经,与正气全不相属,投之轻药,则拒而不纳,药过峻,又反能伤未败之血,故治之极难。日本医蛭最喜食人之血,而性又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

用蚂蜡作药治病在我国历史悠久。由于日本医蛭体内含有水蛭素和蛋白质,有抗凝固、破癖血的功效,主治心肌梗死、急性脑血栓等病症,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中药材。近年来医学研究证明,日本医蛭在肿瘤、肝病、心血管病及外科疾病的治疗上有特殊的疗效,从而使其用量骤增,每年达数百吨,且价格也居高不下。加上自然资源日渐衰竭,使医药市场上货源紧缺,价格陡升。因此养殖药用日本医蛭经济效益显著,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种水产养殖业。

在传统饲养中日本医蛭的食物比较杂较杂,一般小动物、昆虫、虹叫、青蛙、螺、河蚌、草虾及鱼等都可为日本医蛭的捕食对象。饲养宽体蛭,可一次性投放饵料,如各种螺类、贝类、蚯蚓、草虾等,每667m2投放量20-30kg,不宜投放过多,以防池内供氧不足和与日本医蛭争夺空间。池内还可以投放一些萍类或水生植物,既可作螺、贝、草虾的饲料,又可为日本医蛭提供活动或栖息场所。新开挖的池子投放200-350g/m2发酵好的畜粪以培养浮游生物,调节水质和增加水底而腐殖质。如看到多日本医蛭在水中游动不止,说明池内饵料不足,可用各种动物血拌些草粉投放下去,或投放螺贝等以补充饲料。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供日本医蛭中活性成分水蛭素的含量,提供日本医蛭的经济价值,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水蛭素生物量的日本医蛭饲养方法的专用设备,所述专用设备由2层以上的日本医蛭饲养柜上下排列组合固定构成;日本医蛭饲养柜为顶部开口的箱型或桶型结构;顶层的日本医蛭饲养柜的侧面设置有排水口,顶层以下的其他日本医蛭饲养柜的侧面设置有1个以上的排水口和1个以上接水口,接水口的水平安装位置高于排水口的水平位置,下一层日本医蛭饲养柜的接水口的安装位置与上一层的日本医蛭饲养柜的排水口对应;最下层的日本医蛭饲养柜的下方设置有收水槽,收水槽与最下层的日本医蛭饲养柜的排水口对应;专用设备上设置有水泵,水泵的进水口与收水槽连通,水泵的排水口与顶层的日本医蛭饲养柜连通;各层日本医蛭饲养柜的顶部开口被40-100目的封闭网封闭。

所述日本医蛭饲养柜的宽度为1.0-2.0m,深度大于0.4m,日本医蛭饲养柜中设置有一堆以上的基质,基质的顶部高于日本医蛭饲养柜中的水面线;除顶层的日本医蛭饲养柜以外的其他日本医蛭饲养柜的上方都设置有照明光源。

所述排水口由开凿在日本医蛭饲养柜侧面的孔洞、设置在孔洞外侧下部的过滤网以及设置在滤网上部的封口板组成,封口板与滤网匹配,封口板与滤网构成的半封闭结构覆盖在孔洞的外侧。

一种提高水蛭素生物量的日本医蛭饲养方法,包括日本医蛭幼虫饲养阶段和日本医蛭成虫饲养阶段;在人工控温的环境内,采用上述所述的专用设备饲养日本医蛭;饲养日本医蛭的环境水pH值在6.5-7.0之间;在日本医蛭幼虫饲养阶段保持每天光照13小时,黑暗11小时,日本医蛭幼虫饲养阶段幼虫的环境温度为24±2℃;在日本医蛭成虫饲养阶段每天光照15小时,黑暗9小时;在日本医蛭成虫饲养阶段的最后15日内保持全天光照,日本医蛭成虫饲养阶段的温度为12小时27±2℃,12小时24±2℃。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专用设备内有节约空间,单位能耗低,便于环境控制的优点。本发明提供的专用设备与方法相结合不仅缩短了日本医蛭的生产时间,提高了日本医蛭的单位面积产量。同时,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还能极大的提高日本医蛭的水蛭素含量。

附图说明

图1提高水蛭素生物量的日本医蛭饲养专用设备的机构示意图;

图2提高水蛭素生物量的日本医蛭饲养专用设备局部放大图。

1日本医蛭饲养柜,2排水口,2-1过滤网,2-2封口板,2-3孔洞,3接水口,4水泵,5基质,5-1水面线,6照明光源,7封闭网,8收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提高水蛭素生物量的日本医蛭饲养专用设备的构建与使用

一、专用设备的构建

提高水蛭素生物量的日本医蛭饲养专用设备,所述专用设备由2层以上的日本医蛭饲养柜1上下排列组合固定构成;在实际的生产中可以设置5-7层。达到室内面积的3倍,充分的利用室内空间。

日本医蛭饲养柜1为顶部开口的箱型或桶型结构;所述日本医蛭饲养柜1的宽度为1.0-2.0m,深度大于0.4m,日本医蛭饲养柜1中设置有一堆以上的基质5,基质5的顶部高于日本医蛭饲养柜1中的水面线5-1;除顶层的日本医蛭饲养柜1以外的其他日本医蛭饲养柜1的上方都设置有照明光源6。基质5可以是高岭石、河沙等各种pH中性的物质,基质5主要作为投放日本医蛭幼苗或亲蛭(2-3龄用于产卵的日本医蛭,用于产卵繁殖),也可以作为投放食物的平台。

顶层的日本医蛭饲养柜1的侧面设置有排水口2,顶层以下的其他日本医蛭饲养柜1的侧面设置有1个以上的排水口2和1个以上接水口3,接水口3的水平安装位置高于排水口2的水平位置,下一层日本医蛭饲养柜1的接水口3的安装位置与上一层的日本医蛭饲养柜1的排水口2对应;最下层的日本医蛭饲养柜1的下方设置有收水槽8,收水槽8与最下层的日本医蛭饲养柜1的排水口2对应;专用设备上设置有水泵4,水泵4的进水口与收水槽8连通,水泵4的排水口与顶层的日本医蛭饲养柜1连通。

各层日本医蛭饲养柜1的顶部开口被40-100目的封闭网7封闭。日本医蛭幼苗采用的封闭网7最好孔径小于60目,成年日本医蛭的封闭网孔径小于40目。

所述排水口2由开凿在日本医蛭饲养柜1侧面的孔洞2-3、设置在孔洞2-3外侧下部的过滤网2-1以及设置在滤网2-1上部的封口板2-2组成,封口板2-2与滤网2-1匹配,封口板2-2与滤网2-1构成的半封闭结构覆盖在孔洞2-3的外侧。滤网2-1的密度为100目以上,一般采用150目的尼龙筛网,滤网2-1可以清理水中的杂质,同时滤网2-1和封口板2-2构成的封闭结构还可以防止日本医蛭逃逸。

二、专用设备的使用

专用设备是为了满足在室内人工饲养日本医蛭设计的,该装置具有人工照明、自动循环水体(对水体进行充氧)等设计。在具体使用该专用装置时步骤如下:

①幼年日本医蛭或亲蛭的投放

专用设备内的水深度为20-30cm(根据设置排水口2的水平高度确定),保持水体pH值6.5-7.0,控制环境温度22-26℃。一般殖体长5mm左右的幼蛭,每平方米体积水体放养1000条,放养时,不能直接投入池水中,防止应激死亡,应分散倒在基质5(投放平台)上,让其自行爬入水中,并捡出已死亡水蛙,防止污染环境。如采用产卵繁殖可投放2-4龄的亲蛭,每平方20-80条。

②幼蛭饲养阶段

在幼蛭饲养的过程中,在日本医蛭幼虫饲养阶段保持使用照明光源6及室内的照明保持每天光照13小时,照度保持在100-300lx,黑暗11小时,日本医蛭幼虫饲养阶段的环境温度为24±2℃;通过使用水泵4保持水体循环。并清理水体中杂质。在日本医蛭幼虫饲养阶段的食物可以是动物的血液,且以鸡血、鸭血最佳。也可以饲喂一些活的田螺、青蛙等。

③成年蛭饲养阶段

在日本医蛭在日本医蛭成虫饲养阶段每天光照15小时,黑暗9小时;在日本医蛭成虫饲养阶段的最后一个月内保持全天光照,日本医蛭成虫饲养阶段的温度为12小时27±2℃,12小时24±2℃,照度保持在200-500lx。通过使用水泵4保持水体循环。并清理水体中杂质。在日本医蛭成虫饲养阶段的食物可以是动物的血液,可以是鸡血、鸭血、牛血、猪血等。也可以饲喂一些活的动物内脏等,但内脏的数量不能超过总食物量的1/3。

④激发阶段

在日本医蛭成虫饲养阶段的最后15日内保持全天光照,日本医蛭成虫饲养阶段的温度为12小时27±2℃,12小时24±2℃。

实施例2不同饲喂方法对水蛭素含量及日本医蛭生物量的影响

在贵州遵义桐梓地区,夏季温度20-32℃,冬季气温低于3℃的少于30天。进行对比实验,分为3个组,分别是实验A组、实验B组和实验C组。A组B组日本医蛭饲养柜1的水体面积各1000m2,C组采用室外养殖池方式,水体面积1200m2;各组均饲养宽体金线蛭。

实验A组和实验B组采用实施例1的专用设备及饲养方法,实验B组与实验A组的区别为,实验B组的成年蛭饲养阶段中没有最后的激发阶段。实验C组采用目前常规的饲养方式,实验A组和实验B组的消毒方式与实验C组相同。

实验A组和实验B组从投放幼蛭开始至采收成年日本医蛭时长7个月,其中幼蛭阶段2个月。而实验C组从投放幼蛭开始至采收成年日本医蛭时长11个月,其中冬季有40天停止觅食,生长缓慢。实验A组和实验B组每100平方米水体面积产日本医蛭(活)150kg,实验C组每100平方米水体面积产日本医蛭(活)80kg。

分别称取实验A组、实验B组和实验C组的日本医蛭1000g,分别粉碎得到日本医蛭浆,检测日本医蛭含量。实验A组达到210U/g(抗凝单位/克),实验B组为178U/g,实验C组为143U/g。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