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及组培苗的高效炼苗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257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及组培苗的高效炼苗技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及组培苗的高效炼苗技术。



背景技术:

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白及、连及草、白给等,主产于贵州、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安徽等省。以干燥块茎入药,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具有止血收敛、清热利湿、消肿生肌之功效。主治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此外,白及假鳞茎中所含的白及多糖胶可应用于食品、化工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发展前景广阔。随着白及的作用日渐被开发,市场上对白及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野生资源因自然繁殖率较低,再加上长期采挖,数量锐减。现在不仅已列入国家的珍稀濒危的植物加以保护,而且还收载于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受到国际保护。

为满足市场对白及的需求,同时保护野生白及资源,人工种植白及无疑是最好的途径,但缺少质量良好的种苗已经成为白及人工种植的瓶颈之一。目前,白及种苗来源主要依靠3个途径:一是采集蒴果进行种子直播。种子直播成本较低,但由于白及种子细小,无胚乳,发育不完全,种子直播要求精细管理,所需成苗和成材时间较长;二是采挖白及假鳞茎进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后,植株生长较快,但用种量大,繁殖效率低;三是通过组培获得种苗进行炼苗移栽。组培可以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的组培苗,繁殖效率高,但在白及组培苗炼苗移栽过程中存在时间长、成活率低的问题。如果能在缩短炼苗时间的同时,有效提高白及组培苗移栽后的成活率,通过组培获得白及种苗无疑是较佳的方法。

在现有的专利文献中,申请号为:201210459635.9,名称为“一种提高白及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白及组培和炼苗移栽的方法,具体包括:1.白及种子无菌萌发;2.增殖培养;3.生根培养和抗逆诱导;D、炼苗移栽。本发明在生根阶段加入SA0.3g/L+CTS2g/L的自制诱抗剂10ml/L,使其在生根培养的同时诱导组培苗的抗逆性,增强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提高苗的移栽成活率。

申请号为:201310181724.6,名称为“白及组培球茎驯化方法”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白及组培球茎驯化方法。该白及组培球茎驯化基质的组分为腐熟的锯木屑、蛭石及碎树皮,锯木屑、蛭石及碎树皮的质量比为3:1:1,驯化时间为1年以上;在白及组培球茎分蘖生长出2~3粒新块茎后,再采用上述的驯化基质驯化移栽3~6个月后才可进行大田栽培,驯化时间较长。

申请号为:201410249457.6,名称为“一种白及苗移栽基质”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白及苗移栽基质,所述白及苗移栽基质包括90~110重量份的树皮渣、30~34重量份的河沙、4~6重量份的腐熟农家肥。采用该基质移栽白及瓶苗150天后,苗高15厘米,球茎直径1.6厘米,栽483株,成活468株,成活率99%。

申请号为:201510899006.1,名称为“一种提高白及组培苗炼苗成活率的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白及组培苗炼苗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发酵窖的制作,(b)营养土的配制,(c)有机消毒杀虫液的配制,(d)白及组培苗炼苗;该发明杜绝了施用农药的现象,白及组培苗炼苗3-4个月后,能使白及炼苗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大田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

上述文献中都公布了针对白及组培苗的炼苗技术,提高了炼苗的成活率,但存在炼苗时驯化时间较长,炼苗时间过长的问题,其练苗时间为3个月到5个月不等。按3个月的炼苗时间计算,一年可出4批苗,若能将炼苗时间缩短至2个月,一年可出6批苗,则可以大大提高组培苗炼苗的效率,从而提高白及的繁殖速度,缓解白及种苗供需的矛盾,促进白及种植产业的壮大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白及组培苗炼苗移栽时间长、成活率低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及组培苗的高效炼苗技术,在有效提高白及组培苗基质移栽和大田移栽后的成活率的同时,可将炼苗周期缩短至两个月,大大缩短炼苗时间,从而缩短人工种植白及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白及组培苗的高效炼苗技术,包括瓶苗阳光棚炼苗、炼苗苗床及基质的准备、组培苗移栽、白移栽后管理四个阶段,其各阶段的具体步骤为:

(1)瓶苗阳光棚炼苗:白及组培苗在转入生根壮苗培养约1个月后,初步形成假鳞茎和根系,叶片数≥2片的组培苗即可进行阳光棚炼苗,将组培苗连同容器一起移至温室或大棚内(加盖一层遮阳网,透光率为50%~70%),封口炼苗20d~40d,控制温度在10℃~30℃,以使组培苗适应自然光照和昼夜温差;

(2)炼苗苗床及基质的准备:选择不积水的地块,用砖、木板或遮阳网等将其围成宽1.2~1.5m,高20cm的苗床,苗床间距40~60cm;收集树皮渣,浇透水后用塑料膜覆盖让其充分腐烂后,打碎成由大小碎片混合组合而成的基质,将打碎好的基质铺在苗床上,厚约12cm;

(3)组培苗移栽:将经过阳光棚炼苗的瓶苗,用镊子从培养瓶中轻轻取出组培苗,放入18~20℃的水中,洗去粘附于苗上的培养基,用500倍的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浸泡5min,放入准备好的托盘中,待用;用宽2-3cm的尖竹片等工具在基质上扎能容纳根系的小孔,种植深度为假鳞茎距离基质表面0.5cm左右,将组培苗的根系放入孔内压实,之后浇透水;

(4)白移栽后管理:在炼苗床上搭建临时小拱圆棚,覆膜后再加盖一层遮阳网(透光率为50%~70%),移栽头1个月,每2~3天喷灌一次,1个月后可以根据天气减少喷灌次数,每3~4天喷灌一次,温度控制在之间10℃~30℃,空气湿度控制在70%~100%,大田定植前两周可停止喷灌,揭掉小拱棚,进行炼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本发明的技术,白及苗生长速度快,假鳞茎大,可有效提高种苗质量。组培苗通过阳光棚封口炼苗20d~40d,有效促进假鳞茎的形成和增大,假鳞茎直径范围在2.97mm~17.44mm之间。经过移栽后2个月,平均株高由9.18cm长至14.52cm;叶片平均长度由6.81cm长至10.80cm,平均宽度由0.51cm长至1.11cm;平均根数由5.8条增加至8.4条;假鳞茎平均直径由5.66mm增至10.50mm,假鳞茎平均增大4.84mm。

2.本发明移栽后炼苗所需时间较短,2个月以上即可,组培苗炼苗平均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大田成活率在97%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简单,无需使用农药化肥,在保证较高成活率的情况下,炼苗时间缩短了30d~90d,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3.利用本发明技术进行白及组培苗炼苗,采用丛植2-3株/孔,一年可以收获6批种苗,按800株/m2,0.8元/株计算,每平米年产值为800×0.8×6=3840元,成本按0.4元/株,地租、管理、基质等25元/m2/年,每平米年成本为0.4×800×6+25=1945元,每平米年经济效益为3840-1945=1895元,与其他方法(炼苗时间为3个月~5个月)相比年经济效益可以提高1.5~3倍。

附图说明

图1是组培苗炼苗移栽后效果图。

图2是炼苗移栽后白及假鳞茎生长情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白及组培苗的高效炼苗技术,包括瓶苗阳光棚炼苗、炼苗苗床及基质的准备、组培苗移栽、白移栽后管理四个阶段,其各阶段的具体步骤为:

(1)瓶苗阳光棚炼苗:白及组培苗在转入生根壮苗培养约1个月后,初步形成假鳞茎和根系,叶片数≥2片的组培苗即可进行阳光棚炼苗,将组培苗连同容器一起移至温室或大棚内(加盖一层遮阳网,透光率为50%~70%),封口炼苗20d~40d,控制温度在10℃~30℃,以使组培苗适应自然光照和昼夜温差;

(2)炼苗苗床及基质的准备:选择不积水的地块,用砖、木板或遮阳网等将其围成宽1.2~1.5m,高20cm的苗床,苗床间距40~60cm;收集树皮渣,浇透水后用塑料膜覆盖让其充分腐烂后,打碎成由大小碎片混合组合而成的基质,将打碎好的基质铺在苗床上,厚约12cm;

(3)组培苗移栽:将经过阳光棚炼苗的瓶苗,用镊子从培养瓶中轻轻取出组培苗,放入18~20℃的水中,洗去粘附于苗上的培养基,用500倍的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浸泡5min,放入准备好的托盘中,待用;用宽2-3cm的尖竹片等工具在基质上扎能容纳根系的小孔,种植深度为假鳞茎距离基质表面0.5cm左右,将组培苗的根系放入孔内压实,之后浇透水;

(4)白移栽后管理:在炼苗床上搭建临时小拱圆棚,覆膜后再加盖一层遮阳网(透光率为50%~70%),移栽头1个月,每2~3天喷灌一次,1个月后可以根据天气减少喷灌次数,每3~4天喷灌一次,温度控制在之间10℃~30℃,空气湿度控制在70%~100%,大田定植前两周可停止喷灌,揭掉小拱棚,进行炼苗。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白及移栽基质的特征是:厚12cm的基质主要分2层铺设,较大树皮碎片铺在最底层,厚度不超过8cm,上层铺设较小的基质碎片(直径≤2cm),厚度至少4cm。移栽过程中,遗漏的较大碎片可在移栽完苗后,铺设在表层。白及具有喜湿怕涝的生物学习性,尤其根系忌淹水,大碎片铺设在底层,利于排水,小的碎片铺设在上层,利于白及根系生长和营养吸收。设计主要考虑到节约成本并利于白及生长两方面原因,上层小碎片直径≤2cm白及根系发根较好,也利于保水,基质不易干燥,厚度如果小于4cm不利于白及根系后期生长。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栽的特征是:组培苗在阳光棚炼苗20d~40d后,假鳞茎≥3mm,叶片数≥2片,株高≥6cm,植株生长健壮的苗才可进行移栽,移栽应避开寒冷的11月至次年2月,选择风小、阳光弱的天气或时段进行。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白及移栽的特征是:组培苗采用丛植,即2~3株放入一个孔内,孔距(4~5)cm×(4~5)cm。白及生长具有共生效应,即当一株白及植株单独生长时,较为矮小,长势较差,而集聚在一起生长则更好。采用丛植方法能是为了使白及在较短时间内生长更好。但如果丛植数量太多,根系交错在一起,在后期大田移栽分株时容易损伤根系,不利于大田成活,因此采用2~3株的丛植方式,同时,孔距采用(4~5)cm×(4~5)cm,可有效利用白及的共生效应。

进一步,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白及移栽后管理的特征是:当温度>30℃时,要揭开小拱棚的塑料膜通风透气,降温。

实施例1

一种白及组培苗的高效炼苗技术,其具体步骤为:

(1)瓶苗阳光棚炼苗:白及组培苗在转入生根壮苗培养约1个月后,已经初步形成假鳞茎和根系,叶片数≥2片的组培苗即可进行阳光棚炼苗,将组培苗连同容器一起移至温室或大棚内(加盖一层遮阳网,透光率为50%~70%),控制温度在10℃~30℃,以使组培苗适应自然光照和昼夜温差。封口炼苗20d后,组培苗假鳞茎≥3mm,叶片数≥2片,株高≥6cm时,即可对生长健壮的组培苗进行移栽。

(2)移栽苗床及基质的准备:选择不积水的地块,用实心红砖将其围成宽1.2m,高20cm,长10m的苗床,苗床间距50cm;将从木材加工厂运输回来的树皮渣,成堆放置后,浇透水后用塑料膜覆盖让其充分腐烂后,打碎成由大小碎片混合组合而成的基质,将打碎好的基质铺在苗床上,厚约12cm。基质主要分2层铺设,较大树皮碎片铺在最底层,厚度约8cm,上层铺设较小的基质碎片(直径≤2cm),厚度约4cm。移栽过程中,遗漏的较大碎片在移栽完苗后,铺设在表层。

(3)组培苗移栽:瓶苗在阳光棚炼苗20d~40d后,假鳞茎≥3mm,叶片数≥2片,株高≥6cm,植株生长健壮的苗才可进行移栽。用镊子从培养瓶中轻轻取出组培苗,放入18~20℃的水中,洗去粘附于苗上的培养基,用500倍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泡5min,放入准备好的托盘中,待用;用宽2-3cm的尖竹片等工具在基质上扎能容纳根系的小孔,种植深度为假鳞茎距离基质表面0.5cm左右,将2~3株组培苗的根系放入孔内压实,之后浇透水。移栽选择风小、阳光弱的天气或时段进行。

(4)移栽后管理:该苗床建于加盖一层遮阳网的大棚内(透光率为50%~70%),移栽后在炼苗床上搭建临时小拱圆棚,在棚上覆盖塑料膜以保证湿度,空气湿度控制在70%~100%;温度控制在之间10℃~30℃。移栽头1个月,根据天气每2~3天喷灌一次;1个月后可以根据天气减少喷灌次数,每3~4天喷灌一次,同时,可揭掉小拱棚的塑料膜。当温度>30℃时,要揭开小拱棚的塑料膜和打开大棚通风口通风透气,降温。

本实例在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白邑乡前所村实施。白及组培苗移栽时间为2015年3月25日,孔距约(4~5)cm×(4~5)cm。采用随机抽样法,共抽取749株白及组培苗于移栽前后跟踪观测其生长情况,移栽后根系、假鳞茎、株高、叶片长势均表现较好(见表1),2015年5月28日统计成活率达95%。并于当日移栽至大田,2015年9月15日统计大田成活率达97%。

表1白及组培苗移栽前后植株生长情况

实施例2

一种白及组培苗的高效炼苗技术,其具体步骤为:

(1)阳光棚炼苗:将转入生根壮苗培养基中培养1个月,已经初步形成假鳞茎和根系,叶片数≥2片的组培苗连同容器一起,移至温室或大棚内(加盖一层遮阳网,透光率为50%~70%),控制温度在10℃~30℃,以使组培苗适应自然光照和昼夜温差。封口炼苗30d后,组培苗假鳞茎≥3mm,叶片数≥2片,株高≥6cm时,即可对生长健壮的组培苗进行移栽。

(2)白及组培苗移栽苗床及基质的准备:用空心砖将其围成宽1.5m,高20cm,长6m的苗床,苗床间距40cm;将从木材加工厂运输回来的树皮渣,成堆放置后,浇透水后用塑料膜覆盖让其充分腐烂后,打碎成由大小碎片混合组合而成的基质,将打碎好的基质铺在苗床上,厚约12cm。基质主要分2层铺设,较大树皮碎片铺在最底层,厚度约6cm,上层铺设较小的基质碎片(直径≤2cm),厚度约6cm。

(3)移栽:用镊子从培养瓶中轻轻取出组培苗,放入18~20℃的水中,洗去粘附于苗上的培养基,用500倍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浸泡5min,放入准备好的托盘中,待用。用宽2-3cm的尖竹片等工具在基质上扎能容纳根系的小孔,种植深度为假鳞茎距离基质表面0.5cm左右,将组培苗的根系放入孔内压实,之后浇透水。

(4)移栽后管理:搭建临时小拱圆棚,覆膜后再加盖一层遮阳网(透光率为50%~70%),移栽头1个月,每2~3天喷灌一次,1个月后可以根据天气减少喷灌次数,每3~4天喷灌一次。温度控制在之间10℃~30℃,空气湿度控制在70%~100%。当温度>30℃时,要揭开小拱棚的塑料膜通风透气,降温。

本实例在云南昆明市盘龙区实施。白及组培苗移栽时间为2015年2月4日,株行距约(4~5)cm×(4~5)cm。2015年5月17日统计成活率达96.2%。并于当日和次日移栽至大田,2016年3月12日统计成活率达98.2%。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白及苗生长速度快,假鳞茎大,可有效提高种苗质量。组培苗通过阳光棚封口炼苗20d~40d,有效促进假鳞茎的形成和增大,假鳞茎直径范围在2.97mm~17.44mm之间。经过移栽后2个月,平均株高由9.18cm长至14.52cm;叶片平均长度由6.81cm长至10.80cm,平均宽度由0.51cm长至1.11cm;平均根数由5.8条增加至8.4条;假鳞茎平均直径由5.66mm增至10.50mm,假鳞茎平均增大4.84mm。在提高高种苗质量的同时,本发明移栽后炼苗所需时间较短,2个月以上即可,组培苗炼苗平均成活率均达到95%以上,大田成活率在97%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简单,无需使用农药化肥,在保证较高成活率的情况下,炼苗时间缩短了30d~90d,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利用本发明技术进行白及组培苗炼苗,采用丛植2-3株/孔,一年可以收获6批种苗,按800株/m2,0.8元/株计算,每平米年产值为800×0.8×6=3840元,成本按0.4元/株,地租、管理、基质等25元/m2/年,每平米年成本为0.4×800×6+25=1945元,每平米年经济效益为3840-1945=1895元,与其他方法(炼苗时间为3个月~5个月)相比年经济效益可以提高1.5~3倍。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