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羊肚菌室外丰产栽培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8695阅读:12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羊肚菌室外丰产栽培的方法。



背景技术:

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其菌盖部分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甘寒无毒,有益肠胃、化痰理气药效。羊肚菌的营养相当丰富,据测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含量高达1.76 %。因此,有人认为是“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并有“素中之荤”的美称。人体中的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搭配而组成的,而羊肚菌就含有18种,其中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制造的,但在人体营养上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被称之为“必需氨基酸”。

羊肚菌既有药用价值又有食用价值,一半的羊肚菌均是野生的,但是野生的羊肚菌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食用或者药用的需要,故需要一种人工栽培的方式进行大批量的生产栽培,但是现有的羊肚菌人工培育技术的成熟度不高,其人工栽培的羊肚菌产量还不够高,口感也较野生的差,栽培的质量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羊肚菌室外丰产栽培的方法,该种栽培方法是根据目前人工培育羊肚菌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能够改善其质量和数量且管理科学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栽培的羊肚菌不仅能够实现高产,而且还能提高羊肚菌种植的质量,缩小人工栽培的羊肚菌与野生羊肚菌的差距,提高其食用和药用价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羊肚菌室外丰产栽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栽培料配方:含棉籽壳50%、泥炭20%、豆粕15%、玉米芯5%、米糠4%、过磷酸钙1%、石灰粉2%、腐殖土3%;

2)发酵:先将石灰粉与清水混合,制得石灰水,将棉籽壳、豆粕、玉米芯、米糠过筛后拌入石灰水,再加入过磷酸钙,使含水量达到65%,最后与腐殖土拌匀,堆积发酵;

3)栽培基质培育:选择一块土壤地,在该土壤地上养殖蚯蚓,并在该土壤地上施撒经无毒、无害化处理且发酵后的畜禽粪便、秸秆以及稻草的混合物,发酵后的混合物喂养蚯蚓,经蚯蚓摄取过腹排出后的蚯蚓粪作为栽培基质,粉碎后灭菌备用;

4)装袋: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料袋装料,每袋装配方料500-600g,袋子上扎孔,装好后放置在100℃条件下灭菌8-10小时;

5)室内菌丝培养:灭菌后接入羊肚菌菌种,接种在接种架上完成,并置于22-25℃下培养,待菌丝满袋后再延长培养5-6天,使菌丝体充分生长,室内设有增氧泵和加湿器,待菌丝长成菌棒即可室外栽培;

6)室外栽培地:将室内培养好的菌棒移栽到室外栽培,在室外选择三分阳七分阴、平整、土质疏松、潮湿、排水良好的土壤地作为室外栽培的土壤地,并挖20-25cm深的V形栽植坑;

7)室外脱袋栽培:在栽植坑内先铺设一层步骤(3)中的蚯蚓粪栽植基质,厚度为3-5cm,该栽植基质铺设成V形,中间留有栽植槽,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然后再覆灭菌后的蚯蚓粪3-5cm,覆盖后表面再盖2cm厚的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长出子实体;

8)栽后管理;

9)采收及保藏:子实体出土后7-10天生长成熟,采收后及时清理泥土、晒干或烘干,并装塑料袋密封保藏。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栽培料配方”中泥炭是将泥炭中的长纤维切断,切碎、筛分后与其余配方料混合发酵装袋。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栽培料配方”中的玉米芯先经烘干箱烘干,烘干温度40-50℃,烘干过程是每隔5min烘干温度升高2℃,烘干完成后经风干降至常温状态,降温后经破碎机破碎,并经40、60、80目网筛筛分三级,筛出等大颗粒的玉米芯,然后再清水中浸泡一夜,捞出后与栽培料配方其余配料进行拌料。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发酵”中堆积发酵过程中当料温升至60℃以上时翻堆,之后每隔3-4天翻堆1次,历时20天,发酵好的料没有芳香气味,手感柔软,含水量达60%。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6)“室外栽培地”中还设有地热高温杀菌消毒管道,该地热高温杀菌消毒管道设置在土壤下层40-60cm处,并与设置在栽培房外的锅炉连通,在栽培前通过地热高温杀菌消毒管道对土壤进行高温杀菌消毒处理,且每间隔40-50cm设置一根高温杀菌消毒管道。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7)“室外脱袋栽培”中的阔叶树落叶在覆盖前需要经过水洗、烘干以及破碎处理,首先将收集的阔叶树落叶在清水中水洗,水洗液中加热杀菌消毒液,水洗完成后烘干,烘干结束后将一半的阔叶树落叶破碎成黄豆大小,另一半保持原来的大小备用。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7)“室外脱袋栽培”中的阔叶树落叶的覆盖是先覆盖一层破碎成黄豆大小的阔叶,然后在最上层覆盖一层大的阔叶树落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在于,

其一,本发明对栽培料配方进行改进,加入泥炭,而且泥炭是与棉籽壳、豆粕、玉米芯等混合使用的,加入泥炭的配方料可以使羊肚菌的收益大大提高,比单独使用棉籽壳或者木屑的收率要高15-20%左右,生长周期也会缩短一周左右;

其二,本发明采用新的配方料组合,并对配方料中的玉米芯进行拌料前的处理,其玉米芯不仅具有营养价值,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证配方料较好的营养和透气性,因配方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羊肚菌的生长好坏,故配方料是羊肚菌高产的高质量的保证之一;而且干玉米芯含粗脂肪0.7%,粗纤维28%,无氮浸出物58.4%,灰分2.0%,钙0.1%,磷0.03%,是栽培羊肚菌极好的原料;

其三,在羊肚菌的栽培过程中,为了保证羊肚菌这种菌类能够更好的生长,故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土壤中不能残留有害细菌,防止有害细菌对羊肚菌的影响,故本发明设置地热高温杀菌消毒管道,在栽培前通过该高温消毒管道对土壤进行高温热辐射,通过高温热辐射能够将土壤中的细菌彻底消灭,为羊肚菌的生长提供一种无菌的环境;

其四,本发明为了保证室内栽培后羊肚菌的较好长势,故通过表面覆盖一层碎阔叶树落叶,再覆盖一层大的阔叶树落叶,通过细的阔叶树落叶为土壤提供营养物质,且通过大的阔叶树落叶不仅将土壤中的水分保持,又能保证较好的透气性,为羊肚菌的声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其五,为了适应羊肚菌室外栽培的技术,更好的保证室外羊肚菌的生长情况,故在栽植坑中排好菌棒后,通过蚯蚓粪对其表面进行覆盖,因为蚯蚓粪能够达到增肥、抗病和养土的目的,营养全面,肥效持久,即可作为肥料,又可作为栽培土壤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种羊肚菌室外丰产栽培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栽培料配方:含棉籽壳50%、泥炭20%、豆粕15%、玉米芯5%、米糠4%、过磷酸钙1%、石灰粉2%、腐殖土3%;

本发明对栽培料配方进行改进,加入泥炭,而且泥炭是与棉籽壳、豆粕、玉米芯等混合使用的,加入泥炭的配方料可以使羊肚菌的收益大大提高,比单独使用棉籽壳或者木屑的收率要高15-20%左右,生长周期也会缩短一周左右,泥炭无菌、无毒、无污染,通气性能好,质轻、持水、保肥、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增强生物性能,营养丰富,既是栽培基质,又是良好的土壤调解剂,并含有很高的有机质,腐殖酸及营养成份,对于羊肚菌的菌类生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泥炭与其余配方料结合其作用效果更好;

玉米芯先经烘干箱烘干,烘干温度40-50℃,烘干过程是每隔5min烘干温度升高2℃,烘干完成后经风干降至常温状态,降温后经破碎机破碎,并经40、60、80目网筛筛分三级,筛出等大颗粒的玉米芯,然后再清水中浸泡一夜,捞出后与栽培料配方其余配料进行拌料;干玉米芯含粗脂肪0.7%,粗纤维28%,无氮浸出物58.4%,灰分2.0%,钙0.1%,磷0.03%,是栽培羊肚菌极好的原料,所以玉米芯首先要经过烘干处理,并通过筛选,筛选出质量规格相同的玉米芯颗粒,保证配方中玉米芯颗粒的均匀度,玉米芯不仅具有营养价值,而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保证配方料较好的营养和透气性,因配方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羊肚菌的生长好坏,故配方料是羊肚菌高产的高质量的保证之一;在上述配方中,玉米面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但是玉米面的颗粒度较小,且为粉末状,其营养虽高,但是透气性较差,而玉米芯的颗粒度较大,通气效果好,玉米面与玉米芯的结合既提高了营养价值,又提高了透气性;

2)发酵:先将石灰粉与清水混合,制得石灰水,将棉籽壳、豆粕、玉米芯、米糠过筛后拌入石灰水,再加入过磷酸钙,使含水量达到65%,最后与腐殖土拌匀,堆积发酵;堆积发酵过程中当料温升至60℃以上时翻堆,之后每隔3-4天翻堆1次,历时20天,发酵好的料没有芳香气味,手感柔软,含水量达60%,采用上述发酵操作能够使发酵操作更加完全,通过对温度点的控制,能够提高发酵效果;

3)栽培基质培育:选择一块土壤地,在该土壤地上养殖蚯蚓,并在该土壤地上施撒经无毒、无害化处理且发酵后的畜禽粪便、秸秆以及稻草的混合物,发酵后的混合物喂养蚯蚓,经蚯蚓摄取过腹排出后的蚯蚓粪作为栽培基质,粉碎后灭菌备用;

4)装袋: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料袋装料,每袋装配方料500-600g,袋子上扎孔,装好后放置在100℃条件下灭菌8-10小时;

5)室内菌丝培养:灭菌后接入羊肚菌菌种,接种在接种架上完成,并置于22-25℃下培养,待菌丝满袋后再延长培养5-6天,使菌丝体充分生长,室内设有增氧泵和加湿器,待菌丝长成菌棒即可室外栽培;

6)室外栽培地:将室内培养好的菌棒移栽到室外栽培,在室外选择三分阳七分阴、平整、土质疏松、潮湿、排水良好的土壤地作为室外栽培的土壤地,并挖20-25cm深的V形栽植坑;

还设有地热高温杀菌消毒管道,该地热高温杀菌消毒管道设置在土壤下层40-60cm处,并与设置在栽培房外的锅炉连通,在栽培前通过地热高温杀菌消毒管道对土壤进行高温杀菌消毒处理,且每间隔40-50cm设置一根高温杀菌消毒管道;在羊肚菌的栽培过程中,为了保证羊肚菌这种菌类能够更好的生长,故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土壤中不能残留有害细菌,防止有害细菌对羊肚菌的影响,故本发明设置地热高温杀菌消毒管道,在栽培前通过该高温消毒管道对土壤进行高温热辐射,通过高温热辐射能够将土壤中的细菌彻底消灭,为羊肚菌的生长提供一种无菌的环境;

7)室外脱袋栽培:在栽植坑内先铺设一层步骤(3)中的蚯蚓粪栽植基质,厚度为3-5cm,该栽植基质铺设成V形,中间留有栽植槽,拍平后将脱去塑料袋的菌棒逐个排列在床上,排完菌棒后轻喷水1次,然后再覆灭菌后的蚯蚓粪3-5cm,覆盖后表面再盖2cm厚的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1个月后长出子实体;

阔叶树落叶在覆盖前需要经过水洗、烘干以及破碎处理,首先将收集的阔叶树落叶在清水中水洗,水洗液中加热杀菌消毒液,水洗完成后烘干,烘干结束后将一半的阔叶树落叶破碎成黄豆大小,另一半保持原来的大小备用,阔叶树落叶的覆盖是先覆盖一层破碎成黄豆大小的阔叶,然后在最上层覆盖一层大的阔叶树落叶;黄豆大小的阔叶树落叶是对栽培的土壤提供养分,而大的阔叶树落叶则是对土壤进行保湿和透气作用;

蚯蚓粪有机肥具有通气性好,保肥保湿效果好的特点,蚯蚓粪不长霉,无臭味,符合卫生要求,加之本发明所要栽培的是羊肚菌,属于菌类,如果采用的土壤与配料结合后容易发霉,则会给羊肚菌的生长带来其他有害的病菌体,混入更多的杂菌,而本发明将菌棒上下层均设置蚯蚓粪将有害杂菌摒弃在外,避免与土壤的接触,并结合土壤内部的高温消毒管道的热辐射消毒,保证了羊肚菌生长环境的无有害菌状态,其长势更好,产量更高;

8)栽后管理:后期可能会发生虫害,在出子实体之前可喷除虫菊或10%石灰水;

9)采收及保藏:子实体出土后7-10天生长成熟,采收后及时清理泥土、晒干或烘干,并装塑料袋密封保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